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48
|
惜墨如金
|
惜
|
xī mò rú jīn
|
惜:爱惜;墨:写字用的墨。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
|
宋 费枢《钓矶立谈》:“李营丘惜墨如金。”
|
XMR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简意赅、一字千金
|
连篇累牍、拖泥带水
|
./Mmc2Ng==.html
|
xi mo ru jin
|
|
18060
|
惜老怜贫
|
惜
|
xī lǎo lián pín
|
惜:爱惜;怜:哀怜;同情。爱护老年人;怜悯穷苦人。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我们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
XLLP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怜贫惜老
|
欺贫爱富、嫌贫爱富
|
./MmljaQ==.html
|
xi lao lian pin
|
|
22341
|
惝恍迷离
|
惝
|
chǎng huǎng mí lí
|
惝恍:也作:“惝况”,失意的样子。迷离: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
|
CHML
|
一般成语
|
|
|
|
./b3o2.html
|
chang huang mi li
|
|
4236
|
民惟邦本
|
民
|
mín wéi bāng běn
|
惟:乃,是;邦:国家。人民是立国之本
|
《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
MWB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民为邦本
|
|
./N2FoNg==.html
|
min wei bang ben
|
|
27190
|
惟日不足
|
惟
|
wéi rì bù zú
|
惟:只;足:够。只觉时日不够。
|
《尚书·泰誓中》:“我闻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
|
WRBZ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日落西山
|
|
./MmJhMg==.html
|
wei ri bu zu
|
|
19172
|
行之惟艰
|
行
|
xíng zhī wéi jiān
|
惟:是。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
《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
XZW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
|
./N2gxMA==.html
|
xing zhi wei jian
|
|
20021
|
人心惟危
|
人
|
rén xīn wéi wēi
|
惟:是;危:险恶。指人的嗜欲之心是危险的。
|
《尚书 大禹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RXWW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人心叵测
|
|
./MXo1bw==.html
|
ren xin wei wei
|
|
14502
|
惠子知我
|
惠
|
huì zǐ zhī wǒ
|
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 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后因以“惠子知我”喻朋友相知之深。...
|
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 惠子指惠施,战国宋人,在先秦诸子中属名家,为庄周契友。惠死后,庄周过其墓,曾借匠石斫垩的寓言,感慨“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见《庄子·徐无鬼》。...
|
HZZ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3ZhNg==.html
|
hui zi zhi wo
|
|
14153
|
惠风和畅
|
惠
|
huì fēng hé chàng
|
惠:柔和;和:温和;畅:舒畅。柔和的风,使人感到温暖、舒适。
|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HFH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WM1Yw==.html
|
hui feng he chang
|
|
13854
|
惠然肯来
|
惠
|
huì rán kěn lái
|
惠:赐,敬辞。用作欢迎客人来临的客气话。
|
《诗经 邶风 终风》:“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
HRK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惠然之顾
|
|
./MWRjeQ==.html
|
hui ran ken lai
|
|
25562
|
勇者不惧
|
勇
|
yǒng zhě bù jù
|
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
《论语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YZ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XNsNg==.html
|
yong zhe bu ju
|
|
22135
|
愁云惨淡
|
愁
|
chóu yún cǎn dàn
|
惨淡:暗淡。原指阴沉沉的云层遮得天色暗淡无光。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忧愁、压抑的景象或气氛。
|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CYC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
./M2FqaQ==.html
|
chou yun can dan
|
|
21786
|
惨淡经营
|
惨
|
cǎn dàn jīng yíng
|
惨淡:费尽心思;经营:筹划;组织。原指作画下笔之前;精心构思;计划布局。后形容苦费心思去谋划、经营管 惨淡:费尽心思;经营:筹划;组织。原指作画下笔之前;精心构思;计划布局。后形容苦费心思去谋划、经营管理某事。...
