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0
|
闭门思过
|
闭
|
bì mén sī guò
|
思:思索;反省;过:过失;错误。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
|
宋 徐铉《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闭门思过谢来客,知恩省分宽离忧。”
|
BMS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反躬自省、闭阁思过
|
不思悔改
|
./amxh.html
|
bi men si guo
|
|
2242
|
闭门埽轨
|
闭
|
bì mén sào guǐ
|
谓杜绝宾客,不与来往。
|
|
BMSG
|
一般成语
|
|
|
|
./MzQwOA==.html
|
bi men sao gui
|
|
1359
|
闭门却扫
|
闭
|
bì mén què sǎo
|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汉 应劭《风俗通 十反》:“蜀郡太守颖川刘胜季陵,去官在家,闭门却扫。”
|
BMQ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门谢客
|
|
./amww.html
|
bi men que sao
|
|
2097
|
闭门酣歌
|
闭
|
bì mén hān gē
|
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
唐·李延寿《南史·徐绲似》:“绲为梁湘东王,镇西谘议参军,颇为声色,侍妾数十,……,便醉而闭门,尽日 唐·李延寿《南史·徐绲似》:“绲为梁湘东王,镇西谘议参军,颇为声色,侍妾数十,……,便醉而闭门,尽日酣歌。”...
|
BMH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amtn.html
|
bi men han ge
|
|
2241
|
荜门圭窦
|
荜
|
bì mén guī dòu
|
筚门:荆竹编成的门,又称柴门。常用以喻指贫户居室。
|
宋 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
BMG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筚门圭窦
|
|
./MzN6eQ==.html
|
bi men gui dou
|
|
1002
|
闭门读书
|
闭
|
bì mén dú shū
|
关起门来在家里读书。形容专心埋头苦读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
BMD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户读书
|
|
./MTl1.html
|
bi men du shu
|
|
2240
|
闭门不纳
|
闭
|
bì mén bù nà
|
纳:入,进来。关上门不让人进来。
|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欲入城则闭门不纳,将入山则又与贼遇。
|
BMB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门户开放
|
./MzN6bw==.html
|
bi men bu na
|
|
1001
|
闭门不出
|
闭
|
bì mén bù chū
|
关起门来不外出,指杜绝与外界交往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史弼传》:“荆竟归田里,称病闭门不出。”
|
BM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门却扫、闭关自守
|
|
./MTlr.html
|
bi men bu chu
|
|
987
|
逼良为娼
|
逼
|
bī liáng wéi chāng
|
逼:逼迫;良:身家清白;娼:妓女。强迫良家妇女卖淫。比喻被迫干坏事
|
《文汇报》1989.5.28:“反映逼良为娼的文艺作品,从古到今可谓车载船装,数不胜数。”
|
BLW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弃恶从善
|
./MTJ3.html
|
bi liang wei chang
|
|
991
|
比量齐观
|
比
|
bǐ liàng qí guān
|
观:看。指同等看待
|
廖仲恺《中国的实业的现状及产业落后的原因》:“因此我们的输出,必不能和输入比量齐观。”
|
BLQ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等量齐观
|
|
./MTRr.html
|
bi liang qi guan
|
|
1715
|
避李嫌瓜
|
避
|
bì lǐ xián guā
|
以之表示避免嫌疑。
|
三国 魏 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
BLX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瓜防李
|
|
./MzN5dQ==.html
|
bi li xian gua
|
|
2099
|
髀里肉生
|
髀
|
bì lǐ ròu shēng
|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
BLR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髀肉复生
|
|
./anRj.html
|
bi li rou sheng
|
|
1370
|
壁垒森严
|
壁
|
bì lěi sēn yán
|
壁垒:古时军营周围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森严:整齐严肃。原指防守严密。后也比喻界限很分明。也作“森严 壁垒:古时军营周围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森严:整齐严肃。原指防守严密。后也比喻界限很分明。也作“森严壁垒”。...
