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44
|
投河觅井
|
投
|
tóu hé mì jǐng
|
即寻死觅活。闹着要死要活。多指用自杀来吓唬人。
|
俞平伯《中年》:“但是在另一方面,说非看不可,或者没有得看,就要跳脚拍手,以至于投河觅井。”
|
THM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河奔井、寻死觅活
|
|
./NmljNA==.html
|
tou he mi jing
|
|
8427
|
头昏目眩
|
头
|
tóu hūn mù xuàn
|
见“头昏目晕”。
|
乌兰巴干《草原上的驯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有点头昏目眩。”
|
THM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眼花、头昏目晕
|
|
./NTZncw==.html
|
tou hun mu xuan
|
|
8428
|
头昏目晕
|
头
|
tóu hūn mù yūn
|
犹言头昏眼花。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政看了,气的头昏目晕。”
|
THM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目眩、头昏眼花
|
|
./NTZoMg==.html
|
tou hun mu yun
|
|
8135
|
徒唤奈何
|
徒
|
tú huàn nài hé
|
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
|
冰心《往事》:“因为文字原是最着迹的,云霞却是最灵幻的,最不着迹的,徒唤奈何!”
|
THN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徒呼奈何
|
|
./OGkwNA==.html
|
tu huan nai he
|
|
8649
|
徒呼奈何
|
徒
|
tú hū nài hé
|
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形容一味着急,毫无办法
|
《星火燎原·黄洋界保卫战》:“陷入了我人马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徒呼奈何!”
|
THNH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徒唤奈何
|
|
./OGkwZQ==.html
|
tu hu nai he
|
|
8429
|
头昏脑闷
|
头
|
tóu hūn nǎo mèn
|
犹言头昏脑胀。
|
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困腾腾头昏脑闷。”
|
THN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晕目眩
|
|
./NTZoYw==.html
|
tou hun nao men
|
|
8430
|
头昏脑眩
|
头
|
tóu hūn nǎo xuàn
|
见“头昏脑胀”。
|
鲁迅《呐喊·社戏》:“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 鲁迅《呐喊·社戏》:“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
|
THN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脑胀
|
|
./NTZobQ==.html
|
tou hun nao xuan
|
|
8018
|
头昏脑胀
|
头
|
tóu hūn nǎo zhàng
|
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
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叶圣陶《友谊》:“'她又不是发烧发得头昏脑胀的'。一个说,'只是那条腿不能走'。”...
|
THN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眼花、头昏脑眩
|
心明眼亮
|
./NTZodw==.html
|
tou hun nao zhang
|
|
8540
|
痛悔前非
|
痛
|
tòng huǐ qián fēi
|
彻底悔恨以前所犯的错误。
|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受了无限的虐待,已经弄得来三分不像人,四分不像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五:“这位青年做了多年的苦工,受了无限的虐待,已经弄得来三分不像人,四分不像鬼了,自己深深的在痛悔前非。”...
|
THQ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痛涤前非
|
死不改悔、顽固不化
|
./Nmk2dQ==.html
|
tong hui qian fei
|
|
8192
|
褪后趋前
|
褪
|
tuì hòu qū qián
|
形容前前后后向人献殷勤。
|
|
THQQ
|
一般成语
|
|
|
|
./MmV6bw==.html
|
tui hou qu qian
|
|
8494
|
唾壶敲缺
|
唾
|
tuò hú qiāo quē
|
见“唾壶击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豪爽》:“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
THQ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唾壶击缺、唾壶击碎
|
|
./NTdpdQ==.html
|
tuo hu qiao que
|
|
8053
|
偷合取容
|
偷
|
tōu hé qǔ róng
|
奉承迎合别人,使自己能苟且地生活下去。同“偷合苟容”。
|
《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论》:“偷合取容,以至圽身。”
|
THQR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偷合苟容
|
|
./NmlhZw==.html
|
tou he qu rong
|
|
8834
|
桃花人面
|
桃
|
táo huā rén miàn
|
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 事本唐孟棨《本事诗》。崔护清明京都郊游,于一庭院,桃花之下邂逅一美妙女子。次年再访,物在人去,慨叹不已,题一绝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东风。”后遂用“桃花人面”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
|
元·刘致《朝天子·同文子方邓永年泛洞庭湖宿凤凰台下》曲:“杨柳宫眉,桃花人面,是平生未了缘。”
|
THRM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人面桃花
|
|
./NDVwcQ==.html
|
tao hua ren mian
|
|
7708
|
谈何容易
|
谈
|
tán hé róng yì
|
哪里说得上容易呀!常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
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览焉。’先生曰:‘於戏!可乎哉!可乎哉! 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吴王曰:‘可以谈矣,寡人将竦意而览焉。’先生曰:‘於戏!可乎哉!可乎哉!谈何容易?’”...
