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63
|
通才硕学
|
通
|
tōng cái shuò xué
|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
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粗得西学皮毛,辄满口名词,自诩为通才硕 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十大学书》:“一般自命开通之学生,粗得西学皮毛,辄满口名词,自诩为通才硕学……有不可一世之概。”...
|
TCS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maw==.html
|
tong cai shuo xue
|
|
8364
|
铜城铁壁
|
铜
|
tóng chéng tiě bì
|
见“铜墙铁壁”。
|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民间之作寨堡者,亦饬令仿效为之,处之铜城铁壁矣。”
|
TCT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铜墙铁壁、铜壁铁墙
|
|
./NTVnNA==.html
|
tong cheng tie bi
|
|
8365
|
同仇敌慨
|
同
|
tóng chóu dí kǎi
|
见“同仇敌忾”。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
|
TCDK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仇敌忾
|
|
./NTVnZQ==.html
|
tong chou di kai
|
|
8367
|
同船合命
|
同
|
tóng chuán hé mìng
|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2回:“一齐扯住了宗爷的衣服道:‘老元戎,你我四人乃是同船合命的。’”
|
TCH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舟合命
|
|
./NTVneQ==.html
|
tong chuan he ming
|
|
8368
|
同床共枕
|
同
|
tóng chuáng gòng zhěn
|
谓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附马传》:“我王若依小臣奏,休信同床共枕人。”
|
TCG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床共寝
|
|
./NTVoaQ==.html
|
tong chuang gong zhen
|
|
8369
|
铜唇铁舌
|
铜
|
tóng chún tiě shé
|
比喻雄辩的口才。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3回:“不得贤弟自来力救,便有铜唇铁舌,也和他分辩不得。”
|
TCT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伶牙俐齿
|
笨嘴拙舌
|
./NTVpMg==.html
|
tong chun tie she
|
|
8370
|
铜打铁铸
|
铜
|
tóng dǎ tiě zhù
|
形容非常牢靠、稳固。
|
张恨水《啼笑姻缘》第七回:“现在只要你把书念的好好儿的,让大爷乐了,你的终身大事就是铜打铁铸的了。”
|
TDT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pYw==.html
|
tong da tie zhu
|
|
8371
|
同德同心
|
同
|
tóng dé tóng xīn
|
见“同心同德”。
|
《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 《旧唐书·马燧传》“长城压境,巨舰济川,同德同心,扶危持颠。”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一回:“然君臣同德同心,于兹可见。”...
|
TDT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同德
|
|
./NTVpbQ==.html
|
tong de tong xin
|
|
8372
|
同德协力
|
同
|
tóng dé xié lì
|
为同一目标而共同尽力。
|
铁郎《论各省宜速响应湘赣革命军》:“使其万众一心,同德协力,共逐白山之兽,追还我黄帝之魂。”
|
TDX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协力
|
|
./NTVpdw==.html
|
tong de xie li
|
|
8373
|
同恶相助
|
同
|
tóng è xiāng zhù
|
亦作“同恶相恤”。谓对共同憎恶者,必相互援助以对付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同恶相助,同好相留,同情相成,同欲相趋,同利相死。”
|
TEX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恶相求、同恶相救
|
|
./NTVraw==.html
|
tong e xiang zhu
|
|
8374
|
通风报讯
|
通
|
tōng fēng bào xùn
|
见“通风报信”。
|
秦牧《愤怒的海》:“徐大奎进城到县衙门去了,芹姊觑了便,才赶回来通风报讯给我们。”
|
TFB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风报信
|
|
./NTVrdQ==.html
|
tong feng bao xun
|
|
8375
|
通风讨信
|
通
|
tōng fēng tǎo xìn
|
犹言通风报信。
|
明·沈鲸《双珠记·京邸叙亲》:“宫城中不比民家,虽皇后贵妃,难与父母往来,况宫女禁闭在内,谁能通风讨 明·沈鲸《双珠记·京邸叙亲》:“宫城中不比民家,虽皇后贵妃,难与父母往来,况宫女禁闭在内,谁能通风讨信。”...
|
TFT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风报信
|
|
./NTVsNA==.html
|
tong feng tao xin
|
|
8376
|
通古博今
|
通
|
tōng gǔ bó jīn
|
同“通今博古”。
|
《钟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他小 《钟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他小人得志。”...
