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51
|
徒陈空文
|
徒
|
tú chén kōng wén
|
陈:陈述。指只说空话,并不实行
|
汉·桓宽《盐铁论·非鞅》:“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
|
TCK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徒托空言
|
|
./OGkxOA==.html
|
tu chen kong wen
|
|
8797
|
徒托空言
|
徒
|
tú tuō kōng yán
|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 ‘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TTKY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徒陈空文
|
|
./MmJyYQ==.html
|
tu tuo kong yan
|
|
8809
|
徒读父书
|
徒
|
tú dú fù shū
|
徒:只。父书:父亲之言论。白读父亲的兵书。比喻人只知死读书,不懂得运用知识,加以变通。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徒能读其父书,不知合变也。”
|
TDFS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
|
./MmNkcw==.html
|
tu du fu shu
|
|
9107
|
徒费无益
|
徒
|
tú fèi wú yì
|
徒劳:白费力气。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或成效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赧王出兵一番,徒费无益。”
|
TFWY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徒劳无益
|
|
./OGkwbw==.html
|
tu fei wu yi
|
|
6284
|
得道多助
|
得
|
dé dào duō zhù
|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DDD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失道寡助
|
./NW1z.html
|
de dao duo zhu
|
|
6285
|
得失成败
|
得
|
dé shī chéng bài
|
指获得与损失、成功与失败
|
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得失成败,备在典谟,是以其详,可得而言。”
|
DSC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成败得失
|
|
./NW4y.html
|
de shi cheng bai
|
|
6286
|
得意扬扬
|
得
|
dé yì yáng yáng
|
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DYY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意洋洋、自鸣得意
|
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
./NW5j.html
|
de yi yang yang
|
|
6497
|
得不偿失
|
得
|
dé bù cháng shī
|
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
宋 陆游《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
DBC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因小失大、贪小失大
|
乞浆得酒、利市之倍、得失相当
|
./dm13.html
|
de bu chang shi
|
|
6498
|
得步进步
|
得
|
dé bù jìn bù
|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宁失败后,法人得步进步,海疆处处戒严。”
|
DBJB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
|
./dm42.html
|
de bu jin bu
|
|
6499
|
得寸进尺
|
得
|
dé cùn jìn chǐ
|
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DCJ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贪心不足、欲壑难填
|
心满意足、如愿以偿、称心如意
|
./dm5n.html
|
de cun jin chi
|
|
6500
|
得过且过
|
得
|
dé guò qiě guò
|
得:能够;且:姑且。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 得:能够;且:姑且。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
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
DGQG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马马虎虎、苟且偷生、听天由命、敷衍了事
|
力争上游、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
./dm9r.html
|
de guo qie guo
|
|
6501
|
得陇望蜀
|
得
|
dé lǒng wàng shǔ
|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
《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
DLW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
./dm91.html
|
de long wang shu
|
|
6502
|
得其所哉
|
得
|
dé qí suǒ zāi
|
所:处所;哉;语气词。得到了合适的地方。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载!”
|
DQS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各得其所、求仁得仁
|
乱点鸳鸯
|
./dnBl.html
|
de qi suo zai
|
|
6503
|
得胜回朝
|
得
|
dé shèng huí cháo
|
朝:朝廷;封建帝王接受朝见;处理政事的地方。打了胜仗回到朝廷报功。泛指取得胜利或完成任务后喜洋洋地回 朝:朝廷;封建帝王接受朝见;处理政事的地方。打了胜仗回到朝廷报功。泛指取得胜利或完成任务后喜洋洋地回来。...
|
元 无名氏《小尉迟》:“若得胜还朝,圣人自有加官赐赏哩。”
|
DSH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班师回朝、打道回府、荣归故里
|
铩羽而归
|
./dnE4.html
|
de sheng hui chao
|
|
6504
|
得天独厚
|
得
|
dé tiān dú hòu
|
天:天生;自然的;独:独特;厚:优厚。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形容所处的自然环境或具备的客观条件特 天:天生;自然的;独:独特;厚:优厚。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形容所处的自然环境或具备的客观条件特别好。也指人的际遇、天赋非常好。...
