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69
|
授人以柄
|
授
|
shòu rén yǐ bǐng
|
把剑柄交给别人。比喻将权力交给别人或让人抓住缺点、失误,使自己被动。
|
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
|
SRY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遗人口实、授柄于人
|
|
./MjdrNg==.html
|
shou ren yi bing
|
|
23825
|
授人口实
|
授
|
shòu rén kǒu shí
|
留给别人以话柄。
|
王闿运《致丁亲家书》:“比年频致物论,四督失官,授人口实,宠反为辱。”
|
SRK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Hp2MA==.html
|
shou ren kou shi
|
|
24185
|
授职惟贤
|
授
|
shòu zhí wéi xián
|
授:任命。授予职位只限有才德的人
|
唐·薛登《请选举择贤才疏》:“晋、宋之后,只重门资,为奖人求官之风,乘授职惟贤之义。”
|
SZW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任人唯贤
|
|
./OHEybw==.html
|
shou zhi wei xian
|
|
6568
|
掉以轻心
|
掉
|
diào yǐ qīng xīn
|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 掉:原意为摇摆;现只表示一种动作;无实义;轻心:漫不经心。对事情采取轻率的漫不经心的态度;不认真当回事。...
|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
|
DYQ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等闲视之、满不在乎、不屑一顾、淡然处之
|
刮目相看、郑重其事
|
./d3N1.html
|
diao yi qing xin
|
|
6858
|
掉头不顾
|
掉
|
diào tóu bù gù
|
掉:摆动;顾:回头看,瞻望。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态度坚决
|
宋·刘过《沁园春·寄辛丞旨,时承旨招,不赴》:“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
DTB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掉臂不顾
|
|
./OHQ2Mg==.html
|
diao tou bu gu
|
|
7295
|
掉三寸舌
|
掉
|
diào sān cùn shé
|
掉:摆动,摇。玩弄口舌。多指进行游说。
|
《史记 淮阴侯列传》:“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余城。”
|
DSC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ZzNA==.html
|
diao san cun she
|
|
3176
|
掊斗折衡
|
掊
|
póu dǒu zhé héng
|
剖开量物的斗,折断称物的衡。指废除让人争多论少的斗衡。
|
《庄子 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
PDZ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ptMA==.html
|
pou dou zhe heng
|
|
20273
|
掌上明珠
|
掌
|
zhǎng shàng míng zhū
|
手掌中的夜明珠。比喻极受钟爱的子女。
|
晋 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
ZSM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肝宝贝
|
视若敝屣
|
./MnR5dQ==.html
|
zhang shang ming zhu
|
|
21095
|
掌上观文
|
掌
|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
|
见“掌上观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文,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
ZSG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掌上观纹
|
|
./NXl2aw==.html
|
zhang shang guan wen
|
|
21096
|
掌上观纹
|
掌
|
zhǎng shàng guān wén
|
比喻极其容易,毫不费力。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可不道状元郎怀中取物,觑富贵掌上观纹。”
|
ZSG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掌上观文
|
|
./NXl2dQ==.html
|
zhang shang guan wen
|
|
16481
|
掐头去尾
|
掐
|
qiā tóu qù wěi
|
指事物只剩下中间的一部分;或指没头没尾;看不清脉络。也指去掉没有用的或不重要的部分。
|
蒋子龙《拜年》:“一个月赶上俩节日,掐头去尾,一个月连半个月的活也干不上了!”
|
QTQ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去头去尾
|
|
./MXcwbQ==.html
|
qia tou qu wei
|
|
2423
|
排山倒海
|
排
|
pái shān dǎo hǎi
|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大海。形容来势猛;声势浩大;力量强大;压倒一切。原作“回山倒海”。
|
宋 杨万里《病起喜雨闻莺》诗:“病势初来敌颇强,排山倒海也难当。”
|
PSD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翻江倒海、翻天覆地
|
|
./ZnJp.html
|
pai shan dao hai
|
|
2436
|
排除万难
|
排
|
pái chú wàn nán
|
排:排开。排除重重阻碍;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
|
毛泽东《愚公移山》:“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
PCW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誓死不二、矢志不移
|
瞻前顾后、踌躇不前
|
./MXNhZw==.html
|
pai chu wan nan
|
|
2454
|
排斥异己
|
排
|
pái chì yì jǐ
|
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 排斥:排除;驱逐;异己: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一般指在重大政治问题上有严重分歧或敌对的人;比喻排挤、清除与自己意见不合或利害冲突的人。又作“排除异己。”...
