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04
|
弹丝品竹
|
弹
|
tán sī pǐn zhú
|
吹弹乐器,谙熟音乐。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 杨柔胜《玉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 杨柔胜《玉环记 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
TSP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jh4cw==.html
|
tan si pin zhu
|
|
8712
|
弹冠相庆
|
弹
|
tán guān xiāng qìng
|
冠:帽子。掸去帽子上的尘土;表示庆贺。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指因即将 冠:帽子。掸去帽子上的尘土;表示庆贺。本指志同道合的朋友做了官;自己也必将得到引荐而庆幸。后指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也形容坏人得意;准备登台的样子。...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也。”
|
TGXQ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额手称庆、鸡犬升天
|
如丧考妣
|
./dXV1.html
|
tan guan xiang qing
|
|
8713
|
弹剑作歌
|
弹
|
tán jiàn zuò gē
|
比喻怀才不遇。
|
唐·李白《行路难·其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TJZG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dXY0.html
|
tan jian zuo ge
|
|
9139
|
弹筋估两
|
弹
|
tán jīn gū liǎng
|
指过分仔细地斟酌掂量轻重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一卷:“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复认看,言真道假,弹筋估两的在日光中炫耀。”
|
TJG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弹斤估两
|
|
./OHB4NA==.html
|
tan jin gu liang
|
|
16506
|
强词夺理
|
强
|
qiǎng cí duó lǐ
|
指无理强辩;想说成有理的。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
|
QCD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满嘴胡缠、蛮不讲理、蛮横无理
|
理直气壮、不言而喻
|
./MXdwYw==.html
|
qiang ci duo li
|
|
16523
|
强奸民意
|
强
|
qiáng jiān mín yì
|
反动统治者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人民群众头上;硬说成是人民群众的意愿。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
QJM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强人所难
|
顺天应人
|
./MXgyZQ==.html
|
qiang jian min yi
|
|
16552
|
强弓劲弩
|
强
|
qiáng gōng jìn nǔ
|
强:强劲的,有力的。强有力的弓,坚硬的弩。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回:“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然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
QGJ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强弓硬弩
|
|
./MXhnYQ==.html
|
qiang gong jin nu
|
|
16564
|
强弩之末
|
强
|
qiáng nǔ zhī mò
|
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 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
|
QNZM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师老兵疲、罢夫羸老
|
势不可挡、势如破竹
|
./MXhteQ==.html
|
qiang nu zhi mo
|
|
16591
|
强颜欢笑
|
强
|
qiǎng yán huān xiào
|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
QYH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强颜为笑
|
|
./MXkzYw==.html
|
qiang yan huan xiao
|
|
16706
|
强人所难
|
强
|
qiǎng rén suǒ nán
|
强:勉强。勉强别人做不愿做或做不到的事情。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百花仙子道:‘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阴阳,强人所难。’”
|
QRSN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强按牛头、勉为其难
|
悉听尊便、挺身而出
|
./MjEzbw==.html
|
qiang ren suo nan
|
|
16789
|
强加于人
|
强
|
qiáng jiā yú rén
|
把一个人或一方的意见、看法勉强加诸于别人
|
王朔《过把瘾就死》:“你就是这么霸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强加于人,而我不吃这一套!”
|
QJY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4yZw==.html
|
qiang jia yu ren
|
|
16791
|
强嘴硬牙
|
强
|
qiáng zuǐ yìng yá
|
谓能说善辩。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花永喜娘们,胆大心尖,强嘴硬牙,老花说不过她,干仗总是吃败仗。”
|
QZY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能说会道
|
|
./NG45NA==.html
|
qiang zui ying ya
|
|
17018
|
强做解人
|
强
|
qiǎng zuò jiě rén
|
强:勉强;解人:能够理解和通达其中意趣的人。指不明真意而乱发议论的人
|
|
QZJ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强作解人
|
|
./OHdlZw==.html
|
qiang zuo jie ren
|
|
17019
|
强颜为笑
|
强
|
qiǎng yán wéi xiào
|
强:勉强。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欢笑的样子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女》:“‘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柴俯不对。女肘之,柴始强颜为笑。”
|
QYW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强为欢笑
|
|
./OHdlcQ==.html
|
qiang yan wei xiao
|
|
17020
|
强媒硬保
|
强
|
qiǎng méi yìng bǎo
|
|
|
QMY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HdmYQ==.html
|
qiang mei ying bao
|
|
17021
|
强买强卖
|
强
|
