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56
|
鸣凤朝阳
|
鸣
|
míng fèng cháo yáng
|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郑玄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于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
《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李善 《诗经·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李善感直言不讳,竞称鸣凤朝阳。”...
|
MFC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朝阳鸣凤
|
|
./NGU4eQ==.html
|
ming feng chao yang
|
|
8228
|
桃李之馈
|
桃
|
táo lǐ zhī kuì
|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原谓互赠礼品,后引申指送礼,贿赂。
|
《诗·大雅·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
TLZK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DV0Yw==.html
|
tao li zhi kui
|
|
20088
|
人亡邦瘁
|
人
|
rén wáng bāng cuì
|
《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 《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后因以“人亡邦瘁”谓贤者不在位,国家因而衰败。...
|
《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 《诗·大雅·瞻卬》:“人之云亡,邦国殄瘁。”毛传:“殄,尽;瘁,病也。”郑玄笺:“贤人皆言奔亡,则天下邦国,将尽困穷。”...
|
RWBC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HIwbw==.html
|
ren wang bang cui
|
|
4077
|
鸣于乔木
|
鸣
|
míng yú qiáo mù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MYQ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VqaQ==.html
|
ming yu qiao mu
|
|
27377
|
握粟出卜
|
握
|
wò sù chū bo
|
《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谷。”郑玄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 《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谷。”郑玄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后用以指祈求神明护佑,去凶赐吉。...
|
《诗·小雅·小宛》:“握粟出卜,是何能谷。”郑玄笺:“但持粟行卜,求其胜负。”
|
WSCB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FmdQ==.html
|
wo su chu bo
|
|
20118
|
如履如临
|
如
|
rú lǚ rú lín
|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以“如履如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
《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RLR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HNmaQ==.html
|
ru lu ru lin
|
|
5619
|
跗萼载韡
|
跗
|
fū è zǎi gōng
|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郑玄笺:“鄂足得华之光明,则韡韡然盛兴者,喻弟以敬事兄,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郑玄笺:“鄂足得华之光明,则韡韡然盛兴者,喻弟以敬事兄,兄以荣覆弟,恩义之显亦韡韡然。”孔颖达疏:“言兄弟和睦实强盛而有光晖也……言兄弟相亲则致荣显也。”因用以比喻兄弟均贵显荣耀。...
|
|
FEZG
|
一般成语
|
|
|
|
./M20xbw==.html
|
fu e zai gong
|
|
17243
|
前跋后疐
|
前
|
qián bá hòu máo
|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毛传:“跋,躐;疐,跲也。老狼有胡,进则躐其胡,退则疐其尾,进退有难。”后以“前跋后疐”喻进退两难。...
|
宋·司马光《言医官札子》:“今闻诊御脉者,常以十数,工拙相杂,是非混淆,发言进药,更相倚仗,前跋后疐 宋·司马光《言医官札子》:“今闻诊御脉者,常以十数,工拙相杂,是非混淆,发言进药,更相倚仗,前跋后疐,左瞻右顾。”...
|
QBH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进退两难、跋前疐后
|
|
./NGxpbQ==.html
|
qian ba hou mao
|
|
3169
|
破斧缺斨
|
破
|
pò fǔ quē zhōu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斧、斨,泛指兵器。后以“破斧缺斨”形容战争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
《诗·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
PFQZ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picQ==.html
|
po fu que zhou
|
|
17525
|
清渭浊泾
|
清
|
qīng wèi zhuó jīng
|
《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古以为渭水清,泾水浊 《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古以为渭水清,泾水浊,后因称“清渭浊泾”。亦以喻两相比较,是非好坏分明。...
|
《诗·邶风·谷风》:“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孔颖达疏:“泾水以有渭,故见其浊。”
|
QWZ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泾渭分明、浊泾清渭
|
|
./NG91dw==.html
|
qing wei zhuo jing
|
|
3115
|
泮林革音
|
泮
|
pàn lín gé yīn
|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后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响感化下而改变旧习性。...
|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 《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郑玄笺:“言鸮恒恶鸣,今来止于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为此之故,故改其鸣,归就我以善音。喻人感于恩则化也。”...
|
PLGY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htMg==.html
|
pan lin ge yin
|
|
27374
|
握发吐哺
|
握
|
wò fā tǔ bǔ
|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后因以“握发吐哺”比喻为国家礼贤下士,殷...
