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858
|
还乡昼锦
|
还
|
huán xiāng zhòu jǐn
|
同衣锦昼行,指富贵时穿锦衣回归故乡
|
东汉 班固《汉书 项籍传》:“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又怀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
HXZ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衣锦还乡、衣锦昼行
|
衣锦夜行
|
./OGhr.html
|
huan xiang zhou jin
|
|
7911
|
同门异户
|
同
|
tóng mén yì hù
|
名义一样,实质不同。
|
汉·扬雄《法言·君子》:“至于子思孟轲诡哉,曰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
|
TMY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mNiaw==.html
|
tong men yi hu
|
|
3432
|
名存实亡
|
名
|
míng cún shí wáng
|
名义上还有;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
先秦 韩非《韩非子》:“惑主不然,计其入不计其出,出虽倍其入,不知其害,则是名得而实亡。”
|
MCS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有名无实
|
名副其实
|
./MXAwZQ==.html
|
ming cun shi wang
|
|
18549
|
显赫人物
|
显
|
xiǎn hè rén wù
|
名人,有权势的人物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1章:“从此,刘麻子就成了双水村一个显赫人物。”
|
XHRW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头面人物
|
|
./ODhqMA==.html
|
xian he ren wu
|
|
4068
|
名卿钜公
|
名
|
míng qīng jù gōng
|
名公巨卿。
|
|
MQJG
|
一般成语
|
|
|
|
./NGVmdw==.html
|
ming qing ju gong
|
|
11698
|
功名利禄
|
功
|
gōng míng lì lù
|
名利地位。
|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
GM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功名富贵
|
|
./M292Mg==.html
|
gong ming li lu
|
|
17307
|
千秋人物
|
千
|
qiān qiū rén wù
|
名垂后世的人物。
|
清·赵翼《赤壁》诗:“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
QQR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1iOA==.html
|
qian qiu ren wu
|
|
3605
|
名士风流
|
名
|
míng shì fēng liú
|
名士的风度和习气。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方术传论》:“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
MSF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士风度
|
|
./MXVpZw==.html
|
ming shi feng liu
|
|
4247
|
名士夙儒
|
名
|
míng shì sù rú
|
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
《新唐书·萧复传》:“复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
MSS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士宿儒
|
|
./N2p3Yw==.html
|
ming shi su ru
|
|
3347
|
名不符实
|
名
|
míng bù fú shí
|
名声与实际不符
|
廖仲恺《对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训话》:“所谓盛名难负,名不符实,反为见笑。”
|
MBF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不副实
|
名副其实
|
./ZXFh.html
|
ming bu fu shi
|
|
22712
|
驰声走誉
|
驰
|
chí shēng zǒu yù
|
名声传扬。
|
明·袁宏道《钦叔阳秀才》:“三代而下,尽是此一种人,驰声走誉,比善人有恒,更觉完美。”
|
CSZ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zl4YQ==.html
|
chi sheng zou yu
|
|
25808
|
扬名后世
|
扬
|
yáng míng hòu shì
|
名声传扬到后世
|
《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
YMH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流芳百世
|
|
./N2drbQ==.html
|
yang ming hou shi
|
|
3441
|
名实相副
|
名
|
míng shí xiāng fù
|
名声和实际一致。
|
汉 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 汉 路粹《为曹公与孔融书》:“昔国家东迁,文举盛叹鸿豫名实相副,综达经学,出于郑玄,又明《司马法》。”...
|
MSX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实相符、名副其实
|
名不副实
|
./MXBqYQ==.html
|
ming shi xiang fu
|
|
3447
|
名实难副
|
名
|
míng shí nán fù
|
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
|
《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MSN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实不副
|
名副其实
|
./MXBybQ==.html
|
ming shi nan fu
|
|
3445
|
名副其实
|
名
|
míng fù qí shí
|
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
|
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身后赠谥曰‘恭’曰‘毅’,洵名副其实矣。”
|
MFQ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符其实
|
名不副实
|
./MXBvdQ==.html
|
ming fu qi shi
|
|
3350
|
名实相符
|
名
|
míng shí xiāng fú
|
名声或名称和实际一致。
|
三国 曹操《与王修书》:“君澡身澡德,流声本州,忠能成绩,为世美谈,名实相符,过人甚远。”
|
MSX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副其实
|
徒有虚名、名不副实
|
./ZXJl.html
|
ming shi xiang fu
|
|
4071
|
名声过实
|
名
|
míng shēng guò shí
|
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
|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豨传赞》:“及为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
MSG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过其实
|
名副其实、名符其实
|
./NGVncQ==.html
|
ming sheng guo shi
|
|
3532
|
名过其实
|
名
|
míng guò qí shí
|
名声超过实际才能。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禄过其功者削,名过其实者损。”
|
MGQ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不副实
|
名副其实
|
./MXMxdQ==.html
|
ming guo qi shi
|
|
3603
|
名震一时
|
名
|
míng zhèn yī shí
|
名声震动当时社会。
|
《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
MZ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噪一时
|
默默无闻
|
./MXU0aw==.html
|
ming zhen yi shi
|
|
3348
|
名落孙山
|
名
|
míng luò sūn shān
|
名字排在孙山后面。指考试未被录取;榜上无名。
|
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 宋 范公偁《过庭录》:“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
ML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败涂地
|
名列前茅
|
./ZXF1.html
|
ming luo sun shan
|
|
4256
|
名公大笔
|
名
|
míng gōng dà bǐ
|
名家的大手笔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
|
MGD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2p6ZQ==.html
|
ming gong da bi
|
|
3379
|
名正言顺
|
名
|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 名正:名义或名分正当;言顺:道理讲得通。指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逆理也讲得通。亦泛指做事有充分正当的理由。...