|
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
CDJ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苦心经营、苦心造诣
|
无所用心
|
./bnZx.html
|
can dan jing ying
|
|
9052
|
天昏地惨
|
天
|
tiān hūn dì cǎn
|
惨:凄惨,悲伤。天地都感到愁苦、凄惨。形容极其悲惨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只见天昏地惨,东西南北,茫然不辨。”
|
THDC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愁地惨
|
|
./NzI3ZQ==.html
|
tian hun di can
|
|
21785
|
惨不忍闻
|
惨
|
cǎn bù rěn wén
|
惨:悲惨;凄惨;闻:听见。悲惨得不忍听下去。
|
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
|
CBRW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惨不忍睹、惨绝人寰
|
喜闻乐见
|
./bnZn.html
|
can bu ren wen
|
|
21645
|
惨不忍言
|
惨
|
cǎn bù rěn yán
|
惨:悲惨;言:讲,说。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最近数年,百姓死亡流离,如水愈深,如火愈热,往往赤地千里,炊烟断绝,易子而食,惨不忍言。”...
|
CBR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惨不忍睹
|
津津乐道
|
./Mzdh.html
|
can bu ren yan
|
|
21788
|
惨无人道
|
惨
|
cǎn wú rén dào
|
惨:狠毒;残暴;人道:指对人的同情、尊重、爱护与关怀。残忍毒辣;毫无人性。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
|
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杀伤我人民,系累我妇孺,惨无人道。”
|
CWR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灭绝人性、惨绝人寰
|
仁至义尽
|
./bndr.html
|
can wu ren dao
|
|
21787
|
惨绝人寰
|
惨
|
cǎn jué rén huán
|
惨:狠毒;残酷;绝:穷尽;人寰:人世;人间。世间再没有比这更残酷的了。形容残酷凄惨到了极点。
|
毛泽东《评国民党对战争责任问题的几种答案》:“此一惨绝人寰之浩劫,实为我国内战史上空前所未有。”
|
CJRH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惨无人道、惨不忍睹
|
仁至义尽
|
./bncw.html
|
can jue ren huan
|
|
21981
|
除邪惩恶
|
除
|
chú xié chéng è
|
惩:处罚。清除邪气,惩办坏人。
|
鲁迅《编校后记》:“他爱看侠士小说,固此发了游侠狂,硬要到各处去除邪惩恶,碰了种种钉子。”
|
CXCE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
|
./cmJ3.html
|
chu xie cheng e
|
|
24703
|
严惩不贷
|
严
|
yán chéng bù dài
|
惩:处罚;惩处;贷:宽恕。严厉惩办;决不宽容。
|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有或违者,必罚不贷。”
|
YCB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惩前毖后、绳之以法、杀一儆百
|
放任自流、姑息养奸、包庇纵容
|
./Mm0xaw==.html
|
yan cheng bu dai
|
|
21916
|
惩一儆百
|
惩
|
chéng yī jǐng bǎi
|
惩:惩罚;警:警戒。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
CYJ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杀一儆百
|
|
./cTZz.html
|
cheng yi jing bai
|
|
17979
|
小惩大诫
|
小
|
xiǎo chéng dà jiè
|
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
|
《周易 系辞下》:“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
XCD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小惩大戒
|
|
./Mmd0aQ==.html
|
xiao cheng da jie
|
|
21915
|
惩前毖后
|
惩
|
chéng qián bì hòu
|
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
《诗经 周讼 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
CQB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小惩大诫
|
重蹈覆辙
|
./cTZp.html
|
cheng qian bi hou
|
|
22357
|
惩恶劝善
|
惩
|
chéng è quàn shàn
|
惩:责罚;劝:勉励。惩罚坏人,奖励好人。
|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四年》:“《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
|
CEQ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隐恶扬善
|
|
./cTVv.html
|
cheng e quan shan
|
|
4188
|
面无惭色
|
面
|
miàn wú cán sè
|
惭:羞愧。脸上没有一点羞愧的神色。
|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若以爱民惜库物,遭大王杀死,仆见先王于地下,面无惭色矣。”
|
MWC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面无愧色
|
|
./NmRsdQ==.html
