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72
|
当头一棒
|
当
|
dāng tóu yī bàng
|
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
|
DTY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当头棒喝
|
|
./djJ3.html
|
dang tou yi bang
|
|
6473
|
当务之急
|
当
|
dāng wù zhī jí
|
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
DWZ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燃眉之急、迫在眉睫、事不宜迟
|
一拖再拖、遥遥无期
|
./djM2.html
|
dang wu zhi ji
|
|
6474
|
当之无愧
|
当
|
dāng zhī wú kuì
|
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必感到惭愧。当:担当;承受;之:指所给的荣誉或称号。
|
宋 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
DZW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受之无愧
|
名不副实、虚有其表、当之有愧
|
./djNx.html
|
dang zhi wu kui
|
|
6475
|
当之有愧
|
当
|
dāng zhī yǒu kuì
|
担当不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感到惭愧。
|
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常用自谦之辞。
|
DZY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愧不敢当
|
理所应当、当之无愧
|
./djQw.html
|
dang zhi you kui
|
|
6476
|
荡然无存
|
荡
|
dàng rán wú cún
|
。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
|
唐 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
DRW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化为乌有、付之东流、无影无踪、烟消云散
|
依然故我、完好无损、原封不动
|
./djVl.html
|
dang ran wu cun
|
|
6478
|
荡气回肠
|
荡
|
dàng qì huí cháng
|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
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
DQH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回肠荡气、感人肺腑
|
|
./djZp.html
|
dang qi hui chang
|
|
6479
|
刀耕火种
|
刀
|
dāo gēng huǒ zhòng
|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
宋 陆游《雍熙请机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以今别是生涯地。”
|
DGH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火耨刀耕、刀耕火耨
|
|
./djcy.html
|
dao geng huo zhong
|
|
6480
|
刀光剑影
|
刀
|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
DGJ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剑拔弩张、杀气腾腾、磨刀霍霍
|
风平浪静、歌舞升平、相安无事
|
./djdj.html
|
dao guang jian ying
|
|
6481
|
刀山火海
|
刀
|
dāo shān huǒ hǎi
|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
DSH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潭虎穴、刀山剑树
|
风平浪静
|
./djhx.html
|
dao shan huo hai
|
|
6482
|
刀山剑树
|
刀
|
dāo shān jiàn shù
|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
《阿含经 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
DSJ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刀山火海、龙潭虎穴
|
风平浪静
|
./djkw.html
|
dao shan jian shu
|
|
6483
|
倒背如流
|
倒
|
dào bèi rú liú
|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
|
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
DBR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滚瓜烂熟
|
|
./djl1.html
|
dao bei ru liu
|
|
6484
|
倒绷孩儿
|
倒
|
dào bēng hái ér
|
绷:包扎。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晏公闻而笑曰:‘苗君竟倒绷孩儿矣。’”
|
DBHE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dmE0.html
|
dao beng hai er
|
|
6485
|
倒打一耙
|
倒
|
dào dǎ yī pá
|
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反咬对方一口。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
DDYP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反咬一口、恩将仇报、混淆是非
|
以德报怨、是非分明
|
./dmFv.html
|
dao da yi pa
|
|
6486
|
倒果为因
|
倒
|
dào guǒ wéi yīn
|
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
|
DG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本末倒置、颠倒是非
|
|
./dmJp.html
|
dao guo wei yin
|
|
6490
|
盗亦有道
|
盗
|
dào yì yǒu dào
|
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做强盗的人;有时也讲道义。
|
庄周《庄子 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
DYY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dmc4.html
|
dao yi you dao
|
|
6492
|
道德文章
|
道
|
dào dé wén zhāng
|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
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
DDW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dmow.html
|
dao de wen zhang
|
|
6494
|
道路以目
|
道
|
dào lù yǐ mù
|
人们在路上相遇;只是相互看看;心里有怒怨;可什么话也不敢说。形容反动统治暴虐;社会上没有言论自由。
|
《国语 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
DLY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缄口不言、三缄其口
|
畅所欲言、敢说敢做
|
./dmt5.html
|
dao lu yi mu
|
|
6496
|
道听途说
|
道
|
dào tīng tú shuō
|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
DTT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齐东野语
|
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
|
./dm0y.html
|
dao ting tu shuo
|
|
6502
|
得其所哉
|
得
|
dé qí suǒ zāi
|
所:处所;哉;语气词。得到了合适的地方。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载!”
|
DQS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各得其所、求仁得仁
|
乱点鸳鸯
|
./dnBl.html
|
de qi suo zai
|
|
6503
|
得胜回朝
|
得
|
dé shèng huí cháo
|
朝:朝廷;封建帝王接受朝见;处理政事的地方。打了胜仗回到朝廷报功。泛指取得胜利或完成任务后喜洋洋地回 朝:朝廷;封建帝王接受朝见;处理政事的地方。打了胜仗回到朝廷报功。泛指取得胜利或完成任务后喜洋洋地回来。...