qiǎng mǎi qiǎng mài
|
强迫买或卖
|
王朔《橡皮人》:“再说,做买卖也没有强买强卖的。”
|
QMQ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欺行霸市
|
|
./OHdmaw==.html
|
qiang mai qiang mai
|
|
17022
|
强者反己
|
强
|
qiáng zhě fǎn jǐ
|
强者:有权势的人;反己:反省自己。指有权有势的人自我反省
|
《雪涛谐史》:“乡绅此语,足令强者反己,殊为可传。”
|
QZF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HdnNA==.html
|
qiang zhe fan ji
|
|
17023
|
强取豪夺
|
强
|
qiáng qǔ háo duó
|
凭强力或权势夺取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叫强取豪夺。’谢庆元嘶声地说。”
|
QQH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乐善好施
|
./OHdnZQ==.html
|
qiang qu hao duo
|
|
17024
|
强不凌弱
|
强
|
qiáng bù líng ruò
|
强大的不欺凌弱小的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
QBL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以大欺小
|
./OHdocw==.html
|
qiang bu ling ruo
|
|
17081
|
强而后可
|
强
|
qiǎng ér hòu kě
|
强:硬要,迫使。经强求后才答应。
|
《孟子·滕文公下》:“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
|
QEHK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jBxMg==.html
|
qiang er hou ke
|
|
17366
|
强本弱末
|
强
|
qiáng běn ruò mò
|
犹强干弱枝。
|
西汉·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
|
QBR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强本弱枝
|
本末倒置
|
./NG15aw==.html
|
qiang ben ruo mo
|
|
17367
|
强本弱枝
|
强
|
qiáng běn ruò zhī
|
强干弱枝。
|
《梁书·张缵传》:“所以居宗振末,强本弱枝,闻古今之通制,历盛衰而不移。”
|
QBR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强本弱末、强本弱支
|
强枝弱本
|
./NG16NA==.html
|
qiang ben ruo zhi
|
|
17368
|
强兵富国
|
强
|
qiáng bīng fù guó
|
使兵力强大,国家富足。
|
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率以尚器为先。”
|
QBF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强国富民、富国强兵
|
|
./NG16ZQ==.html
|
qiang bing fu guo
|
|
17369
|
强词夺正
|
强
|
qiáng cí duó zhèng
|
同“强词夺理”。
|
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但酒醒,硬打挣,强词夺正,则除是醉时节酒淘真性。”
|
QCDZ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强词夺理
|
|
./NG4wOA==.html
|
qiang ci duo zheng
|
|
17370
|
强得易贫
|
强
|
qiáng dé yì pín
|
谓非分之得容易失去。
|
叶圣陶《文心》:“结果必然不成东西,徒然使自己后悔,供人家嘲笑,这便是‘强得易贫’了。”
|
QDYP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4waQ==.html
|
qiang de yi pin
|
|
17371
|
强凫变鹤
|
强
|
qiáng fú biàn hè
|
语本《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强凫变鹤”谓硬把野鸭变作仙鹤。 语本《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后以“强凫变鹤”谓硬把野鸭变作仙鹤。喻滥竽充数,徒多无益。...
|
语出《庄子·骈拇》:“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
QFBH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
./NG4xMg==.html
|
qiang fu bian he
|
|
17375
|
强记博闻
|
强
|
qiáng jì bó wén
|
谓记忆力强,见闻广博。
|
宋·陆游《贺皇太子受册笺》:“英姿达识,事洞照于几先;强记博闻,言必稽于古训。”
|
QJB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博闻强记、洽闻强记
|
|
./NG4yNg==.html
|
qiang ji bo wen
|
|
17377
|
强弩末矢
|
强
|
qiáng nǔ mò shǐ
|
同“强弩之末”。
|
《旧唐书·李密传》:“又强弩末矢,理无穿于鲁缟;冲风余力,讵能动于鸿毛。”
|
QNM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强弩之末、强弩之极
|
|
./NG40NA==.html
|
qiang nu mo shi
|
|
17378
|
强弩之极
|
强
|
qiáng nǔ zhī jí
|
犹强弩之末。
|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
QNZ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强弩之末、强弩末矢
|
|
./NG40ZQ==.html
|
qiang nu zhi ji
|
|
17381
|
强识博闻
|
强
|
qiáng shí bó wén
|
同“强记博闻”。
|
清·梁章钜《归田琐记·寿序》:“生平无他嗜好,以著述为性命,强识博闻,达于国家掌故。”
|
QSB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强记博闻、博闻强记
|
|
./NG41OA==.html
|
qiang shi bo wen
|
|
17382
|
强食弱肉
|
强
|
qiáng shí ruò ròu
|
同“弱肉强食”。喻弱者被强者欺凌吞并。
|
明·刘基《瑞麦颂》:“元失其鹿,天下共逐,扰扰纷纷,强食弱肉。”
|
QSR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弱肉强食
|
和平共处
|
./NG41cw==.html
|
qiang shi ruo rou
|
|
17383
|
强食自爱
|
强
|
qiáng shí zì ài
|
劝慰人的话。谓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专精神,近医药,强食自爱。”
|
QSZA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42Mg==.html
|
qiang shi zi ai
|
|
17384
|
强死赖活
|
强
|
qiáng sǐ lài huó
|
同“强死强活”。
|
谷峪《三十张工票》:“大国强死赖活地把她拉到地里。”
|
QSL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强死强活
|
|
./NG42Yw==.html
|
qiang si lai huo
|
|
17385
|
强文浉醋
|
强
|
qiáng wén jiǎ cù
|
同“强文假醋”。
|
|
QWJC
|
一般成语
|
|
|
|
./NG42dw==.html
|
qiang wen jia cu
|
|
17387
|
强枝弱本
|
强
|
qiáng zhī ruò běn
|
喻地方势力强于中央,成尾大不掉之势。
|
明·李贽《史纲评要·唐玄宗》:“强枝弱本,千古同患。同姓犹然,况犬羊乎?”
