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6
|
百巧成穷
|
百
|
bǎi qiǎo chéng qióng
|
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同“百巧千穷”。
|
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
BQC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百巧千穷
|
|
./Njc0cw==.html
|
bai qiao cheng qiong
|
|
1883
|
不欺地下
|
不
|
bù qī dì xià
|
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
|
BQD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欺暗室
|
死无对证
|
./NzZuNA==.html
|
bu qi di xia
|
|
1113
|
不期而会
|
不
|
bù qī ér huì
|
期:约会。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或自动聚集
|
《穀梁传 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
BQE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期而遇
|
|
./MnEy.html
|
bu qi er hui
|
|
2392
|
不勤而获
|
不
|
bù qín ér huò
|
指不劳而获。
|
宋 王谠《唐语林 补遗三》:“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
|
BQE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劳而获
|
|
./MzY2YQ==.html
|
bu qin er huo
|
|
2164
|
不擒二毛
|
不
|
bù qín èr máo
|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伤,不擒二毛。’”
|
BQEM
|
一般成语
|
|
|
|
./bWM2.html
|
bu qin er mao
|
|
1532
|
不期而然
|
不
|
bù qī ér rán
|
期:料想;然:如此。没有想到会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
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
BQE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出乎意料
|
意料之中
|
./bWFp.html
|
bu qi er ran
|
|
1114
|
不期而同
|
不
|
bù qī ér tóng
|
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
|
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
BQE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约而同
|
|
./MnFj.html
|
bu qi er tong
|
|
1533
|
不期而遇
|
不
|
bù qī ér yù
|
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
南朝 梁 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
BQE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约而同、萍水相逢、不谋而合
|
失之交臂
|
./bWFz.html
|
bu qi er yu
|
|
1307
|
暴取豪夺
|
暴
|
bào qǔ háo duó
|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
BQH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巧取豪夺
|
|
./aXB3.html
|
bao qu hao duo
|
|
1052
|
避强击弱
|
避
|
bì qiáng jī ruò
|
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
BQJ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实击虚、避强打弱
|
|
./MXdj.html
|
bi qiang ji ruo
|
|
992
|
比权量力
|
比
|
bǐ quán liàng lì
|
比:比较;量:估量。比较衡量两方面的权力和力量
|
汉 贾谊《过秦论上》:“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BQ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权衡轻重
|
|
./MTR1.html
|
bi quan liang li
|
|
990
|
鼻青脸肿
|
鼻
|
bí qīng liǎn zhǒng
|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
BQL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青眼肿
|
|
./MTNx.html
|
bi qing lian zhong
|
|
2227
|
背前面后
|
背
|
bèi qián miàn hòu
|
指或当面或背后。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五回:“若是一顿钯打退妖精,你看他得胜而回,争嚷功果;若战他不过,被他拿去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五回:“若是一顿钯打退妖精,你看他得胜而回,争嚷功果;若战他不过,被他拿去,却是我的晦气,背前面后,不知骂了多少弼马温哩!悟净,你休言语,等我去看看。”...
|
BQMH
|
一般成语
|
|
|
|
./MzNlYQ==.html
|
bei qian mian hou
|
|
1413
|
兵强马壮
|
兵
|
bīng qiáng mǎ zhuàng
|
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有时也比喻其他的队伍力量强大。
|
《新五代史 杂传十三 安重荣传》:“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
|
BQM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举世无双
|
势单力薄、手无寸铁、赤手空拳
|
./a2Zr.html
|
bing qiang ma zhuang
|
|
1625
|
屏气凝神
|
屏
|
bǐng qì níng shén
|
屏气:抑制呼吸;凝神:凝聚精神。忍住呼吸;聚精会神。
|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 清 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
BQN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聚精会神、全神贯注
|
心不在焉
|
./MXhjZQ==.html
|
bing qi ning shen
|
|
2028
|
避其锐气
|
避
|
bì qí ruì qì
|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
春秋·齐·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
BQR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实击虚
|
|
./OTdkcQ==.html
|
bi qi rui qi
|
|
1181
|
巴前算后
|
巴
|
bā qián suàn hòu
|
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缘度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缘度日的好。”...
|
BQ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思前想后
|
|
./Z3hn.html
|
ba qian suan hou
|
|
1536
|
不求甚解
|
不
|
bù qiú shèn jiě
|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
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BQS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
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
./bWNx.html
|
bu qiu shen jie
|
|
1747
|
不切实际
|
不
|
bù qiē shí jì
|
不符合实际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
BQS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合实际
|
切合实际
|
./MzY2MA==.html
|
bu qie shi ji
|
|
2287
|
冰清水冷
|
冰
|
bīng qīng shuǐ lěng
|
指冷冷清清。
|
《何典》第四回:“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闹弗清楚,到也不甚觉着。及至断了七,出过棺材,诸事停当, 《何典》第四回:“初时还有些和尚道士,有家中闹弗清楚,到也不甚觉着。及至断了七,出过棺材,诸事停当,弄得家里冰清水冷。”...