|
TGB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今博古
|
|
./NTVtOA==.html
|
tong gu bo jin
|
|
8377
|
铜浇铁铸
|
铜
|
tóng jiāo tiě zhù
|
形容体格非常强壮。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七回:“二郎神忙使个定水诀向下一指,水合海冰,宛如铜浇铁铸一般。”
|
TJT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铜铸铁浇
|
|
./NTVubQ==.html
|
tong jiao tie zhu
|
|
8378
|
通今达古
|
通
|
tōng jīn dá gǔ
|
同“通今博古”。
|
胡蕴玉《序》:“述学派之流别,论政治之得失,纵有通今达古之才,而无瑰玮奇丽之笔,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胡蕴玉《序》:“述学派之流别,论政治之得失,纵有通今达古之才,而无瑰玮奇丽之笔,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TJD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今博古、博古通今
|
|
./NTVudw==.html
|
tong jin da gu
|
|
8379
|
铜筋铁肋
|
铜
|
tóng jīn tiě lèi
|
见“铜筋铁骨”。
|
明·宋濂《秦士录》:“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
|
TJT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铜筋铁骨
|
|
./NTVvNg==.html
|
tong jin tie lei
|
|
8380
|
同类相从
|
同
|
tóng lèi xiāng cóng
|
谓物之同类者互相依从。
|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
|
TLX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vcQ==.html
|
tong lei xiang cong
|
|
8382
|
同利相死
|
同
|
tóng lì xiāng sǐ
|
谓有共同利益,就能舍命相助。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同利相死,同情相成。”
|
TLX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waw==.html
|
tong li xiang si
|
|
8383
|
通南彻北
|
通
|
tōng nán chè běi
|
谓贯穿南北。
|
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
TNC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xZQ==.html
|
tong nan che bei
|
|
8384
|
同年而语
|
同
|
tóng nián ér yǔ
|
犹言相提并论。
|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TNE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日而语、同日而言、同年而校
|
|
./NTVxeQ==.html
|
tong nian er yu
|
|
8385
|
通前彻后
|
通
|
tōng qián chè hòu
|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故得圣人之意。”
|
TQC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前澈后、通前至后
|
|
./NTVycw==.html
|
tong qian che hou
|
|
8386
|
通前至后
|
通
|
tōng qián zhì hòu
|
见“通前彻后”。
|
《平妖传》第十一回:“先从左壁上起,将手捻定,通前至后,凡有字处,次等拂过,共一十三张。”
|
TQZ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前澈后、通前彻后
|
|
./NTVzYw==.html
|
tong qian zhi hou
|
|
8387
|
同日而道
|
同
|
tóng rì ér dào
|
同“同日而论”。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夫臣与主岂可同日而道哉!”
|
TRE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日而论、同日而语
|
|
./NTV0Zw==.html
|
tong ri er dao
|
|
8388
|
同日而言
|
同
|
tóng rì ér yán
|
同“同日而论”。
|
《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
|
TRE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日而语、同年而语
|
|
./NTV1MA==.html
|
tong ri er yan
|
|
8389
|
通儒达士
|
通
|
tōng rú dá shì
|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
TRD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儒达识
|
|
./NTV1aw==.html
|
tong ru da shi
|
|
8390
|
铜山金穴
|
铜
|
tóng shān jīn xué
|
比喻极其富有。
|
清·蒋士铨《临川梦·访梦》:“少甚獐头鼠目,拥着铜山金穴,驷马高车?”
|
TSJ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2NA==.html
|
tong shan jin xue
|
|
8391
|
通上彻下
|
通
|
tōng shàng chè xià
|
①谓从天到地。②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3卷:“天地是举其大体而言,鬼神是举其中运动变化者,通上彻下而言。”
|
TSC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2ZQ==.html
|
tong shang che xia
|
|
8392
|
同声共气
|
同
|
tóng shēng gòng qì
|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
清·李渔《蜃中楼·耳卜》:“我想世上的人,同声共气的也有,谁似我们两个德性、才华,不争分寸。”
|
TSG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声同气
|
|
./NTV2bw==.html
|
tong sheng gong qi
|
|
8393
|
同声同气
|
同
|
tóng shēng tóng qì
|
见“同声共气”。
|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回:“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代他干营,好来任这海关监督,这时同声同气, 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回:“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代他干营,好来任这海关监督,这时同声同气,才好做事。”...
|
TST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声共气
|
|
./NTV3OA==.html
|
tong sheng tong qi
|
|
8394
|
通时达变
|
通
|
tōng shí dá biàn
|
同“通权达变”。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时达变,足以寄秦国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时达变,足以寄秦国之政。”...
