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99
|
彻里至外
|
彻
|
chè lǐ zhì wài
|
见“彻里彻外”。
|
《水浒传》第十一回:“[柴进]叫庄客取一笼衣裳出来,叫林冲彻里至外都换了。”
|
CLZ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彻里彻外、彻内彻外
|
|
./MzhqYQ==.html
|
che li zhi wai
|
|
22600
|
彻内彻外
|
彻
|
chè nèi chè wài
|
见“彻里彻外”。
|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到了你们这一代就不同了,你们根本就没有受过烙印,所以你们的诗,彻内彻外,都是自己作主人。”...
|
CNC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彻里至外、彻里彻外
|
|
./Mzhqaw==.html
|
che nei che wai
|
|
995
|
彼此彼此
|
彼
|
bǐ cǐ bǐ cǐ
|
指两者比较差不多
|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二二回:“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 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一二二回:“正说着话,济公进来。周员外连忙举手抱拳说:‘圣僧久违。’和尚说:‘彼此彼此。’”...
|
BC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彼此一样
|
天差地别
|
./MTcy.html
|
bi ci bi ci
|
|
1347
|
彼竭我盈
|
彼
|
bǐ jié wǒ yíng
|
竭:枯竭;衰落;盈:充盈;旺盛。对方的士气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BJ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敌疲我扰
|
迎风而行
|
./amNv.html
|
bi jie wo ying
|
|
1348
|
彼众我寡
|
彼
|
bǐ zhòng wǒ guǎ
|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
BZW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敌众我寡
|
|
./amN5.html
|
bi zhong wo gua
|
|
26640
|
往返徒劳
|
往
|
wǎng fǎn tú láo
|
徒劳:白花力气。来回白跑。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大夫今日见谕,公则公言之,私则私言之,不必效舌剑唇枪,徒劳往返耳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大夫今日见谕,公则公言之,私则私言之,不必效舌剑唇枪,徒劳往返耳。”...
|
WFTL
|
一般成语
|
|
|
|
./MmN5dw==.html
|
wang fan tu lao
|
|
26740
|
往渚还汀
|
往
|
wǎng zhǔ hái tīng
|
谓往返都须渡水。
|
|
WZHT
|
一般成语
|
|
|
|
./NThxNg==.html
|
wang zhu hai ting
|
|
27307
|
往蹇来连
|
往
|
wǎng jiǎn lái lián
|
谓往来皆难;进退皆难。
|
《周易·蹇》:“六四:往蹇来连。”
|
WJL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进退两难
|
|
./NThmMg==.html
|
wang jian lai lian
|
|
21180
|
征敛无度
|
征
|
zhēng liǎn wú dù
|
征:征收。敛:聚。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亦作“征敛无期”。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
ZLWD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征敛无期
|
|
./NjA3bQ==.html
|
zheng lian wu du
|
|
15104
|
径一周三
|
径
|
jìng yī zhōu sān
|
径:圆的半径;周:圆的周长。即圆的半径与圆的周长比为1:3,比喻两者相差很远
|
《周髀算经》上卷:“勾股圆方图。”汉 赵爽注:“圆径一而周三。”
|
JYZ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大相径庭
|
|
./YjY4.html
|
jing yi zhou san
|
|
16323
|
径行直遂
|
径
|
jìng xíng zhí suí
|
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语本《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
语出《礼记·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
JXZ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DIzZw==.html
|
jing xing zhi sui
|
|
6437
|
待价而沽
|
待
|
dài jià ér gū
|
等到好价钱再出售(沽:卖)。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
|
宋 胡继宗《书言故事 金宝》:“待时而动曰待价而沽。”
|
DJE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善价而沽、席珍待聘
|
坐失良机
|
./dWVx.html
|
dai jia er gu
|
|
6438
|
待理不理
|
待
|
dài lǐ bù lǐ
|
要理不理。形容对人态度冷淡。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5回:“二大爷,你们这会子瞧我穷,回来我得了银子,就是个财主了。别这么待理不理的。”...