|
《晋书 殷凯传》:“凯见江绩亦以正直为仲堪所斥,知仲堪当逐异己,树置所亲。”
|
PCY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排除异己
|
|
./MXRraw==.html
|
pai chi yi ji
|
|
2455
|
排难解纷
|
排
|
pái nàn jiě fēn
|
排:消除;难:危难;纷:纠纷。排除危难;调解纠纷。现多指调停双方争执;解决纷乱。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所贵于天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
PNJ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排忧解难、息事宁人
|
拨弄是非、搬弄是非
|
./MXRtOA==.html
|
pai nan jie fen
|
|
2544
|
排除异己
|
排
|
pái chú yì jǐ
|
排挤、清除和自己意见不同或不属于自己集团派系的人。
|
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第十章:“孙峻、孙晽兄弟相继专权,更加残暴,排除异己,淫污宫廷。”
|
PCY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排斥异己、摈斥异己
|
|
./NGhoYw==.html
|
pai chu yi ji
|
|
2546
|
排忧解难
|
排
|
pái yōu jiě nán
|
排除忧愁,解除困难。
|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各级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 邓小平《把教育工作认真抓起来》:“各级党政负责同志,要经常深入学校,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呼声,为他们排忧解难。”...
|
PYJ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排难解纷
|
|
./NGhpcQ==.html
|
pai you jie nan
|
|
2672
|
排患解纷
|
排
|
pái huàn jiě fēn
|
见“排难解纷”。
|
唐·崔知贤《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明·孙慎行序:“遗形却立,终希独善之资;排患解纷,未洽随时之义 唐·崔知贤《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诗,明·孙慎行序:“遗形却立,终希独善之资;排患解纷,未洽随时之义。”...
|
PHJ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排难解纷
|
搬弄是非
|
./NGhobQ==.html
|
pai huan jie fen
|
|
2674
|
排沙见金
|
排
|
pái shā jiàn jīn
|
见“排沙简金”。
|
清·项穆《书法雅言·资学·附评》:“观其纤浓诡厉之态,犹排沙见金耳。”
|
PSJ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排沙简金
|
|
./NGhpZw==.html
|
pai sha jian jin
|
|
2994
|
排山倒峡
|
排
|
pái shān dǎo xiá
|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山峡。形容水势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4回:“但见城外水声淙淙,一望江湖,有排山倒峡之势。”
|
PSD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排山倒海
|
|
./OHIxbw==.html
|
pai shan dao xia
|
|
2995
|
排愁破涕
|
排
|
pái chóu pò tì
|
排:推开;涕:泪水。排除忧愁,收起泪水。形容变忧愁为欢悦
|
《周书·王褒传》:“且当视阴数箭,排愁破涕,人生乐耳,忧戚何为!”
|
PCP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破涕为笑
|
|
./OHIxeQ==.html
|
pai chou po ti
|
|
2996
|
排兵布阵
|
排
|
pái bīng bù zhèn
|
指排列队伍,布设阵势
|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
|
PBB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HIyOA==.html
|
pai bing bu zhen
|
|
3047
|
排沙简金
|
排
|
pái shā jiǎn jīn
|
排:除去;简:选取。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
PSJ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披沙拣金
|
|
./MXFzdQ==.html
|
pai sha jian jin
|
|
3067
|
排糠障风
|
排
|
pái kāng zhàng fēng
|
扬场而障住风,糠皮排去不了。比喻行动跟目的相反。
|
汉·王符《潜夫论·救边》:“不一命大将以扫丑虏而州郡稍稍肖役,连连不已。若排糠障风,掏沙壅河。”
|
PKZF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南辕北辙
|
|
./MXY1cw==.html
|
pai kang zhang feng
|
|
3087
|
排山压卵
|
排
|
pái shān yā luǎn
|
比喻事情极容易成功,毫不费力。
|
《晋书 列女传 杜有道妻严氏》:“何邓执政,必为玄害,亦由排山压卵,以汤沃雪耳,奈何与之为亲?”
