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53
|
托物寓感
|
托
|
tuō wù yù gǎn
|
假借外物寄托情感。
|
明·王炜《慈竹堂记》:“夫奉亲致养者,孝子之折分;托物寓感者,仁人之至情。”
|
TWY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托物寓兴
|
|
./Nmlnaw==.html
|
tuo wu yu gan
|
|
8554
|
托物寓兴
|
托
|
tuō wù yù xīng
|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
《宣和画谱·文同》:“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戏。”
|
TWY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托物寓感
|
|
./NmlndQ==.html
|
tuo wu yu xing
|
|
8555
|
托于空言
|
托
|
tuō yú kōng yán
|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
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
TYK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托之空言、托诸空言
|
|
./NmloNA==.html
|
tuo yu kong yan
|
|
8556
|
托之空言
|
托
|
tuō zhī kōng yán
|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
|
汉 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 太史公 汉 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 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
TZK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托于空言、托诸空言
|
|
./NmloZQ==.html
|
tuo zhi kong yan
|
|
8557
|
托诸空言
|
托
|
tuō zhū kōng yán
|
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
清·朱珪《序》:“若方将试吏事,则由是以求之民物之情,利病之实,不徒托诸空言也。”
|
TZK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托之空言、托于空言
|
|
./Nmlobw==.html
|
tuo zhu kong yan
|
|
8558
|
妥首帖耳
|
妥
|
tuǒ shǒu tiē ěr
|
犹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
|
TSTE
|
一般成语
|
|
|
|
./NmloeQ==.html
|
tuo shou tie er
|
|
8559
|
天子门生
|
天
|
tiān zǐ mén shēng
|
指由皇帝亲自考试录取的第一名儒生
|
宋·岳珂《桯史·天子门生》:“卿乃朕自擢,秦桧日荐士,曾无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宋·岳珂《桯史·天子门生》:“卿乃朕自擢,秦桧日荐士,曾无一言及卿,以此知卿不附权贵,真天子门生也。”...
|
TZM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nJubw==.html
|
tian zi men sheng
|
|
8560
|
铁杵磨针
|
铁
|
tiě chǔ mó zhēn
|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
TCM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铁杵磨成针、铁杵成针
|
|
./NnNrZw==.html
|
tie chu mo zhen
|
|
8561
|
铁杵磨针
|
铁
|
tiě chǔ mó zhēn
|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
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
|
TCM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铁杵磨成针、铁杵成针
|
|
./NnNucw==.html
|
tie chu mo zhen
|
|
8562
|
天真烂缦
|
天
|
tiān zhēn làn màn
|
天真:指人心地善良。形容思想单纯、纯真自然、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
茅盾《虹》:“她那种抢先说话的脾气、顽皮的举动,处处都露出天真烂缦。”
|
TZL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真烂熳、天真烂漫
|
|
./NzFzeQ==.html
|
tian zhen lan man
|
|
8563
|
天灾物怪
|
天
|
tiān zāi wù guài
|
灾:灾祸。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
|
《明史·王家屏传》:“天灾物怪,罔彻宸聪,国计民生,莫关圣虑。”
|
TZW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灾地变、天灾地孽
|
|
./NzF0OA==.html
|
tian zai wu guai
|
|
8564
|
天灾地孽
|
天
|
tiān zāi dì niè
|
灾:灾祸;孽:灾殃。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
|
《隋书·高祖纪》:“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
|
TZD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灾地变、天灾物怪
|
|
./NzF0aQ==.html
|
tian zai di nie
|
|
8565
|
天相吉人
|
天
|
tiān xiàng jí rén
|
相:保佑,帮助;吉人:善人。好人会得到天的帮助
|
元·施惠《幽闺记·兄弟弹冠》:“违和,天相吉人身痊可,却望节饮食,休劳碌。”
|
TXJ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吉人天相
|
|
./NzF1dw==.html
|
tian xiang ji ren
|
|
8566
|
天下文宗
|
天
|
tiān xià wén zōng
|
文宗:广受宗仰的文人。指受天下人敬仰的文人
|
《旧唐书·陈子昂传》:“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 《旧唐书·陈子昂传》:“初为《感遇诗》三十首,京兆司功王适见而惊曰‘此子必为天下文宗矣!’由是知名。”...
