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95
|
通时达务
|
通
|
tōng shí dá wù
|
谓了解客观形势。
|
清·陈确《答沈朗思书》:“而通时达务之士,则又群相惊惧危恐,蓄缩而莫取出一言。”
|
TSD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4Yw==.html
|
tong shi da wu
|
|
8396
|
同堂兄弟
|
同
|
tóng táng xiōng dì
|
同祖的兄弟,即堂兄弟。
|
《北史 公孙表传》:“二公孙,同堂兄弟耳。”
|
TTX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5Zw==.html
|
tong tang xiong di
|
|
8397
|
通天彻地
|
通
|
tōng tiān chè dì
|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
|
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
TTC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神通广大
|
|
./NTV5cQ==.html
|
tong tian che di
|
|
8398
|
铜头铁臂
|
铜
|
tóng tóu tiě bì
|
见“铜头铁额”。
|
巴金《旅途通讯·广州在轰炸中》:“住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被炸死的机会,没有谁能做一个铜头铁臂的人。”
|
TTT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铜头铁额
|
|
./NTV6YQ==.html
|
tong tou tie bi
|
|
8399
|
铜围铁马
|
铜
|
tóng wéi tiě mǎ
|
比喻坚固的阵势。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奔突飘忽于铜围铁马之中,为意大利国民一天然之陆军学校。”
|
TWT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6dQ==.html
|
tong wei tie ma
|
|
8400
|
通文达礼
|
通
|
tōng wén dá lǐ
|
谓有学问懂礼仪。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
TWD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文达理
|
|
./NTYwNA==.html
|
tong wen da li
|
|
8401
|
通文达理
|
通
|
tōng wén dá lǐ
|
谓有学问懂道理。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周员外,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我道为些什么,不过要我替丈夫娶妾么!”
|
TWD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知书达理
|
|
./NTYwZQ==.html
|
tong wen da li
|
|
8402
|
通文达艺
|
通
|
tōng wén dá yì
|
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
《西游补》第一回:“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却又慈悲太过。”
|
TWD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Ywbw==.html
|
tong wen da yi
|
|
8403
|
同心断金
|
同
|
tóng xīn duàn jīn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TXD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YzcQ==.html
|
tong xin duan jin
|
|
8404
|
同心共胆
|
同
|
tóng xīn gòng dǎn
|
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
TXG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合胆
|
|
./NTY0MA==.html
|
tong xin gong dan
|
|
8405
|
同心共济
|
同
|
tóng xīn gòng jì
|
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
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共济。”
|
TXG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协济、和衷共济
|
|
./NTY0YQ==.html
|
tong xin gong ji
|
|
8406
|
同心合德
|
同
|
tóng xīn hé dé
|
同“同心同德”。
|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
|
TXH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同德
|
|
./NTY1NA==.html
|
tong xin he de
|
|
8407
|
同心合意
|
同
|
tóng xīn hé yì
|
同“同心一意”。
|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
TXH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心一意
|
|
./NTY1ZQ==.html
|
tong xin he yi
|
|
8408
|
铜心铁胆
|
铜
|
tóng xīn tiě dǎn
|
形容人的意志坚定。
|
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秀才每自古眼睛馋,不似这里忒铜心铁胆。”
|
TXT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Y2OA==.html
|
tong xin tie dan
|
|
8409
|
同心协德
|
同
|
tóng xīn xié dé
|
同“同心同德”。
|
唐·颜真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
|
TXX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同德
|
|
./NTY3Mg==.html
|
tong xin xie de
|
|
8411
|
同心一力
|
同
|
tóng xīn yī lì
|
同“同心协力”。
|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近欲徙水北营,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为战,何有不克哉?”