|
DL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待答不理
|
和蔼可亲
|
./dWYw.html
|
dai li bu li
|
|
6439
|
待人接物
|
待
|
dài rén jiē wù
|
物:人物;人们。接待交往各种人物。指平时与人相处
|
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内而存心养性、立身行己无所歉,外而待人接物、处事应世无所戾。”
|
DRJ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为人处世
|
|
./dWZh.html
|
dai ren jie wu
|
|
6440
|
待时而动
|
待
|
dài shí ér dòng
|
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
《周易 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
DSE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相机而行、待时而举
|
轻举妄动
|
./dWZr.html
|
dai shi er dong
|
|
6441
|
待字闺中
|
待
|
dài zì guī zhōng
|
留在闺房里等待许配(闺:好卧室)。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女子许嫁,笄而字。”
|
DZG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dWc0.html
|
dai zi gui zhong
|
|
6688
|
待月西厢
|
待
|
dài yuè xī xiāng
|
谓情人私相约会。
|
唐 元稹《月明三五夜》诗“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
DYX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RtbQ==.html
|
dai yue xi xiang
|
|
6848
|
待答不理
|
待
|
dài dā bù lǐ
|
指以冷淡的态度对人
|
冰心《南归》:“公司中人待答不理的说:‘不知船停在哪里,也许是没有到罢!’”
|
DDB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爱理不理、待搭不理
|
宾至如归
|
./OGY1Mg==.html
|
dai da bu li
|
|
7095
|
待兔守株
|
待
|
dài tù shǒu zhū
|
比喻墨守成规不知变通或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序》:“刻舟求剑,体貌何殊;待兔守株,旨意宁远。”
|
DTSZ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守株待兔
|
|
./M2RsOA==.html
|
dai tu shou zhu
|
|
7679
|
待诏公车
|
待
|
dài zhào gōng chē
|
诏:皇帝的命令;公车:官车或官署。指在公车或官署准备听从皇帝的召唤
|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
DZG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GYzbw==.html
|
dai zhao gong che
|
|
7680
|
待势乘时
|
待
|
dài shì chéng shí
|
势:形势。静观形势,利用时机
|
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据先生甘贫守困,待势乘时,所谓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之物。”
|
DSC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GYzeQ==.html
|
dai shi cheng shi
|
|
7681
|
待时而举
|
待
|
dài shí ér jǔ
|
待:等待;举:行动。等待有利时机再采取行动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
|
DSE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待时而动
|
|
./OGY0OA==.html
|
dai shi er ju
|
|
7682
|
待价藏珠
|
待
|
dài jià cáng zhū
|
待:等待;待价:等待高价出售。珍藏明珠,等待高价出售。比喻有才学者等待被人赏识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
DJC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待价而沽
|
|
./OGY0aQ==.html
|
dai jia cang zhu
|
|
7683
|
待机再举
|
待
|
dài jī zài jǔ
|
举:行动。等待时机然后再行动
|
穆欣《南线巡回·粤桂大围歼战》:“他曾妄想……保住残部待机再举。”
|
DJZ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待时而举
|
|
./OGY0cw==.html
|
dai ji zai ju
|
|
18240
|
徇私舞弊
|
徇
|
xùn sī wǔ bì
|
为了个人利益或照顾私人关系而弄虚作假;做不合法规的事。徇:依从;舞弊:用欺骗的方法做违反法规的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舞弊,克减酒肉。”
|
XSWB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徇情枉法、营私舞弊
|
大公无私、公事公办
|
./Mm00bQ==.html
|
xun si wu bi
|
|
18255
|
徇私枉法
|
徇
|
xùn sī wǎng fǎ
|
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
王朔《人莫予毒》:“再说我们也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难道我会徇私枉法?”