|
明 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精神步履新锐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
DTD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时地利、地利人和
|
先天不足
|
./dnIy.html
|
de tian du hou
|
|
6505
|
得心应手
|
得
|
dé xīn yìng shǒu
|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
DXYS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心手相应、游刃有余、驾轻就熟
|
不文不武
|
./dnJt.html
|
de xin ying shou
|
|
6506
|
得意门生
|
得
|
dé yì mén shēng
|
最受老师欣赏的学生。门生;古代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
DYM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意弟子
|
|
./dnM2.html
|
de yi men sheng
|
|
6507
|
得意忘形
|
得
|
dé yì wàng xíng
|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
DYW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忘乎所以、自鸣得意、得意洋洋、趾高气扬
|
怅然若失、心灰意冷
|
./dnNn.html
|
de yi wang xing
|
|
6508
|
得意忘言
|
得
|
dé yì wàng yán
|
(语言是表达意思的)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了。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
庄周《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DY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照不宣
|
格格不入
|
./dnNx.html
|
de yi wang yan
|
|
6509
|
得意洋洋
|
得
|
dé yì yáng yáng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DYY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
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
./dnQw.html
|
de yi yang yang
|
|
6510
|
得意之作
|
得
|
dé yì zhī zuò
|
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
曹靖华《哪有闲情话年月》:“作者仿佛要为我开小型展览会似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都陈列在我面前了。”
|
DY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dnRh.html
|
de yi zhi zuo
|
|
6691
|
得不酬失
|
得
|
dé bù chóu shī
|
见“得不偿失”。
|
《后汉书·西羌传论》:“军书未奏其利害,而离叛之关已言矣。故得不酬失,功不半劳。”
|
DBC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得不偿失、因小失大
|
乞浆得酒
|
./M2Vvbw==.html
|
de bu chou shi
|
|
6859
|
得一望十
|
得
|
dé yī wàng shí
|
得:取得;望:希望。才得一分,就想得十分。形容十分贪婪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日夜思算,得一望十,得十望百,堆积上去,分文不舍得妄费。”
|
DYW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
|
./OHQ3Zw==.html
|
de yi wang shi
|
|
6924
|
得寸则寸
|
得
|
dé cùn zé cùn
|
得到一寸就是一寸。指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得多少就是多少。
|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DCZ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尺得寸
|
|
./dm5x.html
|
de cun ze cun
|
|
6925
|
得而复失
|
得
|
dé ér fù shī
|
复:又,再。刚得到又失去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孔明变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复失,与不得同。公以此贺我,实足使我愧赧耳!’”...
|
DEF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失而复得
|
./dm9h.html
|
de er fu shi
|
|
6926
|
得胜头回
|
得
|
dé shèng tóu huí
|
头回:前回。宋、元说书人的术语。在开讲前,先说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谓之“得胜头回”,取其吉利之意。
|
宋·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
|
DSTH
|
一般成语
|
|
|
|
./dnFp.html
|
de sheng tou hui
|
|
6927
|
得失参半
|
得
|
dé shī cān bàn
|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
|
DSC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失相当、得失相半
|
|
./dnFz.html
|
de shi can ban
|
|
6928
|
得婿如龙
|
得
|
dé xù rú lóng
|
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后汉李赝、孙秀俱娶太尉恒焉女,时人谓恒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
|
DXR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dnJ3.html
|
de xu ru long
|
|
6929
|
得鱼忘筌
|
得
|
dé yú wàng quán
|
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
庄周《庄子 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DYW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
饮水思源
|
./dnRr.html
|
de yu wang quan
|
|
6930
|
得月较先
|
得
|
dé yuè jiào xiān
|
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优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种地位或关系。
|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 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
|
DYJX
|
一般成语
|
|
|
|
./dnR1.html
|
de yue jiao xian
|
|
7192
|
得薄能鲜
|
得
|
dé bó néng xiān
|
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
|
DBNX
|
一般成语
|
|
|
|
./M2VudQ==.html
|
de bo neng xian
|
|
7193
|
得不补失
|
得
|
dé bù bǔ shī
|
见“得不偿失”。
|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权遂征夷州,得不补失。”
|
DBB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不偿失、得不酬失
|
|
./M2VvNA==.html
|
de bu bu shi
|
|
7194
|
得不偿丧
|
得
|
dé bù cháng sàng
|
见“得不偿失”。
|
金·王若虚《进士彭子升墓志》:“晚登一第,则到官未满而亡,仅予随夺,得不偿丧。”
|
DBC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得不偿失
|
|
./M2VvZQ==.html
|
de bu chang sang
|
|
7195
|
得寸得尺
|
得
|
dé cùn dé chǐ
|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
DCD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尺得寸
|
|
./M2VveQ==.html
|
de cun de chi
|
|
7198
|
得马失马
|
得
|
dé mǎ shī mǎ
|
谓世事多变,得失无常。典出《淮南子·人间训》。
|
典出《淮南子·人间训》。见“得马生灾”。
|
DMS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VxYw==.html
|
de ma shi ma
|
|
7201
|
得人死力
|
得
|
dé rén sǐ lì
|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
|
《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
|
DRS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VyNg==.html
|
de ren si li
|
|
7205
|
得失在人
|
得
|
dé shī zài rén
|
指人生的胜利失败就取决与本人的努力与否。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
唐·陈子昂《与韦王虚己书》:“仆尝窃不自量,谓以为得失在人,欲揭闻见,抗衡当代之士。”
|
DSZ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Vzaw==.html
|
de shi zai ren
|
|
7206
|
得手应心
|
得
|
dé shǒu yīng xīn
|
见“得心应手”。
|
《庄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
|
DSY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心应手
|
|
./M2VzdQ==.html
|
de shou ying xin
|
|
7207
|
得兔忘蹄
|
得
|
dé tù wàng tí
|
犹言得鱼忘荃。蹄,兔罝。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DTW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鱼忘筌、过河拆桥
|
|
./M2V0NA==.html
|
de tu wang ti
|
|
7208
|
得未尝有
|
得
|
dé wèi cháng yǒu
|
见“得未曾有”。
|
宋·苏轼《与郭功甫书》之一:“昨辱宠临,久不闻语,殊出意表,盖所谓得未尝有也。”
|
DWC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未曾有、前所未有
|
|
./M2V0ZQ==.html
|
de wei chang you
|
|
7210
|
得意忘象
|
得
|
dé yì wàng xiàng
|
谓只取其精神而无视其形式。
|
唐·梁肃《止观统例议》:“非夫聪明深达,得意忘象,其孰能知乎?”
