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1
|
白日飞升
|
白
|
bái rì fēi shēng
|
犹白日升天。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后喻指一朝显贵。
|
《全元散曲 喜春来》:“黄金转世人何在,白日飞升谁见来。”
|
BRF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日升天
|
|
./NjZuYQ==.html
|
bai ri fei sheng
|
|
1423
|
病入膏肓
|
病
|
bìng rù gāo huāng
|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
BRGH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人命危浅、行将就木
|
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
./a2xv.html
|
bing ru gao huang
|
|
2290
|
病染膏肓
|
病
|
bìng rǎn gāo huāng
|
见“病入膏肓”。
|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真个崔张不让,命该凋丧,险些病染膏肓,此言非妄。”
|
BRGH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病入膏肓、病在膏肓
|
手到病除
|
./MzUzZQ==.html
|
bing ran gao huang
|
|
2292
|
炳如观火
|
炳
|
bǐng rú guān huǒ
|
炳:光明、明亮、显着。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
鲁迅《坟 文化偏至论》:“其词秩然有条,各分大义,炳如观火。”
|
BRG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炳若观火、一目了然
|
朦朦胧胧
|
./MzUzeQ==.html
|
bing ru guan huo
|
|
2293
|
炳若观火
|
炳
|
bǐng ruò guān huǒ
|
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
梁启超《欧洲地埋大势论》:“人民之职业物产之制造,种种殊异之处,则如网在纲,炳若观火。”
|
BRG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炳如观火
|
朦朦胧胧
|
./MzU0OA==.html
|
bing ruo guan huo
|
|
1542
|
不如归去
|
不
|
bù rú guī qù
|
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
|
宋 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
BRG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WY4.html
|
bu ru gui qu
|
|
2044
|
病入骨隨
|
病
|
bìng rù gǔ suǐ
|
骨隨:骨髓。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或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隨,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隨,臣是以无请也。”...
|
BRGS
|
一般成语
|
|
病入膏肓
|
手到病除
|
./MjR5.html
|
bing ru gu sui
|
|
2124
|
病入骨髓
|
病
|
bìng rù gǔ suǐ
|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 《韩非子·喻老》:“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鍼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
BRG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病入膏肓
|
手到病除
|
./a2x5.html
|
bing ru gu sui
|
|
1623
|
步人后尘
|
步
|
bù rén hòu chén
|
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
|
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
|
BRH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亦步亦趋、人云亦云、邯郸学步
|
别开生面、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
./bmVp.html
|
bu ren hou chen
|
|
1205
|
白日见鬼
|
白
|
bái rì jiàn guǐ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
BRJ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日做梦、白天见鬼
|
|
./aGQw.html
|
bai ri jian gui
|
|
1279
|
傍人篱壁
|
傍
|
bàng rén lí bì
|
比喻依赖别人。
|
宋 严羽《沧浪诗话 附答吴景仙书》:“仆之《诗辨》,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 宋 严羽《沧浪诗话 附答吴景仙书》:“仆之《诗辨》,是自家实证实悟者,是自家闭门凿破此片田地,即非傍人篱壁,拾人涕唾得来者。”...
|
BRL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傍人门户、傍人篱落
|
自力更生
|
./aWMw.html
|
bang ren li bi
|
|
1672
|
傍人篱落
|
傍
|
bàng rén lí luò
|
比喻依赖他人。
|
参见“傍人篱壁”。
|
BR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傍人篱壁
|
自力更生
|
./MzJ1dQ==.html
|
bang ren li luo
|
|
1280
|
傍人门户
|
傍
|
bàng rén mén hù
|
傍:依傍;靠着。依靠在别人家门庭上。比喻完全依赖别人;不能自主或自立。
|
宋 苏轼《东坡志林》第12卷:“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 宋 苏轼《东坡志林》第12卷:“桃符怒,往复纷然不已。门神解之曰:‘吾辈不肖,方傍人门户,何暇争闲气耶?’”...
|
BRM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傍人依户、寄人篱下
|
自力更生、自立门户、独树一帜
|
./aWNh.html
|
bang ren men hu
|
|
1762
|
白日青天
|
白
|
bái rì qīng tiān
|
白天。表示强调。
|
宋 杨万里《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阁诗真迹〉》诗:“太史留题快阁诗,旧碑未必是真题。六丁搜出严 宋 杨万里《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阁诗真迹〉》诗:“太史留题快阁诗,旧碑未必是真题。六丁搜出严家墨,白日青天横紫蜺。”...
|
BRQ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青天白日
|
|
./NjZuaw==.html
|
bai ri qing tian
|
|
2276
|
宾入如归
|
宾
|
bīn rù rú guī
|
宾客来此如归其家。形容招待客人热情周到。
|
《国语 周语中》:“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国语 周语中》:“膳宰致饔,廪人献饩,司马陈刍,工人展车,百官以物至,宾入如归。是故小大莫不怀爱。”...