|
春秋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MZ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理直气壮
|
理屈词穷
|
./ZmZ1.html
|
ming zheng yan shun
|
|
4242
|
名纸生毛
|
名
|
míng zhǐ shēng máo
|
名片纸磨得生了毛,字迹模糊了。比喻人的声誉下降,今不如昔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刘鲁风投谒所知,为典谒所阻,因有诗曰:‘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刘鲁风投谒所知,为典谒所阻,因有诗曰:‘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
|
MZS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2p1ZQ==.html
|
ming zhi sheng mao
|
|
16666
|
巧立名目
|
巧
|
qiǎo lì míng mù
|
名目:各种名称、项目。用欺骗的手段设立各种名目;以达到不正当目的。
|
明 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 明 李开先《闲居集》:“又将郭宗报出水退正湖地三百顷余,不补原包套征粮地数,巧立名目,作为册外,私自收受。”...
|
QLM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弄虚作假、欺上瞒下
|
实事求是
|
./MXp1eQ==.html
|
qiao li ming mu
|
|
25094
|
异名同实
|
异
|
yì míng tóng shí
|
名称不同,实质一样。
|
《庄子·知北游》:“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
YMT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nIxMA==.html
|
yi ming tong shi
|
|
4073
|
名同实异
|
名
|
míng tóng shí yì
|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实异者也。”
|
MTS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Voaw==.html
|
ming tong shi yi
|
|
24524
|
身名俱泰
|
身
|
shēn míng jù tai
|
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哆》:“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翁牖语人。”
|
SMJ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身名两泰
|
|
./NHcwbw==.html
|
shen ming ju tai
|
|
4251
|
名门右族
|
名
|
míng mén yòu zú
|
名门:有声望的豪门。有声望的世族之家
|
宋·朱熹《小学·嘉言》:“余见名门右族……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
|
MMY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门旧族
|
|
./N2p4cQ==.html
|
ming men you zu
|
|
4252
|
名门旧族
|
名
|
míng mén jiù zú
|
名门:有声望的豪门。有声望的世族之家
|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这个人就是当初老相公借银子的刘员外,他是名门旧族,现有百万家财。”
|
MMJ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门世家、名门右族
|
|
./N2p5YQ==.html
|
ming men jiu zu
|
|
3690
|
名门望族
|
名
|
míng mén wàng zú
|
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3回:“即如家嫂,是名门望族,他本族本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
MMW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门大族
|
|
./N2p5MA==.html
|
ming men wang zu
|
|
4253
|
名门大族
|
名
|
míng mén dà zú
|
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况且我既为官,做我配的,须是名门大族。”
|
MMD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门望族、名门世家
|
蓬门筚户
|
./N2p5aw==.html
|
ming men da zu
|
|
1524
|
不名一钱
|
不
|
bù míng yī qián
|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BMY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囊空如洗、家徒四壁
|
腰缠万贯
|
./bTc2.html
|
bu ming yi qian
|
|
1746
|
不名一文
|
不
|
bù míng yī wén
|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六章:“老兄明白,弟半生书剑飘零,寄食江湖,囊中不名一文。”
|
BMYW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名一钱
|
腰缠万贯
|
./MzYzaQ==.html
|
bu ming yi wen
|
|
4965
|
分文不名
|
分
|
fēn wén bù míng
|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
曹禺《我们尊敬的老舍先生》:“他自己穷得分文不名,还要支持那两三间破烂的会址,招待许多左派文人。”
|
FWBM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分文不值
|
|
./MTFwaQ==.html
|
fen wen bu ming
|
|
21954
|
臭名昭著
|
臭
|
chòu míng zhāo zhù
|
名:名声;昭著:显著;明显。坏名声谁都知道。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他们是贺衷寒系统的人,在前方打狗吃,臭名昭著。”
|
CMZ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声名狼藉、臭名远扬
|
大名鼎鼎、赫赫有名
|
./cXkw.html
|
chou ming zhao zhu
|
|
21953
|
臭名远扬
|
臭
|
chòu míng yuǎn yáng
|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
CMY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臭名昭著、声名狼藉、臭不可当
|
驰名中外、名扬四海
|
./cXhx.html
|
chou ming yuan yang
|
|
3452
|
名列前茅
|
名
|
míng liè qián máo
|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 名:名次;前茅: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作为报警的信号;故称“前茅”。比喻名次挂在前面。多指考试或竞赛等。...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蔿敖为宰,择楚国之令典,军行,右辕,左追蓐,前茅虑无,中权,后劲。”...