|
DYW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意忘形
|
|
./M2V1aQ==.html
|
de yi wang xiang
|
|
7211
|
得意之色
|
得
|
dé yì zhī sè
|
得意:称心如意。因非常称心如意而露出傲慢的神色。
|
鲁迅《书信集·答有恒先生》:“血的游戏已经开头,而角色又是青年,并且有得意之色。”
|
DYZ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失魂落魄
|
./M2V1cw==.html
|
de yi zhi se
|
|
7212
|
得鱼忘荃
|
得
|
dé yú wàng quán
|
比喻已达目的,即忘其凭借。“荃”亦作“筌”。
|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
|
DYWQ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得鱼忘筌、过河拆桥
|
|
./M2V2bQ==.html
|
de yu wang quan
|
|
7524
|
得失荣枯
|
得
|
dé shī róng kū
|
指人生的获得与丧失、兴盛与衰败。
|
元 沈和《赏花时 潇湘八景》套曲:“休说功名,皆是浪语,得失荣枯总是虚。”
|
DSRK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jkzYw==.html
|
de shi rong ku
|
|
7561
|
得休便休
|
得
|
dé xiū biàn xiū
|
休:停止,罢休。该罢手时就罢手。指适可而止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回:“不如暂行停战,与他议和,若他肯就我范围,何妨得休便休,过了一年是一年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回:“不如暂行停战,与他议和,若他肯就我范围,何妨得休便休,过了一年是一年,且到将来,再作计较。”...
|
DXB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
|
./NnA4Zw==.html
|
de xiu bian xiu
|
|
7567
|
得意忘筌
|
得
|
dé yì wàng quán
|
捕得鱼后;忘了捕鱼的竹器。比喻达到目的之后;就忘记了原来的凭借。
|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DYWQ
|
一般成语
|
|
卸磨杀驴、过河拆桥
|
饮水思源
|
./NnNxMA==.html
|
de yi wang quan
|
|
2630
|
徘徊不前
|
徘
|
pái huái bù qián
|
徘徊:来回地行走。犹豫不决,停步不前。比喻总在一个地点不能前进
|
成仿吾《长征回忆录》:“林彪又消极抗令,徘徊不前,受到军委的严厉批评。”
|
PHB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停滞不前
|
|
./OHIzMg==.html
|
pai huai bu qian
|
|
2631
|
徘徊不定
|
徘
|
pái huái bù dìng
|
在难于接受的或同样紧迫的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时为难犹豫
|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严浩目前是在十字路口,毫无主意地转游,何去何从徘徊不定。”
|
PHB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犹豫不决
|
斩钉截铁
|
./OHIzYw==.html
|
pai huai bu ding
|
|
2673
|
徘徊歧路
|
徘
|
pái huí qí lù
|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歧路:岔路。在岔道口上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
|
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若或眷恋穷城,徘徊歧路。”
|
PHQ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徘徊不定
|
|
./NGhodw==.html
|
pai hui qi lu
|
|
2997
|
徘徊观望
|
徘
|
pái huái guān wàng
|
徘徊:来回地行走。形容应该决断时犹豫的样子
|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至袁氏今日,势已穷蹙,而犹徘徊观望,不肯自归于失败。”
|
PHG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徘徊不前
|
|
./OHIycw==.html
|
pai huai guan 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