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865
|
解民倒悬
|
解
|
jiě mín dào xuán
|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
JMD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犹解倒悬
|
|
./MWpwMA==.html
|
jie min dao xuan
|
|
16140
|
解纷排难
|
解
|
jiě fēn pái nán
|
谓为人调解纠纷或排除危难。
|
明·唐顺之《都督沈紫江山墓碑记》:“御土酋解纷排难不专以恩,洞其阴事。”
|
JFP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排难解纷
|
挑拨是非
|
./M3pncQ==.html
|
jie fen pai nan
|
|
16144
|
解甲倒戈
|
解
|
jiě jiǎ dǎo gē
|
谓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
《北史·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誓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
JJD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反戈一击
|
|
./M3ppZQ==.html
|
jie jia dao ge
|
|
16145
|
解甲休兵
|
解
|
jiě jiǎ xiū bīng
|
见“解甲休士”。
|
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
JJX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解甲休士
|
|
./M3ppbw==.html
|
jie jia xiu bing
|
|
16146
|
解甲休士
|
解
|
jiě jiǎ xiū shì
|
卸下盔甲让士兵休息。谓不再战斗。
|
汉·张昶《西岳华山堂阙碑铭》:“昔萧相辅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阵而不战。”
|
JJX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解甲休兵
|
|
./M3ppeQ==.html
|
jie jia xiu shi
|
|
16147
|
解剑拜仇
|
解
|
jiě jiàn bài chóu
|
谓息争释怨。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 谓息争释怨。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
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 汉许荆兄子世尝杀人,仇者将杀世,荆乃跪拜仇者曰:“兄早没,只一子,原杀身代之。”仇者曰:“许掾郡中称贤,何敢相侵!”因解剑去。事见《汉书·许荆传》。...
|
JJB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3pqOA==.html
|
jie jian bai chou
|
|
16150
|
解黏去缚
|
解
|
jiě nián qù fù
|
解除粘着和束缚。
|
|
JNQF
|
一般成语
|
|
|
|
./M3prdw==.html
|
jie nian qu fu
|
|
16165
|
解衣抱火
|
解
|
jiě yī bào huǒ
|
见“解衣包火”。
|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清·唐训方《里语征实》卷下引作“解衣抱火”。...
|
JYBH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解衣包火
|
|
./M3pzNA==.html
|
jie yi bao huo
|
|
16166
|
解衣包火
|
解
|
jiě yī bāo huǒ
|
比喻不解决问题,只招致危险。
|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 《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关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裕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函秦,此无异解衣包火,张罗捕虎。”...
|
JYBH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解衣抱火
|
|
./M3pzZQ==.html
|
jie yi bao huo
|
|
16167
|
解衣盘礴
|
解
|
jiě yī pán bó
|
同“解衣般礴”。
|
|
JYPB
|
一般成语
|
|
|
|
./M3pzbw==.html
|
jie yi pan bo
|
|
16168
|
解衣盘磅
|
解
|
jiě yī pán páng
|
同“解衣般礴”。
|
|
JYPP
|
一般成语
|
|
|
|
./M3pzeQ==.html
|
jie yi pan pang
|
|
16169
|
解衣磅礴
|
解
|
jiě yī páng bó
|
同“解衣般礴”。
|
|
JYPB
|
一般成语
|
|
|
|
./M3p0OA==.html
|
jie yi pang bo
|
|
16170
|
解疑释惑
|
解
|
jiě yí shì huò
|
解:解释;释:消除。解答疑难问题,消除困惑情绪。
|
汉 孔融《荐祢衡表》:“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
|
JYS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3p0aQ==.html
|
jie yi shi huo
|
|
11470
|
觥筹交错
|
觥
|
gōng chóu jiāo cuò
|
酒杯和酒筹错杂放置。形容众人一起宴饮时的热闹景象。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
GCJ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杯盘狼藉
|
自斟自饮
|
./MTVrbw==.html
|
gong chou jiao cuo
|
|
21692
|
触景伤情
|
触
|
chù jǐng shāng qíng
|
看到眼前景象而引起伤感之情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司户自此赴任襄阳,一路上鸟啼花落,触景伤情,只是想着盼奴。”
|
CJS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景生情、触景伤怀
|
无动于衷
|
./NDYw.html
|
chu jing shang qing
|
|
21693
|
触类旁通
|
触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
《周易 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
CLP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
一窍不通
|
./NDZh.html
|
chu lei pang tong
|
|
21694
|
触目皆是
|
触
|
chù mù jiē shì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
CMJ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俯拾即是、比比皆是、堆积如山、为数众多
|
