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31
|
通衢广陌
|
通
|
tōng qú guǎng mò
|
四通八达的宽广大路。
|
唐·牛僧儒《玄怪录·崔绍》:“二使者押绍之后,通衢广陌,杳不可知际,行五十许里。”
|
TQGM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zdw==.html
|
tong qu guang mo
|
|
8932
|
通权达理
|
通
|
tōng quán dá lǐ
|
通晓权宜与事理。
|
汉·王粲《弹棋赋》序:“因行聘志,通权达理,六博是也。”
|
TQD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0Ng==.html
|
tong quan da li
|
|
8933
|
同日而论
|
同
|
tóng rì ér lùn
|
犹言相提并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论哉!”
|
TRE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日而言、同日而语
|
|
./NTV0cQ==.html
|
tong ri er lun
|
|
8934
|
通儒达识
|
通
|
tōng rú dá shí
|
见“通儒达士”。
|
《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
TRDS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儒达士
|
|
./NTV1YQ==.html
|
tong ru da shi
|
|
8935
|
通儒硕学
|
通
|
tōng rú shuò xué
|
犹言通儒达士。
|
《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 《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
TRS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儒达识、通儒达士
|
|
./NTV1dQ==.html
|
tong ru shuo xue
|
|
8936
|
同声相求
|
同
|
tóng shēng xiāng qiú
|
谓志趣相同者互相吸引、聚合。
|
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
TSXQ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3aQ==.html
|
tong sheng xiang qiu
|
|
8937
|
通时合变
|
通
|
tōng shí hé biàn
|
同“通权达变”。
|
清·梅曾亮《复上汪尚书书》:“立者非他,通时合变,不随俗为陈言者是已。”
|
TSHB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权达变、通时达变
|
|
./NTV4bQ==.html
|
tong shi he bian
|
|
8938
|
通首至尾
|
通
|
tōng shǒu zhì wěi
|
从开始到结尾。犹言原原本本。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3回:“蕙娘将前前后后,通首至尾,说了一遍。”
|
TSZW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从头至尾、原原本本
|
|
./NTV4dw==.html
|
tong shou zhi wei
|
|
8939
|
通书达礼
|
通
|
tōng shū dá lǐ
|
谓通诗书,懂礼仪。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
TSD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知书达理
|
|
./NTV5Ng==.html
|
tong shu da li
|
|
8940
|
通天达地
|
通
|
tōng tiān dá dì
|
犹言顶天立地。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六回:“俺是通天达地,有一无二,带管本山山寨头名寨主女将军。”
|
TTDD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顶天立地
|
|
./NTV6MA==.html
|
tong tian da di
|
|
8941
|
铜驼草莽
|
铜
|
tóng tuó cǎo mǎng
|
同“铜驼荆棘”。
|
明·汪廷讷《种玉记·促晤》:“顾不得宗社丘墟,铜驼草莽。”
|
TTCM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铜驼荆棘
|
|
./NTV6aw==.html
|
tong tuo cao mang
|
|
8942
|
通文调武
|
通
|
tōng wén diào wǔ
|
谓卖弄文才和武艺。
|
明·无名氏《精忠记·严刑》:“我这里是甚麽衙门?谁许你通文调武,可恶!”