|
TXY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
|
|
./NTY4Ng==.html
|
tong xin yi li
|
|
8412
|
同心一意
|
同
|
tóng xīn yī yì
|
心志一致。
|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TXY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心一意
|
|
./NTY4Zw==.html
|
tong xin yi yi
|
|
8413
|
同业相仇
|
同
|
tóng yè xiāng chóu
|
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
清·翟灏《通俗编·交际》:“同美相护,同业相仇。”
|
TYX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文人相轻
|
|
./NTY5YQ==.html
|
tong ye xiang chou
|
|
8414
|
通邑大都
|
通
|
tōng yì dà dōu
|
同“通都大邑”。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
TYD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都大邑
|
|
./NTY5aw==.html
|
tong yi da dou
|
|
8415
|
同音共律
|
同
|
tóng yīn gòng lǜ
|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
汉·赵晔《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吴与越,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
|
TYG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Y5dQ==.html
|
tong yin gong lu
|
|
8416
|
通幽洞冥
|
通
|
tōng yōu dòng míng
|
通晓、洞察幽冥之事。
|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文成作师,通幽洞冥。”
|
TYD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幽洞灵
|
|
./NTZhZQ==.html
|
tong you dong ming
|
|
8417
|
通幽洞微
|
通
|
tōng yōu dòng wēi
|
通晓、洞察幽深而细微的道理。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佛光满禅师法嗣》:“并钩深索隐,通幽洞微。”
|
TYD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幽动微
|
|
./NTZheQ==.html
|
tong you dong wei
|
|
8418
|
同忧相救
|
同
|
tóng yōu xiāng jiù
|
谓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
|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TYX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病相怜
|
|
./NTZiaQ==.html
|
tong you xiang jiu
|
|
8419
|
同浴讥裸
|
同
|
tóng yù jī luǒ
|
在一起洗澡却讥笑别人赤身露体。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问题,却以此而讥嘲别人。
|
|
TYJL
|
一般成语
|
|
|
|
./NTZicw==.html
|
tong yu ji luo
|
|
8420
|
同源共流
|
同
|
tóng yuán gòng liú
|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
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
TYG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jMg==.html
|
tong yuan gong liu
|
|
8421
|
同源异流
|
同
|
tóng yuán yì liú
|
谓起始、发端相同而趋向、终结不同。
|
明·何景明《寄粹夫》诗之一:“君就河内栖,予从关西役;同源异流止,抚事乘心迹。”
|
TYY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源异派
|
|
./NTZjbQ==.html
|
tong yuan yi liu
|
|
8422
|
同源异派
|
同
|
tóng yuán yì pai
|
见“同源异流”。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填词非末技,乃与史传诗文同源而异派者也。”
|
TYYP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源异流
|
|
./NTZjdw==.html
|
tong yuan yi pai
|
|
8423
|
同舟共命
|
同
|
tóng zhōu gòng mìng
|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二回:“占光又催着道:‘我们此刻,统共一十四个人,真正同舟共命,务求大家想个法子,脱了干系才好。’”...
|
TZG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船共命
|
|
./NTZkZw==.html
|
tong zhou gong ming
|
|
8424
|
同舟遇风
|
同
|
tóng zhōu yù fēng
|
比喻同遭逆境。
|
宋·苏轼《钟子翼哀辞》引:“同舟遇风,胡越可使为左右手,况吾民乎!”
|
TZY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kcQ==.html
|
tong zhou yu feng
|
|
8425
|
铜铸铁浇
|
铜
|
tóng zhù tiě jiāo
|
见“铜浇铁铸”。
|
张英《老年突击队》:“大炮师傅,我们年轻人是铜铸铁浇的,这点辛苦算得什么!”
|
TZT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铜浇铁铸
|
|
./NTZlMA==.html
|
tong zhu tie jiao
|
|
8426
|
投河奔井
|
投
|
tóu hé bēn jǐng
|
谓投水自杀。
|
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动不动神头鬼脸,投河奔井,拽巷逻街,张舌骗口,花言巧语,指皂为白。”
|
THBJ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投河觅井、寻死觅活
|
|
./NTZmbw==.html
|
tou he ben jing
|
|
8427
|
头昏目眩
|
头
|
tóu hūn mù xuàn
|
见“头昏目晕”。
|
乌兰巴干《草原上的驯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有点头昏目眩。”
|
THM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眼花、头昏目晕
|
|
./NTZncw==.html
|
tou hun mu xuan
|
|
8428
|
头昏目晕
|
头
|
tóu hūn mù yūn
|
犹言头昏眼花。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政看了,气的头昏目晕。”
|
THM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目眩、头昏眼花
|
|
./NTZoMg==.html
|
tou hun mu yun
|
|
8429
|
头昏脑闷
|
头
|
tóu hūn nǎo mèn
|
犹言头昏脑胀。
|
元·赵明道《斗鹌鹑·题情》套曲:“困腾腾头昏脑闷。”
|
THN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晕目眩
|
|
./NTZoYw==.html
|
tou hun nao men
|
|
8430
|
头昏脑眩
|
头
|
tóu hūn nǎo xuàn
|
见“头昏脑胀”。
|
鲁迅《呐喊·社戏》:“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 鲁迅《呐喊·社戏》:“其中有一篇,大意仿佛说,中国戏是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很不适于剧场。”...