|
明 于麟《清夜钟》:“临淮方出将,壁垒气森严。”
|
BL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严阵以待、固若金汤
|
不堪一击、一触即溃
|
./anFr.html
|
bi lei sen yan
|
|
1830
|
笔老墨秀
|
笔
|
bǐ lǎo mò xiù
|
指笔姿老到而墨韵清秀。
|
明 宋濂《跋东坡书〈乳泉赋〉后》:“李侍郎微之,谓笔老墨秀,挟海上风涛之气,当为海内苏书第一,诚知言 明 宋濂《跋东坡书〈乳泉赋〉后》:“李侍郎微之,谓笔老墨秀,挟海上风涛之气,当为海内苏书第一,诚知言也。”...
|
BLM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jdxNg==.html
|
bi lao mo xiu
|
|
1714
|
闭口无言
|
闭
|
bì kǒu wú yán
|
闭住嘴巴不言语。形容对事不置可否或事情弄僵,自己觉得理亏而无话可讲时的情态。参见“闭口不言”。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四回:“关胜连忙答礼,闭口无言,手脚无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五回:“一席话说得朱博如闭口无言,只得别去。”...
|
BK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哑口无言
|
口若悬河
|
./MzN5aw==.html
|
bi kou wu yan
|
|
2239
|
闭门墐户
|
闭
|
bì kǒu jǐn hù
|
关闭门窗,堵塞洞穴。多谓防备之严。
|
见“闭门塞窦”。
|
BKJH
|
一般成语
|
|
|
|
./MzN4Ng==.html
|
bi kou jin hu
|
|
1713
|
闭口结舌
|
闭
|
bì kǒu jié shé
|
闭着嘴不说话。犹言闭口藏舌。
|
《快心编初集》第一回:“众人问知是郝家难为他,便闭口结舌不来兜搭。”
|
BKJ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口藏舌
|
喋喋不休、口若悬河
|
./MzN3dw==.html
|
bi kou jie she
|
|
1358
|
闭口不言
|
闭
|
bì kǒu bù yán
|
闭住嘴巴不言语;指有话不说。
|
西汉 桓宽《盐铁论 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
BK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爱口识羞、哑口无言
|
畅所欲言、振振有词
|
./ampt.html
|
bi kou bu yan
|
|
1947
|
闭口不谈
|
闭
|
bì kǒu bù tán
|
紧闭着嘴不说话或谈论秘密
|
沈从文《边城》:“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 沈从文《边城》:“祖父则很快乐的夸奖了翠翠不少,且似乎不许别人来关心翠翠的婚事,故一到这件事便闭口不谈。”...
|
BKB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口无言、只字不提
|
海阔天空、知无不言
|
./N25uMg==.html
|
bi kou bu tan
|
|
1712
|
闭口捕舌
|
闭
|
bì kǒu bǔ shé
|
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
《晋书 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
BKB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瓮中捉鳖
|
|
./MzN3Yw==.html
|
bi kou bu she
|
|
1711
|
鼻孔撩天
|
鼻
|
bí kǒng liáo tiān
|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
宋陆游《入蜀记》卷五:“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复参叩。 宋陆游《入蜀记》卷五:“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复参叩。故语云:‘下江者疾走如烟,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禅。’”...
