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45
|
不甚了了
|
不
|
bù shèn liǎo liǎo
|
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
《北齐书 永安王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
BS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所以、雾里看花、茫然不解
|
明察秋毫、了如指掌、一目了然
|
./bWg2.html
|
bu shen liao liao
|
|
2056
|
不舍昼夜
|
不
|
bù shě zhòu yè
|
舍:放弃。不分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
春秋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BSZ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夜以继日
|
|
./MnN1.html
|
bu she zhou ye
|
|
1120
|
不伤脾胃
|
不
|
bù shāng pí wèi
|
伤:伤害。比喻无关紧要
|
茅盾《子夜》:“骂几句不伤脾胃。”
|
BSP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伤大体
|
至关重要
|
./MnNr.html
|
bu shang pi wei
|
|
1544
|
不上不下
|
不
|
bù shàng bù xià
|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
BSB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进退两难、进退维谷
|
登峰造极
|
./bWd3.html
|
bu shang bu xia
|
|
2394
|
不上不落
|
不
|
bù shàng bù luò
|
形容事情无着落,处境为难。
|
《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姐姐……何苦把这个书生哄得他不上不落的,呆呆地百事皆废了。”
|
BSB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上不下、进退两难
|
|
./MzY2dQ==.html
|
bu shang bu luo
|
|
1543
|
不衫不履
|
不
|
bù shān bù lǚ
|
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 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毫无拘束之态。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字画的风格。...
|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
BS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不拘细形
|
规行矩步、衣冠楚楚
|
./bWdt.html
|
bu shan bu lu
|
|
1119
|
不僧不俗
|
不
|
bù sēng bù sú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
BSB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伦不类、不三不四
|
|
./MnNh.html
|
bu seng bu su
|
|
1118
|
不三不四
|
不
|
bù sān bù sì
|
不像这也不像那。即不像样子;不伦不类。形容不正派或不像样子。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
|
BSB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伦不类、非僧非俗
|
一本正经、正襟危坐、堂堂正正
|
./MnMw.html
|
bu san bu si
|
|
1117
|
不辱使命
|
不
|
bù rǔ shǐ mìng
|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寿昌大笑起来,掉头对着立群说:‘不辱使命!’”
|
BRS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负众望
|
|
./MnJn.html
|
bu ru shi ming
|
|
1542
|
不如归去
|
不
|
bù rú guī qù
|
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
|
宋 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
BRG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WY4.html
|
bu ru gui qu
|
|
1541
|
不容置疑
|
不
|
bù róng zhì yí
|
容:容许;疑:怀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和可靠。
|
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
BR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千真万确、无可置疑
|
荒诞不经、无稽之谈
|
./bWV5.html
|
bu rong zhi yi
|
|
1540
|
不容置喙
|
不
|
bù róng zhì huì
|
置:安放;喙:嘴。不许在一旁插嘴。
|
孙力《都市风流》第20章:“他想推掉沈萍的邀请,但沈萍的口气不容置喙。”
|
BRZ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许插嘴
|
|
./bWVv.html
|
bu rong zhi hui
|
|
1539
|
不容置辩
|
不
|
bù róng zhì biàn
|
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
BRZ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容分说
|
|
./bWVl.html
|
bu rong zhi bian
|
|
1116
|
不容分说
|
不
|
bù róng fēn shuō
|
容:允许。指不允许分辩陈说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9回:“那罗刹不容分说,双手轮剑,照行者头上乒乒乓乓,砍上十数下。”
|
BRF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无庸置辩
|
|
./MnI2.html
|
bu rong fen shuo
|
|
1538
|
不忍卒读
|
不
|
bù rěn zú dú
|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
BRZ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WR1.html
|
bu ren zu du
|
|
1623
|
步人后尘
|
步
|
bù rén hòu chén
|
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
|
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
|
BRH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亦步亦趋、人云亦云、邯郸学步
|
别开生面、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
./bmVp.html
|
bu ren hou chen
|
|
1115
|
不仁不义
|
不
|
bù rén bù yì
