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5
|
悲不自胜
|
悲
|
bēi bù zì shèng
|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
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
BBZ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悲痛欲绝、哀哀欲绝
|
喜不自胜、乐不可支、喜出望外
|
./aXY2.html
|
bei bu zi sheng
|
|
2135
|
不辨真伪
|
不
|
bù biàn zhēn wěi
|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
BBZ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真假难辨、鱼目混珠
|
|
./bDJj.html
|
bu bian zhen wei
|
|
1443
|
不白之冤
|
不
|
bù bái zhī yuān
|
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
BB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沉冤莫白、含冤负屈、覆盆之冤
|
真相大白
|
./bDE4.html
|
bu bai zhi yuan
|
|
1916
|
本本主义
|
本
|
běn běn zhǔ yì
|
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本本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法也同样是最危险的,甚至可能走上反革命的道路。”
|
BB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教条主义
|
|
./N2Q0cQ==.html
|
ben ben zhu yi
|
|
2000
|
笔笔直直
|
笔
|
bǐ bǐ zhí zhí
|
非常直,没有曲折、弯弧或棱角
|
朱自清《巴黎》:“夹道两行树,笔直笔直地向凯旋门奔凑上去。”
|
BB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弯弯曲曲
|
./OG5law==.html
|
bi bi zhi zhi
|
|
2133
|
不拔之志
|
不
|
bù bá zhī zhì
|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BBZ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DB5.html
|
bu ba zhi zhi
|
|
2280
|
并存不悖
|
并
|
bìng cún bù bèi
|
指同时存在而不冲突。
|
巴金《家》九:“但是风雅的事又怎幺能够同卫道的精神并存不悖呢?”
|
BCB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并行不悖
|
势不两立
|
./MzR5NA==.html
|
bing cun bu bei
|
|
995
|
彼此彼此
|
彼
|
bǐ cǐ bǐ cǐ
|
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二二回:“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二二回:“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彼此彼此。’”...
|
BC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彼此一样
|
天差地别
|
./MTcy.html
|
bi ci bi ci
|
|
2047
|
不偢不倸
|
不
|
bù chǒu bù cǎi
|
偢:同“瞅”,看;倸:同“睬”,理睬。不看也不答理,也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
明 苏复之《金印记 周氏回家》:“妇婿功名不遂回来,一家不偢不倸。”
|
BCB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理不睬
|
热情和蔼
|
./Mjhr.html
|
bu chou bu cai
|
|
2054
|
不揪不睬
|
不
|
bù chǒu bù cǎi
|
不看也不答理。形容待人态度冷淡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1回:“贼囚根子,他不揪不睬,也是你爹的婊子,许你骂他!”
|
BCBC
|
一般成语
|
|
不理不睬、不偢不倸
|
|
./Mm4w.html
|
bu chou bu cai
|
|
2144
|
不瞅不睬
|
不
|
bù chǒu bù cǎi
|
不看也不答理。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瞅不睬;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瞅不睬;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
|
BCB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偢不倸、不理不睬
|
热情洋溢
|
./bDZz.html
|
bu chou bu cai
|
|
1193
|
把持不定
|
把
|
bǎ chí bù dìng
|
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
BCB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把持不住
|
控制自如
|
./aDZj.html
|
ba chi bu ding
|
|
2198
|
半痴不颠
|
半
|
bàn chī bù diān
|
痴:呆傻;颠:同癫,疯癫。装疯卖傻的意思。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歌重会珍珠衫》:“这婆子俐齿伶牙,能言快语,又半痴不颠的惯与丫环们打诨,所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歌重会珍珠衫》:“这婆子俐齿伶牙,能言快语,又半痴不颠的惯与丫环们打诨,所以上下都喜欢他。...
