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790
|
言必有据
|
言
|
yán bì yǒu jù
|
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
|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
YBYJ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言之成理、有案可稽、有凭有据
|
牵强附会、言过其实、捕风捉影
|
./Mm42bw==.html
|
yan bi you ju
|
|
24792
|
言外之意
|
言
|
yán wài zhī yì
|
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
YW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弦外之音、意在言外、音在言外
|
一针见血、一语道破、直截了当
|
./Mm43OA==.html
|
yan wai zhi yi
|
|
24817
|
言听计从
|
言
|
yán tīng jì cóng
|
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
《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
YTJ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百依百顺、深信不疑、言听计用
|
一意孤行、疑神疑鬼、疑团满腹
|
./Mm5pYw==.html
|
yan ting ji cong
|
|
24836
|
言人人殊
|
言
|
yán rén rén shū
|
殊:不同。说的话个个不同。指各人有各人的意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曹相国世家》:“参尽召长老诸生,问所以安集百姓,如齐故诸儒以百数,言人人殊,参未知所定。”...
|
YRR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各执一词、各抒己见
|
众口一词
|
./Mm5xZQ==.html
|
yan ren ren shu
|
|
24897
|
言之有理
|
言
|
yán zhī yǒu lǐ
|
说的话有道理。
|
明 无心子《金雀记 守贞》:“还是左兄言之有理,极是曲体人情。”
|
YZY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之成理
|
胡说八道、言不及义、无稽之谈
|
./Mm9mZQ==.html
|
yan zhi you li
|
|
25288
|
言不达意
|
言
|
yán bù dá yì
|
亦作“言不逮意”。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
|
《明史·广西土司传二·思明》:“以译者言不达意,复为书晓之。”
|
YBD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言不逮意
|
|
./NWlrYw==.html
|
yan bu da yi
|
|
25289
|
言不尽意
|
言
|
yán bù jìn yì
|
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
《周易 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
YBJ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外之意、词不尽意、意味深长
|
言之无物、言讷词直、空洞无物
|
./NWlscQ==.html
|
yan bu jin yi
|
|
25290
|
言不由衷
|
言
|
yán bù yóu zhōng
|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
YB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口蜜腹剑
|
由衷之言、言之有信、出自肺腑
|
./NWltYQ==.html
|
yan bu you zhong
|
|
25292
|
言高语低
|
言
|
yán gāo yǔ dī
|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
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
YGY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语高低
|
|
./NWl4bw==.html
|
yan gao yu di
|
|
25295
|
言归于好
|
言
|
yán guī yú hǎo
|
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
YGY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破镜重圆、重修盟好
|
话不投机
|
./NWoxMA==.html
|
yan gui yu hao
|
|
25296
|
言过其实
|
言
|
yán guò qí shí
|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
YGQ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夸大其辞、夸夸其谈、名不副实
|
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
./NWoxaw==.html
|
yan guo qi shi
|
|
25298
|
言简意少
|
言
|
yán jiǎn yì shǎo
|
简:简练;简洁。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
|
YJY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
洋洋万言
|
./NWo3NA==.html
|
yan jian yi shao
|
|
25301
|
言来语去
|
言
|
yán lái yǔ qù
|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
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
YLY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pmZw==.html
|
yan lai yu qu
|
|
25305
|
言谈举止
|
言
|
yán tán jǔ zhǐ
|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
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
YTJ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音容笑貌
|
|
./NWpxYQ==.html
|
yan tan ju zhi
|
|
25306
|
言听计用
|
言
|
yán tīng jì yòng
|
同“言听计从”。
|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
YTJ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听计从
|
|
./NWpyNA==.html
|
yan ting ji yong
|
|
25307
|
言无不尽
|
言
|
yán wú bù jìn
|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
《北齐书·高德政传》:“德政与帝旧相昵爱,言无不尽。”
|
YW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知无不言
|
缄口不言
|
./NWp0Mg==.html
|
yan wu bu jin
|
|
25308
|
言笑自若
|
言
|
yán xiào zì ruò
|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
YXZ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笑自如
|
|
./NWp5Mg==.html
|
yan xiao zi ruo
|
|
25309
|
言信行果
|
言
|
yán xìn xíng guǒ
|
见“言必信,行必果。”
|
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发端及其略传》:“正直谨严,言信行果。”
|
YXXG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言必信,行必果
|
言而无信
|
./NWp5Yw==.html
|
yan xin xing guo
|
|
25310
|
言行若一
|
言
|
yán xíng ruò yī
|
见“言行抱一”。
|
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
YXRY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
言行不一
|
./NWp6cQ==.html
|
yan xing ruo yi
|
|
25312
|
言之不预
|
言
|
yán zhī bù yù
|
没有预先说明。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勿谓言之不预也’。”
|
YZ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s2NA==.html
|
yan zhi bu yu
|
|
25313
|
言之成理
|
言
|
yán zhī chéng lǐ
|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YZC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理直气壮、顺理成章、合情合理
|
强词夺理、岂有此理、莫名其妙
|
./NWs2ZQ==.html
|
yan zhi cheng li
|
|
25314
|
言之有序
|
言
|
yán zhī yǒu xù
|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
《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
YZY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条分缕析
|
颠三倒四
|
./NWs3aQ==.html
|
yan zhi you xu
|
|
25668
|
言行不符
|
言
|
yán xíng bù fú
|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
YXB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言行不一
|
言行一致、言行相符
|
./Nms5YQ==.html
|
yan xing bu fu
|
|
25821
|
言之有据
|
言
|
yán zhī yǒu jù
|
说话和写文章有充分的证据或事实根据
|
|
YZYJ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言之有物
|
|
./N3Bvbw==.html
|
yan zhi you ju
|
|
25822
|
言者无罪
|
言
|
yán zhě wú zuì
|
言者:说话的人。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
|
《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YZW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3Bwcw==.html
|
yan zhe wu zui
|
|
25823
|
言甚详明
|
言
|
yán shèn xiáng míng
|
论述很详尽明了
|
|
YSX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3BzdQ==.html
|
yan shen xiang ming
|
|
25824
|
言多语失
|
言
|
yán duō yǔ shī
|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
|
YD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多必失
|
|
./N3B1aQ==.html
|
yan duo yu shi
|
|
25825
|
言差语错
|
言
|
yán chā yǔ cuò
|
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1回:“二则与狄希陈朝夕坐在船上,相厮相守,易于言差语错,动辄将狄希陈打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1回:“二则与狄希陈朝夕坐在船上,相厮相守,易于言差语错,动辄将狄希陈打骂。”...
