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
1154 不识大体 bú shí dà tǐ 识:懂得;大体:重要的道理;关系全局的道理。指不能认清大局;不懂得做事、处理问题从整体和长远利益出发 ... 《宋书 南郡王义宣传》:“尝献世祖酒,先自酌饮,封送所馀,其不识大体如此。” BSDT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目光如豆、鼠目寸光 目光如炬、高瞻远瞩、卓有远见 ./M2tt.html bu shi da ti
1155 不识高低 bù shí gāo dī 识:知道,认识。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BSG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知轻重、不知高低 ./M2t3.html bu shi gao di
1156 不识好歹 bù shí hǎo dǎi 歹:坏。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BSH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识抬举、混淆黑白、是非不分 是非分明 ./M2w2.html bu shi hao dai
1157 不识起倒 bù shí qǐ dǎo 识:知道,认识。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2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你还不识起倒?去了罢!” BSQ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识时务 ./M2xx.html bu shi qi dao
1158 不识时务 bù shí shí wù 不识:不认识;务:事务;时务:当前的重大事情或形势。不认识时代的潮流或当前的形势。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霸传》:“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结交,霸逡巡不答 ... BSSW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因循守旧、不识时变、率由卓章 不主故常、因势利导、见风使舵 ./M20w.html bu shi shi wu
1159 不识之无 bù shí zhī wú 识: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唐 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 ... BSZW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识一丁 学富五车 ./M21h.html bu shi zhi wu
1161 不死不活 bù sǐ bù huó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BSBH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半死不活 生机勃勃 ./M25l.html bu si bu huo
1166 不知痛痒 bù zhī tòng yǎng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 ... BZTY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知疼痒、麻木不仁 ./M3Bj.html bu zhi tong yang
1169 不着边际 bù zhuó biān jì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BZBJ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无的放矢、空洞无物、离题万里 一语道破、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M3Fx.html bu zhuo bian ji
1182 拔本塞源 bá běn sè yuán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晋书 慕容垂载记》:“将军欲裂冠毁冕,拔本塞源者,自可任将军兵势,何复多云。” BBSY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拔本塞原、本末倒置 ./Z3l1.html ba ben se yuan
1192 跋扈自恣 bá hù zì zì 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明史 外国传九 朵颜》:“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东勾土蛮,西结婚白洪大,以扰诸边。” BHZZ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骄横跋扈、为所欲为 ./aDVz.html ba hu zi zi
1242 百念皆灰 bǎi niàn jiē huī 种种念头都已消失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38回:“我如今百念皆灰,只求归见老母。” BNJH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万念俱灰 欣喜若狂 ./aHR5.html bai nian jie hui
1249 百无一能 bǎi wú yī néng 什么都不会做。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我自百无一能,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BWYN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一无所能 ./aHh1.html bai wu yi neng
1259 班门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班:鲁班;即公输子;春秋时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BMNF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布鼓雷门、贻笑大方 虚怀若谷、自知之明、知人之明 ./aTN5.html ban men nong fu
1262 搬唇递舌 bān chún dì shé 挑拔是非。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三折:“你撒了手,不似你这个两头白面,搬唇递舌的歹弟子孩儿。” BCD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拨弄是非、搬唇弄舌 ./aTRz.html ban chun di she
1295 抱残守缺 bào cán shǒu quē 残:残缺;不完整。缺:残破。指舍不得扔下破旧东西。也作“保残守缺”。 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BCSQ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故步自封 推陈出新、自我作故、标新立异 ./aWpz.html bao can shou que
1299 抱头鼠窜 bào tóu shǔ cuàn 窜:逃跑;乱跑。抱着头像老鼠一样迅速逃跑。多用来形容受到沉重打击狼狈逃跑的样子。 宋 苏轼《代侯公说项羽辞》:“夫陆贾,天下之辩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仅以身免 ... BTSC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逃之夭夭、捧头鼠窜 大摇大摆、得胜班师 ./aW1h.html bao tou shu cuan
1306 暴虐无道 bào nüè wú dào 残暴狠毒,丧尽道义。 《晋书 桓彝传》:“遂肆意酒色,暴虐无道,多所残害。” BNW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荒淫无度、暴戾恣睢 ./aXBt.html bao nüe wu dao
1307 暴取豪夺 bào qǔ háo duó 豪:强横。用暴力劫夺。 宋 苏轼《策断上》:“国用不足,则加赋于民,加赋而不已,则凡暴取豪夺之法,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 BQH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巧取豪夺 ./aXB3.html bao qu hao duo
1308 暴殄天物 bào tiǎn tiān wù 暴:残害;殄:灭绝;天物:大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生物。后指不知爱惜物品;随意毁坏糟蹋。 《尚书 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BTTW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挥霍无度、挥金如土 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节衣缩食 ./aXFn.html bao tian tian wu
1310 卑鄙龌龊 bēi bǐ wò chuò 龌龊:肮脏。品行恶劣下流。 明 唐顺之《答俞教谕》:“其于卑鄙龌龊越礼放法者,固未尝敢有雷同随俗之心,而其间尚可告语转移者。” BBWC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卑鄙无耻、卑鄙下流 众人敬仰、德高望重、一身正气 ./aXJh.html bei bi wo chuo
1312 卑躬屈膝 bēi gōng qū xī 卑躬:低头弯腰;屈膝:弯曲膝盖;指下跪。形容没有骨气;谄媚;讨好的无耻形象。 宋 魏了翁《鹤山文集 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BGQX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阿谀奉承、阿谀奉迎、奴颜婢膝 不亢不卑、宁死不屈、刚正不阿 ./aXNv.html bei gong qu xi
1325 备位充数 bèi wèi chōng shù 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 BWC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滥竽充数、尸位素餐 ./ajBx.html bei wei chong shu
1334 奔走钻营 bēn zǒu zuān yíng 到处奔波,削尖脑袋谋求私利。 茅盾《动摇》:“他虽然是奔走钻营的惯家,然而和新式女太太打交道,还是第一次。” BZZY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挨风缉缝 ./ajZ1.html ben zou zuan ying
