|
20771
|
知情不举
|
知
|
zhī qíng bù jǔ
|
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
|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我为巡城之职,理宜奏闻;若为朋友之情,匿而不奏,这知情不举的罪名,亦所 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我为巡城之职,理宜奏闻;若为朋友之情,匿而不奏,这知情不举的罪名,亦所不免。”...
|
ZQ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知情不报
|
|
./Nm13dQ==.html
|
zhi qing bu ju
|
|
6658
|
多此一举
|
多
|
duō cǐ yī jǔ
|
举:行动、举动。做出不必要的;多余的举动。表示这一行动毫无必要。
|
清 侯方域《南省策》:“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举,以身累者乎?”
|
DCY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画蛇添足
|
必不可少、不可或缺
|
./eW15.html
|
duo ci yi ju
|
|
7683
|
待机再举
|
待
|
dài jī zài jǔ
|
举:行动。等待时机然后再行动
|
穆欣《南线巡回·粤桂大围歼战》:“他曾妄想……保住残部待机再举。”
|
DJZ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待时而举
|
|
./OGY0cw==.html
|
dai ji zai ju
|
|
12572
|
高举远去
|
高
|
gāo jǔ yuǎn qù
|
举:起飞。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阁下居长安,统二于人,不能明白立功名,不如高举远去。”
|
GJY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高举远引、高蹈远引、高蹈远举
|
|
./OG1iNA==.html
|
gao ju yuan qu
|
|
12655
|
高飞远举
|
高
|
gāo fēi yuǎn jǔ
|
举:飞、去。飞得又高又远。比喻前程广大。
|
汉·刘向《说苑·八·尊贤·十三节》:“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者六翮也。”
|
GFYJ
|
生僻成语
|
褒义成语
|
远走高飞、远举高飞
|
|
./MTQzdw==.html
|
gao fei yuan ju
|
|
9569
|
乃祖乃父
|
乃
|
nǎi zǔ nǎi fù
|
乃:你的。你的祖父,你的父亲。指祖父和父亲
|
《尚书·君牙》:“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
|
NZN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nY2Yw==.html
|
nai zu nai fu
|
|
13159
|
旷日积晷
|
旷
|
kuàng rì jī guǐ
|
久经时日。
|
明·张居正《种莲子戊午稿序》:“若旷日积晷,则铅刀效于一割,驽马可致千里。故曰兵宁拙速,未睹巧之迟也 明·张居正《种莲子戊午稿序》:“若旷日积晷,则铅刀效于一割,驽马可致千里。故曰兵宁拙速,未睹巧之迟也。”...
|
KRJ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旷日持久、旷岁持久、旷日经久
|
|
./NDRncQ==.html
|
kuang ri ji gui
|
|
13161
|
旷日经年
|
旷
|
kuàng rì jīng nián
|
久经时日。
|
汉·班固《汉书·郊祀志下》:“旷日经年,靡有毫厘之验,足以揆今。”
|
KRJ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旷日持久
|
|
./NDRoYQ==.html
|
kuang ri jing nian
|
|
25148
|
义无反顾
|
义
|
yì wú fǎn gù
|
义:宜;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上前的事;绝不回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
|
YWF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勇往直前、破釜沉舟
|
畏首畏尾、畏缩不前
|
./MnJ6cQ==.html
|
yi wu fan gu
|
|
25472
|
义形于色
|
义
|
yì xíng yú sè
|
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
|
《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
YX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义无反顾、义正词严、义愤填膺
|
理屈词穷、无理取闹、心怀叵测
|
./NXBvZw==.html
|
yi xing yu se
|
|
15323
|
见义勇为
|
见
|
jiàn yì yǒng wéi
|
义:正义;勇:勇敢;为;做。见到正义的事情勇于去做。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见义不为,无勇也。”
|
JYY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急公好义、挺身而出
|
袖手旁观、见利忘义、见义不为
|
./MWc5bw==.html
|
jian yi yong wei
|
|
16570
|
穷不失义
|
穷
|
qióng bù shī yì
|
义:礼义。虽然穷困,但不失礼义。