|
BKLT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鼻孔辽天、鼻孔朝天
|
|
./MzN3Mg==.html
|
bi kong liao tian
|
|
1373
|
避坑落井
|
避
|
bì kēng luò jǐng
|
躲过了坑,又掉进井里。比喻躲过一害,又受一害。
|
《晋书 褚翜传》:“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
BKL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阱入坑
|
|
./anJ5.html
|
bi keng luo jing
|
|
1050
|
避君三舍
|
避
|
bì jūn sān shě
|
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
BJ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退避三舍
|
针锋相对
|
./MXZz.html
|
bi jun san she
|
|
1366
|
弊绝风清
|
弊
|
bì jué fēng qīng
|
弊:弊病;弊端。营私舞弊、欺诈蒙骗的事情完全没有;风气十分良好。形容坏风气一扫而空。
|
宋 周敦颐《拙赋》:“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
BJFQ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
官官相护、贿赂公行、营私舞弊
|
./am93.html
|
bi jue feng qing
|
|
1710
|
闭境自守
|
闭
|
bì jìng zì shǒu
|
指封闭四境,严加防守。
|
明 唐顺之《与河南李中丞石迭书》:“吾兄以素望起而任磁镇之计,若太原再警,势须鼓行而前,不得闭境自守 明 唐顺之《与河南李中丞石迭书》:“吾兄以素望起而任磁镇之计,若太原再警,势须鼓行而前,不得闭境自守而已也。”...
|
BJZ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关自守
|
对外开放
|
./MzN1eQ==.html
|
bi jing zi shou
|
|
1709
|
必经之路
|
必
|
bì jīng zhī lù
|
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
|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人力。我们须在适当时间,放弃了它,坚守主峰和二十七号。”...
|
BJZ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必由之路
|
歪门邪道
|
./MzN1bw==.html
|
bi jing zhi lu
|
|
2238
|
避穽入坑
|
避
|
bì jǐng rù kēng
|
见“避坑落井”。
|
|
BJRK
|
一般成语
|
|
|
|
./MzN1ZQ==.html
|
bi jing ru keng
|
|
2237
|
避井入坎
|
避
|
bì jǐng rù kǎn
|
见“避坑落井”。
|
|
BJRK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避坑落井
|
|
./MzN0dQ==.html
|
bi jing ru kan
|
|
1347
|
彼竭我盈
|
彼
|
bǐ jié wǒ yíng
|
竭:枯竭;衰落;盈:充盈;旺盛。对方的士气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BJ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敌疲我扰
|
迎风而行
|
./amNv.html
|
bi jie wo ying
|
|
2236
|
比肩接迹
|
比
|
bǐ jiān jiē jì
|
肩膀相靠,足迹相接。形容人多或接连不断。
|
明 瞿佑《剪灯新话 修文舍人传》:“贤者槁项黄馘而死于下,不贤者比肩接迹而显于世。”
|
BJJJ
|
一般成语
|
|
|
|
./MzNzcQ==.html
|
bi jian jie ji
|
|
1343
|
比肩继踵
|
比
|
bǐ jiān jì zhǒng
|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继踵:脚尖碰着脚后跟。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着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BJJ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摩肩接踵、水泄不通、人山人海
|
门可罗雀、荒无人烟、人迹罕至
|
./ajl3.html
|
bi jian ji zhong
|
|
1844
|
比肩而事
|
比
|
bǐ jiān ér shì
|
比肩:并肩;事:侍奉。肩并肩做事。指共事
|
宋·苏轼《范增论》:“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
|
BJE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9zMg==.html
|
bi jian er shi
|
|
2094
|
比肩而立
|
比
|
bǐ jiān ér lì
|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
BJE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并肩而立
|
|
./ajlt.html
|
bi jian er li
|
|
2235
|
比肩迭迹
|
比
|
bǐ jiān dié jì
|
肩膀相靠,足迹相迭。形容人多。
|
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荣古虐今者,比肩迭迹。”
|
BJD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比肩叠迹
|
|
./MzNzNg==.html
|
bi jian die ji
|
|
1708
|
避祸求福
|
避
|
bì huò qiú fù
|
指避开灾祸而求取幸福。
|
《后汉书 袁绍传》:“臣不敢畏惮强御,避祸求福,与进(何进)合图,事无违异。”
|
BHQ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祸就福
|
|
./MzNyYw==.html
|
bi huo qiu fu
|
|
1372
|
避祸就福
|
避
|
bì huò jiù fú
|
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定分》:“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
|
BHJ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祸求福
|
|
./anJv.html
|
bi huo jiu fu
|
|
2234
|
碧鬟红袖
|
碧
|
bì huán hóng xiù
|
指代年轻貌美的女子。
|
|
BHHX
|
一般成语
|
|
|
|
./MzNyMg==.html
|
bi huan hong xiu
|
|
1057
|
璧合珠连
|
璧
|
bì hé zhū lián
|
璧:玉器;璧合:指两个半璧成一个;连:连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也 璧:玉器;璧合:指两个半璧成一个;连:连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也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
唐 杨炯《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
BHZ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璧合珠联
|
|
./MXlh.html
|
bi he zhu lian
|
|
1829
|
笔酣墨饱
|
笔
|
bǐ hān mò bǎo
|
指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
|
秦牧《艺海拾贝 巨日》:“那些作品的作者在节骨眼上,没有真正做到笔酣墨饱,因此,便不能获得预期的作用 秦牧《艺海拾贝 巨日》:“那些作品的作者在节骨眼上,没有真正做到笔酣墨饱,因此,便不能获得预期的作用了。”...