|
TWDW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YweQ==.html
|
tong wen diao wu
|
|
8943
|
同文共规
|
同
|
tóng wén gòng guī
|
见“同文共轨”。
|
南朝·梁·江淹《恨赋》:“削平天下,同文共规。”
|
TWGG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文共轨
|
|
./NTYxOA==.html
|
tong wen gong gui
|
|
8944
|
通无共有
|
通
|
tōng wú gòng yǒu
|
见“通共有无”。
|
宋·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建翁内事两世母,奉从兄,抚幼弟;外交朋友,接乡里,通无共有。”
|
TWGY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共有无
|
|
./NTYxaQ==.html
|
tong wu gong you
|
|
8945
|
通险畅机
|
通
|
tōng xiǎn chàng jī
|
使险要之地畅通无阻。
|
郑观应《上晋抚胡蕲生中丞条陈》:“今欲通险畅机,诚非火车铁路不为功。”
|
TXC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Yxcw==.html
|
tong xian chang ji
|
|
8947
|
同心毕力
|
同
|
tóng xīn bì lì
|
齐心尽力。
|
《东观汉记·任隗传》:“永元初,外戚秉权,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数犯颜谏。”
|
TXB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
|
|
./NTYydw==.html
|
tong xin bi li
|
|
8948
|
同心敌忾
|
同
|
tóng xīn dí kài
|
同怀强烈的愤恨以对付敌人。
|
清·魏源《圣武记》第八卷:“勉以同心敌忾,为长庚雪雠愤。”
|
TXDK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仇敌忾
|
|
./NTYzZw==.html
|
tong xin di kai
|
|
8949
|
鉥心刿目
|
鉥
|
tóng xīn guì mù
|
犹言呕心沥血。
|
明·李东阳《同年祭亨父文》:“当其鉥心刿目,出鬼入神,傲睨一世,前无古人。”
|
TXGM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鉥肝刿肾、鉥心刿肾、呕心沥血
|
|
./NTY0aw==.html
|
tong xin gui mu
|
|
8950
|
同心合胆
|
同
|
tóng xīn hé dǎn
|
见“同心共胆”。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
TXHD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共胆
|
|
./NTY0dQ==.html
|
tong xin he dan
|
|
8951
|
同心竭力
|
同
|
tóng xīn jié lì
|
同“同心毕力”。
|
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陛下诚有意于此,臣等敢不同心竭力,对扬而行之。”
|
TXJ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同心毕力
|
|
./NTY1bw==.html
|
tong xin jie li
|
|
8952
|
同心僇力
|
同
|
tóng xīn jié lì
|
见“同心戮力”。
|
《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征天下兵,与群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
TXJ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戮力、戮力同心
|
|
./NTY1eQ==.html
|
tong xin jie li
|
|
8953
|
同心协济
|
同
|
tóng xīn xié jì
|
见“同心共济”。
|
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故仁宗皇帝时,虽有西夏元吴之叛,而晏然若无事者,以韩琦、范 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四年》:“故仁宗皇帝时,虽有西夏元吴之叛,而晏然若无事者,以韩琦、范仲淹同心协济也。”...
|
TXX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共济
|
|
./NTY3Yw==.html
|
tong xin xie ji
|
|
8954
|
同心叶力
|
同
|
tóng xīn yè lì
|
同“同心协力”。
|
宋·欧阳修《论乞主张范仲淹富弼等行事札子》:“臣闻自古帝王致治,须待同心叶力之人。”
|
TXY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协力
|
|
./NTY3bQ==.html
|
tong xin ye li
|
|
8955
|
同休等戚
|
同
|
tóng xiū děng qī
|
见“同休共戚”。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费诗传》:“同休等戚,祸福共之。”
|
TXDQ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休共戚
|
|
./NTY4cQ==.html
|
tong xiu deng qi
|
|
8956
|
同休共戚
|
同
|
tóng xiū gòng qī
|
亦作“同休等戚”。①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②偏指共患难。
|
《周书·尉迟迥传》:“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
|
TXGQ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休等戚、休戚相关
|
|
./NTY5MA==.html
|
tong xiu gong qi
|
|
8957
|
通幽洞灵
|
通
|
tōng yōu dòng líng
|
通晓、洞察幽冥灵异之事。
|
南朝·梁·陆倕《新刻漏铭》:“尚辨天意,犹测地情。况我神造,通幽洞灵。”
|
TYD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幽洞冥
|
|
./NTZhNA==.html
|
tong you dong ling
|
|
8958
|
通幽动微
|
通
|
tōng yōu dòng wēi
|
见“通幽洞微”。
|
《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推五岳即须臾,制约宇宙,造化之内,无人可皆,通幽动微。”
|
TYDW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幽洞微
|
|
./NTZhbw==.html
|
tong you dong wei
|
|
8959
|
通忧共患
|
通
|
tōng yōu gòng huàn
|
共同承担忧患。
|
康有为《上皇帝第二书》:“尝推先王之意,非徒集思广益,通达民情,实以通忧共患,给民合志。”
|
TYG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iOA==.html
|
tong you gong huan
|
|
8960
|
通元识微
|
通
|
tōng yuán shí wēi
|
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
明·张居正《礼乐记》:“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于器数之间, 明·张居正《礼乐记》:“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于器数之间,仰溯圣人之蕴者,则有司存焉。”...