|
THR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来之不易
|
一挥而就、轻而易举
|
./Mjd2YQ==.html
|
tan he rong yi
|
|
9151
|
谭何容易
|
谭
|
tán hé róng yì
|
谭:同“谈”;何容:岂可,怎能容许;易:轻易。指事情做起来并不像说的那样简单
|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五福》:“盖做一富人,谭何容易,必至殚心极虑者数十年。”
|
THRY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谈何容易
|
|
./OTNjcQ==.html
|
tan he rong yi
|
|
7735
|
谈虎色变
|
谈
|
tán hǔ sè biàn
|
色:脸色;神色。原指被老虎咬过的人一谈起老虎;吓得脸色都变了。后比喻一提起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
|
宋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 宋 《二程遗书》第二卷上:“真知与常知异。常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
|
THS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闻风丧胆、心有余悸
|
面不改色、谈笑自若
|
./MjhxNA==.html
|
tan hu se bian
|
|
8105
|
投怀送抱
|
投
|
tóu huái sòng bào
|
指投入别人的怀抱以博取欢心。借指投靠
|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凡是富春江上‘江山船’中投怀送抱的船娘,一上岸都以阿狗嫂为居停。”
|
THS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3FtdQ==.html
|
tou huai song bao
|
|
9150
|
谭虎色变
|
谭
|
tán hǔ sè biàn
|
谭:同“谈”;色:脸色。比喻一提到可怕的事就情绪紧张起来
|
明·归有光《论三区赋役水利书》:“有光生长穷乡,谭虎色变,安能默然而已。”
|
THSB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谈虎色变
|
|
./OTNjZw==.html
|
tan hu se bian
|
|
7924
|
偷寒送暖
|
偷
|
tōu hán sòng nuǎn
|
暗里照顾寒暖。比喻奉承拍马。也比喻对人关切。
|
元 无名氏《神奴儿》:“看起来偷寒送暖,都是你这老弟子。”
|
THS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问寒问暖
|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置之不理
|
./MmNtZQ==.html
|
tou han song nuan
|
|
8182
|
桃花潭水
|
桃
|
táo huā tán shuǐ
|
比喻友情深厚。
|
唐·李白《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THT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jl1NA==.html
|
tao hua tan shui
|
|
8793
|
贪贿无艺
|
贪
|
tān huì wú yì
|
贿:财物;艺:标准、准则,引伸为法度、限度。贪求财物没有限度。指反动的统治阶级无限制地搜刮民财。
|
《国语 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
THWY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贪欲无艺
|
|
./MmJrMg==.html
|
tan hui wu yi
|
|
8970
|
头昏眼暗
|
头
|
tóu hūn yǎn àn
|
犹言头昏眼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只见一伙人团团围住一个老者,你拉我扯,你问我问,缠得一个头昏眼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只见一伙人团团围住一个老者,你拉我扯,你问我问,缠得一个头昏眼暗。”...
