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3 | 白日上升 | 白 | bái rì shàng shēng | 犹言白日升天。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 | 唐 贾岛《赠丘先生》诗:“常言吃药全胜饭,华岳松边采茯神。不遣髭须一茎白,拟为白日上升人。” | BR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日飞升 |  | ./NjZudQ==.html | bai ri shang sheng | 
      
        
          
            
            | 1762 | 白日青天 | 白 | bái rì qīng tiān | 白天。表示强调。 | 宋 杨万里《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阁诗真迹〉》诗:“太史留题快阁诗,旧碑未必是真题。六丁搜出严 宋 杨万里《题太和宰卓士直寄新刻〈山谷快阁诗真迹〉》诗:“太史留题快阁诗,旧碑未必是真题。六丁搜出严家墨,白日青天横紫蜺。”... | BRQ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青天白日 |  | ./NjZuaw==.html | bai ri qing tian | 
      
        
          
            
            | 1205 | 白日见鬼 | 白 | bái rì jiàn guǐ | 大白天见到鬼。原比喻官府里清闲、冷落。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六卷:“在京师时有语曰:‘吏、勋、封、考,笔头不倒……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 BRJ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日做梦、白天见鬼 |  | ./aGQw.html | bai ri jian gui | 
      
        
          
            
            | 1761 | 白日飞升 | 白 | bái rì fēi shēng | 犹白日升天。道教谓人修炼得道后,白昼飞升天界成仙。后喻指一朝显贵。 | 《全元散曲 喜春来》:“黄金转世人何在,白日飞升谁见来。” | BRF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日升天 |  | ./NjZuYQ==.html | bai ri fei sheng | 
      
        
          
            
            | 1936 | 白跑一趟 | 白 | bái pǎo yī tàng | 白白地去了一次无功而返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8回:“先要叫人去打听了的好,不然老远的白跑一趟。” | BPY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无功而返 | 满载而归 | ./N2RkYw==.html | bai pao yi tang | 
      
        
          
            
            | 1938 | 白马素车 | 白 | bái mǎ sù chē | 素车:白色丧车。驾白马,乘素车。传说伍子胥被害后化作涛神乘白马素车来往于江水里。指钱塘江潮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 | BMS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素车白马 |  | ./N2Rkdw==.html | bai ma su che | 
      
        
          
            
            | 1937 | 白磨嘴皮 | 白 | bái mó zuǐ pí | 指说了一些无用的话,不能说动对方 |  | BMZP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费口舌 |  | ./N2RkbQ==.html | bai mo zui pi | 
      
        
          
            
            | 1204 | 白面书生 | 白 | bái miàn shū shēng |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 白面:形容白净;书生:念书人。①形容年纪轻、知识浅薄、阅历不深的读书人。②也泛指相貌姣好、白净的年轻读书人。... | 《宋书 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有济?” | BM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文弱书生 | 彪形大汉 | ./aGNn.html | bai mian shu sheng | 
      
        
          
            
            | 2190 | 白浪掀天 | 白 | bái làng xiān tiān | 掀:翻腾。形容风大浪高。 | 唐 白居易《风雨晚泊》诗:“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 BLX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zJmMA==.html | bai lang xian tian | 
      
        
          
            
            | 1203 | 白驹过隙 | 白 | bái jū guò xì | 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 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 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 BJG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 度日如年 | ./aGFz.html | bai ju guo xi | 
      
        
          
            
            | 1202 | 白黑分明 | 白 | bái hēi fēn míng |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 BHF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白分明 | 黑白不分 | ./aDl5.html | bai hei fen ming | 
      
        
          
            
            | 954 | 白黑颠倒 | 白 | bái hēi diān dǎo | 颠倒:错乱。指白黑不分、是非颠倒 | 西汉 刘向《列女传 楚成郑瞀》:“王不明察,遂辜无罪,是白黑颠倒,上下错谬也。” | BHD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黑不分 | 黑白分明 | ./cGE=.html | bai hei dian dao | 
      
        
          
            
            | 953 | 白黑不分 | 白 | bái hēi bù fēn | 比喻清浊混乱,是非不明 | 东汉 班固《汉书 刘向传》:“今贤不肖浑淆,白黑不分,邪正杂糅,忠谗并进。” | BHB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是非不分、黑白不分、泾渭不分 | 黑白分明、是非分明、泾渭分明 | ./cDA=.html | bai hei bu fen | 
      
        
          
            
            | 1939 | 白鹤晾翅 | 白 | bái hè liàng chì | 太极拳的一个拳式,动作像站定的白鹤张开翅膀晾着 |  | BHL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鹤展翅 |  | ./N2RlcQ==.html | bai he liang chi | 
      
        
          
            
            | 1760 | 白话八股 | 白 | bái huà bā gǔ | 用白话写的类似旧时八股式的文章。比喻指应命而写的刻板文章。 | 鲁迅《南腔北调 “论语一年”》:“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 鲁迅《南腔北调 “论语一年”》:“ 说是《论语》办到一年了,语堂先生命令我做文章。这实在好像出了‘《学而》一章’的题目,叫我做一篇白话八股一样。”... | BHB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jZsbQ==.html | bai hua ba gu | 
      