|
BCB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装疯卖傻
|
|
./MzJsNA==.html
|
ban chi bu dian
|
|
2136
|
不茶不饭
|
不
|
bù chá bù fàn
|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
BCB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吃不喝
|
大吃大喝
|
./bDJt.html
|
bu cha bu fan
|
|
1059
|
鞭长不及
|
鞭
|
biān cháng bù jí
|
鞭:马鞭子;及:够得上。马鞭子虽长,也打不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
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 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
|
BC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鞭长莫及
|
绰绰有余
|
./MXpl.html
|
bian chang bu ji
|
|
2141
|
不痴不聋
|
不
|
bù chī bù lóng
|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BCB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装聋作哑
|
|
./bDVl.html
|
bu chi bu long
|
|
1930
|
半瞋半喜
|
半
|
bàn chēn bàn xǐ
|
瞋:通“嗔”,生气。形容欢喜中又带责备
|
《动摇》:“方太太的回答是半瞋半喜的一笑。”
|
BCB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喜怒参半
|
|
./N2RhMA==.html
|
ban chen ban xi
|
|
1183
|
拔萃出群
|
拔
|
bá cuì chū qún
|
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蔡邕传》:“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
|
BCC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萃出类、拔类超群
|
平淡无奇
|
./Z3o0.html
|
ba cui chu qun
|
|
1262
|
搬唇递舌
|
搬
|
bān chún dì shé
|
挑拔是非。
|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
BCD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拨弄是非、搬唇弄舌
|
|
./aTRz.html
|
ban chun di she
|
|
1451
|
不辞而别
|
不
|
bù cí ér bié
|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打招呼;就离开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不辞而行”、“不告而别”。
|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
|
BCE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
不速之客
|
./bDdt.html
|
bu ci er bie
|
|
2187
|
百川赴海
|
百
|
bǎi chuān fù hǎi
|
百:表示多。川:江河。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
《朱子语类·卷二·理气下》:“百川赴海而海不溢。”
|
BCFH
|
一般成语
|
|
|
|
./MzJjaQ==.html
|
bai chuan fu hai
|
|
1850
|
不成方圆
|
不
|
bù chéng fāng yuán
|
方圆:借指规矩。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
BCF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成体统
|
规规矩矩
|
./Nm90cQ==.html
|
bu cheng fang yuan
|
|
1943
|
白吃干饭
|
白
|
bái chī gān fàn
|
只会吃饭不会干活
|
巴金《探索集·探索》:“我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我总是在想改变我的现状,因为我不愿意白吃干饭混日子。”
|
BCG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吃闲饭
|
|
./N2RnZQ==.html
|
bai chi gan fan
|
|
1219
|
百川归海
|
百
|
bǎi chuān guī hǎi
|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
BCG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大势所趋、众望所盼
|
四分五裂、众叛亲离
|
./aGxt.html
|
bai chuan gui hai
|
|
962
|
百尺竿头
|
百
|
bǎi chǐ gān tóu
|
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
唐 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
BCG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百丈竿头
|
|
./c3c=.html
|
bai chi gan tou
|
|
2222
|
北窗高卧
|
北
|
bēi chuāng gāo wò
|
比喻悠闲自得。
|
晋 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宋 辛弃疾《水龙吟 晋 陶渊明《与子俨等书》:“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宋 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词: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有别、归来意。”...
|
BCGW
|
一般成语
|
|
|
|
./MzM4Zw==.html
|
bei chuang gao wo
|
|
2137
|
不差毫发
|
不
|
bù chā háo fà
|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
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
BCH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毫厘不差、不差毫厘、丝毫不差
|
差之千里
|
./bDJ3.html
|
bu cha hao fa
|
|
2138
|
不差毫厘
|
不
|
bù chā háo lí
|
不差一毫一厘。
|
宋 李昉《太平广记》第158卷引《玉堂闲话 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
BCH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毫厘不差、丝毫不差
|
差之千里
|
./bDM2.html
|
bu cha hao li
|
|
1282
|
包藏祸心
|
包
|
bāo cáng huò xīn
|
包藏:暗藏;祸心:害人之心。表示心里藏着坏主意;怀着害人的意图。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元年》:“小国无罪,恃实其罪。将恃大国之安靖已,而无乃包藏祸心以图之。”
|
BCH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佛口蛇心、居心叵测
|
菩萨心肠、胸怀坦荡
|
./aWN1.html
|
bao cang huo xin
|
|
1322
|
备尝艰苦
|
备
|
bèi cháng jiān kǔ
|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纪闻 吴保安》:“吾自陷蛮夷,备尝艰苦,肌肤毁剔,血泪满池。”
|
BCJ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备尝辛苦
|
|
./aXpt.html
|
bei chang jian ku
|
|
1977
|
备尝艰难
|
备
|
bèi cháng jiān nán
|
备:全、遍;尝:经历。指受尽了艰难困苦
|
《晋书·潘尼传》:“尼职居显要,从容而已,虽忧虞不及,而备尝艰难。”
|
BCJ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备尝艰苦
|
|
./ODVscQ==.html
|
bei chang jian nan
|
|
1675
|
包藏奸心
|
包
|
bāo cáng jiān xīn
|
犹言包藏祸心。
|
三国 魏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刘表自以为宗室外,~,乍前乍却,以观世事。”
|
BCJ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包藏祸心