|
THN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脑胀
|
|
./NTZobQ==.html
|
tou hun nao xuan
|
|
8431
|
头昏眼晕
|
头
|
tóu hūn yǎn yūn
|
头脑晕乱,眼睛昏花。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
|
THY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眼暗、头昏眼花
|
|
./NTZpcQ==.html
|
tou hun yan yun
|
|
8433
|
头焦额烂
|
头
|
tóu jiāo é làn
|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
|
《尺牍新抄》第七卷:“非苦非甜,人之头焦额烂,脱之无奈丝牵。”
|
TJEL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焦头烂额
|
|
./NTZqaw==.html
|
tou jiao e lan
|
|
8434
|
投卵击石
|
投
|
tóu luǎn jī shí
|
比喻不自量力,自取失败。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4卷:“所谓以羊将狼,投卵击石,幸而不用,何过望哉!”
|
TLJ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以卵击石
|
|
./NTZrZQ==.html
|
tou luan ji shi
|
|
8435
|
头破血出
|
头
|
tóu pò xuè chū
|
同“头破血流”。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4回:“一日,走到城隍庙门首,只见两个人打得头破血出,手扯手要上庙中赌咒。”
|
TPX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破血淋、头破血流、头破流血
|
|
./NTZsOA==.html
|
tou po xue chu
|
|
8436
|
头破血淋
|
头
|
tóu pò xuè lín
|
见“头破血流”。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常打得皮开肉绽,头破血淋,也再无一点退悔之念,一名怨恨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常常打得皮开肉绽,头破血淋,也再无一点退悔之念,一名怨恨之言。”...
|
TPX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破血流、头破血出、头破流血
|
|
./NTZsaQ==.html
|
tou po xue lin
|
|
8437
|
头上着头
|
头
|
tóu shàng zhe tóu
|
犹言头上安头。
|
|
TSZT
|
一般成语
|
|
|
|
./NTZtYw==.html
|
tou shang zhe tou
|
|
8438
|
投石下井
|
投
|
tóu shí xià jǐng
|
见“投阱下石”。
|
鲁迅《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他日复来,仍旧先咬老实人开手,‘投石下井’,无所不为。”
|
TSX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井下石、投阱下石
|
|
./NTZvYQ==.html
|
tou shi xia jing
|
|
8439
|
投鼠之忌
|
投
|
tóu shǔ zhī jì
|
见“投鼠忌器”。
|
明·沈德符《野获编·宫闱·今上家法》:“闻上初见弹台疏,圣意不择,特以贵妃故,有投鼠之忌。”
|
TSZ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鼠忌器
|
|
./NTZvaw==.html
|
tou shu zhi ji
|
|
8440
|
投桃之报
|
投
|
tóu táo zhī bào
|
比喻给对方的报答。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9回:“王兄如将韵学赐教,小弟定赠美号,以为‘投桃之报’。”
|
TTZ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wNA==.html
|
tou tao zhi bao
|
|
8441
|
头痛额热
|
头
|
tóu tòng é rè
|
见“头疼脑热”。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俺两口儿有些头痛额热,思想你时,见这半个衫儿,便是见您两口儿一般。”
|
TTE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痛脑热、头疼脑热
|
|
./NTZwZQ==.html
|
tou tong e re
|
|
8442
|
头一无二
|
头
|
tóu yī wú èr
|
唯一,只有一个。
|
孙中山《语言文学的奋斗》:“本总理今晚来同诸君讲话,没有别的贡献,头一无二的贡献,就是要诸位同志,以 孙中山《语言文学的奋斗》:“本总理今晚来同诸君讲话,没有别的贡献,头一无二的贡献,就是要诸位同志,以至诚之心,来做宣传一方面的革命工夫。”...
|
TYWE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独一无二
|
|
./NTZxcw==.html
|
tou yi wu er
|
|
8443
|
头足异处
|
头
|
tóu zú yì chǔ
|
谓被斩。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泯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
|
TZYC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首足异处、身首异处、头足异所
|
|
./NTZyYw==.html
|
tou zu yi chu
|
|
8444
|
头足异所
|
头
|
tóu zú yì suǒ
|
见“头足异处”。
|
汉·刘向《说苑·杂言》:“欲合人心,恐有头足异所之患。”
|
TZY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首足异处、身首异处、头足异处
|
|
./NTZybQ==.html
|
tou zu yi suo
|
|
8445
|
徒负虚名
|
徒
|
tú fù xū míng
|
见“徒有虚名”。
|
茅盾《子夜》:“我知道赵伯韬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
|
TFXM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徒有虚名、徒拥虚名、徒有其名
|
|
./NTZzcQ==.html
|
tu fu xu ming
|
|
8446
|
吐肝露胆
|
吐
|
tǔ gān lù dǎn
|
喻赤诚相待,说出心里话。
|
明·李贽《复京中友朋》:“我既真切向道,彼决无有厌恶之理……决无不吐肝露胆与我共证明之意。”
|
TGL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倾心吐胆
|
|
./NTZ0MA==.html
|
tu gan lu d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