|
PSY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排山倒海
|
|
./MXdhdw==.html
|
pai shan ya luan
|
|
3237
|
排奡纵横
|
排
|
pái ào zòng héng
|
排奡:矫健的样子。指诗文书画笔力矫健奔放,不受约束
|
《清史稿·髡残传》:“道济排奡纵横,以奔放胜;髡残沉着痛快,以谨严胜。”
|
PAZ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HIyaQ==.html
|
pai ao zong heng
|
|
15738
|
掘墓鞭尸
|
掘
|
jué mù biān shī
|
挖开坟墓,鞭打尸体。形容凶恶或仇恨很深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力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
JMB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HJyOA==.html
|
jue mu bian shi
|
|
9927
|
掠影浮光
|
掠
|
lüè yǐng fú guāng
|
指浮光掠影,浮于表面不深入
|
《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 《新华日报》1943.8.28:“一个正视现实的人,不会只是去强调这掠影浮光,但亦决不故意去抹煞它。”...
|
LYF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浮光掠影
|
一丝不苟
|
./ZDM0.html
|
lüe ying fu guang
|
|
10085
|
掠地攻城
|
掠
|
lüè dì gōng chéng
|
夺取地盘,攻战城池。形容向敌方进攻。
|
明·无名氏《精忠记·应诏》:“勤王报国应无惮,掠地攻城也畏难。”
|
LDG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攻城掠地、略地攻城
|
|
./MW5kOA==.html
|
lüe di gong cheng
|
|
10991
|
掠美市恩
|
掠
|
lüě měi shì ēn
|
掠美:夺取别人的美名或功绩以为己有。市恩:买好,讨好。用别人的东西来买好。
|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九:“所谓曲意徇物,掠美市恩,其用心要作甚?”
|
LMSE
|
一般成语
|
|
|
|
./NGNreQ==.html
|
lüe mei shi en
|
|
11155
|
掠脂斡肉
|
掠
|
lüè zhī wò ròu
|
掠:掠夺,夺取;斡:旋转。比喻极其残酷地盘剥、搜刮
|
五代·贯休《酷吏词》:“有叟有叟,暮投我宿,吁叹自语,云太苛酷,如何如何,掠脂斡肉。”
|
LZWR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
./OHJoOA==.html
|
lüe zhi wo rou
|
|
11156
|
掠是搬非
|
掠
|
lüè shì bān fēi
|
搬弄是非
|
明·无名氏《四贤记·挑斗》:“你如今掠是搬非,干讨得鬼哭神愁。”
|
LSB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搬弄是非
|
|
./OHJoaQ==.html
|
lüe shi ban fei
|
|
7813
|
探囊取物
|
探
|
tàn náng qǔ wù
|
囊:口袋;探囊:向袋里摸取。伸手到口袋里拿东西。比喻能够轻而易举地办成某件事情。
|
《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煜》:“中国用吾为相,取江南如探囊中物尔。”
|
TNQ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轻而易举、手到擒来
|
难上加难
|
./MmFocQ==.html
|
tan nang qu wu
|
|
7873
|
探头探脑
|
探
|
tàn tóu tàn nǎo
|
探:头或上体向前伸出。伸着头向左右张望。形容鬼鬼祟祟的探望。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8卷:“终看他未破,时时去他那下探头探脑,心下也须疑它那下有个好处在。”
|
TTT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东张西望、探头缩脑
|
|
./MmJrYw==.html
|
tan tou tan nao
|
|
7983
|
探头缩脑
|
探
|
tàn tóu suō nǎo
|
小心胆怯张望貌。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2回:“到了园中,果然阴气逼人。贾赦还扎挣前走,跟的人都探头缩脑的。”
|
TTS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头探脑
|
|
./NTQ3eQ==.html
|
tan tou suo nao
|
|
7985
|
探幽索隐
|
探
|
tàn yōu suǒ yǐn
|
同“探赜索隐”。
|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夫仁者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
|
TY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赜索隐
|
|
./NTRiMA==.html
|
tan you suo yin
|
|
8161
|
探渊索珠
|
探
|
tàn yuān suǒ zhū
|
渊:深潭。深探九重之渊,索求千金之珠。比喻反复推敲文词,务求中肯得宜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09卷:“恐非发石取玉,探渊索珠之谓也。”
|
TYS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骊获珠
|
|
./OHB1Yw==.html
|
tan yuan suo zhu
|
|
8162
|
探手可得
|
探
|
tàn shǒu kě dé
|
探:向前伸出。一伸手就可以得到。形容不费力气
|
元·曾瑞卿《留鞋记》楔子:“自谓状元探手可得,岂知时运不济,榜上无名。”
|
TSK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囊取物、手到擒来