|
TYSW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jYw==.html
|
tong yuan shi wei
|
|
8961
|
通真达灵
|
通
|
tōng zhēn dá líng
|
与神仙交往。
|
《云笈七签》卷四七:“太上四明,九门发精,耳目玄彻,通真达灵。”
|
TZD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kNg==.html
|
tong zhen da ling
|
|
8962
|
投鞭断流
|
投
|
tóu biān duàn liú
|
《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 《晋书·苻坚载记》:苻坚攻打东晋时骄傲地说,我的士兵把马鞭投到江里,都能把江水截断。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
《晋书 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
TBD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lYQ==.html
|
tou bian duan liu
|
|
8964
|
投膏止火
|
投
|
tóu gāo zhǐ huǒ
|
用油去浇灭火,火反而烧得更旺。比喻举措失当,适得其反。
|
《新五代史·唐书·安重海》:“四方骚然,师旅并兴,如投膏止火,适足速之。”
|
TGZ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釜底抽薪
|
./NTZldQ==.html
|
tou gao zhi huo
|
|
8965
|
投戈讲艺
|
投
|
tóu gē jiǎng yì
|
谓在军中仍不废学。后亦泛谓偃武修文。
|
汉·樊准《上疏请兴儒学》:“东西诛战,不遑启处,犹然投戈讲艺,息马论道。”
|
TGJY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mNA==.html
|
tou ge jiang yi
|
|
8966
|
透骨酸心
|
透
|
tòu gǔ suān xīn
|
形容极度伤心。
|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她自己心中,以有一腔的弥天恨事,透骨酸心。
|
TGS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mZQ==.html
|
tou gu suan xin
|
|
8967
|
偷合苟从
|
偷
|
tōu hé gǒu cóng
|
亦作“偷合取容”。谓苟且迎合以取悦于人。
|
东汉·班固《汉书·元帝纪》:“偷合苟从,未肯极言,朕甚闵焉。”
|
THGC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meQ==.html
|
tou he gou cong
|
|
8968
|
投壶电笑
|
投
|
tóu hú diàn xiào
|
《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 《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矫出而脱悮不接者,天为之笑。”张华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电光是天笑也。”后遂以“投壶电笑”为闪电不雨之典。...
|
《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 《神异经·东荒经》:“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设有入不出者,……矫出而脱悮不接者,天为之笑。”张华注:“言笑者,天口流火照灼,今天不下雨而有电光是天笑也。”...
|
THD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nOA==.html
|
tou hu dian xiao
|
|
8970
|
头昏眼暗
|
头
|
tóu hūn yǎn àn
|
犹言头昏眼花。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只见一伙人团团围住一个老者,你拉我扯,你问我问,缠得一个头昏眼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3卷:“只见一伙人团团围住一个老者,你拉我扯,你问我问,缠得一个头昏眼暗。”...
|
THYA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昏眼晕、头昏眼花
|
|
./NTZpNg==.html
|
tou hun yan an
|
|
8971
|
投间抵隙
|
投
|
tóu jiān dǐ xì
|
同“投隙抵巇”。
|
清·陈田《明诗纪事丁签》:“此辈投间抵隙,诬上行私,一言一笑,都有机关;一止一行,揣知上意。”
|
TJD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隙抵罅
|
|
./NTZqYQ==.html
|
tou jian di xi
|
|
8972
|
投阱下石
|
投
|
tóu jǐng xià shí
|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 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语出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一旦临小利害,落陷穽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
TJXS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井下石、落井下石
|
|
./NTZqdQ==.html
|
tou jing xia shi
|
|
8974
|
投木报琼
|
投
|
tóu mù bào qióng
|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原谓男女相爱互赠礼品。后用以指报答他人对待自己的深情厚谊。...