|
BQS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冷冷清清
|
|
./MzUyaw==.html
|
bing qing shui leng
|
|
1980
|
饱其私囊
|
饱
|
bǎo qí sī náng
|
饱:满足;囊:口袋。指非法侵吞钱财,装入自己腰包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他又并不将此款归入公家,一律饱其私囊。”
|
BQSN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中饱私囊
|
大公无私
|
./ODVwbQ==.html
|
bao qi si nang
|
|
1442
|
补阙拾遗
|
补
|
bǔ quē shí yí
|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晋书 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
|
BQ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拾遗补阙
|
|
./a3ph.html
|
bu que shi yi
|
|
2389
|
不欺屋漏
|
不
|
bù qī wū lòu
|
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好逑传》第八回:“台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胜愧悔。”
|
BQW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愧屋漏、无愧屋漏
|
暗室欺心
|
./MzY1Ng==.html
|
bu qi wu lou
|
|
2390
|
不欺闇室
|
不
|
bù qī wū shì
|
闇àn室:遮去光线的房间。见“不欺暗室”。
|
|
BQWS
|
一般成语
|
|
|
|
./MzY1Zw==.html
|
bu qi wu shi
|
|
1681
|
薄情无义
|
薄
|
báo qíng wú yì
|
薄:淡薄。感情淡薄,没有情义。常指对于生离死别的事无动于衷。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宝玉听了自思道:‘谁知这样一个人,这样薄情无义呢!’”
|
BQW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薄情寡义
|
深情厚意
|
./MzMybQ==.html
|
bao qing wu yi
|
|
1913
|
夯雀先飞
|
夯
|
bèn què xiān fēi
|
夯:同“笨”,愚钝;雀:山雀,麻雀。比喻天资不好的人做事比别人先动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咱们家没人,俗语说的,‘夯雀儿先飞’,省的临时丢三落四的不齐全,令人笑话。”...
|
BQX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笨鸟先飞
|
|
./N2QzbQ==.html
|
ben que xian fei
|
|
981
|
抱屈衔冤
|
抱
|
bào qū xián yuān
|
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衔:含;衔冤:含冤。指心怀委屈和冤枉
|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上卷:“这三个功臣,抱屈衔冤,诉于天帝。”
|
BQX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含冤负屈
|
平反昭雪
|
./MTBl.html
|
bao qu xian yuan
|
|
2288
|
冰清玉粹
|
冰
|
bīng qīng yù cuì
|
比喻德行高洁。
|
《初学记》卷十七引晋孙绰《原宪赞》:“原宪玄默,冰清玉粹。志逸九霄,身安陋术。”
|
BQY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冰清玉洁
|
|
./MzUydQ==.html
|
bing qing yu cui
|
|
2228
|
背曲腰躬
|
背
|
bèi qǔ yāo gōng
|
腰背弯曲。常指坐久或年老。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四十:“等的人心热肠鸣,坐的来背曲腰躬。”
|
BQYG
|
一般成语
|
|
|
|
./MzNlaw==.html
|
bei qu yao gong
|
|
1400
|
冰清玉洁
|
冰
|
bīng qīng yù jié
|
清:清澈;洁:洁白。像冰那样清澈;像玉那样洁白。也作“玉洁冰清”。比喻人品高尚、纯洁;做事光明磊落。
|
西汉 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
BQY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冰清玉润
|
浅尝辄止
|
./azht.html
|
bing qing yu jie
|
|
1401
|
冰清玉润
|
冰
|
bīng qīng yù rùn
|
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南朝 梁 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裴叔道曰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南朝 梁 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
|
BQYR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冰清玉洁
|
|
./azh3.html
|
bing qing yu run
|
|
1720
|
鼻青眼乌
|
鼻
|
bí qīng yǎn wū
|
鼻子发青,眼圈发黑。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古华《水酒湾纪事》:“若不趁早回头……肯定有跌大跤子、鼻青眼乌的时侯。”
|
BQY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青眼肿、鼻青眼紫
|
|
./MzQzdQ==.html
|
bi qing yan wu
|
|
2229
|
背曲腰弯
|
背
|
bèi qǔ yāo wān
|
见“背曲腰躬”。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假如甘罗十二岁为丞相,十二岁上就死了,这十二岁之年,就是他发白齿落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假如甘罗十二岁为丞相,十二岁上就死了,这十二岁之年,就是他发白齿落、背曲腰弯的时候了。”...