寥寥无几、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
./NDZr.html
|
chu mu jie shi
|
|
21695
|
触目惊心
|
触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
CMJ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胆战心惊、惊心动魄
|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
./NDZ1.html
|
chu mu jing xin
|
|
21696
|
触手可及
|
触
|
chù shǒu kě jí
|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
|
CSK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举手之劳、唾手可及
|
来之不易
|
./NDc0.html
|
chu shou ke ji
|
|
21986
|
触景生情
|
触
|
chù jǐng shēng qíng
|
触:接触;情:感情。接触眼前景物而激起情绪波动。也作“见景生情”。
|
清 赵翼《殴北诗话 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清 赵翼《殴北诗话 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
CJS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物伤情、见景生情、抚景伤情
|
无动于衷
|
./cmZp.html
|
chu jing sheng qing
|
|
22398
|
触目兴叹
|
触
|
chù mù xīng tàn
|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
|
明·李贽《焚书·杂述·杂说》:“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
|
CMX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cmdt.html
|
chu mu xing tan
|
|
22758
|
触处机来
|
触
|
chù chǔ jī lái
|
谓触及某一事物而生出机悟。
|
《红楼梦》第一一六回:“众人都见他忽笑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旧病;岂知宝玉触处机来,竟能把偷看 《红楼梦》第一一六回:“众人都见他忽笑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旧病;岂知宝玉触处机来,竟能把偷看册上的诗句牢牢记住了。”...
|
CCJ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FsZw==.html
|
chu chu ji lai
|
|
22784
|
触景伤怀
|
触
|
chù jǐng shāng huái
|
见“触景伤情”。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夜来皓魄当空,澄波万里,上下一碧,灿若独自无聊,触景伤怀,遂尔口占一曲。”
|
CJS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景伤情、触景伤心
|
|
./M2F2Zw==.html
|
chu jing shang huai
|
|
22785
|
触景伤心
|
触
|
chù jǐng shāng xīn
|
见“触景伤情”。
|
《吴歌甲集·茅舍萧萧傍竹篱》:“茅舍萧萧傍竹篱,西风惨淡雨霏霏,其时黄菊花初放,触景伤心最惨凄。”
|
CJS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景伤怀
|
|
./M2F2cQ==.html
|
chu jing shang xin
|
|
22787
|
触类而长
|
触
|
chù lèi ér cháng
|
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意谓 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
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
CLE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F3YQ==.html
|
chu lei er chang
|
|
22788
|
触类而通
|
触
|
chù lèi ér tōng
|
见“触类旁通”。
|
《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 《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
CLE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类旁通
|
|
./M2F3aw==.html
|
chu lei er tong
|
|
22794
|
触目成诵
|
触
|
chù mù chéng sòng
|
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
唐 姚思廉《陈书 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
|
CMC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过目成诵
|
|
./M2F6Mg==.html
|
chu mu cheng song
|
|
22795
|
触目伤怀
|
触
|
chù mù shāng huái
|
见“触目伤心”。
|
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己。”
|
CMS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目伤心
|
|
./M2IwNg==.html
|
chu mu shang huai
|
|
22796
|
触目伤心
|
触
|
chù mù shāng xīn
|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阮封翁》:“赤贫者无力赁屋,男妇老幼皆露处。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阮封翁》:“赤贫者无力赁屋,男妇老幼皆露处。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触目伤心,计极穷人不过百十,费无多,思有以援之。”...
|
CMSX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触目伤怀
|
|
./M2IwZw==.html
|
chu mu shang xin
|
|
22816
|
触手生春
|
触
|
chù shǒu shēng chūn
|
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
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 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
CSS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妙手回春
|
|
./M2I5Mg==.html
|
chu shou sheng chun
|
|
24567
|
言不及义
|
言
|
yán bù jí yì
|
及:涉及;义:正经的道理;这里指正经的事情。说话不涉及正题与中心。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惠,难矣哉!”