|
元 无名氏《小尉迟》:“若得胜还朝,圣人自有加官赐赏哩。”
|
DSH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班师回朝、打道回府、荣归故里
|
铩羽而归
|
./dnE4.html
|
de sheng hui chao
|
|
6504
|
得天独厚
|
得
|
dé tiān dú hòu
|
天:天生;自然的;独:独特;厚:优厚。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形容所处的自然环境或具备的客观条件特 天:天生;自然的;独:独特;厚:优厚。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形容所处的自然环境或具备的客观条件特别好。也指人的际遇、天赋非常好。...
|
明 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精神步履新锐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
DTD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时地利、地利人和
|
先天不足
|
./dnIy.html
|
de tian du hou
|
|
6506
|
得意门生
|
得
|
dé yì mén shēng
|
最受老师欣赏的学生。门生;古代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
DYM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意弟子
|
|
./dnM2.html
|
de yi men sheng
|
|
6508
|
得意忘言
|
得
|
dé yì wàng yán
|
(语言是表达意思的)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了。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
庄周《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
DY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照不宣
|
格格不入
|
./dnNx.html
|
de yi wang yan
|
|
6509
|
得意洋洋
|
得
|
dé yì yáng yáng
|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DYY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
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
./dnQw.html
|
de yi yang yang
|
|
6510
|
得意之作
|
得
|
dé yì zhī zuò
|
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
曹靖华《哪有闲情话年月》:“作者仿佛要为我开小型展览会似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都陈列在我面前了。”
|
DY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dnRh.html
|
de yi zhi zuo
|
|
6512
|
德才兼备
|
德
|
dé cái jiān bèi
|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
DCJ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德高望重、又红又专
|
德薄能鲜、德薄才疏
|
./dnVl.html
|
de cai jian bei
|
|
6516
|
灯火辉煌
|
灯
|
dēng huǒ huī huáng
|
灯火灿烂;形容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
|
DHH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火树银光、张灯结彩
|
黑灯瞎火、昏天黑地
|
./dnd3.html
|
deng huo hui huang
|
|
6517
|
登高一呼
|
登
|
dēng gāo yī hū
|
比喻有影响的人物发出倡议。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他在外面登高而呼,只怕还容易些。”
|
DGY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振臂一呼
|
|
./dnhx.html
|
deng gao yi hu
|
|
6518
|
登高自卑
|
登
|
dēng gāo zì bēi
|
比喻事情的进行有一定的顺序。
|
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DGZ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循序渐进
|
|
./dnkw.html
|
deng gao zi bei
|
|
6519
|
登堂入室
|
登
|
dēng táng rù shì
|
堂:古代宫室的前厅;室:古代宫里的后屋。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 堂:古代宫室的前厅;室:古代宫里的后屋。登上厅堂;再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地步。也作“升堂入室”。...
|
宋 吴坰《五总志》:“如徐师川、余荀龙、洪玉父昆弟、欧阳元老,皆黄门登堂入室者,实自足以名家。”
|
DTR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登峰造极、当行出色、炉火纯青
|
浅尝辄止、一窍不通、一无所知
|
./dnpl.html
|
deng tang ru shi
|
|
6521
|
等量齐观
|
等
|
děng liàng qí guān
|
等:相同;量:估量;评价;齐:一样。不顾事物的区别;作同等看待。
|
清 况周颐《蕙风词话》:“或带烟月而益韵,托雨露而成润,意境可以稍变,然而乌可等量齐观也。”
|
DLQ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视同仁、相提并论、混为一谈
|
大相径庭、迥然不同、厚此薄彼
|
./dzBp.html
|
deng liang qi guan
|
|
6522
|
等米下锅
|
等
|
děng mǐ xià guō
|
比喻生活困难,缺少钱用。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6回:“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6回:“岂但不肯多出钱,照时值估价,还要少几两,分明知道我等米下锅,要杀我的巧。”...