|
胸怀坦荡
|
./MzJ4Yw==.html
|
bao cang jian xin
|
|
1728
|
鞭长驾远
|
鞭
|
biān cháng jià yuǎn
|
指路途遥远。
|
清 魏源《严公神道碑铭》:“故自古梁州自为一道……距省会远者或二千里,鞭长驾远,稂莠丰茂。”
|
BCJ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zRmOA==.html
|
bian chang jia yuan
|
|
2105
|
别出机杼
|
别
|
bié chū jī zhù
|
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
宋 洪迈《容斋诗话》第四卷:“诗文当有所本。若用古人语意,别出机杼,曲而畅之,自足以传示来世。”
|
BCJ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
|
./azF5.html
|
bie chu ji zhu
|
|
1420
|
病从口入
|
病
|
bìng cóng kǒu rù
|
疾病多是由饮食不慎而引起传染。又作“病由口入”。
|
晋 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
BCK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病由口入
|
|
./a2l3.html
|
bing cong kou ru
|
|
1452
|
不辞劳苦
|
不
|
bù cí láo kǔ
|
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也作“不辞辛苦”。
|
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
BCL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辞辛苦
|
拈轻怕重、好逸恶劳
|
./bDd3.html
|
bu ci lao ku
|
|
2071
|
百辞莫辩
|
百
|
bǎi cí mò biàn
|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
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
BCM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百口莫辩
|
|
./aGx3.html
|
bai ci mo bian
|
|
975
|
半筹莫展
|
半
|
bàn chóu mò chǎn
|
半条计策也施展不出。比喻没有一点办法
|
孙中山《自序》:“惟自民国成立之日,则予之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一败涂地。”
|
BCM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半筹不纳、一筹莫展
|
|
./eG0=.html
|
ban chou mo chan
|
|
1375
|
鞭长莫及
|
鞭
|
biān cháng mò jí
|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
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
BCM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爱莫能助、力不从心、鞭长不及
|
不在话下、绰绰有余
|
./anVn.html
|
bian chang mo ji
|
|
1450
|
不揣冒昧
|
不
|
bù chuǎi mào mèi
|
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晚生还有一句话,不揣冒昧,合老世翁商议。”
|
BCM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Ddj.html
|
bu chuai mao mei
|
|
1659
|
搬唇弄舌
|
搬
|
bān chún nòng shé
|
①挑拨是非。②卖弄口才。
|
①明 徐某《杀狗记 看书苦谏》:“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②许地山《海角底孤星》: ①明 徐某《杀狗记 看书苦谏》:“搬唇弄舌,口是心非,到底有失,不可轻信。”②许地山《海角底孤星》:“你们念书人底能干只会在女人面前搬唇弄舌罢。”...
|
BCN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搬唇递舌
|
缄口不言
|
./MzJsZQ==.html
|
ban chun nong she
|
|
1992
|
背槽抛粪
|
背
|
bèi cáo pāo fèn
|
背:背向。像牲口一样刚吃完槽里的食就背转身来拉屎。比喻忘恩负义,以怨报德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一折:“一个个背槽抛粪,一个个负义忘恩。”
|
BCP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忘恩负义、过河拆桥
|
以德报怨
|
./OGZ3aw==.html
|
bei cao pao fen
|
|
1906
|
不成气候
|
不
|
bù chéng qì hòu
|
指单个、局部或孤立事物不能形成大的环境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就令十世童身千年功行,毕竟还是不成气候。”
|
BCQ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c3eQ==.html
|
bu cheng qi hou
|
|
2100
|
便辞巧说
|
便
|
biàn cí qiǎo shuō
|
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
|
《汉书·艺文志》:“便辞巧说,破坏形体,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
|
BCQS
|
一般成语
|
|
|
|
./anYw.html
|
bian ci qiao shuo
|
|
1449
|
不出所料
|
不
|
bù chū suǒ liào
|
出:超出;料:推测;料想。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
BCS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料事如神
|
出其不意、出人意表
|
./bDcy.html
|
bu chu suo liao
|
|
1369
|
蔽聪塞明
|
蔽
|
bì cōnɡ sè mínɡ
|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
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
|
BCSM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闻不问、蔽明塞聪
|
耳聪目明
|
./anEw.html
|
bi conɡ se minɡ
|
|
999
|
必操胜券
|
必
|
bì cāo shèng quàn
|
操:持;拿;券:凭证;胜券:指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敬仲世家》:“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
BCS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稳操胜算、稳操左券
|
|
./MTkw.html
|
bi cao sheng quan
|
|
1295
|
抱残守缺
|
抱
|
bào cán shǒu quē
|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
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
BCS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故步自封
|
推陈出新、自我作故、标新立异
|
./aWpz.html
|
bao can shou que
|
|
1674
|
抱残守阙
|
抱
|
bào cán shǒu què
|
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
|
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 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 清 江藩《汉学师承记 顾炎武》:“二君以瑰异之质,负经世之才……岂若抱残守阙之俗儒,寻章摘句之世士也哉?”阙,一本作“缺”。...
|
BCS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抱残守缺
|
推陈出新
|
./MzJ3cw==.html
|
bao can shou que
|
|
2140
|
不成三瓦
|
不
|
bù chéng sān wǎ
|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
《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
BCSW
|
一般成语
|
|
|
|
./bDRh.html
|
bu cheng san w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