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6
|
耳边之风
|
耳
|
ěr biān zhī fēng
|
耳旁之风,一吹而过。比喻不重视,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玉姐听说,只当耳边之风。”
|
EBZF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耳边风
|
|
./NnB4Zw==.html
|
er bian zhi feng
|
|
892
|
二三其操
|
二
|
èr sān qí cāo
|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
南朝 梁 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贫不陨获其心,穷不二三其操。”
|
ESQC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二三其德、二三其节
|
|
./NnE4YQ==.html
|
er san qi cao
|
|
893
|
二三其节
|
二
|
èr sān qí jié
|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
ESQJ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二三其德、二三其操
|
|
./NnE4aw==.html
|
er san qi jie
|
|
897
|
阿世盗名
|
阿
|
ē shì dào míng
|
阿世:曲从迎合世人的欢心;盗名:窃取名誉。用欺骗的手段骗取世人的欢心来窃取个人名誉
|
清 梁启超《新民说》第18节:“才智之士,既得此以为阿世盗名之一秘钥,于是名节闲检,荡然无所复顾。”
|
ESDM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欺世盗名
|
|
./aw==.html
|
e shi dao ming
|
|
905
|
阿党相为
|
阿
|
ē dǎng xiāng wéi
|
阿党:偏袒、偏私一方。为了谋求私利相互偏袒、包庇.
|
东汉 班固《汉书 诸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 东汉 班固《汉书 诸葛丰传》:“今以四海之大,曾无伏节死谊之臣,率尽苟合取容,阿党相为,念私门之利,忘国家之政。”...
|
EDXW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官官相卫、阿党比周
|
两袖清风
|
./YWl3.html
|
e dang xiang wei
|
|
906
|
阿谀取容
|
阿
|
ē yú qǔ róng
|
阿谀:曲意逢迎;取容:取悦于人。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肆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秉传》:“其阿谀取容者,则因公褒举,以报私惠;有忤逆于心者,必求事中伤,肆其凶忿。”...
|
EYQR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阿谀奉承、阿谀逢迎、阿意取容
|
刚正不阿
|
./YWtr.html
|
e yu qu rong
|
|
908
|
恶积祸盈
|
恶
|
è jī huò yíng
|
罪恶成堆,祸害满贯。形容罪大恶极。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北虏僭盗中原,多历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燋烂。”
|
EJHY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罪大恶极
|
|
./ejAw.html
|
e ji huo ying
|
|
916
|
阿党比周
|
阿
|
ē dǎng bǐ zhōu
|
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 魏 王肃曰:“或众阿党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 魏 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
EDBZ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结党营私、朋党比周
|
两袖清风
|
./M2lpNg==.html
|
e dang bi zhou
|
|
918
|
恶籍盈指
|
恶
|
è jí yíng zhǐ
|
犹恶贯满盈。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恶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复挽。”何垠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龙飞相公》:“此非所能效力,惟善可以已之。然君恶籍盈指,非大善不可复挽。”何垠注:“恶籍盈指,犹言恶事纪载已满,不胜指也。”...