|
THYA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眼晕、头昏眼花
|
|
./NTZpNg==.html
|
tou hun yan an
|
|
7758
|
铁画银钩
|
铁
|
tiě huà yín gōu
|
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
唐 欧阳洵《用笔论》:“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
THY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银钩铁画
|
|
./Mjk3bQ==.html
|
tie hua yin gou
|
|
8019
|
头昏眼花
|
头
|
tóu hūn yǎn huā
|
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一气气得头昏眼花,饮食多绝了。”
|
THYH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头眩眼花、头昏眼暗、头昏眼晕
|
|
./NTZpZw==.html
|
tou hun yan hua
|
|
8707
|
填海移山
|
填
|
tián hǎi yí shān
|
把山移开填入大海之中。指仙术法力广大。比喻决心极大
|
|
THY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移山填海
|
|
./OTA5Mg==.html
|
tian hai yi shan
|
|
7781
|
昙花一现
|
昙
|
tán huā yī xiàn
|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昙花:一种花期极短的花;多在夜间开放;花美又香。
|
《妙法莲华经 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
|
THY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稍纵即逝、好景不长
|
万古长青
|
./Mjl1ZQ==.html
|
tan hua yi xian
|
|
8431
|
头昏眼晕
|
头
|
tóu hūn yǎn yūn
|
头脑晕乱,眼睛昏花。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
|
THY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眼暗、头昏眼花
|
|
./NTZpcQ==.html
|
tou hun yan yun
|
|
8513
|
堂皇正大
|
堂
|
táng huáng zhèng dà
|
形容言行光明公正,不偏不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半是堂皇正大,半是体贴自己的私心,更觉比先心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又听宝钗这一番话,半是堂皇正大,半是体贴自己的私心,更觉比先心动神移。”...
|
THZ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光明正大
|
|
./NmhyMA==.html
|
tang huang zheng da
|
|
8789
|
韬晦之计
|
韬
|
tāo huì zhī jì
|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
|
THZJ
|
生僻成语
|
褒义成语
|
|
|
./MmJjMA==.html
|
tao hui zhi ji
|
|
8637
|
贪欢逐乐
|
贪
|
tān huān zhú lè
|
逐:追逐。无休止寻欢作乐。形容生活放荡腐化
|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贪欢逐乐无时歇,打论摴蒲更不休。”
|
THZL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寻欢作乐
|
|
./N3psYw==.html
|
tan huan zhu le
|
|
8191
|
通今博古
|
通
|
tōng jīn bó gǔ
|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
|
TJB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博古通今、通达古今
|
|
./MmUyMg==.html
|
tong jin bo gu
|
|
7869
|
投机倒把
|
投
|
tóu jī dǎo bǎ
|
指利用时机;使用违法手段扰乱市场;牟取暴利。投机:利用时机钻空子。
|
浩然《艳阳天》第47章:“投机倒把是不符合政策条文的事情,弯弯绕那家伙能干这样傻事?”
|
TJDB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投机取巧
|
生财有道
|
./MmJmbQ==.html
|
tou ji dao ba
|
|
8378
|
通今达古
|
通
|
tōng jīn dá gǔ
|
同“通今博古”。
|
胡蕴玉《序》:“述学派之流别,论政治之得失,纵有通今达古之才,而无瑰玮奇丽之笔,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胡蕴玉《序》:“述学派之流别,论政治之得失,纵有通今达古之才,而无瑰玮奇丽之笔,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TJD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今博古、博古通今
|
|
./NTVudw==.html
|
tong jin da gu
|
|
8432
|
偷鸡盗狗
|
偷
|
tōu jī dào gǒu
|
见“偷鸡摸狗”。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每日却自和西门庆在楼上任意取乐,却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只是偷鸡盗狗之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每日却自和西门庆在楼上任意取乐,却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只是偷鸡盗狗之欢,如今家中又没人碍眼,任意停眠整宿。”...
|
TJDG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偷鸡摸狗
|
光明正大、安分守己
|
./NTZqMA==.html
|
tou ji dao gou
|
|
8313
|
天荆地棘
|
天
|
tiān jīng dì jí
|
天地间布满荆棘,喻世途或处境艰难。
|
明·刘永锡《行路难》诗:“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
|
TJD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RvbQ==.html
|
tian jing di ji
|
|
8112
|
拖家带口
|
拖
|
tuō jiā dài kǒu
|
带着一家大小,指受家属拖累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金俊武说不定有一点钱,可他拖家带口的,不好为难金家湾的这个强人。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金俊武说不定有一点钱,可他拖家带口的,不好为难金家湾的这个强人。”...