|
《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
QB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Xhxaw==.html
|
qiong bu shi yi
|
|
25229
|
以义割恩
|
以
|
yǐ yì gē ēn
|
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夫小不忍乱大谋,恩之所不能已者义之所割也。”
|
YYGE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以义断恩
|
|
./MnR1bw==.html
|
yi yi ge en
|
|
8639
|
贪财无义
|
贪
|
tān cái wú yì
|
义:道义。贪图钱财,不讲道义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
|
TCWY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贪财贱义
|
|
./N3puMA==.html
|
tan cai wu yi
|
|
25278
|
义不容辞
|
义
|
yì bù róng cí
|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
YBR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义无反顾、匹夫有责、理所当然
|
推三阻四
|
./MzE4aQ==.html
|
yi bu rong ci
|
|
25492
|
义正词严
|
义
|
yì zhèng cí yán
|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 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
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
YZC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义正辞严
|
|
./NXFldQ==.html
|
yi zheng ci yan
|
|
25493
|
义正辞严
|
义
|
yì zhèng cí yán
|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YZC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理成章、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
莫名其妙、岂有此理、理屈词穷
|
./NXFmNA==.html
|
yi zheng ci yan
|
|
10229
|
略识之无
|
略
|
lüè shí zhī wú
|
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回:“最可笑的,还有一班市侩,不过略识之无……出了钱叫人代作了来,也送去登报。”...
|
LSZ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略知皮毛、略知一二
|
学富五车
|
./MXFtZw==.html
|
lüe shi zhi wu
|
|
14754
|
恨之切骨
|
恨
|
hèn zhī qiē gǔ
|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形容痛恨到极点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只要朝廷稍加激动,十万之众不难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只要朝廷稍加激动,十万之众不难指日集合。”...
|
HZQ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恨之入骨、恨入心髓、恨入骨髓
|
|
./OGU0bw==.html
|
hen zhi qie gu
|
|
13666
|
恨之入骨
|
恨
|
hèn zhī rù gǔ
|
之:代词;指所恨对象。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
晋 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
HZR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咬牙切齿、切齿痛恨、深恶痛绝
|
一往情深、爱不忍释、一见钟情
|
./MWE0dQ==.html
|
hen zhi ru gu
|
|
25313
|
言之成理
|
言
|
yán zhī chéng lǐ
|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YZC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理直气壮、顺理成章、合情合理
|
强词夺理、岂有此理、莫名其妙
|
./NWs2ZQ==.html
|
yan zhi cheng li
|
|
20953
|
醉翁之意
|
醉
|
zuì wēng zhī yì
|
之:的;意:意趣。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ZW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醉翁之意不在酒
|
|
./OTR1dw==.html
|
zui weng zhi yi
|
|
27089
|
乌合之卒
|
乌
|
wū hé zhī zú
|
乌合:像乌鸦一样仓猝聚集一处。比喻仓猝聚集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
《梁书·羊侃传》:“今驱乌合之卒,至王城之下,虏马饮淮,矢集帝室,岂有人臣而至于此?”