|
EJYZ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恶贯满盈
|
|
./M2lqdQ==.html
|
e ji ying zhi
|
|
923
|
二缶钟惑
|
二
|
èr fǒu zhōng huò
|
二:疑,不明确;缶、钟: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与钟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天地》:“以二缶钟惑,而所适不得矣。”
|
EFZH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
|
./Njl0Ng==.html
|
er fou zhong huo
|
|
926
|
阿匼取容
|
阿
|
ē ǎn qǔ róng
|
阿匼:一味迎合的样子。一味巴结别人以求得他们的喜欢
|
《新唐书 杨再思传》:“居宰相十余年,阿匼取容,无所荐达。”
|
EAQR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阿谀取容
|
刚正不阿
|
./NnBkNg==.html
|
e an qu rong
|
|
927
|
阿顺取容
|
阿
|
ē shùn qǔ róng
|
阿:曲从,迎合。曲意顺从以博取他人的欢悦
|
《金史 本纪第六世宗》:“以辅朕之不逮,慎毋阿顺取容。”
|
ESQR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阿谀奉承
|
|
./NnBkZw==.html
|
e shun qu rong
|
|
929
|
阿谀求容
|
阿
|
ē yú qiú róng
|
容:容色,好的脸色。曲意奉承,取悦于人
|
《孔丛子 抗志》:“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
|
EYQR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阿谀取容、阿匼取容
|
|
./NnBldQ==.html
|
e yu qiu rong
|
|
930
|
阿旨顺情
|
阿
|
ē zhì shùn qíng
|
阿:曲从;旨:圣旨。曲意逢迎
|
唐 吴兢《贞观政要 政体》:“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
|
EZSQ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阿意顺旨、阿谀顺旨
|
|
./NnBmbw==.html
|
e zhi shun qing
|
|
933
|
恶贯祸盈
|
恶
|
è guàn huò yíng
|
贯:钱串;祸:为害。指罪恶累累像钱串已满,末日来临
|
唐 崔融《谏税关市疏》:“独有默啜,假息孤恩,恶贯祸盈,覆亡不暇。”
|
EGHY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恶贯满盈、恶贯久盈
|
|
./NnBpcQ==.html
|
e guan huo ying
|
|
934
|
恶稔贯盈
|
恶
|
è rěn guàn yíng
|
稔:成熟;贯盈:穿满了绳索,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梁书 侯景传》:“而恶稔贯盈,元凶殒毙,弟洋继逆,续长乱阶。”
|
ERGY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恶稔祸盈、恶稔罪盈
|
|
./NnBrNA==.html
|
e ren guan ying
|
|
935
|
恶稔祸盈
|
恶
|
è rěn huò yíng
|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周书 武帝纪》:“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
|
ERHY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恶稔贯盈、恶稔罪盈
|
|
./NnBrZQ==.html
|
e ren huo ying
|
|
936
|
恶稔罪盈
|
恶
|
è rěn zuì yíng
|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宋 王谠《唐语林 补遗》:“主辱臣死,当臣致命之时;恶稔罪盈,是贼灭亡之日。”
|
ERZY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恶稔贯盈、恶稔祸盈
|
|
./NnBrbw==.html
|
e ren zui ying
|
|
940
|
二竖为灾
|
二
|
èr shù wéi zāi
|
竖:小子;二竖:指病魔。比喻疾病缠身
|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 春秋 鲁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年》:“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
ESWZ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二竖为虐
|
|
./NnE4dQ==.html
|
er shu wei zai
|
|
941
|
二旬九食
|
二
|
èr xún jiǔ shí
|
旬:十天。二十天中只吃九顿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
西汉 刘向《说苑 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
|
EXJS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
|
./NnE5eQ==.html
|
er xun jiu shi
|
|
942
|
二意三心
|
二
|
èr yì sān xīn
|
形容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或意志不坚定
|
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你道顺德者吉,逆天者凶,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
|
EYSX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三心二意、三心两意
|
全心全意
|
./NnFhOA==.html
|
er yi san xin
|
|
949
|
霸道横行
|
霸
|
bà dào héng xíng
|
横行霸道,蛮横无理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还有等刁民恶棍,结交官府,盘剥乡愚,仗着银钱霸道横行,无恶不作。”
|
BDH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横行霸道
|
|
./bXM=.html
|
ba dao heng xing
|
|
970
|
败法乱纪
|
败
|
bài fǎ luàn jì
|
败:毁坏,摧残;乱纪:破坏法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
BFL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违法乱纪
|
遵纪守法
|
./dm8=.html
|
bai fa luan ji
|
|
985
|
笨嘴笨舌
|
笨
|
bèn zuǐ bèn shé
|
笨:不灵巧。说话表达能力很差,没有口才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冯永祥平时以能说会道出名于工商界的,现在却变得好像是一个笨嘴笨舌的人了。”...