|
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残忍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害人与穿窬,因为不仁不义。”
|
BRB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无情无义
|
仁至义尽
|
./MnF3.html
|
bu ren bu yi
|
|
2393
|
不染一尘
|
不
|
bù rǎn yī chén
|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
BRY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尘不染
|
同流合污
|
./MzY2aw==.html
|
bu ran yi chen
|
|
1442
|
补阙拾遗
|
补
|
bǔ quē shí yí
|
阙:通“缺”,缺失。拾遗:补录遗漏。补录缺失遗漏的内容。
|
《晋书 张轨传》:“圣王将举大事,必崇三讯之法,朝置谏官以匡大理,疑承辅弼以补阙拾遗。”
|
BQ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拾遗补阙
|
|
./a3ph.html
|
bu que shi yi
|
|
1537
|
不屈不挠
|
不
|
bù qū bù náo
|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
BQBN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
|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
./bWRr.html
|
bu qu bu nao
|
|
1536
|
不求甚解
|
不
|
bù qiú shèn jiě
|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
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BQS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
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
./bWNx.html
|
bu qiu shen jie
|
|
1881
|
不请自来
|
不
|
bù qǐng zì lái
|
不用邀请自己前来。多指不速之客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频来无忌,乃云入幕之宾;不请自来,谓之不速之客。”
|
BQZ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速之客
|
|
./NzZtMA==.html
|
bu qing zi lai
|
|
1535
|
不情之请
|
不
|
bù qíng zhī qǐng
|
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不情之请,惟君图之。”
|
BQZ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WNn.html
|
bu qing zhi qing
|
|
1882
|
不清不白
|
不
|
bù qīng bù bái
|
不明白,不清楚。形容关系暧昧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
|
BQB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明不白
|
清清白白
|
./NzZtYQ==.html
|
bu qing bu bai
|
|
2164
|
不擒二毛
|
不
|
bù qín èr máo
|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伤,不擒二毛。’”
|
BQEM
|
一般成语
|
|
|
|
./bWM2.html
|
bu qin er mao
|
|
2392
|
不勤而获
|
不
|
bù qín ér huò
|
指不劳而获。
|
宋 王谠《唐语林 补遗三》:“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
|
BQE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劳而获
|
|
./MzY2YQ==.html
|
bu qin er huo
|
|
1747
|
不切实际
|
不
|
bù qiē shí jì
|
不符合实际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
BQS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合实际
|
切合实际
|
./MzY2MA==.html
|
bu qie shi ji
|
|
2391
|
不迁之庙
|
不
|
bù qiān zhī miào
|
古代不迁入祧庙合祭而单独进行祭祀的帝王家庙。
|
|
BQZM
|
一般成语
|
|
|
|
./MzY1cQ==.html
|
bu qian zhi miao
|
|
2390
|
不欺闇室
|
不
|
bù qī wū shì
|
闇àn室:遮去光线的房间。见“不欺暗室”。
|
|
BQWS
|
一般成语
|
|
|
|
./MzY1Zw==.html
|
bu qi wu shi
|
|
2389
|
不欺屋漏
|
不
|
bù qī wū lòu
|
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
《好逑传》第八回:“台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胜愧悔。”
|
BQW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愧屋漏、无愧屋漏
|
暗室欺心
|
./MzY1Ng==.html
|
bu qi wu lou
|
|
1533
|
不期而遇
|
不
|
bù qī ér yù
|
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
南朝 梁 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
BQE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约而同、萍水相逢、不谋而合
|
失之交臂
|
./bWFz.html
|
bu qi er yu
|
|
1114
|
不期而同
|
不
|
bù qī ér tóng
|
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
|
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
BQE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约而同
|
|
./MnFj.html
|
bu qi er tong
|
|
1532
|
不期而然
|
不
|
bù qī ér rán
|
期:料想;然:如此。没有想到会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
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
BQE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出乎意料
|
意料之中
|
./bWFp.html
|
bu qi er ran
|
|
1113
|
不期而会
|
不
|
bù qī ér huì
|
期:约会。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或自动聚集
|
《穀梁传 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
BQE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期而遇
|
|
