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2
|
不知轻重
|
不
|
bù zhī qīng zhòng
|
轻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
|
战国 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 战国 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
BZQ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明事理
|
知书达理
|
./M255.html
|
bu zhi qing zhong
|
|
1163
|
不知去向
|
不
|
bù zhī qù xiàng
|
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
BZQ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无影无踪
|
|
./M284.html
|
bu zhi qu xiang
|
|
1164
|
不知所可
|
不
|
bù zhī suǒ kě
|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
BZS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所措
|
|
./M29p.html
|
bu zhi suo ke
|
|
1165
|
不知所云
|
不
|
bù zhī suǒ yún
|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BZ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得要领、语无伦次、吞吞吐吐
|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提纲挈领
|
./M29z.html
|
bu zhi suo yun
|
|
1167
|
不值一哂
|
不
|
bù zhí yī shěn
|
哂:微笑。不值得一笑。指毫无意义或表示轻视
|
鲁迅《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 鲁迅《二心集 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凡大队的革命军,必须一切战士的意识,都十分正确,分明,这才是真的革命军,否则不值一哂。”...
|
BZ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值一笑
|
|
./M3B3.html
|
bu zhi yi shen
|
|
1168
|
不治之症
|
不
|
bù zhì zhī zhèng
|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
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 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于死云云。”...
|
BZ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可救药
|
药到病除
|
./M3E2.html
|
bu zhi zhi zheng
|
|
1170
|
不足挂齿
|
不
|
bù zú guà chǐ
|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 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不值得在口头上一提。用于对人表示轻蔑;也用于对己表示自谦。也作“不足齿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
BZG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在话下、微不足道、不屑一顾
|
举足轻重、有口皆碑
|
./M3Jh.html
|
bu zu gua chi
|
|
1171
|
八百孤寒
|
八
|
bā bǎi gū hán
|
八百:形容多;孤寒:指贫困的读书人。许多生活贫困的读书人。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
BBG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衣秀士
|
白衣卿相
|
./Z3J3.html
|
ba bai gu han
|
|
1172
|
八拜之交
|
八
|
bā bài zhī jiāo
|
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旧时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
BBZ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金兰之好、八拜为交
|
一日之雅
|
./Z3M2.html
|
ba bai zhi jiao
|
|
1173
|
八斗之才
|
八
|
bā dǒu zhī cái
|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
|
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
BDZ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才高八斗、文江学海
|
胸无点墨、绣花枕头
|
./Z3Nn.html
|
ba dou zhi cai
|
|
1174
|
八方呼应
|
八
|
bā fāng hū yìng
|
八方:四面八方。形容各方面互相呼应;彼此配合。
|
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上下串连,八方呼应,以天下大乱、取而代之、逐步实行、终成大 毛泽东《文汇报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上下串连,八方呼应,以天下大乱、取而代之、逐步实行、终成大业为时局估计和最终目的者,到底只有较少人数。”...
|
BFH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呼百应
|
孤掌难鸣
|
./Z3Nx.html
|
ba fang hu ying
|
|
1175
|
八面见光
|
八
|
bā miàn jiàn guāng
|
形容人非常世故,各方面都能应付得很周到。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八面儿见光,包罗万象,把个铁铮铮的十三妹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八面儿见光,包罗万象,把个铁铮铮的十三妹倒寄放在那里为起难来了。”...
|
BMJ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八面玲珑
|
|
./Z3U0.html
|
ba mian jian guang
|
|
1176
|
八面玲珑
|
八
|
bā miàn líng lóng
|
玲珑:透亮;清澈的样子;也指人机灵、灵巧。原指室内各面窗户敞通明亮。后形容为人机灵;善于应付。
|
唐 黄滔《黄御史集 大唐福州报恩定光多宝塔碑记》:“七面八面玲珑。”
|
BM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八面见光、见风使舵
|
刚直不阿、心口如一
|
./Z3Vl.html
|
ba mian ling long
|
|
1177
|
八面威风
|
八
|
bā miàn wēi fēng
|
八面:各方面。形容声势气派十足。
|
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
BMW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威风凛凛、英姿飒爽、气宇轩昂
|
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卑躬屈膝
|
./Z3Vv.html
|
ba mian wei feng
|
|
1178
|
八面圆通
|
八
|
bā miàn yuán tōng
|
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
BMY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八面莹澈、八面玲珑
|
|
./Z3Y4.html
|
ba mian yuan tong
|
|
1179
|
八面张罗
|
八
|
bā miàn zhāng luo
|
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
茅盾《手的故事》:“黄二姐虽则已过中年,却还是个八面张罗人人喜欢的角色。”
|
BMZ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八面玲珑
|
|
./Z3Zp.html
|
ba mian zhang luo
|
|
1180
|
八字打开
|
八
|
bā zì dǎ kāi
|
象“八”字那样,撇、捺向两边分开。原意是放着正路不走,却走歪门邪道。也形容门路很宽。
|
宋 朱熹《与刘子澄书》:“近日因看《大学》,见得此意甚分明。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 宋 朱熹《与刘子澄书》:“近日因看《大学》,见得此意甚分明。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
|
BZD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开门见山
|
云遮雾罩
|
./Z3dt.html
|
ba zi da kai
|
|
1181
|
巴前算后
|
巴
|
bā qián suàn hòu
|
思前想后,反复考虑。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缘度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缘度日的好。”...
