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63
|
拉东补西
|
拉
|
lā dōng bǔ xī
|
多指欠债,借东家还西家,左支右绌
|
|
LDB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拆东墙补西墙
|
|
./ODF5Mg==.html
|
la dong bu xi
|
|
10364
|
拉不下脸
|
拉
|
lā bù xià liǎn
|
指碍于情面,不能拒绝或不便开口
|
王朔《浮出海面》:“我表示拉不下脸,只好随他们去抄,果然抓走一些嫌疑犯。”
|
LBX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抹不开脸
|
|
./ODF5Yw==.html
|
la bu xia lian
|
|
10365
|
拉帮结伙
|
拉
|
lā bāng jié huǒ
|
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
|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看着同学三三两两地闲聊天,拉帮结伙地搞活动,就好像一支行进中的浩 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君子之交》:“看着同学三三两两地闲聊天,拉帮结伙地搞活动,就好像一支行进中的浩荡队伍单把我抛撇在外头。”...
|
LBJ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拉帮结派
|
|
./ODF5bQ==.html
|
la bang jie huo
|
|
10444
|
拉闲散闷
|
拉
|
lā xián sàn mèn
|
说闲话,闲聊解闷。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拉闲散闷耍子而已。”
|
LXS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Wt1ZQ==.html
|
la xian san men
|
|
10468
|
拉三扯四
|
拉
|
lā sān chě sì
|
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犯不着拉三扯四的。”
|
LSC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说长道短
|
|
./MW42YQ==.html
|
la san che si
|
|
10521
|
拉枯折朽
|
拉
|
lā kū shé xiǔ
|
同“摧枯拉朽”。
|
宋·文莹《玉壶清话》第七卷:“食罢,将战,伦举兵一鏖,如拉枯折朽。”
|
LKS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摧枯拉朽
|
|
./NDRtYQ==.html
|
la ku she xiu
|
|
10522
|
拉朽摧枯
|
拉
|
lā xiǔ cuī kū
|
同“摧枯拉朽”。
|
《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以吾愤激之众,击彼骄惰之师,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围定霸,在此一役。”
|
LXCK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摧枯拉朽
|
|
./NDRtdQ==.html
|
la xiu cui ku
|
|
11301
|
拉捭摧藏
|
拉
|
lā bǎi cuī cáng
|
拉:摧折;捭:两手排击;摧藏:挫伤。指摧伤挫折。
|
晋·左思《吴都赋》:“莫不衄锐挫芒,拉捭摧藏。”
|
LBCC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W1rbQ==.html
|
la bai cui cang
|
|
5110
|
拊背扼喉
|
拊
|
fǔ bèi è hóu
|
掐着喉咙,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敌死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
|
FBE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击中要害、拊背扼吭
|
|
./MTN6Ng==.html
|
fu bei e hou
|
|
5604
|
拊背搤吭
|
拊
|
fǔ bèi hè kēng
|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语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语本《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
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 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
FBHK
|
一般成语
|
|
|
|
./M2x1cQ==.html
|
fu bei he keng
|
|
5690
|
拊心泣血
|
拊
|
fǔ xīn qì xuè
|
形容内心悲痛之极。
|
《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请勿攻河东,从龙门直渡,据永丰仓,传檄远近,则足食足兵。既总天府,据 《旧唐书·良吏传上·薛大鼎》:“请勿攻河东,从龙门直渡,据永丰仓,传檄远近,则足食足兵。既总天府,据百二之所,斯亦拊心泣血之计。”...