|
mian wu can se
|
|
26136
|
无所忌惮
|
无
|
wú suǒ jì dàn
|
惮:怕。毫无顾忌,任意妄为。
|
《南史·齐本纪下》:“自江祏、始安王遥光等诛后,无所忌惮,日夜于后堂戏马,鼓噪为乐。”
|
WSJ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肆无忌惮、无所畏惮
|
瞻前顾后
|
./MmRiNA==.html
|
wu suo ji dan
|
|
24204
|
肆言无惮
|
肆
|
sì yán wú dàn
|
惮:怕,畏惧。毫无顾忌地胡说
|
宋·周密《齐东野语》:“子仁盖女真之能文者,故敢肆言无惮如此。”
|
SYW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随口乱说、肆言无忌
|
|
./OTBhcQ==.html
|
si yan wu dan
|
|
19089
|
习惯自然
|
习
|
xí guàn zì rán
|
惯:同“贯”。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
|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二卷:“随机应变,迎合上意,久而久之,习惯自然,便自能迎刃而解了。”
|
XGZ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习惯成自然
|
|
./NnZsdw==.html
|
xi guan zi ran
|
|
12811
|
口直心快
|
口
|
kǒu zhí xīn kuài
|
想什么说什么,为人直爽
|
巴金《家》:“倒是觉慧口直心快,他终于说了出来。”
|
KZX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直口快
|
|
./YnU0.html
|
kou zhi xin kuai
|
|
14152
|
货而不售
|
货
|
huo er bu shou
|
想卖却卖不出去.
|
|
HEBS
|
一般成语
|
|
|
|
./MWJ5NA==.html
|
huo er bu shou
|
|
26161
|
为富不仁
|
为
|
wéi fù bù rén
|
想发财致富的剥削者绝不会有好心肠。为富:想发财致富;不仁:没有好心肠。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
WFBR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心狠手辣、唯利是图
|
为仁不富
|
./MmRxbw==.html
|
wei fu bu ren
|
|
26042
|
望梅止渴
|
望
|
wàng méi zhǐ kě
|
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
WMZ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画饼充饥
|
名副其实
|
./MmFyNg==.html
|
wang mei zhi ke
|
|
11322
|
归心似箭
|
归
|
guī xīn sì jiàn
|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4回:“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归心似箭。”
|
GXS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归去来兮、归心如箭
|
浪迹天涯
|
./NzFj.html
|
gui xin si jian
|
|
11595
|
归心如箭
|
归
|
guī xīn rú jiàn
|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
清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 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是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
GXR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归去来兮、归心似箭
|
浪迹天涯
|
./MTdkbw==.html
|
gui xin ru jian
|
|
27252
|
微文深诋
|
微
|
wēi wén shēn dǐ
|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使治主父偃及治淮南反狱,所以微文深诋,杀者甚众。”
|
WWSD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
|
./MmY5eQ==.html
|
wei wen shen di
|
|
1785
|
百计千方
|
百
|
bǎi jì qiān fāng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
|
宋 辛弃疾《一枝花》:“百计千方久,似斗草儿童,赢箇他家偏有。”
|
BJQ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千方百计
|
束手无策
|
./NjcwMg==.html
|
bai ji qian fang
|
|
1786
|
百计千谋
|
百
|
bǎi jì qiān móu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二折:“据着他全忠尽孝真良将,怎肯做背义忘恩那死囚,干费了百计千谋。”
|
BJQ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千方百计、想方设法
|
|
./NjcwYw==.html
|
bai ji qian mou
|
|
17655
|
千方万计
|
千
|
qiān fāng wàn jì
|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
《敦煌变文 降魔变文》:“若论肯卖,不诤价之高低;若死腰楔,方便直须下脱。千方万计,不得不休。”
|
QFW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千方百计
|
|
./NmVoaQ==.html
|
qian fang wan ji
|
|
7498
|
多方百计
|
多
|
duō fāng bǎi jì
|
想尽或用尽种种方法、计谋。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一言之不入,再哀之不入,或多方百计以求之,总必达目的而后已。”...