|
BQ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思前想后
|
|
./Z3hn.html
|
ba qian suan hou
|
|
1183
|
拔萃出群
|
拔
|
bá cuì chū qún
|
拔:超出。萃:原谓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指聚集在一处的人或物。超出一般,在众人之上。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蔡邕传》:“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
|
BCC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萃出类、拔类超群
|
平淡无奇
|
./Z3o0.html
|
ba cui chu qun
|
|
1184
|
拔刀相助
|
拔
|
bá dāo xiāng zhù
|
拔刀帮助被欺侮的人;形容见义勇为。常与“路见不平”搭配使用。
|
元 无名氏《连环记》第四折:“连李肃也不忿其事,因此拔刀相助,得成大功。”
|
BDX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刀相济、见义勇为
|
袖手旁观
|
./Z3pl.html
|
ba dao xiang zhu
|
|
1185
|
拔苗助长
|
拔
|
bá miáo zhù zhǎng
|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发展学术与文艺的问题》:“命令主义就合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叫做‘拔苗助长’。结果被拔起的苗不仅不能成长,反而枯槁了。”...
|
BM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揠苗助长、急功近利
|
|
./aDF3.html
|
ba miao zhu zhang
|
|
1187
|
拔山扛鼎
|
拔
|
bá shān gāng dǐng
|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BSG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山盖世、拔山举鼎
|
软弱无力
|
./aDJx.html
|
ba shan gang ding
|
|
1188
|
拔树寻根
|
拔
|
bá shù xún gēn
|
比喻追究到底。
|
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
BSX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追根究底
|
|
./aDNh.html
|
ba shu xun gen
|
|
1189
|
拔新领异
|
拔
|
bá xīn lǐng yì
|
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
BXL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标新立异
|
|
./aDN1.html
|
ba xin ling yi
|
|
1190
|
把饭叫饥
|
把
|
bǎ fàn jiào jī
|
比喻多此一举。
|
宋 苏轼《答程彝仲推官书》:“所示自是一篇高文,大似把饭叫饥,聊发千里一笑。”
|
BFJ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多此一举
|
|
./aDRl.html
|
ba fan jiao ji
|
|
1191
|
拔帜易帜
|
拔
|
bá zhì yì zhì
|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
BZ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赵帜立汉帜、取而代之
|
|
./aDVp.html
|
ba zhi yi zhi
|
|
1193
|
把持不定
|
把
|
bǎ chí bù dìng
|
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二回:“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一时失足。”
|
BCB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把持不住
|
控制自如
|
./aDZj.html
|
ba chi bu ding
|
|
1194
|
把玩无厌
|
把
|
bǎ wán wǔ yàn
|
拿着赏玩,不觉厌倦。
|
汉 陈琳《为曹洪与世子书》:“得九月二十日书读之,喜笑把玩无厌。”
|
BW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百玩不厌
|
|
./aDZt.html
|
ba wan wu yan
|
|
1195
|
霸王别姬
|
霸
|
bà wáng bié jī
|
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
|
毛泽东《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 毛泽东《在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
BW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aDc2.html
|
ba wang bie ji
|
|
1196
|
霸王风月
|
霸
|
bà wáng fēng yuè
|
比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的事情。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今主上催花,与众不同,能用火攻,可谓‘霸王风月’了。”
|
BWF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aDdn.html
|
ba wang feng yue
|
|
1197
|
白璧微瑕
|
白
|
bái bì wēi xiá
|
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美中不足 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美中不足。...