|
TSD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权达变
|
|
./NTV4Mg==.html
|
tong shi da bian
|
|
8395
|
通时达务
|
通
|
tōng shí dá wù
|
谓了解客观形势。
|
清·陈确《答沈朗思书》:“而通时达务之士,则又群相惊惧危恐,蓄缩而莫取出一言。”
|
TSD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4Yw==.html
|
tong shi da wu
|
|
8396
|
同堂兄弟
|
同
|
tóng táng xiōng dì
|
同祖的兄弟,即堂兄弟。
|
《北史 公孙表传》:“二公孙,同堂兄弟耳。”
|
TTX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5Zw==.html
|
tong tang xiong di
|
|
8397
|
通天彻地
|
通
|
tōng tiān chè dì
|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
|
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
|
TTC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神通广大
|
|
./NTV5cQ==.html
|
tong tian che di
|
|
8398
|
铜头铁臂
|
铜
|
tóng tóu tiě bì
|
见“铜头铁额”。
|
巴金《旅途通讯·广州在轰炸中》:“住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被炸死的机会,没有谁能做一个铜头铁臂的人。”
|
TTT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铜头铁额
|
|
./NTV6YQ==.html
|
tong tou tie bi
|
|
8399
|
铜围铁马
|
铜
|
tóng wéi tiě mǎ
|
比喻坚固的阵势。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奔突飘忽于铜围铁马之中,为意大利国民一天然之陆军学校。”
|
TWT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6dQ==.html
|
tong wei tie ma
|
|
8400
|
通文达礼
|
通
|
tōng wén dá lǐ
|
谓有学问懂礼仪。
|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 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七回:“况甥女虽系一小小村女,然读书识字,通文达礼,有才有德,不减古之列女,岂有上以白壁之姿,下就青衣之列?”...
|
TWD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文达理
|
|
./NTYwNA==.html
|
tong wen da li
|
|
8401
|
通文达理
|
通
|
tōng wén dá lǐ
|
谓有学问懂道理。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周员外,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我道为些什么,不过要我替丈夫娶妾么!”
|
TWD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知书达理
|
|
./NTYwZQ==.html
|
tong wen da li
|
|
8402
|
通文达艺
|
通
|
tōng wén dá yì
|
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
《西游补》第一回:“我们老和尚是个通文达艺之人,却又慈悲太过。”
|
TWD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Ywbw==.html
|
tong wen da yi
|
|
8403
|
同心断金
|
同
|
tóng xīn duàn jīn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后以“同心断金”形容心齐力量大。
|
《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TXD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YzcQ==.html
|
tong xin duan jin
|
|
8404
|
同心共胆
|
同
|
tóng xīn gòng dǎn
|
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
TXG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合胆
|
|
./NTY0MA==.html
|
tong xin gong dan
|
|
8405
|
同心共济
|
同
|
tóng xīn gòng jì
|
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
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共济。”
|
TXG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协济、和衷共济
|
|
./NTY0YQ==.html
|
tong xin gong ji
|
|
8406
|
同心合德
|
同
|
tóng xīn hé dé
|
同“同心同德”。
|
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
|
TXH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同德
|
|
./NTY1NA==.html
|
tong xin he de
|
|
8407
|
同心合意
|
同
|
tóng xīn hé yì
|
同“同心一意”。
|
东汉·班固《汉书·匡衡传》:“朕嘉与君同心合意,庶几有成。”
|
TXH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心一意
|
|
./NTY1ZQ==.html
|
tong xin he yi
|
|
8408
|
铜心铁胆
|
铜
|
tóng xīn tiě dǎn
|
形容人的意志坚定。
|
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秀才每自古眼睛馋,不似这里忒铜心铁胆。”
|
TXT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Y2OA==.html
|
tong xin tie dan
|
|
8409
|
同心协德
|
同
|
tóng xīn xié dé
|
同“同心同德”。
|
唐·颜真卿《祭伯父豪州刺史文》:“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
|
TXX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同德
|
|
./NTY3Mg==.html
|
tong xin xie de
|
|
8410
|
同心一德
|
同
|
tóng xīn yī dé
|
同“同心同德”。
|
明·李东阳《跋鹤山魏先生书真迹》:“君臣上下同心一德,则平居有所裨益,缓急有所倚仗。”
|
TXY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同心同德、同心合德
|
离心离德
|
./NTY3dw==.html
|
tong xin yi de
|
|
8411
|
同心一力
|
同
|
tóng xīn yī lì
|
同“同心协力”。
|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近欲徙水北营,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为战,何有不克哉?”
|
TXY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
|
|
./NTY4Ng==.html
|
tong xin yi li
|
|
8412
|
同心一意
|
同
|
tóng xīn yī yì
|
心志一致。
|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
TXY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心一意
|
|
./NTY4Zw==.html
|
tong xin yi yi
|
|
8413
|
同业相仇
|
同
|
tóng yè xiāng chóu
|
犹言同行是冤家。形容同行业的人不易相处。
|
清·翟灏《通俗编·交际》:“同美相护,同业相仇。”
|
TYX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文人相轻
|
|
./NTY5YQ==.html
|
tong ye xiang chou
|
|
8414
|
通邑大都
|
通
|
tōng yì dà dōu
|
同“通都大邑”。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
TYD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都大邑
|
|
./NTY5aw==.html
|
tong yi da d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