|
TJD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拉家带口、拖儿带女
|
|
./N3o5bw==.html
|
tuo jia dai kou
|
|
8505
|
抬脚动手
|
抬
|
tái jiǎo dòng shǒu
|
指一举一动。
|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一:“二诸葛原来叫刘修德,当年做过生意,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
TJDS
|
一般成语
|
|
|
|
./NmhrbQ==.html
|
tai jiao dong shou
|
|
8620
|
拖浆带水
|
拖
|
tuō jiāng dài shuǐ
|
在泥水中行走被泥水玷污。比喻说话做事不干脆利落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58回:“若拖浆带水,就不是汉子了。”
|
TJD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拖泥带水、带水拖泥
|
|
./N3o5ZQ==.html
|
tuo jiang dai shui
|
|
8314
|
天经地纬
|
天
|
tiān jīng dì wěi
|
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 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
|
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
TJD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地经纬
|
|
./NTRvdw==.html
|
tian jing di wei
|
|
8971
|
投间抵隙
|
投
|
tóu jiān dǐ xì
|
同“投隙抵巇”。
|
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此辈投间抵隙,诬上行私,一言一笑,都有机关;一止一行,揣知上意。”
|
TJD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隙抵罅
|
|
./NTZqYQ==.html
|
tou jian di xi
|
|
7704
|
天经地义
|
天
|
tiān jīng dì yì
|
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TJD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理所当然、千真万确
|
天理难容、岂有此理
|
./MjdtNA==.html
|
tian jing di yi
|
|
8433
|
头焦额烂
|
头
|
tóu jiāo é làn
|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
|
《尺牍新抄》第七卷:“非苦非甜,人之头焦额烂,脱之无奈丝牵。”
|
TJEL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焦头烂额
|
|
./NTZqaw==.html
|
tou jiao e lan
|
|
8761
|
泰极而否
|
泰
|
tài jí ér pǐ
|
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
|
唐 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
|
TJEP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泰极生否、乐极生悲
|
否极泰来
|
./MmE2bQ==.html
|
tai ji er pi
|
|
9149
|
摘奸发伏
|
摘
|
tī jiān fā fú
|
摘:通“擿”,揭发;发伏:检举;伏:隐藏。揭发检举隐藏的坏人坏事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真摘奸发伏如神,皆此类也。”
|
TJFF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擿奸发伏
|
|
./OTNjNg==.html
|
ti jian fa fu
|
|
8486
|
屯蹶否塞
|
屯
|
tún juě fǒu sāi
|
颠连困厄。
|
宋·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 宋·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其誰不願進於門?”...
|
TJFS
|
一般成语
|
|
|
|
./NTdlNA==.html
|
tun jue fou sai
|
|
8274
|
弹斤估两
|
弹
|
tán jīn gū liǎng
|
形容掂量轻重。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言真道假、弹斤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惹得一市人都来观看,不住声的有人喝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言真道假、弹斤估两的在日光中烜耀。惹得一市人都来观看,不住声的有人喝采。”...
|
TJG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弹筋估两
|
|
./NTQyZQ==.html
|
tan jin gu liang
|
|
9139
|
弹筋估两
|
弹
|
tán jīn gū liǎng
|
指过分仔细地斟酌掂量轻重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一卷:“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复认看,言真道假,弹筋估两的在日光中炫耀。”
|
TJG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弹斤估两
|
|
./OHB4NA==.html
|
tan jin gu liang
|
|
8023
|
兔角龟毛
|
兔
|
tu jiao gui mao
|
兔生角,龟长毛。都是没有的事。比喻有名无实。
|
《大智度论》第12卷:“如兔角龟毛,亦但有名而无实。”
|
TJGM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龟毛兔角
|
|
./NTZ1bw==.html
|
tu jiao gui mao
|
|
8622
|
兔尽狗烹
|
兔
|
tù jìn gǒu pēng
|
烹:烧煮食物。兔子死了,猎狗就被人烹食。比喻统治者杀掉功臣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TJGP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兔死狗烹
|
|
./N3piYw==.html
|
tu jin gou peng
|
|
8679
|
推究根源
|
推
|
tuī jiū gēn yuán
|
推究:推求论究。推求根本,论究来源
|
《北史·苏绰传》:“欲使察狱之官,精心悉意,推究根源。”
|
TJG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推本溯源
|
|
./OHBtdQ==.html
|
tui jiu gen yu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