|
BRR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宾至如归
|
|
./MzR3Ng==.html
|
bin ru ru gui
|
|
2043
|
炳如日星
|
炳
|
bǐng rú rì xīng
|
炳:光明。光明如同日月星辰
|
宋 陆九渊《贵溪重修县学记》:“二帝二皇之书,先圣先师之训,炳如日星。”
|
BRR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炳若日星
|
|
./MjQ0.html
|
bing ru ri xing
|
|
1117
|
不辱使命
|
不
|
bù rǔ shǐ mìng
|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
BRS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负众望
|
|
./MnJn.html
|
bu ru shi ming
|
|
1763
|
白日上升
|
白
|
bái rì shàng shēng
|
犹言白日升天。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
|
唐 贾岛《赠丘先生》诗:“常言吃药全胜饭,华岳松边采茯神。不遣髭须一茎白,拟为白日上升人。”
|
BR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日飞升
|
|
./NjZudQ==.html
|
bai ri shang sheng
|
|
988
|
逼人太甚
|
逼
|
bī rén tài shèn
|
逼:逼迫;甚:超过。指对人逼迫不留余地
|
清 王韬《淞滨琐话 记双烈》:“潜行反间之谋,洵逼人太甚!”
|
BRT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欺人太甚
|
|
./MTM2.html
|
bi ren tai shen
|
|
2208
|
傍若无人
|
傍
|
báng ruò wú rén
|
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
|
?
|
BRWR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旁若无人
|
|
./MzJ2NA==.html
|
bang ruo wu ren
|
|
1409
|
兵戎相见
|
兵
|
bīng róng xiāng jiàn
|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吴晗《朱元璋传》第三章三:“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
|
BRX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刀兵相见
|
|
./a2U2.html
|
bing rong xiang jian
|
|
2393
|
不染一尘
|
不
|
bù rǎn yī chén
|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
BRY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尘不染
|
同流合污
|
./MzY2aw==.html
|
bu ran yi chen
|
|
2254
|
辨日炎凉
|
辨
|
biàn rì yán liáng
|
古代传说中辩论太阳离地远近的故事。后以之形容儿童的聪明早慧。
|
《列子 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列子 汤问》:“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
BRYL
|
一般成语
|
|
|
|
./MzRqbw==.html
|
bian ri yan liang
|
|
2245
|
避人眼目
|
避
|
bì rén yǎn mù
|
见“避人耳目”。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
BRY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人耳目
|
|
./MzQ0eQ==.html
|
bi ren yan mu
|
|
2066
|
白日衣绣
|
白
|
bái rì yì xiù
|
衣:穿;绣:五彩制绣的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亲们夸耀。
|
汉·应劭《风俗通·怪神》:“(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荐祝祖考。白日衣绣,荣羡如此。”
|
BRYX
|
一般成语
|
|
|
|
./aGRh.html
|
bai ri yi xiu
|
|
1539
|
不容置辩
|
不
|
bù róng zhì biàn
|
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
BRZ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容分说
|
|
./bWVl.html
|
bu rong zhi bian
|
|
1538
|
不忍卒读
|
不
|
bù rěn zú dú
|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
BRZ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WR1.html
|
bu ren zu du
|
|
1540
|
不容置喙
|
不
|
bù róng zhì huì
|
置:安放;喙:嘴。不许在一旁插嘴。
|
孙力《都市风流》第20章:“他想推掉沈萍的邀请,但沈萍的口气不容置喙。”
|
BRZ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许插嘴
|
|
./bWVv.html
|
bu rong zhi hui
|
|
1206
|
白日做梦
|
白
|
bái rì zuò mèng
|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明 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 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
BRZ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黄粱美梦、痴人说梦、痴心妄想
|
脚踏实地
|
./aGRr.html
|
bai ri zuo meng
|
|
1764
|
白日作梦
|
白
|
bái rì zuò mèng
|
比喻幻想不可能实现。同“白日做梦”。
|
刘绍棠《狼烟》二十二:“金镶玉走进舱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梦,自以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万岁爷的 刘绍棠《狼烟》二十二:“金镶玉走进舱去,嘻笑道:‘老昏君白日作梦,自以为是九五之尊,不肯有失万岁爷的身份,迎接一位七品县令。’”...
|
BRZ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
脚踏实地
|
./NjZvNA==.html
|
bai ri zuo meng
|
|
1990
|
勃然作色
|
勃
|
bó rán zuò sè
|
作色:变脸色。因恼怒或惊怕而变脸色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
BRZ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忿然作色
|
|
./OGZyaw==.html
|
bo ran zuo se
|
|
1541
|
不容置疑
|
不
|
bù róng zhì yí
|
容:容许;疑:怀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和可靠。
|
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
BR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千真万确、无可置疑
|
荒诞不经、无稽之谈
|
./bWV5.html
|
bu rong zhi yi
|
|
1380
|
变生不测
|
变
|
biàn shēng bù cè
|
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
BS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飞来横祸
|
|
./ang4.html
|
bian sheng bu ce
|
|
1284
|
褒善贬恶
|
褒
|
bāo shàn biǎn è
|
对好人好事加以赞扬;对坏人坏事加以斥责。指分清善恶,提出公正的评价。
|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 宋 邵博《闻见后录》第21卷:“惟有三四寸竹管子,向口角头褒善贬恶,使善人贵、恶人贱,善人生、恶人死,须是由我始得。”...