|
YCY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3B2Yw==.html
|
yan cha yu cuo
|
|
25826
|
言不及私
|
言
|
yán bù jí sī
|
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
|
唐·房玄龄《晋书·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
YBJ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心为公
|
自私自利
|
./N3B3Ng==.html
|
yan bu ji si
|
|
25908
|
言信行直
|
言
|
yan xin xing zhi
|
指言语信实,行为正直。
|
|
YXXZ
|
一般成语
|
|
|
|
./MmtvNA==.html
|
yan xin xing zhi
|
|
25997
|
言必有物
|
言
|
yán bì yǒu wù
|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
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
YBY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lqaQ==.html
|
yan bi you wu
|
|
26000
|
言不二价
|
言
|
yán bù èr jià
|
见“言无二价”。
|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
YBE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无二价
|
|
./NWlrdw==.html
|
yan bu er jia
|
|
26001
|
言不顾行
|
言
|
yán bù gù xíng
|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
《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
YBGX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
|
./NWlsNg==.html
|
yan bu gu xing
|
|
26002
|
言不及行
|
言
|
yán bù jí xíng
|
谓言行不一。
|
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
YBJ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不顾行
|
|
./NWlsZw==.html
|
yan bu ji xing
|
|
26006
|
言出祸从
|
言
|
yán chū huò cóng
|
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
《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
YCH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出祸随
|
|
./NWlwMg==.html
|
yan chu huo cong
|
|
26007
|
言出祸随
|
言
|
yán chū huò suí
|
见“言出祸从”。
|
《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
|
YCH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出祸从
|
|
./NWlwYw==.html
|
yan chu huo sui
|
|
26008
|
言从计纳
|
言
|
yán cóng jì nà
|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
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
YCJ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从计听、言听计从
|
|
./NWlxNg==.html
|
yan cong ji na
|
|
26009
|
言从计听
|
言
|
yán cóng jì tīng
|
见“言听计从”。
|
清·洪昇《长生殿·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
YCJ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听计从、言从计纳、言从计行
|
|
./NWlxZw==.html
|
yan cong ji ting
|
|
26010
|
言从计行
|
言
|
yán cóng jì xíng
|
见“言行计从”。
|
《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
YCJ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从计纳
|
|
./NWlxcQ==.html
|
yan cong ji xing
|
|
26011
|
言颠语倒
|
言
|
yán diān yǔ dǎo
|
说话颠三倒四。
|
《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
YDY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lyYQ==.html
|
yan dian yu dao
|
|
26014
|
言多伤行
|
言
|
yán duō shāng xíng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
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
YDS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多伤幸
|
|
./NWlzZQ==.html
|
yan duo shang xing
|
|
21265
|
詀言詀语
|
詀
|
zhí yán wú yǔ
|
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
|
ZYWY
|
一般成语
|
|
|
|
./NjFxdw==.html
|
zhi yan wu yu
|
|
11233
|
詈夷为跖
|
詈
|
lì yí wéi zhí
|
詈:咒骂;夷:伯夷;跖:盗跖。指将伯夷责骂为盗跖。比喻颠倒黑白,诬蔑好人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其他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
LYWZ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颠倒黑白
|
|
./ZDd1.html
|
li yi wei zhi
|
|
4570
|
詟谀立懦
|
詟
|
miàn yú lì nuò
|
谓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
宋·岳珂《桯史·陈了翁始末》:“前书《尊尧集表》,盖与此互见始末,詟谀立懦,不厌屡书也。”
|
MYLN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DVlYw==.html
|
mian yu li nuo
|
|
25888
|
誉过其实
|
誉
|
yù guò qí shí
|
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
|
《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
YGQ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HppeQ==.html
|
yu guo qi shi
|
|
25949
|
誉不绝口
|
誉
|
yù bù jué kǒu
|
不住地称赞。
|
|
YBJK
|
一般成语
|
|
|
|
./MnQ2cw==.html
|
yu bu jue kou
|
|
23447
|
誓死不二
|
誓
|
shì sǐ bù èr
|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
鲁迅《华盖集 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
SSBE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矢忠不二、誓死不贰、忠贞不渝
|
三心二意
|
./Mjc0Mg==.html
|
shi si bu er
|
|
23746
|
誓不两立
|
誓
|
shì bù liǎng lì
|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
SB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共戴天、你死我活
|
情投意合、亲密无间、同流合污
|
./NHg4YQ==.html
|
shi bu liang li
|
|
23784
|
誓死不屈
|
誓
|
shì sǐ bù qū
|
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
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
SSBQ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宁死不屈
|
贪生怕死
|
./NHlyYQ==.html
|
shi si bu qu
|
|
23788
|
誓同生死
|
誓
|
shì tóng shēng sǐ
|
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
|
ST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生共死
|
|
./NHl2Ng==.html
|
shi tong sheng s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