|
DMX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寅吃卯粮
|
腰缠万贯
|
./dzBz.html
|
deng mi xia guo
|
|
6523
|
等闲视之
|
等
|
děng xián shì zhī
|
等闲:无关紧要;之:它。把它看得无关紧要;不加重视。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此乃大任也,何为安闲乎?汝勿以等闲视之,失吾大事。”
|
DXS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满不在乎、淡然置之
|
非同小可、刮目相看、小题大作
|
./dzEy.html
|
deng xian shi zhi
|
|
6524
|
低眉顺眼
|
低
|
dī méi shùn yǎn
|
低着眉头;眼睛里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
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
DM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百依百顺、俯首帖耳、唯命是从
|
盛气凌人、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
./dzI2.html
|
di mei shun yan
|
|
6527
|
堤溃蚁孔
|
堤
|
dī kuì yǐ kǒng
|
堤坝因蚂蚁洞而崩溃。比喻忽视小处会酿成大祸。
|
韩非《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
|
DKY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堤溃蚁穴
|
|
./dzQ0.html
|
di kui yi kong
|
|
6528
|
堤溃蚁穴
|
堤
|
dī kuì yǐ xué
|
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
三国魏·应璩《杂诗》:“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
|
DKY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蚁穴溃堤
|
|
./dzRl.html
|
di kui yi xue
|
|
6529
|
滴水不漏
|
滴
|
dī shuǐ bù lòu
|
一滴水也都漏不出去。比喻说话做事非常周全、严密;没有丝毫漏失;使人无隙可乘。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公孙官率领军士,拘获车仗人等,真个是滴水不漏。”
|
DS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自圆其说、天衣无缝、无懈可击、无隙可乘
|
破绽百出、自相矛盾、漏洞百出
|
./dzR5.html
|
di shui bu lou
|
|
6530
|
滴水穿石
|
滴
|
dī shuǐ chuān shí
|
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
DSC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铁杵磨针
|
半途而废、浅尝辄止
|
./dzU4.html
|
di shui chuan shi
|
|
6531
|
涤故更新
|
涤
|
dí gù gēng xīn
|
涤除陈旧,换上新的。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譬之昨死而今生,须从此涤故更新;再一馁,则不可为矣。”
|
DGG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推陈出新
|
一成不变
|
./dzVz.html
|
di gu geng xin
|
|
6532
|
抵背扼喉
|
抵
|
dǐ bèi è hóu
|
抵:按住;扼:掐住。按住脊背,掐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之地。
|
唐太宗李世民《赐诏》:“抵背扼喉,塞其归路。”
|
DBE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拊背扼喉
|
|
./dzZj.html
|
di bei e hou
|
|
6533
|
砥柱中流
|
砥
|
dǐ zhù zhōng liú
|
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内三门峡、黄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当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比喻能在艰难环境 砥柱:山名;在河南境内三门峡、黄河中;形如柱石;立在急流当中;故名;中流:河流中央。比喻能在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砥柱屹立在急流中央...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
DZZ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中流砥柱、坚定不移、力挽狂澜、坚如磐石
|
独木难支
|
./dzll.html
|
di zhu zhong liu
|
|
6534
|
地大物博
|
地
|
dì dà wù bó
|
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
DDW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地广人稀、幅员辽阔、海阔天空
|
弹丸之地、置锥之地、一隅之地
|
./d2Fp.html
|
di da wu bo
|
|
6535
|
地动山摇
|
地
|
dì dòng shān yáo
|
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
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
DD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塌地陷、天翻地覆、山崩地裂
|
风平浪静、纹丝不动
|
./d2Fz.html
|
di dong shan yao
|
|
6536
|
地广人稀
|
地
|
dì guǎng rén xī
|
地域广阔;人烟稀少。
|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
DGR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人迹罕至、渺无人烟
|
地狭人稠
|
./d2Iy.html
|
di guang ren xi
|
|
6537
|
地久天长
|
地
|
dì jiǔ tiān cháng
|
像天和地那样永远存在。常言时间很长;永远不变。(多指双方关系)。
|
先秦 李耳《老子》:“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
DJT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长日久、旷日持久、长此以往、海枯石烂
|
昙花一现、弹指之间、稍纵即逝
|
./d2Jt.html
|
di jiu tian chang
|
|
6538
|
地老天荒
|
地
|
dì lǎo tiān huāng
|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诗吟的神嚎鬼哭,文惊的地老天荒。”
|
DLT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地久天长
|
|
./d2J3.html
|
di lao tian huang
|
|
6539
|
地利人和
|
地
|
dì lì rén hé
|
地利:地理条件优越;人和:得人心;人心齐。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方面的条件都很有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DLR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得天独厚、天时地利
|
内外交困、逆水行舟、众叛亲离
|
./d2M2.html
|
di li ren he
|
|
6540
|
地主之谊
|
地
|
dì zhǔ zhī yì
|
即招待外地来的客人;当地主人应尽的义务。地主:当地的主人。谊:情谊。
|
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左丘明《左传 哀公十二年》:“子服景伯谓子贡曰:‘夫诸侯之会,事既毕矣,侯伯致礼,地主归饩,以相辞也。’”...
|
DZ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东道之宜
|
|
./d2Rr.html
|
di zhu zhi yi
|
|
6541
|
帝王将相
|
帝
|
dì wáng jiòn xiàng
|
皇帝、王侯、及文臣武将。指封建时代上层统治者。
|
《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日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DWJ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王侯将相
|
平民百姓
|
./d2R1.html
|
di wang jion xiang
|
|
6542
|
颠倒黑白
|
颠
|
diān dǎo hēi bái
|
把黑的说成白的;把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
DDH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颠倒是非、混淆是非、指鹿为马
|
实事求是
|
./d2U0.html
|
dian dao hei b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