|
BSBE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惩恶扬善
|
|
./aWU4.html
|
bao shan bian e
|
|
2397
|
不事边幅
|
不
|
bù shì biān fú
|
指不修边幅。
|
《北史 王罴传》:“罴性俭率,不事边幅。”
|
BSB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修边幅、不事修饰
|
|
./MzY3bw==.html
|
bu shi bian fu
|
|
1161
|
不死不活
|
不
|
bù sǐ bù huó
|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
BSBH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半死不活
|
生机勃勃
|
./M25l.html
|
bu si bu huo
|
|
1271
|
半死不活
|
半
|
bàn sǐ bù huó
|
半死:接近死亡;多指生命受到极大折磨、摧残的状况。没有精神;毫无生气;形容人精神不振或事业萧条。
|
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
BSB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死气沉沉、委靡不振、筋疲力尽
|
生气勃勃、朝气勃勃、生龙活虎
|
./aTh5.html
|
ban si bu huo
|
|
1922
|
半死半活
|
半
|
bàn sǐ bàn huó
|
半死:接近死亡。不死不活,形容被折磨得很惨或死气沉沉,没有生气
|
清·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刊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半活的人,都收监了。”
|
BSB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半死不活
|
生龙活虎
|
./N2Q3aQ==.html
|
ban si ban huo
|
|
1244
|
百思不解
|
百
|
bǎi sī bù jiě
|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
清 无名氏《葛仙翁全传》:“百思不解,五夜踌蹰,故乘隙邀君一面,以决中疑。”
|
BS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高深莫测、大惑不解、玄之又玄
|
恍然大悟、通俗易懂、老妪能解
|
./aHc2.html
|
bai si bu jie
|
|
1842
|
笨手笨脚
|
笨
|
bèn shǒu bèn jiǎo
|
形容动作不灵活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24回:“才是笨手笨脚,无啥人来搭耐装烟。”
|
BSB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笨头笨脑
|
聪明伶俐
|
./Nm9yaQ==.html
|
ben shou ben jiao
|
|
1982
|
绊手绊脚
|
绊
|
bàn shǒu bàn jiǎo
|
碍事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他认为田地是样‘绊手绊脚的东西’,不知道多少人安土重迁。”
|
BS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碍手碍脚
|
无拘无束
|
./ODVyMA==.html
|
ban shou ban jiao
|
|
1122
|
不声不吭
|
不
|
bù shēng bù kēng
|
吭:出声。不说话,不出声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不声不吭,唿地豁开人,带着一股风直向工程队对部走去。”
|
BSB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声不响、默不做声
|
大喊大叫、大吵大闹
|
./MnRl.html
|
bu sheng bu keng
|
|
1543
|
不衫不履
|
不
|
bù shān bù lǚ
|
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 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毫无拘束之态。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字画的风格。...
|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
BS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不拘细形
|
规行矩步、衣冠楚楚
|
./bWdt.html
|
bu shan bu lu
|
|
2394
|
不上不落
|
不
|
bù shàng bù luò
|
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姐姐……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
BSB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上不下、进退两难
|
|
./MzY2dQ==.html
|
bu shang bu luo
|
|
1121
|
不生不灭
|
不
|
bù shēng bù miè
|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BSBM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生不死、半死不活
|
生机勃勃
|
./MnQ0.html
|
bu sheng bu mie
|
|
2395
|
不声不气
|
不
|
bù shēng bù qì
|
指不说话;不出声。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百依百顺,不声不气,来服侍你们。”
|
BSB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声不响
|
|
./MzY3NA==.html
|
bu sheng bu qi
|
|
1031
|
半生不熟
|
半
|
bàn shēng bù shú
|
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
|
BSB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半生半熟
|
|
./MW9h.html
|
ban sheng bu shu
|
|
1118
|
不三不四
|
不
|
bù sān bù sì
|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
BSB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伦不类、非僧非俗
|
一本正经、正襟危坐、堂堂正正
|
./MnMw.html
|
bu san bu si
|
|
1119
|
不僧不俗
|
不
|
bù sēng bù sú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
BSB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伦不类、不三不四
|
|
./MnNh.html
|
bu seng bu su
|
|
1151
|
不胜杯杓
|
不
|
bù shèng bēi sháo
|
不胜:经不起;杓:舀东西的器具;杯杓:泛指酒器。比喻喝酒太多,醉了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
BSB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胜酒力
|
|
./M2pz.html
|
bu sheng bei sh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