|
MLQ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首屈一指
|
名落孙山
|
./MXB6bw==.html
|
ming lie qian mao
|
|
4248
|
名实不副
|
名
|
míng shí bù fù
|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
|
MSB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不副实
|
名副其实
|
./N2p3dw==.html
|
ming shi bu fu
|
|
3467
|
名不副实
|
名
|
míng bù fù shí
|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与事实不相符合。指空有虚名。
|
三国 魏 刘邵《人物志 效难》:“中情之人,名不副实,用之有效。”
|
MBF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徒有虚名
|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
./MXFocQ==.html
|
ming bu fu shi
|
|
3570
|
莫可名状
|
莫
|
mò kě míng zhuàng
|
名:用言语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
|
明 刘基《松风阁记》:“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
|
MKM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可名状
|
|
./MXQycw==.html
|
mo ke ming zhuang
|
|
27047
|
无名孽火
|
无
|
wú míng niè huǒ
|
名:称呼;孽:邪。说不出的邪火。指极大的怒气。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那里我一把无名孽火,从脚跟下直透顶门,只得碍着众亲友不好动粗。”
|
WMNH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
./NmowMA==.html
|
wu ming nie huo
|
|
1506
|
不可名状
|
不
|
bù kě míng zhuàng
|
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
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
BKM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可言宣、不可思议、不可胜言
|
一语破的
|
./bHl1.html
|
bu ke ming zhuang
|
|
7546
|
董狐之笔
|
董
|
dǒng hú zhī bǐ
|
后人对那些公正不偏,不因为各人的好恶或利害关系,而捏造不实言论的人的称呼。
|
《左传 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 《左传 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
DHZB
|
一般成语
|
|
|
|
./Njlraw==.html
|
dong hu zhi bi
|
|
20073
|
燃萁之敏
|
燃
|
rán qí zhī mǐn
|
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
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 宁参《白水县斋十咏 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 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
RQZM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七步之才
|
|
./MzFrcQ==.html
|
ran qi zhi min
|
|
13830
|
悔之不及
|
悔
|
huǐ zhī bù jí
|
后悔也来不及了。
|
元 无名氏《三出小沛》第一折:“某想当日,都是三兄弟失了徐州,悔之不及。”
|
HZB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悔不当初、悔之晚矣、悔之无及
|
|
./MWNxZw==.html
|
hui zhi bu ji
|
|
20723
|
追悔莫及
|
追
|
zhuī huǐ mò jí
|
后悔也来不及了。
|
汉 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
ZHM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悔之晚矣、悔不当初、徒唤奈何
|
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迷途知返
|
./NjRiZQ==.html
|
zhui hui mo ji
|
|
99
|
懊悔无及
|
懊
|
ào huǐ wú jí
|
后悔已来不及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于是即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
AHW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后悔莫及
|
|
./Z3Jt.html
|
ao hui wu ji
|
|
13922
|
后悔不及
|
后
|
hòu huǐ bù jí
|
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
《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
HH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后悔莫及
|
亡羊补牢
|
./M3RoNg==.html
|
hou hui bu ji
|
|
13467
|
后悔莫及
|
后
|
hòu huǐ mò jí
|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光武帝纪上》:“反水不收,后悔不及。”
|
HHM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追悔莫及、悔之无及
|
|
./N2Nx.html
|
hou hui mo ji
|
|
24868
|
以观后效
|
以
|
yǐ guān hòu xiào
|
后效:以后的效果。指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给予从宽处理后;在一定时期内要观察他是否有改正的表现。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安帝纪》:“设张法禁,恳恻分别,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秋节既立,鸷乌将用,且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安帝纪》:“设张法禁,恳恻分别,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秋节既立,鸷乌将用,且复重申,以观后效。”...
|
YGH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m80MA==.html
|
yi guan hou x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