|
FXQ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11YQ==.html
|
fu xin qi xue
|
|
5784
|
拊背扼吭
|
拊
|
fǔ bèi è kēng
|
吭,喉咙。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
|
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 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
FBEK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抚背扼喉
|
|
./NmFrZQ==.html
|
fu bei e keng
|
|
5929
|
拊髀雀跃
|
拊
|
fǔ bì què yuè
|
拊:拍击;髀:大腿。拍打着大腿,像雀儿欢跳一样。形容非常欣喜的样子
|
战国·宋·庄周《庄子·在宥》:“鸿蒙方将抚髀雀跃而游。”
|
FBQ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DRiYw==.html
|
fu bi que yue
|
|
2456
|
拍案叫绝
|
拍
|
pāi àn jiào jué
|
案:几案;桌子;绝:独一无二。拍桌叫好;形容非常赞赏。
|
唐 田颖《博浪沙行序》:“不禁拍案呼奇。”
|
PAJ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赞不绝口、交口称誉、叹为观止
|
众口交谪、破口大骂
|
./MXRycw==.html
|
pai an jiao jue
|
|
2462
|
拍案而起
|
拍
|
pāi àn ér qǐ
|
案:几案;桌子。拍着桌子愤然而立。形容极度愤怒。有时也形容对反动势力的不屈服。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6回:“半氏大怒,拍案而起。”
|
PAE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义愤填膺、忿然作色
|
悠然自得、泰然处之、心平气和
|
./MXUxaQ==.html
|
pai an er qi
|
|
2483
|
拍手称快
|
拍
|
pāi shǒu chēng kuài
|
拍着手喊痛快。形容人们因正义得到伸张;公愤得到消除时高兴愉快的样子。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说起他死得可怜,无不垂涕。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
|
PSCK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皆大欢喜、大快人心、拍手叫好
|
肝肠寸断、天怒人怨、悲愤填膺
|
./MXV6ZQ==.html
|
pai shou cheng kuai
|
|
2513
|
拍板成交
|
拍
|
pāi bǎn chéng jiāo
|
比喻交易成立或事情达成协议。
|
|
PBC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拍即合
|
|
./MXdhbQ==.html
|
pai ban cheng jiao
|
|
2543
|
拍案惊奇
|
拍
|
pāi àn jīng qí
|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PAJ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拍案称奇
|
|
./NGhoMg==.html
|
pai an jing qi
|
|
2545
|
拍马溜须
|
拍
|
pāi mǎ liū xū
|
比喻谄媚奉承。
|
草明《乘风破浪》六:“新社会拍马溜须根本吃不开。”
|
PML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溜须拍马
|
刚正不阿
|
./NGhpNg==.html
|
pai ma liu xu
|
|
2613
|
拍手叫好
|
拍
|
pāi shǒu jiào hǎo
|
拍着手叫好。形容仇恨得到消除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老残沉吟了一会,说道:‘……不如老哥一不做二不休,将此两款替人瑞再挥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20回:“老残沉吟了一会,说道:‘……不如老哥一不做二不休,将此两款替人瑞再挥一斧吧。’子谨拍手叫好。”...
|
PSJ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拍手称快
|
|
./ODE5Yw==.html
|
pai shou jiao hao
|
|
2954
|
拍掌称快
|
拍
|
pāi zhǎng chēng kuài
|
称:称道。拍着手掌叫痛快。形容仇恨得到消除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众人一齐拍掌称快。”
|
PZCK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拍手称快
|
|
./ODE4aQ==.html
|
pai zhang cheng kuai
|
|
2955
|
拍手拍脚
|
拍
|
pāi shǒu pāi jiǎo
|
形容人极其喜悦,兴奋时的动作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贾子猷更拍手拍脚的说道:‘……几时才能够到上海去逛一趟,见见什面,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4回:“贾子猷更拍手拍脚的说道:‘……几时才能够到上海去逛一趟,见见什面,才不负此一生呢?’”...
|
PSP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手舞足蹈
|
|
./ODE5Mg==.html
|
pai shou pai jiao
|
|
2956
|
拍案称奇
|
拍
|
pāi àn chēng qí
|
奇:特殊的。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7回:“妙在机关线索,俱于前文布置已定,若读至此处,始为拍案称奇,便非明眼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7回:“妙在机关线索,俱于前文布置已定,若读至此处,始为拍案称奇,便非明眼。”...