|
BHM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笔饱墨酣
|
|
./NjdwbQ==.html
|
bi han mo bao
|
|
1367
|
碧海青天
|
碧
|
bì hǎi qīng tiān
|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
唐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BHQ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碧海兰天
|
./anA2.html
|
bi hai qing tian
|
|
2098
|
避害就利
|
避
|
bì hài jiù lì
|
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
《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
|
BHJ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趋利避害
|
|
./anJl.html
|
bi hai jiu li
|
|
1357
|
闭关自守
|
闭
|
bì guān zì shǒu
|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
|
BGZ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关锁国、闭门谢客
|
广泛交流
|
./amoy.html
|
bi guan zi shou
|
|
1356
|
闭关锁国
|
闭
|
bì guān suǒ guó
|
闭;关闭;关:关口;锁:封锁。封锁关口;关闭国境。指封锁国境;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
《周易 复》:“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
BGS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关自守、故步自封
|
门户开放、面向世界
|
./amlz.html
|
bi guan suo guo
|
|
1707
|
必躬必亲
|
必
|
bì gōng bì qīn
|
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
|
《诗 小雅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
BGB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事必躬亲
|
游手好闲、置之不理
|
./MzNwbw==.html
|
bi gong bi qin
|
|
1353
|
必恭必敬
|
必
|
bì gōng bì jìng
|
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也作“毕恭毕敬”。
|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BG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肃然起敬、彬彬有礼、毕恭毕敬
|
出言不逊
|
./amd1.html
|
bi gong bi jing
|
|
1000
|
毕恭毕敬
|
毕
|
bì gōng bì jìng
|
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五:“军长为李玉堂,一山东大汉,抵军部时,在门外相迎,毕恭毕敬。”
|
BG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必恭必敬
|
出言不逊
|
./MTlh.html
|
bi gong bi jing
|
|
1349
|
笔耕砚田
|
笔
|
bǐ gēng yàn tián
|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
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
BGY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amRp.html
|
bi geng yan tian
|
|
2233
|
闭合自责
|
闭
|
bì gé zì zé
|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同“闭合思过”。
|
《汉书何并传》:“诩(严诩)本以孝行为官,谓掾史为师友,有过辄闭合自责,终不大言。”
|
BGZZ
|
一般成语
|
|
|
|
./MzNwZQ==.html
|
bi ge zi ze
|
|
2232
|
闭合思过
|
闭
|
bì gé sī guò
|
指关起门来自我反省。
|
《汉书 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一县 《汉书 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合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
BGSG
|
一般成语
|
|
|
|
./MzNvdQ==.html
|
bi ge si guo
|
|
1706
|
闭阁思过
|
闭
|
bì gé sī guò
|
阁:小门。过:过错。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错。亦作“闭门思过”。
|
《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 《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
BGS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门思过
|
不思悔改
|
./MzNvaw==.html
|
bi ge si g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