1341 笨嘴拙舌 bèn zuǐ zhuō shé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BZZ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拙嘴笨脑、笨口拙舌 伶牙俐齿、口若悬河、能说会道 ./ajky.html ben zui zhuo she
1361 闭门造车 bì mén zào chē 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成的车子;用起来也能合辙。现用以比喻不进行调查研究;只凭主观想象办 ... 宋 朱熹《或问》第五卷:“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BMZC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拒谏饰非、独断专行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amx1.html bi men zao che
1369 蔽聪塞明 bì cōnɡ sè mínɡ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 BCSM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闻不问、蔽明塞聪 耳聪目明 ./anEw.html bi conɡ se minɡ
1387 表面文章 biǎo miàn wén zhāng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一句话,就是要落在实处。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 ... BMWZ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表面功夫 ./azE0.html biao mian wen zhang
1419 病病歪歪 bìng bìng wāi wāi 形容病体衰弱无力的样子。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你教大爷歇歇吧,他病病歪歪!” BBWW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病病殃殃 ./a2lt.html bing bing wai wai
1421 病魔缠身 bìng mó chán shēn 指长期患病。 《辞海 词语分册下》:“(病魔)谓疾病缠身。” BMC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疾病缠身 ./a2sw.html bing mo chan shen
1423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 ... BRGH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人命危浅、行将就木 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a2xv.html bing ru gao huang
1432 博而不精 bó ér bù jīng 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既博,吾何加焉。” BEBJ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精而不博 博大精深 ./a3Fv.html bo er bu jing
1447 不逞之徒 bù chěng zhī tú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 ... BCZT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法之徒 ./bDR1.html bu cheng zhi tu
1455 不得善终 bù dé shàn zhōng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BDSZ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得好死、不得其死 寿终正寝 ./bGFv.html bu de shan zhong
1477 不哼不哈 bù hēng bù hā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浩然《艳阳天》第68章:“马之悦仔细地看着,不哼不哈,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稳稳地落了下来。” BHBH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声不响 ./bG1j.html bu heng bu ha
1494 不堪入耳 bù kān rù ěr 堪:忍受;入耳:听进耳里。难以听下去。形容声音或语言非常难听;令人听着不舒服或起反感。 明 李开先《市井艳词序》:“哗于市井,虽儿女子初学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艳亵狎,不堪入耳。” BKRE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污言秽语、俗不可耐 珠圆玉润、娓娓动听 ./bHU0.html bu kan ru er
1495 不堪入目 bù kān rù mù 堪:忍受。形象或文字十分粗俗;使人看不下去。 清 李汝珍《镜花缘》:“酒保陪笑道:‘此数肴也,以先生视之,固不堪入目矣。’” BKRM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行同狗彘、卑鄙龌龊 赏心悦目 ./bHVl.html bu kan ru mu
1496 不堪设想 bù kān shè xiǎng 不堪:不能;设想:对未来情况的想象、推测。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清 林则徐《林文忠公政书》:“内地膏脂,年年如些剥丧,岂堪设想!” BKSX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可思议、危如累卵、凶多吉少 相安无事、安然无恙 ./bHVv.html bu kan she xiang
1497 不堪言状 bù kān yán zhuàng 指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2回:“然而我在南京住了几时,官场上面的举动,也见了许多,竟有不 ... BKYZ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可名状 ./bHV5.html bu kan yan zhuang
1499 不堪造就 bù kān zào jiù 堪:能;造就:培养并使有成就。没有培养前途;不可能有所成就。 茅盾《蚀 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BKZJ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宜深造、不成气候、不务正业 孺子可教、前途无量、鹏程万里 ./bHZp.html bu kan zao jiu
1503 不可救药 bù kě jiù yào 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 ... BKJY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病入膏肓、气息奄奄、无可救药 妙手回春、手到病除、旭日东升 ./bHhx.html bu ke jiu yao
1505 不可理喻 bù kě lǐ yù 理:道理;事理;喻:开导;使明白。不能够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他。形容态度蛮横不讲理。 明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褐盖》:“要之,此辈不可理喻,亦不足深诘也。” BKLY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顽固不化 通情达理、入情入理、合情合理 ./bHlr.html bu ke li yu
1506 不可名状 bù kě míng zhuàng 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BKMZ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可言宣、不可思议、不可胜言 一语破的 ./bHl1.html bu ke ming zhuang
1512 不可一世 bù kě yī shì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BKY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目空一切、惟我独尊、旁若无人 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妄自菲薄 ./bTFt.html bu ke yi shi
1513 不可终日 bù kě zhōng rì 终日:从早到晚;整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BKZR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寝食不安、忐忑不安 安如泰山、处之泰然 ./bTI2.html bu ke zhong ri
1516 不劳而获 bù láo ér huò 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BLEH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坐享其成、不劳而食 自食其力 ./bTN1.html bu lao er huo
1517 不了了之 bù liǎo liǎo zhī 了:完结;了结;不了:不结束;不过问。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事情不过问 ... 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 ... BLLZ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一了百了 ./bTRl.html bu liao liao zhi
1520 不留余地 bù liú yú dì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BLY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斩草除根 留有余地 ./bTVp.html bu liu yu di
1523 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BMZ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bTZ3.html bu mao zhi di
1524 不名一钱 bù míng yī qián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 ... BMYQ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囊空如洗、家徒四壁 腰缠万贯 ./bTc2.html bu ming yi q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