|
BQYW
|
一般成语
|
|
|
|
./MzNldQ==.html
|
bei qu yao wan
|
|
1721
|
鼻青眼肿
|
鼻
|
bí qīng yǎn zhǒng
|
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
|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
BQ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青眼紫
|
|
./MzQ0NA==.html
|
bi qing yan zhong
|
|
1722
|
鼻青眼紫
|
鼻
|
bí qīng yǎn zǐ
|
鼻子发青,眼圈发紫。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
BQ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青眼乌
|
|
./MzQ0ZQ==.html
|
bi qing yan zi
|
|
1986
|
拔旗易帜
|
拔
|
bá qí yì zhì
|
旗:旗帜;易:换。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
BQ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帜易帜
|
|
./ODV0aQ==.html
|
ba qi yi zhi
|
|
1846
|
笔枪纸弹
|
笔
|
bǐ qiāng zhǐ dàn
|
指用笔墨文章作为论战的武器
|
邹韬奋《抗战以来·“笔杆暴动”》:“现代很流行的用语,指笔和书报为‘笔枪纸弹’。”
|
BQZ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9zbQ==.html
|
bi qiang zhi dan
|
|
1321
|
贝阙珠宫
|
贝
|
bèi què zhū gōng
|
用珍珠宝贝做的宫殿。形容房屋华丽。
|
宋 黄庭坚《宫亭湖》诗:“贝阙珠宫开水府,雨栋风帘岂来处。”
|
BQZ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珠宫贝阙
|
|
./aXpj.html
|
bei que zhu gong
|
|
1881
|
不请自来
|
不
|
bù qǐng zì lái
|
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
BQZ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速之客
|
|
./NzZtMA==.html
|
bu qing zi lai
|
|
2391
|
不迁之庙
|
不
|
bù qiān zhī miào
|
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
|
BQZM
|
一般成语
|
|
|
|
./MzY1cQ==.html
|
bu qian zhi miao
|
|
1535
|
不情之请
|
不
|
bù qíng zhī qǐng
|
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不情之请,惟君图之。”
|
BQZ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WNn.html
|
bu qing zhi qing
|
|
2289
|
并驱争先
|
并
|
bìng qū zhēng xiān
|
指竞争高下。
|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
BQZ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争先恐后
|
|
./MzUzNA==.html
|
bing qu zheng xian
|
|
2291
|
并容徧覆
|
并
|
bìng róng biàn fù
|
广为包容覆庇。比喻德化之广。
|
宋 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真宗皇帝继统遵业,以涵煦生养,蕃息齐民;以并容徧覆,扰服异类。”
|
BRBF
|
一般成语
|
|
|
|
./MzUzbw==.html
|
bing rong bian fu
|
|
1428
|
勃然变色
|
勃
|
bó rán biàn sè
|
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下》:“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乎色。”
|
BRB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勃然大怒
|
转嗔为喜
|
./a3Bh.html
|
bo ran bian se
|
|
1115
|
不仁不义
|
不
|
bù rén bù yì
|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BRB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无情无义
|
仁至义尽
|
./MnF3.html
|
bu ren bu yi
|
|
1797
|
百忍成金
|
百
|
bǎi rěn chéng jīn
|
形容忍耐的可贵。
|
《旧唐书 孝友传 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 《旧唐书 孝友传 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
BRC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jc1Mg==.html
|
bai ren cheng jin
|
|
1429
|
勃然大怒
|
勃
|
bó rán dà nù
|
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
|
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
BRD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雷霆大发、暴跳如雷、怒发冲冠
|
和颜悦色
|
./a3Br.html
|
bo ran da nu
|
|
2244
|
避人耳目
|
避
|
bì rén ěr mù
|
指避免走漏消息。
|
?
|
BRE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掩人耳目
|
|
./MzQ0bw==.html
|
bi ren er mu
|
|
2116
|
并日而食
|
并
|
bìng rì ér shí
|
并日:两天合并成一天。不能天天得食,两天三天才能得一天的粮食。形容生活穷困。
|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郑玄注:“二日用一日食也。”
|
BRE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食不果腹
|
食前方丈
|
./a2hz.html
|
bing ri er shi
|
|
1116
|
不容分说
|
不
|
bù róng fēn shuō
|
容:允许。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9回:“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上十数下。”
|
BRF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无庸置辩
|
|
./MnI2.html
|
bu rong fen sh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