./MnEy.html
|
bu qi er hui
|
|
1883
|
不欺地下
|
不
|
bù qī dì xià
|
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
|
BQD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欺暗室
|
死无对证
|
./NzZuNA==.html
|
bu qi di xia
|
|
2163
|
不弃草昧
|
不
|
bù qì cǎo mèi
|
草昧:原始,未开化。不嫌弃蒙昧无知的人。用作谦词。
|
《周易·屯》:“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
BQCM
|
一般成语
|
|
|
|
./bWJ3.html
|
bu qi cao mei
|
|
1534
|
不欺暗室
|
不
|
bù qī àn shì
|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 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
BQA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光明磊落
|
暗室欺心
|
./bWJt.html
|
bu qi an shi
|
|
1531
|
不破不立
|
不
|
bù pò bù lì
|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
BP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大破大立、除旧布新
|
老调重弹、倒行逆施
|
./bWE4.html
|
bu po bu li
|
|
1530
|
不平则鸣
|
不
|
bù píng zé míng
|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BPZ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平之鸣、鸣冤叫屈
|
忍气吞声、心平气和、称心如意
|
./bTl5.html
|
bu ping ze ming
|
|
1529
|
不偏不倚
|
不
|
bù piān bù yǐ
|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BP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中庸之道
|
畸轻畸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
|
./bTlv.html
|
bu pian bu yi
|
|
1853
|
不念旧情
|
不
|
bù niàn jiù qíng
|
指人原则性强,不记挂过去的情义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否则我上台后可不念旧情,就算你们跪下来求我,我起码也得把你们送进集中营。”
|
BNJ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铁面无私
|
徇情枉法
|
./Nm91dQ==.html
|
bu nian jiu qing
|
|
1528
|
不念旧恶
|
不
|
bù niàn jiù è
|
念:记住;旧:过去的;恶:恶劣的行为;指怨恨;仇怨。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
|
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BNJE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以德报怨、隐恶扬善、豁达大度
|
不仁不义、斤斤计较
|
./bThr.html
|
bu nian jiu e
|
|
1527
|
不能自已
|
不
|
bù néng zì yǐ
|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
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BN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
|
./bThh.html
|
bu neng zi yi
|
|
1112
|
不能自拔
|
不
|
bù néng zì bá
|
拔:摆脱。不能将自己拔出来。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
|
《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BNZB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自暴自弃、一落千丈
|
不甘示弱、勇往直前、昂首阔步
|
./MnBz.html
|
bu neng zi ba
|
|
2388
|
不挠不折
|
不
|
bù náo bù zhé
|
不弯曲,不屈服。形容节操刚正,意志坚强。
|
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 宋 刘炎《迩言》:“夫观钱塘江潮,犹猛士之肝胆决裂,义士之怒发冲冠。观仙都天柱,犹直臣之气,不挠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
BNB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折不挠、不挠不屈
|
|
./MzY0bQ==.html
|
bu nao bu zhe
|
|
2387
|
不挠不屈
|
不
|
bù náo bù qū
|
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
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 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
BNB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挠不折
|
|
./MzY0Yw==.html
|
bu nao bu qu
|
|
2055
|
不牧之地
|
不
|
bù mù zhī dì
|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
BMZD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毛之地
|
|
./MnA4.html
|
bu mu zhi di
|
|
2386
|
不谋同辞
|
不
|
bù móu tóng cí
|
指事前没有商量而意见完全一致。
|
《后汉书 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谋同辞。”
|
BMT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异口同声
|
各抒己见
|
./MzYzcw==.html
|
bu mou tong ci
|
|
2058
|
不谋而同
|
不
|
bù móu ér tóng
|
谋:商量。事先没有商量,言行都保持一致
|
唐 韩愈《请上尊号表》:“考其所陈,中于义理,天人合愿,不谋而同。”
|
BME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谋而合
|
众说纷纭
|
./M2o4.html
|
bu mou er tong
|
|
1526
|
不谋而合
|
不
|
bù móu ér hé
|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
BME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异口同声、殊途同归、不约而同
|
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
|
./bTdx.html
|
bu mou er 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