|
南朝 梁 萧统《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
BBW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美中不足、遐不掩瑜
|
完美无缺、白璧无瑕
|
./aDgw.html
|
bai bi wei xia
|
|
1198
|
白发苍颜
|
白
|
bái fà cāng yán
|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
宋 洪迈《容斋五笔 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
BFC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发苍苍
|
|
./aDhr.html
|
bai fa cang yan
|
|
1199
|
白发千丈
|
白
|
bái fà qiān zhàng
|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
唐 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BFQ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老态龙钟
|
|
./aDh1.html
|
bai fa qian zhang
|
|
1200
|
白发青衫
|
白
|
bái fà qīng shān
|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
宋 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琼林宴罢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
|
BFQ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aDk0.html
|
bai fa qing shan
|
|
1201
|
白圭之玷
|
白
|
bái guī zhī diàn
|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
|
《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
BGZ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十全十美
|
./aDlv.html
|
bai gui zhi dian
|
|
1202
|
白黑分明
|
白
|
bái hēi fēn míng
|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
BHF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白分明
|
黑白不分
|
./aDl5.html
|
bai hei fen ming
|
|
1203
|
白驹过隙
|
白
|
bái jū guò xì
|
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 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
BJG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
度日如年
|
./aGFz.html
|
bai ju guo xi
|
|
1204
|
白面书生
|
白
|
bái miàn shū shēng
|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
BM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文弱书生
|
彪形大汉
|
./aGNn.html
|
bai mian shu sheng
|
|
1205
|
白日见鬼
|
白
|
bái rì jiàn guǐ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
BRJ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日做梦、白天见鬼
|
|
./aGQw.html
|
bai ri jian gui
|
|
1206
|
白日做梦
|
白
|
bái rì zuò mèng
|
大白天做起梦来。比喻脱离实际的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
明 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 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是白日做梦。”
|
BRZ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黄粱美梦、痴人说梦、痴心妄想
|
脚踏实地
|
./aGRr.html
|
bai ri zuo meng
|
|
1207
|
白山黑水
|
白
|
bái shān hēi shuǐ
|
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
《金史 世纪序》:“生女直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
BSH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aGR1.html
|
bai shan hei shui
|
|
1208
|
白手起家
|
白
|
bái shǒu qǐ jiā
|
白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比喻在一无所有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双手艰苦 白手:空手;起家:创立家业。由一无所有而创立事业。比喻在一无所有或条件很差的情况下;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
|
谢觉哉《一支不平凡的生产队伍》:“很多社和组只利用了一部分救济款作资金甚至是白手起家的。”
|
BSQ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自力更生、成家立业
|
根基深厚、寄人篱下
|
./aGU0.html
|
bai shou qi jia
|
|
1209
|
白首之心
|
白
|
bái shǒu zhī xīn
|
老年时的壮志。
|
唐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
BSZ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老当益壮
|
|
./aGY4.html
|
bai shou zhi xin
|
|
1210
|
白头如新
|
白
|
bái tóu rú xīn
|
白头:头发白了;引申为时间久长;新:新交。从相识至头发白了;还同新交的朋友一样。意谓相知不深。常与“ 白头:头发白了;引申为时间久长;新:新交。从相识至头发白了;还同新交的朋友一样。意谓相知不深。常与“倾盖如故”搭配使用。...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
BTR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头而新
|
|
./aGZz.html
|
bai tou ru xin
|
|
1211
|
白头相守
|
白
|
bái tóu xiāng shǒu
|
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
|
BTX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头偕老
|
白头不终
|
./aGcy.html
|
bai tou xiang shou
|
|
1212
|
白头偕老
|
白
|
bái tóu xié lǎo
|
白头:指头发全白了;偕:共同;老:老年。夫妻共同生活到头发白了的老年。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
|
BTX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头到老、白头相守
|
分道扬镳
|
./aGdj.html
|
bai tou xie lao
|
|
1213
|
白云苍狗
|
白
|
bái yún cāng gǒu
|
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
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
BYC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化无常、瞬息万变、白衣苍狗
|
一成不变
|
./aGl1.html
|
bai yun cang gou
|
|
1214
|
白纸黑字
|
白
|
bái zhǐ hēi zì
|
白纸上写着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改悔。
|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
|
BZH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证据确凿
|
无凭无据
|
./aGpv.html
|
bai zhi hei zi
|
|
1215
|
百般刁难
|
百
|
bǎi bān diāo nàn
|
百般:指采取多种手法;刁难;故意给人为难。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
慕湘《晋阳秋》第21章:“一旦检查出贵重的财货,总要百般刁难地盘诘。”
|
BBD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故意刁难
|
与人方便
|
./aGp5.html
|
bai ban diao nan
|
|
1216
|
百般奉承
|
百
|
bǎi bān fèng chéng
|
用各种方式来恭维讨好人。
|
元 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 元 关汉卿《金线池》:“巴不得接着子弟,就是钱龙入门,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
BBF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百般刁难
|
./aGs4.html
|
bai ban feng che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