|
BZB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笨嘴拙舌
|
油嘴滑舌、能说会道
|
./MTJj.html
|
ben zui ben she
|
|
987
|
逼良为娼
|
逼
|
bī liáng wéi chāng
|
逼:逼迫;良:身家清白;娼:妓女。强迫良家妇女卖淫。比喻被迫干坏事
|
《文汇报》1989.5.28:“反映逼良为娼的文艺作品,从古到今可谓车载船装,数不胜数。”
|
BLW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弃恶从善
|
./MTJ3.html
|
bi liang wei chang
|
|
988
|
逼人太甚
|
逼
|
bī rén tài shèn
|
逼:逼迫;甚:超过。指对人逼迫不留余地
|
清 王韬《淞滨琐话 记双烈》:“潜行反间之谋,洵逼人太甚!”
|
BRT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欺人太甚
|
|
./MTM2.html
|
bi ren tai shen
|
|
1006
|
变本加厉
|
变
|
biàn běn jiā lì
|
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原指比原来的情况更加发展。现也形容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
南朝 梁 萧统《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
BBJ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肆无忌惮、有加无己
|
微不足道、大题小作
|
./MWRn.html
|
bian ben jia li
|
|
1028
|
半路出家
|
半
|
bàn lù chū jiā
|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 半路:路途走到一半;指成年以后;出家:离家去当和尚、尼姑。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尼姑或道士的。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BLC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半道出家
|
科班出身、训练有素
|
./MW5n.html
|
ban lu chu jia
|
|
1038
|
卑鄙无耻
|
卑
|
bēi bǐ wú chǐ
|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
BBW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下流至极、厚颜无耻、卑鄙下作
|
正气凛然、高风亮节、德高望重
|
./MXJj.html
|
bei bi wu chi
|
|
1039
|
卑不足道
|
卑
|
bēi bù zú dào
|
道:说,讲。指卑下得不值一提
|
绍剧《龙虎斗》第三场:“此身卑不足道,惟恐奸贼心存异志,宋室难安。”
|
BBZ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微不足道
|
举足轻重
|
./MXJt.html
|
bei bu zu dao
|
|
1040
|
卑躬屈节
|
卑
|
bēi gōng qū jié
|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
BGQ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卑躬屈膝
|
不卑不亢、刚正不阿
|
./MXM2.html
|
bei gong qu jie
|
|
1045
|
悲观厌世
|
悲
|
bēi guān yàn shì
|
厌世:厌弃人世。指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传悲观厌世的。”...
|
BGY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郁郁寡欢、忧心忡忡
|
乐知天命、随遇而安
|
./MXRr.html
|
bei guan yan shi
|
|
1058
|
鞭不及腹
|
鞭
|
biān bù jí fù
|
及:到。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力量达不到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BBJ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鞭长莫及
|
绰绰有余
|
./MXo0.html
|
bian bu ji fu
|
|
1073
|
剥皮抽筋
|
剥
|
bō pí chōu jīn
|
剥:去掉壳。形容对人恨之入骨或为人极端凶残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2回:“梅山猴头,焉敢弄术!拿住你定要剥皮抽筋!”