|
WHZZ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乌合之众、乌集之众
|
精锐之师
|
./NzFnZw==.html
|
wu he zhi zu
|
|
13740
|
化为乌有
|
化
|
huà wéi wū yǒu
|
乌有:无有;不存在。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形容一下子丧失或全部落空。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十五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 宋 苏轼《东坡诗 卷十五 章质夫送酒六壶,书至而酒不达,戏作小诗问之》诗:“岂意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
|
HWW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化为泡影、子虚乌有
|
无中生有
|
./MWI5ZQ==.html
|
hua wei wu you
|
|
27494
|
乌舅金奴
|
乌
|
wū jiù jīn nú
|
乌舅:乌臼子油;金奴:指油灯。讥讽吝色的人
|
宋·陶糓《清异录·器具》:“左右窃相谓曰:‘乌舅金奴正好作对。’”
|
WJJN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
|
./NzFnNg==.html
|
wu jiu jin nu
|
|
27227
|
乌鸟私情
|
乌
|
wū niǎo sī qíng
|
乌鸟:古时传说,小乌能反哺老乌。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
晋·李密《陈情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
WNSQ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乌鸟之情
|
|
./MmU5MA==.html
|
wu niao si qing
|
|
3765
|
马角乌头
|
马
|
mǎ jiǎo wū tóu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 《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MJWT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乌头马角、马角乌白
|
|
./ZHM0.html
|
ma jiao wu tou
|
|
3803
|
马角乌白
|
马
|
mǎ jiǎo wū bái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 《燕丹子》卷上:“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MJWB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马生角、马角乌头、蛇毛马角
|
|
./MXBucQ==.html
|
ma jiao wu bai
|
|
26070
|
乌白马角
|
乌
|
wū bái mǎ jiǎo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南朝 宋 鲍照《代白紵舞歌辞》:“思君厚德委入山,洁诚洗志期暮年,乌白马角宁足言。”
|
WBM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乌头白,马生角
|
|
./MmJ6bQ==.html
|
wu bai ma jiao
|
|
25667
|
鸦巢生凤
|
鸦
|
yā cháo shēng fèng
|
乌鸦的窝里生出了凤凰。比喻贫苦人家培养出了才化的人物。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如何是异类?’显端曰:‘鸦巢生凤。’”
|
YCS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s4Ng==.html
|
ya chao sheng feng
|
|
26551
|
乌漆墨黑
|
乌
|
wū qī mò hēi
|
乌黑,深黑
|
|
WQM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灯瞎火
|
|
./NzFmbQ==.html
|
wu qi mo hei
|
|
11610
|
龟毛兔角
|
龟
|
guī máo tù jiǎo
|
乌龟身上生毛,兔子头上长角。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无实的东西。
|
晋 干宝《搜神记》第六卷:“商纣之时,大龟生毛,兔生角,兵甲将兴之象也。”
|
GMT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兔角龟毛
|
|
./MTdueQ==.html
|
gui mao tu jiao
|
|
27087
|
乌之雌雄
|
乌
|
wū zhī cí xióng
|
乌:乌鸦。乌鸦的雌雄难辨。比喻不分善恶是非
|
《诗经·小雅·正月》:“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
WZC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FlOA==.html
|
wu zhi ci xiong
|
|
27088
|
乌鸟之情
|
乌
|
wū niǎo zhī qíng
|
乌:乌鸦;乌鸟:传说小乌鸦能反哺老乌鸦。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
三国·魏·文钦《降吴表》:“钦累世受魏恩,乌鸟之情,窃怀愤踊。”
|
WNZ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乌鸟私情
|
|
./NzFmdw==.html
|
wu niao zhi qing
|
|
27493
|
乌鹊通巢
|
乌
|
wū què tōng cháo
|
乌:乌鸦;鹊:喜鹊;通:通“同”,共同。乌鸦与喜鹊同巢。比喻异类和睦相处
|
《隋书·郭隽传》:“家门雍睦,七叶共居,犬豕同乳,乌鹊通巢,时人以为义感之应。”
|
WQTC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FmYw==.html
|
wu que tong chao
|
|
8028
|
兔走乌飞
|
兔
|
tù zǒu wū fēi
|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
唐 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 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 唐 韩琮《春愁》诗:“金乌长飞玉兔走,青鬓长青古无有。唐 韦庄《秋日早行》诗:“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乌飞不觉长。”...
|
TZW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日月穿梭、兔缺乌沉
|
|
./NTcxbQ==.html
|
tu zou wu fei
|
|
26283
|
乌飞兔走
|
乌
|
wū fēi tù zǒu
|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中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
|
元 不忽木《点绛唇 辞朝》套曲:“你看这汛指间乌飞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园就,都是些去马来牛。”
|
WFT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日月如梭
|
|
./MmZuMA==.html
|
wu fei tu zou
|
|
26369
|
乌烟瘴气
|
乌
|
wū yān zhàng qì
|
乌:黑。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原指环境污染。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
|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
WYZ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乱七八糟
|
明月清风
|
./MzBqaQ==.html
|
wu yan zhang qi
|
|
27411
|
乌焦巴弓
|
乌
|
wū jiāo bā gōng
|
乌:黑色;焦:火力过猛,使东西烧成炭样。原是《百家姓》中的四个姓氏。比喻烧得墨黑。
|
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 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
|
WJBG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JhNA==.html
|
wu jiao ba gong
|
|
41
|
爱屋及乌
|
爱
|
ài wū jí wū
|
乌;乌鸦。喜爱那所房屋;连房屋上的乌鸦也一并喜爱。比喻由于喜爱某人也连带地喜爱与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
《尚书大传 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 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 《尚书大传 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孔丛子 连丛子下》:“若夫顾其遗嗣,得与群臣同受厫福,此乃陛下爱屋及乌,惠下之道。”...