|
XSW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徇情枉法
|
奉公守法
|
./MnhwdQ==.html
|
xun si wang fa
|
|
18256
|
徇情枉法
|
徇
|
xùn qíng wǎng fǎ
|
指曲从私情;歪曲和破坏法律;胡乱断案。徇:曲从;枉:使歪曲。
|
元 王謦《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使官吏一心奉公,而不敢为徇情枉法之私。”
|
XQW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徇私作弊
|
执法如山、铁面无私
|
./Mnh4Yw==.html
|
xun qing wang fa
|
|
18410
|
徇国忘身
|
徇
|
xùn guó wàng shēn
|
指为国尽忠而将个人得失、安危置之度外。徇:为国献身。
|
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
XGW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舍生忘死、舍己为人
|
自私自利
|
./NWk1Mg==.html
|
xun guo wang shen
|
|
18414
|
徇私作弊
|
徇
|
xùn sī zuò bì
|
见“徇私舞弊”。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
|
XSZB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徇私舞弊
|
公事公办
|
./NWk4eQ==.html
|
xun si zuo bi
|
|
18531
|
徇私偏向
|
徇
|
xùn sī piān xiàng
|
曲从私情,偏袒一方。指处事不公
|
|
XSP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徇私作弊
|
|
./ODdnNA==.html
|
xun si pian xiang
|
|
19249
|
徇国忘家
|
徇
|
xùn guó wàng jiā
|
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不顾个人家庭得失与安危
|
唐·李翰《苏州嘉兴屯田纪绩颂序》:“至若义感于内,诚动于中,徇国忘家,恤人忧己。”
|
XGWJ
|
一般成语
|
褒义成语
|
徇国忘己、徇国忘身
|
|
./ODdmMA==.html
|
xun guo wang jia
|
|
19250
|
徇国忘己
|
徇
|
xùn guó wàng jǐ
|
徇:为国献身。为国献身,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
《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宋书·谢晦传》:“逮营阳失德,自绝宗庙,朝野岌岌,忧及祸难,忠谋协契,徇国忘己,援登圣朝,惟新皇祚。”...
|
XGWJ
|
一般成语
|
褒义成语
|
徇国忘家、徇国忘身
|
|
./ODdmYQ==.html
|
xun guo wang ji
|
|
14847
|
徊肠伤气
|
徊
|
huí cháng shāng qì
|
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
|
战国 楚 宋玉《神女赋》:“徊肠伤气,颠倒失据。”
|
HCSQ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
|
./ODIw.html
|
hui chang shang qi
|
|
18242
|
徐娘半老
|
徐
|
xú niáng bàn lǎo
|
指中年妇女虽不再娇美;但尚有风韵。后泛指有风韵的妇女已过中年。徐娘:梁元帝妃徐氏;泛指妇女。
|
《南史 后妃传下 梁元帝徐妃》:“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
XN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半老徐娘
|
风烛残年、人老珠黄
|
./Mm02dQ==.html
|
xu niang ban lao
|
|
7752
|
徒子徒孙
|
徒
|
tú zǐ tú sūn
|
徒弟和再传的徒弟。比喻一脉相传的人(含贬意)。
|
《花月痕》第51回:“是夜心印沐浴更衣,召集徒子徒孙。”
|
TZT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jkxcw==.html
|
tu zi tu sun
|
|
7839
|
徒劳往返
|
徒
|
tú láo wǎng fǎn
|
来来回回白跑。徒劳:白费力气。
|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若遣京军远涉边境,道路疲劳,未必可用,而沿途骚扰,害亦不细,倘至彼而虏已退,则徒劳往返耳。”...
|
TLW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徒劳无功、竹篮打水
|
马到成功
|
./MmF6aQ==.html
|
tu lao wang fan
|
|
7848
|
徒有虚名
|
徒
|
tú yǒu xū míng
|
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
TYX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徒有其名、名不副实
|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
|
./MmI0aQ==.html
|
tu you xu ming
|
|
7892
|
徒劳无功
|
徒
|
tú láo wú gōng
|
徒:徒然;白白地;功:成就。白白付出劳动而没有功效。
|
宋 朱熹《诗集传》:“厌小而务大,忽近而图远,将徒劳而无功也。”
|
TLWG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劳而无功、徒劳往返
|
大功告成、不劳而获
|
./MmJ4NA==.html
|
tu lao wu gong
|
|
7936
|
徒劳无益
|
徒
|
tú láo wú yì
|
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
|
宋 袁燮《伐武冈林守进治要札子》:“夫溺于卑者,固不足论;而过于高者,徒劳无益。”
|
TLW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徒劳无功
|
不劳而获
|
./MmN2YQ==.html
|
tu lao wu yi
|
|
8024
|
徒乱人意
|
徒
|
tú luàn rén yì
|
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 宋 苏轼《富郑公神道碑》:“始受命闻一女卒,再受命闻一男生,皆不顾而行,得家书,不发而焚之,曰:'徒乱人意。'”...