|
DFB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千方百计
|
|
./M2liaQ==.html
|
duo fang bai ji
|
|
27348
|
惟所欲为
|
惟
|
wéi suǒ yù wéi
|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而为。
|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犹是一事,有贿者从,无贿者驳,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惟所欲为,莫之能制 清·郑观应《盛世危言·书吏》:“犹是一事,有贿者从,无贿者驳,混淆黑白,颠倒是非,惟所欲为,莫之能制。”...
|
WSYW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为所欲为、唯所欲为
|
|
./NTljNA==.html
|
wei suo yu wei
|
|
9211
|
南辕北辙
|
南
|
nán yuán běi zhé
|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
|
NYB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背道而驰
|
有的放矢
|
./MXMyeQ==.html
|
nan yuan bei zhe
|
|
17960
|
想望风采
|
想
|
xiǎng wàng fēng cǎi
|
想望:仰慕。风采:风度神采。非常仰慕其人,渴望一见。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初辅幼主,政自己出,天下想闻其风采。”
|
XWF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想望丰采
|
|
./MmdmYw==.html
|
xiang wang feng cai
|
|
16935
|
求生不得
|
求
|
qiú shēng bù dé
|
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
|
QSB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
|
./N3Jldw==.html
|
qiu sheng bu de
|
|
7947
|
投鼠忌器
|
投
|
tóu shǔ jì qì
|
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老鼠旁边的器物。比喻想打击坏人而又有所顾忌。
|
汉 贾谊《治安策》:“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 汉 贾谊《治安策》:“里谚曰:‘欲投鼠而忌器。’此善喻也。鼠近于器,尚惮不投,恐伤其器,况于贵臣之近主乎!”...
|
TSJ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畏首畏尾、瞻前顾后
|
无所畏惧、肆无忌惮
|
./MmQ3aQ==.html
|
tou shu ji qi
|
|
18873
|
心口相应
|
心
|
xīn kǒu xiāng yīng
|
想的与说的相一致。
|
唐·慧能《坛经·般若品》:“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
|
XKX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口如一
|
心口不一
|
./NWcwNA==.html
|
xin kou xiang ying
|
|
25633
|
欲言又止
|
欲
|
yù yán yòu zhǐ
|
想说又停止;不说。常形容有难言的苦衷。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语甚凄楚,惊问之,欲言而止者再。”
|
YY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首鼠两端、举棋不定、迟疑不决
|
快人快语、心直口快、一针见血
|
./NXZodw==.html
|
yu yan you zhi
|
|
7793
|
吞吞吐吐
|
吞
|
tūn tūn tǔ tǔ
|
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
TTTT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含糊其词、闪烁其辞
|
直言不讳、开门见山
|
./MmEzYQ==.html
|
tun tun tu tu
|
|
15728
|
急躁冒进
|
急
|
jí zào mào jìn
|
想赶快达到目的,不经仔细考虑或准备就急于行动
|
毛泽东《反对党内的资产阶级思想》:“急躁冒进或保守,都是不按实际情况办事,都是主观主义。”
|
JZM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急躁轻进
|
|
./OGRvMA==.html
|
ji zao mao jin
|
|
841
|
二心三意
|
二
|
èr xīn sān yì
|
想这样又想那样。形容意念不专,主意不定。同“三心二意”。
|
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六回:“念佛是一桩正事,岂有二心三意?”
|
EXSY
|
一般成语
|
|
|
|
./Njl1MA==.html
|
er xin san yi
|
|
12847
|
可想而知
|
可
|
kě xiǎng ér zhī
|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
KXE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言而喻
|
不可思议
|
./MWk1Zw==.html
|
ke xiang er 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