|
BPC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
./MjZt.html
|
bo pi chou jin
|
|
1079
|
不打自招
|
不
|
bù dǎ zì zhāo
|
原指还没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BDZ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欲盖弥彰、图穷匕见、供认不讳
|
屈打成招、居心叵测
|
./Mjlv.html
|
bu da zi zhao
|
|
1081
|
不懂装懂
|
不
|
bù dǒng zhuāng dǒng
|
自己不懂却装作很精通的样子
|
王朔《我是你爸爸》:“我妈也比他强呵,起码不像她不懂装懂。我最恨不懂装懂像她那样的老师。”
|
BDZ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强不知以为知
|
|
./MmJj.html
|
bu dong zhuang dong
|
|
1082
|
不干不净
|
不
|
bù gān bù jìng
|
净:洁净。指粗俗,下流。淫乱的婉辞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回:“不知是那里附学的学生,倒欺负他,里头还有些不干不净的话。”
|
BGB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偷鸡摸狗
|
光明正大
|
./MmJ3.html
|
bu gan bu jing
|
|
1095
|
不稼不穑
|
不
|
bù jià bù sè
|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
《诗经 魏风 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
BJB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事稼穑
|
|
./Mmdj.html
|
bu jia bu se
|
|
1105
|
不经世故
|
不
|
bù jīng shì gù
|
经:经历;世故:人情世事的变故。形容缺乏为人处世的经验
|
鲁迅《花边文学 序言》:“然而他们不经世故,偶尔‘忘其所以’也就大碰其钉子。”
|
BJSG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饱经世故
|
./Mm02.html
|
bu jing shi gu
|
|
1111
|
不可奈何
|
不
|
bù kě nài hé
|
奈何:对付,处置。指没有办法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
|
BKNH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无可奈何
|
足智多谋
|
./Mm95.html
|
bu ke nai he
|
|
1112
|
不能自拔
|
不
|
bù néng zì bá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BNZB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自暴自弃、一落千丈
|
不甘示弱、勇往直前、昂首阔步
|
./MnBz.html
|
bu neng zi ba
|
|
1115
|
不仁不义
|
不
|
bù rén bù yì
|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BRB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无情无义
|
仁至义尽
|
./MnF3.html
|
bu ren bu yi
|
|
1118
|
不三不四
|
不
|
bù sān bù sì
|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
BSB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伦不类、非僧非俗
|
一本正经、正襟危坐、堂堂正正
|
./MnMw.html
|
bu san bu si
|
|
1119
|
不僧不俗
|
不
|
bù sēng bù sú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
BSB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伦不类、不三不四
|
|
./MnNh.html
|
bu seng bu su
|
|
1121
|
不生不灭
|
不
|
bù shēng bù miè
|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BSBM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生不死、半死不活
|
生机勃勃
|
./MnQ0.html
|
bu sheng bu mie
|
|
1125
|
不问不闻
|
不
|
bù wèn bù wén
|
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惟知侍亲养子。”...
|
BWBW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
满腔热忱
|
./MnVp.html
|
bu wen bu wen
|
|
1126
|
不肖子孙
|
不
|
bù xiào zǐ sūn
|
不肖:不像。不像祖宗、父辈的贤良子孙。指品行不好;不能继承先辈事业和遗志的没有出息的子孙。
|
宋 邵雍《盛衰吟》:“克肖子孙,振起家门;不肖子孙,破败家门。”
|
BXZ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纨绔子弟、后继无人
|
孝子贤孙、后继有人、继往开来
|
./MnYy.html
|
bu xiao zi sun
|
|
1141
|
不可收拾
|
不
|
bù kě shōu shí
|
收拾:整理。原意是没法归类整顿;后形容事物败坏到无法整顿或无法挽救的地步。
|
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
BKS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可救药、土崩瓦解
|
旭日东升、蒸蒸日上
|
./M2Z3.html
|
bu ke shou shi
|
|
1148
|
不伦不类
|
不
|
bù lún bù lèi
|
伦:类。既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正派或不规范。也指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拿来作比拟。
|
明 吴炳《疗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伦不类,阱中人不伶不俐。”
|
BLB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三不四、非僧非俗、非驴非马
|
一本正经、正襟危坐
|
./M2lv.html
|
bu lun bu lei
|
|
1152
|
不胜其苦
|
不
|
bù shèng qí kǔ
|
胜:禁得起。不能忍受那种苦楚
|
唐 白行简《李娃传》:“乃徒行出至曲江西杏园东,去其衣服,以马鞭鞭之数百,生不胜其苦而毙。”
|
BSQK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堪其苦
|
|
./M2sy.html
|
bu sheng qi k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