|
PAC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拍案惊奇
|
|
./ODE5dw==.html
|
pai an cheng qi
|
|
13083
|
拏云握雾
|
拏
|
kāi yún wò wù
|
比喻对人施展手段。
|
《宣和遗事》前集:“姓李名做师师……两只手,偏会拏云握雾。便有富贵郎君,也使得七零八落。”
|
KYW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DNpdQ==.html
|
kai yun wo wu
|
|
11604
|
拐弯抹角
|
拐
|
guǎi wān mò jiǎo
|
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地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接了当。
|
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弯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
GWM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转弯抹角、曲里拐弯
|
直截了当、平坦通途
|
./MTdpeQ==.html
|
guai wan mo jiao
|
|
15119
|
拒虎进狼
|
拒
|
jù hǔ jìn láng
|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
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乃拒虎进狼,既收渔人之利于河北。”
|
JHJ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拒狼进虎
|
|
./YmJz.html
|
ju hu jin lang
|
|
15120
|
拒谏饰非
|
拒
|
jù jiàn shì fēi
|
谏:劝告;饰:遮掩;遮盖;非:错误。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
|
荀况《荀子 成相》:“拒谏饰非,愚而上同,国必祸。”
|
JJS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文过饰非
|
严于律己、从善如流
|
./YmMy.html
|
ju jian shi fei
|
|
15121
|
拒人千里
|
拒
|
jù rén qiān lǐ
|
形容对人态度傲慢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诣诣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
|
JRQ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拒人于千里之外
|
和蔼可亲
|
./YmNj.html
|
ju ren qian li
|
|
15354
|
拒之门外
|
拒
|
jù zhī mén wài
|
拒:拒绝。把人挡在门外,不让其进入,形容拒绝协商或共事。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3章:“看来贾老师念过去的一面交情,还不准备把他拒之门外。”
|
JZM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吃闭门羹
|
|
./MWdwaQ==.html
|
ju zhi men wai
|
|
16363
|
拒狼进虎
|
拒
|
jù láng jìn hǔ
|
见“拒虎进狼”。
|
吕志伊《读史感赋》:“拒狼进虎岂良谋,亡国图存夫。”
|
JLJH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拒虎进狼
|
|
./NDJxcw==.html
|
ju lang jin hu
|
|
8111
|
拓落不羁
|
拓
|
tuò luò bù jī
|
拓落:形容性情放浪;羁:束缚。性情放浪,不受束缚
|
《北史·薛安都房法寿等传论》:“法寿拓落不羁,克昌厥后。”
|
TL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放浪形骸
|
|
./N3o4YQ==.html
|
tuo luo bu ji
|
|
8618
|
拓土开疆
|
拓
|
tuò tǔ kāi jiāng
|
拓:开辟,扩充。开辟领土和疆界
|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王信韩孽,拓土开疆。我图尔才,越迁晋阳。”
|
TTK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3o4MA==.html
|
tuo tu kai jiang
|
|
1182
|
拔本塞源
|
拔
|
bá běn sè yuán
|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
《晋书 慕容垂载记》:“将军欲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将军兵势,何复多云。”
|
BBS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拔本塞原、本末倒置
|
|
./Z3l1.html
|
ba ben se yuan
|
|
1183
|
拔萃出群
|
拔
|
bá cuì chū qún
|
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蔡邕传》:“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
|
BCC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萃出类、拔类超群
|
平淡无奇
|
./Z3o0.html
|
ba cui chu qun
|
|
1184
|
拔刀相助
|
拔
|
bá dāo xiāng zhù
|
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
元 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
BDX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刀相济、见义勇为
|
袖手旁观
|
./Z3pl.html
|
ba dao xiang zhu
|
|
1185
|
拔苗助长
|
拔
|
bá miáo zhù zhǎng
|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
BM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
|
./aDF3.html
|