|
TLR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3Yw==.html
|
tu luan ren yi
|
|
8027
|
徒有其名
|
徒
|
tú yǒu qí míng
|
光有它的名。指有名无实。徒:空;白白地;名:不符合实际的名声。
|
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铨选之门,徒有其名,莫责其实。”
|
TYQ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徒有虚名、有名无实
|
名副其实、名实相符
|
./NTcxMg==.html
|
tu you qi ming
|
|
8055
|
徒费唇舌
|
徒
|
tú fèi chún shé
|
徒:白白地。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
TFC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白费口舌、徒废唇舌、徒费口舌
|
|
./NmljeQ==.html
|
tu fei chun she
|
|
8134
|
徒有其表
|
徒
|
tú yǒu qí biǎo
|
徒:只,仅。只有光鲜的外表而已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金漆饭桶’,大约说徒有其表,面子上好看,其实内骨子一无所有。”
|
TYQB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
./OGh6aw==.html
|
tu you qi biao
|
|
8135
|
徒唤奈何
|
徒
|
tú huàn nài hé
|
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
|
冰心《往事》:“因为文字原是最着迹的,云霞却是最灵幻的,最不着迹的,徒唤奈何!”
|
THN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徒呼奈何
|
|
./OGkwNA==.html
|
tu huan nai he
|
|
8445
|
徒负虚名
|
徒
|
tú fù xū míng
|
见“徒有虚名”。
|
茅盾《子夜》:“我知道赵伯韬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
|
TFXM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徒有虚名、徒拥虚名、徒有其名
|
|
./NTZzcQ==.html
|
tu fu xu ming
|
|
8458
|
徒讬空言
|
徒
|
tú tún kōng yán
|
见“徒托空言”。
|
|
TTKY
|
一般成语
|
|
|
|
./NTZ6bw==.html
|
tu tun kong yan
|
|
8461
|
徒拥虚名
|
徒
|
tú yōng xū míng
|
见“徒有虚名”。
|
高阳《慈禧全传》:“兵部徒拥虚名,拟正名为陆军部,以练兵处、太仆寺并入,而海军部暂隶焉。”
|
TYXM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徒有虚名、徒拥其名、徒负虚名
|
|
./NTcwcw==.html
|
tu yong xu ming
|
|
8648
|
徒拥其名
|
徒
|
tú yōng qí míng
|
徒:只。空有名望。指有名无实
|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军机领袖》:“军机大臣有时多至六七人,而权实操于领袖,新进者画诺奉行,徒拥 《清朝野史大观·清朝史料·军机领袖》:“军机大臣有时多至六七人,而权实操于领袖,新进者画诺奉行,徒拥其名也。”...
|
TYQ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徒拥虚名、徒有虚名、徒有其名
|
|
./OGh6dQ==.html
|
tu yong qi ming
|
|
8649
|
徒呼奈何
|
徒
|
tú hū nài hé
|
徒:徒然,白白地;奈何:怎么办。白白叫喊,无可奈何。形容一味着急,毫无办法
|
《星火燎原·黄洋界保卫战》:“陷入了我人马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徒呼奈何!”
|
THNH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徒唤奈何
|
|
./OGkwZQ==.html
|
tu hu nai he
|
|
8650
|
徒废唇舌
|
徒
|
tú fèi chún shé
|
徒:徒然,白白地。白白耗费口舌,解决不了问题
|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妙用岂是人人能够了解的,向他们辩白,也不过徒废唇舌,不如省些精神罢。”
|
TFC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徒费唇舌
|
|
./OGkweQ==.html
|
tu fei chun s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