|
TXW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F3YQ==.html
|
tian xia wen zong
|
|
8567
|
天下滔滔
|
天
|
tiān xià tāo tāo
|
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
|
《三国志通俗演义·赵子龙磐河大战》:“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
|
TXTT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滔滔者天下皆是
|
|
./NzF3dQ==.html
|
tian xia tao tao
|
|
8568
|
天下奇闻
|
天
|
tiān xià qí wén
|
奇闻:罕见的见闻。天下少有的令人惊奇的事情
|
欧阳山《三家巷》:“天下奇闻,从总司令到一名下等兵,都没有一个共产党员。”
|
TXQ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海外奇闻
|
|
./NzF4NA==.html
|
tian xia qi wen
|
|
8570
|
天下大同
|
天
|
tiān xià dà tóng
|
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指共产主义
|
西汉·戴圣《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TXD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F5aQ==.html
|
tian xia da tong
|
|
8571
|
天王下界
|
天
|
tiān wáng xià jiè
|
天王:天神;下界:下凡。比喻威严的吏役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若到乡里愚百姓家,便是天王下界,黑煞神临凡一般。”
|
TWX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IxYQ==.html
|
tian wang xia jie
|
|
8572
|
天遂人愿
|
天
|
tiān suì rén yuàn
|
遂:随,就。上天满足人的愿望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五回:“喜得今日正遇不将黄道吉期,正是天遂人愿,夙世奇缘也。”
|
TSR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从人愿、天随人愿
|
|
./NzIxdQ==.html
|
tian sui ren yuan
|
|
8573
|
天神天将
|
天
|
tiān shén tiān jiàng
|
神话中天神的兵将。指神奇的力量或所向无敌的军队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他们老远的瞧着,一定当是天神天将来了,不要说是打强盗,就是去打外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1回:“他们老远的瞧着,一定当是天神天将来了,不要说是打强盗,就是去打外国人,外国人从来没有见过,见了也是害怕的。”...
|
TST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兵天将
|
|
./NzIyZQ==.html
|
tian shen tian jiang
|
|
8574
|
天人路隔
|
天
|
tiān rén lù gé
|
上天和人世无路相通。比喻亲友被隔绝,无法相会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直到得干戈平静,仙客入京来访,不匡刘尚书被人诬陷,家小配入掖庭,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直到得干戈平静,仙客入京来访,不匡刘尚书被人诬陷,家小配入掖庭,从此天人路隔,永无相会之日了。”...
|
TRL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仙凡路隔、仙尘路隔
|
|
./NzI0Mg==.html
|
tian ren lu ge
|
|
8575
|
天人感应
|
天
|
tiān rén gǎn yìng
|
感应:交感相应。指有意志的天与世间的人能够交感相应
|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
TRG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I0Yw==.html
|
tian ren gan ying
|
|
8576
|
天壤之判
|
天
|
tiān rǎng zhī pàn
|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
老舍《老张的哲学》:“老张享受的是精神,真是天壤之判了。”
|
TRZP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壤之别、天壤之隔
|
|
./NzI0bQ==.html
|
tian rang zhi pan
|
|
8577
|
天壤之觉
|
天
|
tiān rǎng zhī jué
|
壤:地。天和地,一在极上,一在极下,比喻差别极大
|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其为不同,已有天壤之觉,冰炭之乘矣。”
|
TRZ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壤之别
|
|
./NzI0dw==.html
|
tian rang zhi jue
|
|
8578
|
天堑长江
|
天
|
tiān qiàn cháng jiāng
|
堑:壕沟。长江为天然的壕沟。形容长江地势险要,不可逾越
|
柳亚子《京口感怀》诗:“天堑长江第几州,十年梦想竟成游。”
|
TQC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长江天堑
|
|
./NzI1Ng==.html
|
tian qian chang jiang
|
|
8579
|
天怒民怨
|
天
|
tiān nù mín yuàn
|
怒:发怒;怨:怨恨。上天震怒,人们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三纲尽绝,五伦有乖,天怒民怨,自古及今,罪恶昭著未有若此之甚者。”
|
TNMY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天怒人怨
|
|
./NzI1cQ==.html
|
tian nu min yuan
|
|
8580
|
天理昭然
|
天
|
tiān lǐ zhāo rán
|
天理:天道。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3卷:“你却如何杀了丈夫,劫了十五贯钱,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说!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3卷:“你却如何杀了丈夫,劫了十五贯钱,逃走出去?今日天理昭然,有何理说!”...