|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 《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史记·鲁周公世家》亦记此事。...
|
WFTB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挥沐吐餐、吐哺握发
|
|
./NWFjaQ==.html
|
wo fa tu bu
|
|
9285
|
南郭处士
|
南
|
nán guō chǔ shì
|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氵昬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用以比喻无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的人。参见“滥竽充数”。...
|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 《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
NGC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南郭先生
|
|
./NGZ0dw==.html
|
nan guo chu shi
|
|
17575
|
屈谷巨瓠
|
屈
|
qū gǔ jù hù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曰:‘然,谷将弃之。’今...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有居士田仲者,宋人屈谷见之,曰:‘谷闻先生之义,不恃人而食,今谷有巨瓠,坚如石,厚而无窍,献之。’仲曰:‘夫瓠所贵者,谓其可以盛也;今厚而无窍,则不可剖以盛物,而坚如石,则不可以剖而斟,吾无以瓠为也。’...
|
QGJH
|
一般成语
|
|
|
|
./NHBpOA==.html
|
qu gu ju hu
|
|
11999
|
共贯同条
|
共
|
gòng guàn tóng tiáo
|
【解释】串在同一钱串上,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脉络连贯,事理相通。
|
【出处】清 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涕笑皆神之所行,逡巡皆气之所应,固可于此得吾兄……共贯同条之精 【出处】清 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涕笑皆神之所行,逡巡皆气之所应,固可于此得吾兄……共贯同条之精爽。”);
insert into chengyu VALUES(...
|
GGT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zE2dQ==.html
|
gong guan tong tiao
|
|
15884
|
枷脰械手
|
枷
|
jiā dòu xiè shǒu
|
【解释】:犹言枷颈铐手。指拘系囚犯。
|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取之江中,枷脰械手。”
|
JDX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枷颈铐手
|
|
./MzE3eQ==.html
|
jia dou xie shou
|
|
16868
|
区区小事
|
区
|
qū qū xiǎo shì
|
〖释义〗区区:小,少。形容很小很少的小事。
|
《左传 襄公十七年》:“宋国区区。”
|
QQX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小菜一碟
|
|
./NjgzOA==.html
|
qu qu xiao shi
|
|
17645
|
轻才好施
|
轻
|
qīng cái hào shī
|
〖释义〗指人不把钱财放在眼里,乐于慷慨解囊,急公好义。
|
《三国志 吴志 朱据传》:“谦虚接士,轻财好施,禄赐虽丰而常不足用。”
|
QCHS
|
一般成语
|
|
|
|
./NjgyeQ==.html
|
qing cai hao shi
|
|
27069
|
万夫莫敌
|
万
|
wàn fū mò dí
|
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作战非常勇猛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3回:“况其子高怀德勇冠三军,万夫莫敌。”
|
WFM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万夫莫当、万夫不当
|
|
./Nndubw==.html
|
wan fu mo di
|
|
24637
|
一扫而空
|
一
|
yī sǎo ér kōng
|
一下子便扫除干净;全部没有了。
|
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
YSE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网打尽、扫地以尽、斩草除根
|
一介不取、岿然独存、硕果仅存
|
./MmtuMA==.html
|
yi sao er kong
|
|
3518
|
面目一新
|
面
|
miàn mù yī xīn
|
一下子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内山完造作序》:“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内山完造作序》:“似乎大抵受着英国的什么人做的《支那人气质》的影响,但到近来,却也有了面目一新的结论了。”...
|
MMY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面目全非
|
依然如故
|
./MXJubw==.html
|
mian mu yi xin
|
|
25429
|
一扫而光
|
一
|
yī sǎo ér guāng
|
一下子就扫除干净。也指一下子把食物吃个精光。
|
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
YSE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扫而空
|
堆积如山
|
./NW9naw==.html
|
yi sao er guang
|
|
19100
|
下笔便就
|
下
|
xià bǐ biàn jiù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北史·魏收传》:“诏试收为封禅书,收下笔便就不立稿。”
|
XBB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下笔成篇、走笔成文、走笔成章
|
江郎才尽
|
./NndhMg==.html
|
xia bi bian jiu
|
|
18472
|
下笔成文
|
下
|
xià bǐ chéng wén
|
一下笔就很快写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舍甥女不但诗才高美,且无书不读,下笔成文,千言立就。”
|
XBCW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下笔成篇、文思敏捷、出口成章
|
|
./Nnc5cw==.html
|
xia bi cheng wen
|
|
25452
|
一通百通
|
一
|
yī tōng bǎi tōng
|
一个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会弄通。通:通晓;懂得。
|
明 吴承恩《西游记》:“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习自练,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明 吴承恩《西游记》:“这猴王也是他一窍通时百窍通,当时习了口诀,自习自练,将七十二般变化,都学成了。”...