|
|
./OHB2Zw==.html
|
tan shou ke de
|
|
8262
|
探本穷源
|
探
|
tàn běn qióng yuán
|
探:求索。本:树根。穷:探寻。源:水源。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亦作“探本溯源”。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51回:“一来可以扩扩眼界,长长见识。二来也可以把这工艺一项探本穷源。”
|
TBQ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本溯源
|
|
./NTN5cw==.html
|
tan ben qiong yuan
|
|
8270
|
探竿影草
|
探
|
tàn gān yǐng cǎo
|
探竿、影草、都是渔民使鱼聚集后下网捕捞之法。佛教禅宗借以喻启发性的随宜施教。
|
《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
|
TGY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QxYQ==.html
|
tan gan ying cao
|
|
8272
|
探观止矣
|
探
|
tàn guān zhǐ yǐ
|
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
|
TGZY
|
一般成语
|
|
|
|
./NTQxdQ==.html
|
tan guan zhi yi
|
|
8276
|
探口而出
|
探
|
tàn kǒu ér chū
|
犹言脱口而出。
|
|
TKEC
|
一般成语
|
|
|
|
./NTQyeQ==.html
|
tan kou er chu
|
|
8285
|
探汤蹈火
|
探
|
tàn tāng dǎo huǒ
|
犹言赴汤蹈火。喻不怕任何艰险。
|
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宁南兵变,料无人能将檄传;探汤蹈火咱情愿,也只为文士遭谴。”
|
TTD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赴汤蹈火
|
|
./NTQ2dQ==.html
|
tan tang dao huo
|
|
8689
|
探奇穷异
|
探
|
tàn qí qióng yì
|
探:寻求;穷:尽。探寻异处,玩赏奇迹。指游览奇山异水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小生一时探奇穷异,实出无心,若是就了此亲,外人不晓得的,尽道小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4卷:“小生一时探奇穷异,实出无心,若是就了此亲,外人不晓得的,尽道小生是有所贪求而为此,反觉无颜。”...
|
TQQ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异玩奇、探奇访胜
|
|
./OHB2cQ==.html
|
tan qi qiong yi
|
|
8690
|
探奇访胜
|
探
|
tàn qí fǎng shèng
|
探:寻求;访:访问。探寻奇迹,访求胜地。指游览和寻访山水名胜
|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最爱游山玩水,常常领了一群人到处探奇访胜。”
|
TQF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奇穷异
|
|
./OHB3MA==.html
|
tan qi fang sheng
|
|
8691
|
探骊获珠
|
探
|
tàn lí huò zhū
|
骊:黑龙。《庄子·列御寇》记载:有个靠编织蒿草帘为生的人潜入深水,得一颗价值千金的珠。比喻诗文写作抓 骊:黑龙。《庄子·列御寇》记载:有个靠编织蒿草帘为生的人潜入深水,得一颗价值千金的珠。比喻诗文写作抓住了关键...
|
《古今诗话·探骊获珠》:“四人探骊,子先获珠,所余麟角,何用!”
|
TLH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骊得珠
|
|
./OHB3YQ==.html
|
tan li huo zhu
|
|
8692
|
探本溯源
|
探
|
tàn běn sù yuán
|
探:求索。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
|
刘叶秋《中国字典史略》第五章第三节:“它对词语的探本溯源工作,作得还不到家。”
|
TBS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本穷源
|
|
./OHB3aw==.html
|
tan ben su yuan
|
|
8693
|
探奥索隐
|
探
|
tàn ào suǒ yǐn
|
奥:深奥;隐:秘密。探索幽深隐微的事理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一卷:“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孰窥其宗?”
|
TAS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赜索隐
|
|
./OHB3dQ==.html
|
tan ao suo yin
|
|
8718
|
探骊得珠
|
探
|
tàn lí dé zhū
|
骊:古指黑龙。在骊龙的颔下取得宝珠。原指冒大险得大利。后常比喻文章含义深刻,措辞扼要,得到要领。
|
清 陈其元《庸闲窄笔记 蒋振生书法论》:“如探骊得珠,觉前贤纷纷议论,均为饶舌矣。”
|
TLDZ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骊获珠
|
|
./MjZ0cw==.html
|
tan li de zhu
|
|
8781
|
探赜索隐
|
探
|
tàn zé suǒ yǐn
|
探:寻求,探测;赜:幽深玄妙;索:搜求;隐:隐秘。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
|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
|
TZSY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探幽索隐、探奥索隐
|
|
./MmF4dQ==.html
|
tan ze suo y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