|
TLZ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理昭彰、天理昭昭
|
|
./NzI2YQ==.html
|
tian li zhao ran
|
|
8581
|
天宽地窄
|
天
|
tiān kuān dì zhǎi
|
窄:狭小。形容天下难以容身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只为他财散人离,闪的我天宽地窄,抵死待要屈脊低腰,又有会巧言令色。”
|
TKD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I2aw==.html
|
tian kuan di zhai
|
|
8582
|
天光云影
|
天
|
tiān guāng yún yǐng
|
影:影子。天上的光亮,云彩映在水中的影子
|
宋·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
TGY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I3bw==.html
|
tian guang yun ying
|
|
8583
|
天高气清
|
天
|
tiān gāo qì qīng
|
清:清澄。指天空高远,气候清爽
|
战国·楚·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
TGQ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高气爽、秋高气爽
|
|
./NzI4cw==.html
|
tian gao qi qing
|
|
8584
|
天高地远
|
天
|
tiān gāo dì yuǎn
|
形容极其高远。比喻差距特别大
|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今可去觅鸾胶续断弦,遮莫你上碧霄下黄泉,赤紧的天高地远。”
|
TGD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遥地远、天高地迥
|
|
./NzI5Mg==.html
|
tian gao di yuan
|
|
8585
|
天府之土
|
天
|
tiān fǔ zhī tǔ
|
天府:天然的仓库。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
TFZ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府之国
|
|
./NzI5Yw==.html
|
tian fu zhi tu
|
|
8586
|
天地神明
|
天
|
tiān dì shén míng
|
指上天和神灵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7回:“童贯在马上以手加额,顶礼天地神明道:‘惭愧!脱得这场大难!’”
|
TDS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I5bQ==.html
|
tian di shen ming
|
|
8587
|
天道昭彰
|
天
|
tiān dào zhāo zhāng
|
天道:天理;昭彰:明显。指老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如此剧贼,却被小孩子算破了,岂非天道昭彰。”
|
TDZ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理昭彰
|
|
./NzJhZw==.html
|
tian dao zhao zhang
|
|
8588
|
天道无私
|
天
|
tiān dào wú sī
|
天道:天理。指上天公正,不偏袒亲旧
|
宋·王禹偁《谢历日表》:“臣闻天道无私,所以运行寒暑;圣人有作,所以恭授民时。”
|
TDW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道无亲
|
|
./NzJhcQ==.html
|
tian dao wu si
|
|
8589
|
天打雷击
|
天
|
tiān dǎ léi jī
|
雷击:雷电杀伤。比喻不得好死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5回:“小人若是哄老爷,小人叫天打雷击了。”
|
TDL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打雷劈
|
|
./NzJiaw==.html
|
tian da lei ji
|
|
8590
|
天长地远
|
天
|
tiān cháng dì yuǎn
|
跟天和地存在的久远。形容时间悠久
|
宋·苏辙《息壤》:“天长地远莽无极,虽有缺壤谁能皗。”
|
TCD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
|
./NzJjZQ==.html
|
tian chang di yuan
|
|
8591
|
天兵神将
|
天
|
tiān bīng shén jiàng
|
比喻英勇善战,行动迅捷的军队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北军追赶上来,正在万分危急,猛见宋寨中一道金光射来,把风砂冲散,那些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北军追赶上来,正在万分危急,猛见宋寨中一道金光射来,把风砂冲散,那些天兵神将,都乱纷纷堕落阵前。”...