|
YTB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畅通无阻
|
一窍不通、一筹莫展、一事无成
|
./NXAyOA==.html
|
yi tong bai tong
|
|
25730
|
一手包揽
|
一
|
yī shǒu bāo lǎn
|
一个人办理全部事情,不容许别人插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3回:“你一手包揽,我只赊我的头钱。”
|
YS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包办代替
|
|
./NnRrdQ==.html
|
yi shou bao lan
|
|
25262
|
以一当十
|
以
|
yǐ yī dāng shí
|
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形容以少胜多;英勇善战。
|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 《战国策 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 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
YYD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以少胜多、以一为十、以寡敌众
|
一夫之用、卵与石斗
|
./MnlweQ==.html
|
yi yi dang shi
|
|
25431
|
一身两头
|
一
|
yī shēn liǎng tóu
|
一个人同时有两个主张。比喻无所适从。
|
汉 焦延寿《易林》卷八:“一身两头,近适二家,乱不可治。”
|
YSL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9pOA==.html
|
yi shen liang tou
|
|
11136
|
留芳千古
|
留
|
liú fāng qiān gǔ
|
一个人在历史上享有声望或给后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62回:“要做几件别古绝今之事,也好留芳千古。”
|
LFQG
|
一般成语
|
褒义成语
|
流芳千古、留芳百世
|
|
./OGtnZw==.html
|
liu fang qian gu
|
|
19113
|
心无二想
|
心
|
xīn wú èr xiǎng
|
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件事上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37卷:“既心无二想,故曰一志焉,盖上士所行也。”
|
XWE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不两用、专心致志、心无二用
|
三心二意、心不在焉
|
./NzBnMg==.html
|
xin wu er xiang
|
|
24927
|
一手一足
|
一
|
yī shǒu yī zú
|
一个人的手足。指单薄的力量。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
|
YS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手一脚、单枪匹马
|
人多势众
|
./Mm9ybQ==.html
|
yi shou yi zu
|
|
24594
|
一不扭众
|
一
|
yī bù niǔ zhòng
|
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
|
YBN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四不拗六
|
|
./MmpucQ==.html
|
yi bu niu zhong
|
|
11987
|
国无二君
|
国
|
guó wú èr jūn
|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
|
《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
|
GWE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无二日
|
|
./MTlyaQ==.html
|
guo wu er jun
|
|
7884
|
天上人间
|
天
|
tiān shàng rén jiān
|
一个在天上,一个在人间。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
南唐·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TSR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人间天上
|
不相上下
|
./MmJzZQ==.html
|
tian shang ren jian
|
|
5031
|
风土人情
|
风
|
fēng tú rén qíng
|
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和风俗、礼节、习惯的总称。
|
清 钮琇《觚剩 七月天》:“若就服食居处而言,以及风土人情之变,真堪发人一嘘。”
|
FTR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风俗人情
|
|
./MTJpbw==.html
|
feng tu ren qing
|
|
2502
|
片甲不回
|
片
|
piàn jiǎ bù huí
|
一个士兵也没回来。形容全军覆没。
|
《三国志平话》中卷:“张飞笑曰:‘吾用一计,使曹公片甲不回。’”
|
PJB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全军覆没、片甲不留
|
大获全胜
|
./MXZyZw==.html
|
pian jia bu hui
|
|
7762
|
天南地北
|
天
|
tiān nán dì běi
|
一个天南;一个地北。形容分离两地;相隔很远。也形容地区各不相同。
|
元 关汉卿《沉醉东风》:“咫尺的天南地北,要时间月缺花飞。”
|
TND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涯海角、信口开河
|
近在咫尺、要言不烦
|
./Mjk5YQ==.html
|
tian nan di bei
|
|
25709
|
一字不识
|
一
|
yī zì bù shí
|
一个字也不认识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那主儿或是年老的,或是貌丑的,或是一字不识的村牛,你却不肮脏了一世。”...