|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
TMBQ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瓜报玉
|
|
./NTZreQ==.html
|
tou mu bao qiong
|
|
8975
|
投刃皆虚
|
投
|
tóu rèn jiē xū
|
《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 《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后因以“投刃皆虚”比喻处理事务得心应手。...
|
《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 《庄子·养生主》谓庖丁解牛,三年后所见皆非全牛,只见其骨节皆空虚,“彼节者有闲,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闲,恢恢然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TRJ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
|
./NTZscw==.html
|
tou ren jie xu
|
|
8976
|
投山窜海
|
投
|
tóu shān cuàn hǎi
|
山、海,荒凉边远之地。指有罪而被放逐到荒凉边远的地区。
|
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 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若使事得其实,罪当其身,则将浴兰沐芳,自屏于烹鲜之地,惟君侯死生!不然,投山窜海,转死沟壑,岂能明目张胆,托书自陈耶?”...
|
TSC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tMg==.html
|
tou shan cuan hai
|
|
8979
|
偷声细气
|
偷
|
tōu shēng xì qì
|
轻声轻气。
|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啥话?看你偷声细气的样子!”
|
TSXQ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轻声细气
|
|
./NTZuNg==.html
|
tou sheng xi qi
|
|
8980
|
投石拔距
|
投
|
tóu shí bá jù
|
见“投石超距”。
|
东汉·班固《汉书·甘延寿传》:“投石拔距,位于等次。”
|
TSB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石超距
|
|
./NTZuZw==.html
|
tou shi ba ju
|
|
8981
|
投石超距
|
投
|
tóu shí chāo jù
|
古代军中的习武练功活动。
|
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
|
TSC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石拔距
|
|
./NTZucQ==.html
|
tou shi chao ju
|
|
8982
|
投梭之拒
|
投
|
tóu suō zhī jù
|
见“投梭折齿”。
|
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
TSZ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梭折齿
|
|
./NTZvdQ==.html
|
tou suo zhi ju
|
|
8983
|
投隙抵罅
|
投
|
tóu xì dǐ xià
|
见“投隙抵巇”。
|
明·高启《评史·李泌》:“盖小人怀倾险之情,挟奸乱之术,居人父子间,投隙抵罅,常幸有其事,以苟一切之 明·高启《评史·李泌》:“盖小人怀倾险之情,挟奸乱之术,居人父子间,投隙抵罅,常幸有其事,以苟一切之富贵。”...
|
TXD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隙抵巇
|
|
./NTZweQ==.html
|
tou xi di xia
|
|
8984
|
投隙抵巇
|
投
|
tóu xì dǐ yín
|
谓伺机钻营。
|
宋·秦观《朋党上策》:“君子信道笃,自知明,不肯偷为一切之计。小人投隙抵巇,无所不至也。”
|
TXDY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隙抵罅
|
|
./NTZxOA==.html
|
tou xi di yin
|
|
8985
|
头眩目昏
|
头
|
tóu xuàn mù hūn
|
同“头昏眼花”。
|
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连日头眩目昏,呕血数斗,恐逐不能起,未免以墓文累大笔也。”
|
TXM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晕眼花、头晕眼昏
|
|
./NTZxaQ==.html
|
tou xuan mu hun
|
|
8988
|
吐哺辍洗
|
吐
|
tǔ bǔ chuò xǐ
|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后世遂以“吐哺辍洗”为礼贤下士之典实。...
|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 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郦食其求见刘邦,刘邦方踞床洗足。郦生不拜,且斥其不宜踞见长者,于是刘邦起而谢之,延上坐。...
|
TBC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吐哺握发
|
|
./NTZzNg==.html
|
tu bu chuo x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