|
TBS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兵天将、神兵天将
|
|
./NzJlYw==.html
|
tian bing shen jiang
|
|
8592
|
太阿之柄
|
太
|
tài ē zhī bǐng
|
太阿:宝剑名;柄:器物的把儿。比喻权柄、权力
|
清·觉佛《女英雄》:“昏君无北伐之心,奸相操太阿之柄。”
|
TEZ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JlbQ==.html
|
tai e zhi bing
|
|
8593
|
头眩眼花
|
头
|
tóu xuàn yǎn huā
|
头脑眩昏,眼睛昏花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卷:“半晌方上床,头眩眼花,倒在床上,四肢倦怠,百骨酸疼。”
|
TXY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眼花、头晕眼花、头晕眼昏
|
|
./NzhsZQ==.html
|
tou xuan yan hua
|
|
8594
|
头破流血
|
头
|
tóu pò liú xuè
|
打破了头,血流满面。形容遭受惨败或严重的打击的样子
|
宋·刘彦明《敦煌实录》:“贼欲破棺,撰叩头、数请,头破流血,贼义而释之,由是显名。”
|
TPLX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头破血流、头破血淋、头破血出
|
|
./NzhseQ==.html
|
tou po liu xue
|
|
8595
|
田父之获
|
田
|
tián fù zhī huò
|
田父:农夫;获:得到。指不费力气而轻易得到的好处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
TFZ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渔翁之利、田父之功
|
|
./NzhvZw==.html
|
tian fu zhi huo
|
|
8597
|
讨逆除暴
|
讨
|
tǎo nì chú bào
|
讨:征伐。征伐和剪除背叛的残暴势力
|
《晋书·张轨传》:“所以讨逆除暴,成功济务,宁宗庙社稷,致天下之福,不可废也。”
|
TNC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hwaw==.html
|
tao ni chu bao
|
|
8598
|
他山之攻
|
他
|
tā shān zhī gōng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藏夜光于嵩岫,不受他山之攻。”
|
TSZ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他山之石
|
|
./Nzhxbw==.html
|
ta shan zhi gong
|
|
8599
|
托足无门
|
托
|
tuō zú wú mén
|
托足:立足。指没有落脚安身之处
|
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
|
TZWM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
./N2kwdQ==.html
|
tuo zu wu men
|
|
8600
|
托孤寄命
|
托
|
tuō gū jì mìng
|
托孤:以遗孤相托;寄命:以重要事情相托。临终前将孤儿及重要事情相委托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补遗》第七卷:“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命,韩魏公之凝立,亦此类也。”
|
TGJ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2kxZQ==.html
|
tuo gu ji ming
|
|
8601
|
同志合道
|
同
|
tóng zhì hé dào
|
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
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
|
TZH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志同道合
|
|
./N2kzMg==.html
|
tong zhi he dao
|
|
8602
|
同时并举
|
同
|
tóng shí bìng jǔ
|
举:举行。在同一时间内进行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0章:“吴进攻河南前,曾与阎锡山……等相约同时并举。”
|
TSB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2kzbQ==.html
|
tong shi bing ju
|
|
8603
|
同声之应
|
同
|
tóng shēng zhī yìng
|
应:应和。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
朱自清《白采的诗——羸疾者的爱》:“这里深入显出的工夫,使这样奇异的主人公能与我们亲近,让我们逐渐的 朱自清《白采的诗——羸疾者的爱》:“这里深入显出的工夫,使这样奇异的主人公能与我们亲近,让我们逐渐的了解他,原谅他,最后和他作同声之应。”...
|
TSZ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声相应
|
|
./N2kzdw==.html
|
tong sheng zhi ying
|
|
8604
|
同气连根
|
同
|
tóng qì lián gēn
|
同气:指有共同的血统关系。比喻兄弟之亲,骨肉相连
|
苏雪林《玉溪诗迷·乙》:“喻她们为双桐,有同气连根的意思。”
|
TQL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气连枝
|
|
./N2k0cQ==.html
|
tong qi lian g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