|
AWJ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相濡以沫
|
爱莫能助、殃及池鱼
|
./YXlx.html
|
ai wu ji wu
|
|
21620
|
乍雨乍晴
|
乍
|
zhà yǔ zhà qíng
|
乍:忽然。指忽儿下雨,忽儿天晴。比喻人心情不定,变化多端,也比喻时局变化莫测
|
宋·欧阳修《浣溪沙》:“乍雨乍晴花自落,闲愁闲闷昼偏长,为谁消瘦损容光。”
|
ZYZ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d4cw==.html
|
zha yu zha qing
|
|
12450
|
攻乎异端
|
攻
|
gōng hū yì duān
|
乎:等同于介词“于”;异端:有别于正统思想的教义或主张。指钻研儒家以外的主张或指对异端的指摘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GHY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3Vuaw==.html
|
gong hu yi duan
|
|
1458
|
不乏其人
|
不
|
bù fá qí rén
|
乏:缺乏;其人:那样的人。不缺少那样的人。
|
清 吕留良《与陈执斋书》:“然则如今之篯侯,远近不乏其人。”
|
BFQ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目皆是、比比皆是、大有人在
|
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
./bGNt.html
|
bu fa qi ren
|
|
10069
|
乐善好施
|
乐
|
lè shàn hào shī
|
乐、好:喜欢;愿意;善:做好事;施:施舍。乐意做好事;喜欢施舍。形容慷慨解囊;乐于助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
LSH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助人为乐、舍生取义
|
下井投石、打家劫舍
|
./MW4ybw==.html
|
le shan hao shi
|
|
10617
|
乐善不倦
|
乐
|
lè shàn bù juàn
|
乐于坚持做好事。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
LSB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Dg2dw==.html
|
le shan bu juan
|
|
10601
|
乐成人美
|
乐
|
lè chéng rén měi
|
乐于成全人家的好事。
|
清·叶廷琯《吹网录·建康集足本》:“与余无一日之雅,乃慨然乐成人美。”
|
LCR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成人之美
|
|
./NDgxMg==.html
|
le cheng ren mei
|
|
10602
|
乐道安命
|
乐
|
lè dào ān mìng
|
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
南朝·宋·鲍照《园葵赋》:“荡然任心,乐道安命。”
|
LDA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安命乐道、安贫乐道
|
|
./NDgxbQ==.html
|
le dao an ming
|
|
11060
|
乐而忘归
|
乐
|
lè ér wàng guī
|
乐:喜悦。非常快乐,竟忘记返回。形容非常留恋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西巡狩,乐而忘归。”
|
LEW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乐不思蜀
|
|
./N2F6OA==.html
|
le er wang gui
|
|
11058
|
乐贫甘贱
|
乐
|
lè pín gān jiàn
|
乐:喜欢;甘:甘愿;贱:地位卑微。乐于贫困的生活,甘于卑贱的地位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3卷:“其次潇洒荜门,乐贫甘贱,抱经济之器,泛若无;洞古今之学,旷若虚,爵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93卷:“其次潇洒荜门,乐贫甘贱,抱经济之器,泛若无;洞古今之学,旷若虚,爵之不从,禄之不受。”...
|
LPG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2F4aw==.html
|
le pin gan jian
|
|
10016
|
乐此不疲
|
乐
|
lè cǐ bù pí
|
乐:喜爱;爱好;疲:疲倦。乐于做某事;沉浸其中;不觉疲倦。形容对某种事物特别感兴趣。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下》:“我自乐此,不为疲也。”
|
LCBP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乐而忘返、专心致志、沉迷不醒
|
心猿意马、心不在焉
|
./MWxkMA==.html
|
le ci bu p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