|
QZR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尾大不掉
|
强本弱枝
|
./NG43cQ==.html
|
qiang zhi ruo ben
|
|
17388
|
强直自遂
|
强
|
qiáng zhí zì suí
|
谓刚正而自行其意,不为人所动摇。
|
《东观汉记·朱晖传》:“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之士,表善黜恶,抑强绝邪,岁常丰熟,吏民畏而爱之, 《东观汉记·朱晖传》:“晖好节概,有所拔用,皆厉行之士,表善黜恶,抑强绝邪,岁常丰熟,吏民畏而爱之,为之歌曰:‘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怀其惠。’”...
|
QZZ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44MA==.html
|
qiang zhi zi sui
|
|
17389
|
强自取折
|
强
|
qiáng zì qǔ shé
|
见“强自取柱”。
|
《大戴礼记·劝学》:“强自取折,柔自取束。”
|
QZQ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强自取柱
|
|
./NG44YQ==.html
|
qiang zi qu she
|
|
17390
|
强嘴拗舌
|
强
|
qiáng zuǐ niù shé
|
说话倔强的样子。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一:“谢庆元倒了威了,但还是强嘴拗舌:‘我家里的事,要你们管吗?’”
|
QZN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44dQ==.html
|
qiang zui niu she
|
|
11322
|
归心似箭
|
归
|
guī xīn sì jiàn
|
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形容想回家的心情十分急切。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4回:“不多时,穿过松林,渡过小溪,过了水月村,越过镜花岭,真是归心似箭。”
|
GXS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归去来兮、归心如箭
|
浪迹天涯
|
./NzFj.html
|
gui xin si jian
|
|
11559
|
归根结蒂
|
归
|
guī gēn jié dì
|
归结到根本上。蒂:花、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
清 张南庄《何典》:“引得酒鬼相打,搅出人性命来。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
|
GGJ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究本究源、归根到底
|
|
./MTZ1aQ==.html
|
gui gen jie di
|
|
11588
|
归真反璞
|
归
|
guī zhēn fǎn pú
|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 归:返回;真:天然,自然;璞:蕴藏有玉的石头,也指未雕琢的玉。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
GZFP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返朴归真、归真反朴
|
|
./MTc4eQ==.html
|
gui zhen fan pu
|
|
11595
|
归心如箭
|
归
|
guī xīn rú jiàn
|
想回家的心情象射出的箭一样快。形容回家心切。
|
清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 承长兄厚爱,本当领教,只是归心似箭,今日立刻就要行了。”
|
GXR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归去来兮、归心似箭
|
浪迹天涯
|
./MTdkbw==.html
|
gui xin ru jian
|
|
11645
|
归根到底
|
归
|
guī gēn dào dǐ
|
归结到根本上。
|
清·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
GGD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归根结底
|
|
./MThobw==.html
|
gui gen dao di
|
|
11666
|
归根结底
|
归
|
guī gēn jié dǐ
|
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如今是人力世界,归根结底,还是靠做。”
|
GGJ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归根结柢、归根结蒂、归根究柢
|
|
./MzBuZQ==.html
|
gui gen jie di
|
|
11790
|
归心如飞
|
归
|
guī xīn rú fēi
|
归心:回家的念头。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飞快。形容回家心情十分急切
|
宋·陈亮《复陆伯寿书》:“兼又新得罪于人,意况不佳,虽欲陪款语而归心如飞,破雨东渡,但剧怅仰。”
|
GXR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归心如箭、归心似箭
|
|
./N2JpeQ==.html
|
gui xin ru fei
|
|
11980
|
归正守丘
|
归
|
guī zhèng shǒu qiū
|
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乡。
|
《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
GZSQ
|
一般成语
|
|
|
|
./MTg0dw==.html
|
gui zheng shou qiu
|
|
11990
|
归之若水
|
归
|
guī zhī ruò shuǐ
|
归附的势态就像江河汇成大海一样。形容人心所向。
|
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
|
GZR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ngzdw==.html
|
gui zhi ruo shui
|
|
11994
|
归根结柢
|
归
|
guī gēn jié dǐ
|
归结到根本上。同“归根结蒂”。
|
清 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
GGJ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归根结底、归根究柢、归根结蒂
|
|
./MzBubw==.html
|
gui gen jie di
|
|
11995
|
归根究柢
|
归
|
guī gēn jiū dǐ
|
追究底细。
|
欧阳予倩《潘金莲》第五幕:“归根究柢,害你哥哥的人,就是张大户。”
|
GGJ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归根结柢、归根结底、归根结蒂
|
|
./MzBueQ==.html
|
gui gen jiu di
|
|
12305
|
归十归一
|
归
|
guī shí guī yī
|
谓有条有理。
|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白诚仁、何纪光《小红军》:“你看他,又背红缨枪又拿手榴弹,收拾得归十归一,真像个久经锻炼的红军战士了。”...
|
GSG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3Fxaw==.html
|
gui shi gui 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