|
YBJ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胡言乱语、鬼话连篇、信口开河
|
一语破的、一针见血、言之有理
|
./Mmg5dw==.html
|
yan bu ji yi
|
|
24574
|
言犹在耳
|
言
|
yán yóu zài ěr
|
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
YYZE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念念不忘、记忆犹新、余音绕梁
|
置之脑后
|
./MmlhMA==.html
|
yan you zai er
|
|
24576
|
言语道断
|
言
|
yán yǔ dào duàn
|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
YYD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mlocw==.html
|
yan yu dao duan
|
|
24579
|
言行不一
|
言
|
yán xíng bù yī
|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
YXB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言而无信
|
言行一致
|
./MmluYw==.html
|
yan xing bu yi
|
|
24580
|
言行相诡
|
言
|
yán xíng xiāng guǐ
|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
《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
YXXG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言行一致
|
言行不一
|
./MmlubQ==.html
|
yan xing xiang gui
|
|
24581
|
言之凿凿
|
言
|
yán zhī zuò zuò
|
凿凿:确实。话说得非常确实。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
YZ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千真万确、无庸置疑、铁证如山
|
捕风捉影、空中楼阁、水中捞月
|
./MmlvcQ==.html
|
yan zhi zuo zuo
|
|
24584
|
言多必失
|
言
|
yán duō bì shī
|
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
YDB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直言贾祸、祸从口出
|
谨小慎微、少说为妙、守口如瓶
|
./Mml1aw==.html
|
yan duo bi shi
|
|
24585
|
言而无信
|
言
|
yán ér wú xìn
|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YEW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言而不信、自食其言、背信弃义
|
一言为定、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
./MmowNA==.html
|
yan er wu xin
|
|
24596
|
言归正传
|
言
|
yán guī zhèng zhuàn
|
归:回到;正传:本题或正题。原为旧时小说常用的套语;把话回到正题上来。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和尚一看不对头,赶紧言归正传,预备说完了好告辞。”
|
YG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闲话少说、闲话休说
|
离题万里、不着边际、言不及义
|
./Mmpvaw==.html
|
yan gui zheng zhuan
|
|
24600
|
言出法随
|
言
|
yán chū fǎ suí
|
言:话;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随:跟随。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 言:话;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随:跟随。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
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
YCFS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秉公执法、令行禁止、执法如山
|
徇私舞弊、言而无信、贪赃枉法
|
./MmpyMg==.html
|
yan chu fa sui
|
|
24615
|
言之有物
|
言
|
yán zhī yǒu wù
|
物:指内容。说话或写文章内容具体。
|
《周易 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
|
YZY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持之有故、言之有理、言简意赅
|
言之无物、废话连篇、纸上谈兵
|
./Mms2Mg==.html
|
yan zhi you wu
|
|
24618
|
言行一致
|
言
|
yán xíng yī zhì
|
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
YX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而有信、心口如一、表里如一
|
言不由衷、心口不一、表里不一
|
./Mms4aw==.html
|
yan xing yi zhi
|
|
24634
|
言为心声
|
言
|
yán wéi xīn shēng
|
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
|
汉 扬雄《法言 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
YWX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文如其人
|
言不由衷、言不及义、口是心非
|
./MmtsMg==.html
|
yan wei xin sheng
|
|
24638
|
言简意赅
|
言
|
yán jiǎn yì gāi
|
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
|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
YJY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要言不烦、言近旨远、简明扼要
|
长篇大论、连篇累牍、空洞无物
|
./Mmtuaw==.html
|
yan jian yi gai
|
|
24648
|
言而有信
|
言
|
yán ér yǒu xìn
|
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YEY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出必行
|
言而无信、自食其言
|
./Mmwwdw==.html
|
yan er you xin
|
|
24669
|
言近旨远
|
言
|
yán jìn zhǐ yuǎn
|
旨:题旨;所要表达的意思。言语虽然浅近;含意却很深远。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
YJ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语重心长、微言大义、回味无穷
|
言之无物、言不及义、空洞无物
|
./MmxlOA==.html
|
yan jin zhi yuan
|
|
24699
|
言无二价
|
言
|
yán wú èr jià
|
原指卖商品时价格没有虚头;不讨价还价。后也泛指说出话来;不再改变。也作“口不二价”。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
YWE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买卖公平、老少无欺、公平交易
|
欺行霸市
|
./Mmx6bQ==.html
|
yan wu er jia
|
|
24702
|
言之无物
|
言
|
yán zhī wú wù
|
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
|
清 梁启超《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
YZWW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着边际、华而不实、纸上谈兵
|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必有中
|
./Mm0xMA==.html
|
yan zhi wu wu
|
|
24728
|
言必有中
|
言
|
yán bì yǒu zhòng
|
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
YBYZ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一语破的、击中要害、言不虚发
|
漫无边际、废话连篇、语无伦次
|
./Mm1mZw==.html
|
yan bi you zhong
|
|
24749
|
言传身教
|
言
|
yán chuán shēn jiào
|
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 言传:语言上传授、讲解;身教:亲身以行动教导。一面在言语上传授;讲解;一面在行动上示范。指言语行动起模范作用。...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第五伦传》:“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论。”
|
YCS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以身作则、现身说法
|
言而无信、言行不一
|
./Mm1xYQ==.html
|
yan chuan shen ji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