ba miao zhu zhang
|
|
1186
|
拔山盖世
|
拔
|
bá shān gài shì
|
拔山:把山拔起来。引申为力大无比。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BSGS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拔山扛鼎
|
手无缚鸡之力
|
./aDJn.html
|
ba shan gai shi
|
|
1187
|
拔山扛鼎
|
拔
|
bá shān gāng dǐng
|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BSG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山盖世、拔山举鼎
|
软弱无力
|
./aDJx.html
|
ba shan gang ding
|
|
1188
|
拔树寻根
|
拔
|
bá shù xún gēn
|
比喻追究到底。
|
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
BSX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追根究底
|
|
./aDNh.html
|
ba shu xun gen
|
|
1189
|
拔新领异
|
拔
|
bá xīn lǐng yì
|
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
BXL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标新立异
|
|
./aDN1.html
|
ba xin ling yi
|
|
1191
|
拔帜易帜
|
拔
|
bá zhì yì zhì
|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
BZ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赵帜立汉帜、取而代之
|
|
./aDVp.html
|
ba zhi yi zhi
|
|
1631
|
拔刀相向
|
拔
|
bá dāo xiāng xiàng
|
指动武。
|
《儿女英雄传》第十回:“自然就不能不闹到扬眉裂眦拔刀相向起来。”
|
BDX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刀兵相见
|
|
./MzIyaQ==.html
|
ba dao xiang xiang
|
|
1632
|
拔锅卷席
|
拔
|
bá guō juǎn xí
|
①比喻带走全部家当。②犹言卷铺盖。比喻被解雇。
|
①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本飞机天天来头上转,城里掉了几个蛋;大官们携金带银,小官们拔锅 ①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日本飞机天天来头上转,城里掉了几个蛋;大官们携金带银,小官们拔锅卷席的,都跑光了。”②杨朔《“阅微草堂”的真面目》:“稍微有点不顺心,地主就要拔锅卷席,撵你出去。”...
|
BGJ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卷铺盖
|
|
./MzIzdw==.html
|
ba guo juan xi
|
|
1634
|
拔剑论功
|
拔
|
bá jiàn lùn gōng
|
指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
|
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
BJL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zI1MA==.html
|
ba jian lun gong
|
|
1636
|
拔类超群
|
拔
|
bá lèi chāo qún
|
同“拔萃出类”。指高出众人。
|
语出《孟子 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BLCQ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拔萃出类、拔丛出类、超群拔类
|
平平庸庸
|
./MzI1dQ==.html
|
ba lei chao qun
|
|
1638
|
拔毛济世
|
拔
|
bá máo jì shì
|
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
语出《列子 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语出《列子 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
BMJ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一毛不拔
|
./MzI2ZQ==.html
|
ba mao ji shi
|
|
1640
|
拔群出萃
|
拔
|
bá qún chū cuì
|
高出众人。多指才能。
|
《晋书 夏侯湛传》:“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当显举,进不能拔群出萃,却不能抗排当世。
|
BQC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出类拔萃、拔类超群
|
|
./MzI3cw==.html
|
ba qun chu cui
|
|
1641
|
拔山举鼎
|
拔
|
bá shān jǔ dǐng
|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
BSJ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山扛鼎
|
软弱无力
|
./MzI4dw==.html
|
ba shan ju ding
|
|
1645
|
拔赵易汉
|
拔
|
bá zhào yì hàn
|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
见“拔赵帜易汉帜”。
|
BZY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赵帜易汉帜
|
|
./MzJiZQ==.html
|
ba zhao yi han
|
|
1646
|
拔帜树帜
|
拔
|
bá zhì shù zhì
|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
见“拔赵帜易汉帜”。
|
BZS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帜易帜
|
|
./MzJieQ==.html
|
ba zhi shu 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