|
YZB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目不识丁
|
学富五车
|
./NnM2MA==.html
|
yi zi bu shi
|
|
25722
|
一字不差
|
一
|
yī zì bù chā
|
一个字也没有更改,与原文雷同。也指一个字也不错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7回:“春香把香盒送与了他,把楚楚吩咐言语一字不差传与老孔。”
|
YZ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字不易、一字不爽
|
|
./NnQxZQ==.html
|
yi zi bu cha
|
|
25502
|
一字一泪
|
一
|
yī zì yī lèi
|
一个字就仿佛是一滴眼泪。形容文字写得凄楚感人。亦作“一言一泪”。
|
明·李贽《焚书·书答·与焦漪园》:“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当与何人读,想当照旧剃发归山去 明·李贽《焚书·书答·与焦漪园》:“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当与何人读,想当照旧剃发归山去矣!”...
|
YZY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XFweQ==.html
|
yi zi yi lei
|
|
25500
|
一字千钧
|
一
|
yī zì qiān jūn
|
一个字有千钧重(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形容文字很有分量。
|
南朝 梁 钟嵘《诗品 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
YZQ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字千金、字字千钧
|
|
./NXFvaw==.html
|
yi zi qian jun
|
|
25497
|
一字褒贬
|
一
|
yī zì bāo biǎn
|
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
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
YZB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XFuNg==.html
|
yi zi bao bian
|
|
15307
|
接二连三
|
接
|
jiē èr lián sān
|
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家中事情接二连三,也无暇及此。”
|
JEL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接踵而至、接连不断
|
后继无人、断断续续
|
./MWZ6eQ==.html
|
jie er lian san
|
|
24919
|
一朝一夕
|
一
|
yī zhāo yī xī
|
一个早晨;一个傍晚。指很短的时间之内。
|
《周易 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
YZY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时半刻、弹指之间、转眼之间
|
千秋万代、万古长存、地久天长
|
./Mm9vdQ==.html
|
yi zhao yi xi
|
|
24937
|
一代楷模
|
一
|
yī dài kǎi mó
|
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
《旧唐书·李靖传》:“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
|
YDKM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
|
./Mm93Mg==.html
|
yi dai kai mo
|
|
24599
|
一模一样
|
一
|
yī mú yī yàng
|
一个模样。指样子完全相同。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话说人生只有面貌最不同,盖因各父母所生,千支万派,那能够一模一样的?”
|
YMY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毫无二致、毫发不爽、如出一辙
|
截然不同、天差地别、大相径庭
|
./Mmpwbw==.html
|
yi mu yi yang
|
|
20808
|
子孙后代
|
子
|
zǐ sūn hòu dài
|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2章:“树活皮,人活脸,他金家的子孙后代都成了众人唾骂的对象!”
|
ZSH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子子孙孙
|
|
./NnZqZQ==.html
|
zi sun hou dai
|
|
20809
|
子孙后辈
|
子
|
zǐ sūn hòu bèi
|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
邓小平《搞建设要利用外资和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这也包括他们的子孙后辈 邓小平《搞建设要利用外资和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要落实对原工商业者的政策,这也包括他们的子孙后辈。”...
|
ZSH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子孙后代
|
|
./NnZqbw==.html
|
zi sun hou bei
|
|
25486
|
一语双关
|
一
|
yī yǔ shuāng guān
|
一个词或一句话关涉到两个意思;(即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又含另一个意思)。
|
浩然《艳阳天》第86章:“又转脸看看弯弯绕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 浩然《艳阳天》第86章:“又转脸看看弯弯绕这伙子人,一语双关地说:'我再宣布一声,谁想浑水摸鱼,挑拨是非,那是办不到。'”...
|
YYS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箭双雕、指桑骂槐、指鸡骂狗
|
单刀直入、快人快语、心直口快
|
./NXE2OA==.html
|
yi yu shuang guan
|
|
4937
|
分文不取
|
分
|
fēn wén bù qǔ
|
一个钱也不要。比喻不计报酬。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懒龙分文不取,也不问多少,尽数与了贫儿。”
|
FWB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分文不受
|
按劳取酬、斤斤计较
|
./MTFjcQ==.html
|
fen wen bu 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