        
          
            
            | 952 | 白骨露野 | 白 | bái gǔ lù yě | 露:暴露;野:野外。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造成的悲惨景象 | 三国 魏 曹操《蒿里行》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BGL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尸横遍野、白骨累累 |  | ./b3E=.html | bai gu lu ye | 
      
        
          
            
            | 1201 | 白圭之玷 | 白 | bái guī zhī diàn | 圭:古代行礼时用的玉器;玷:白玉上的斑点。比喻好人的缺点。 | 《诗经 大雅 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 BGZ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 十全十美 | ./aDlv.html | bai gui zhi dian | 
      
        
          
            
            | 1836 | 白费心机 | 白 | bái fèi xīn jī | 白费心思,形容徒劳无益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42回:“我只落得白费心机,徒然失身于人,也不能遂我之愿。” | BFX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枉费心机 |  | ./Nm9wMA==.html | bai fei xin ji | 
      
        
          
            
            | 1835 | 白费口舌 | 白 | bái fèi kǒu shé | 谈话一无所获 |  | BFK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空费词说、白费唇舌 |  | ./Nm9vZw==.html | bai fei kou she | 
      
        
          
            
            | 2065 | 白饭青刍 | 白 | bái fàn qīng chú | 白饭供客,青草喂马。比喻主人招待周到。 |  | BFQC | 一般成语 |  |  |  | ./aDll.html | bai fan qing chu | 
      
        
          
            
            | 1941 | 白发相守 | 白 | bái fà xiāng shǒu |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但小女无瑕之玉被汝点破,端期白发相守,慎毋见弃可也。” | BFX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头到老 | 白头不终 | ./N2Rmaw==.html | bai fa xiang shou | 
      
        
          
            
            | 1940 | 白发偕老 | 白 | bái fà xié lǎo | 白头:头发白。指夫妻相爱相守一直到老 | 冯德英《迎春花》第20章:“淑娴抱着与孙若西白发偕老的贞操节烈的决心,等待着孙若西的花轿。” | BFX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头偕老、白头到老 | 白头不终 | ./N2RmYQ==.html | bai fa xie lao | 
      
        
          
            
            | 1200 | 白发青衫 | 白 | bái fà qīng shān |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 宋 赵令畤《侯鲭录》第七卷:“琼林宴罢作诗曰:‘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 | BFQ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aDk0.html | bai fa qing shan | 
      
        
          
            
            | 1199 | 白发千丈 | 白 | bái fà qiān zhàng | 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思过重而容颜衰老。 | 唐 李白《秋浦歌》诗:“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BFQ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老态龙钟 |  | ./aDh1.html | bai fa qian zhang | 
      
        
          
            
            | 1942 | 白发婆娑 | 白 | bái fà pó suō | 婆娑:四下披散的样子。形容满头白发的老人 | 清·张岱《自为墓志铭》:“既不能觅死,又不能聊生,白发婆娑,犹视息人世。” | BFP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发苍苍 |  | ./N2RmdQ==.html | bai fa po suo | 
      
        
          
            
            | 951 | 白发红颜 | 白 | bái fà hóng yán | 颜:脸色。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年人容光焕发的样子 | 《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 BFH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发朱颜 | 老气横秋 | ./bzY=.html | bai fa hong yan | 
      
        
          
            
            | 2189 | 白发丹心 | 白 | bái fà dān xīn | 丹心:赤诚之心。形容年迈苍老,仍然怀有一颗赤诚之心。 | 《汉书 苏武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丹心一片,及还,须发皆白的故事。 | BFD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zJkYw==.html | bai fa dan xin | 
      
        
          
            
            | 1198 | 白发苍颜 | 白 | bái fà cāng yán | 头发已白,脸色灰暗。形容老人的容貌。 | 宋 洪迈《容斋五笔 白苏诗纪年岁》:“白发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 BFC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发苍苍 |  | ./aDhr.html | bai fa cang yan | 
      
        
          
            
            | 950 | 白发苍苍 | 白 | bái fà cāng cāng | 苍苍:灰白色。形容年迈而头发花白。 | 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白发苍苍,而齿牙摇动。” | BFC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须发皆白 | 朱颜绿鬓 | ./bnc=.html | bai fa cang cang | 
      
        
          
            
            | 1943 | 白吃干饭 | 白 | bái chī gān fàn | 只会吃饭不会干活 | 巴金《探索集·探索》:“我从小就不安于现状,我总是在想改变我的现状,因为我不愿意白吃干饭混日子。” | BCG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吃闲饭 |  | ./N2RnZQ==.html | bai chi gan fan | 
      
        
          
            
            | 1944 | 白板天子 | 白 | bái bǎn tiān zǐ | 没有国玺的皇帝 | 《南齐书·舆服志》:“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人呼晋家‘白板天子’。” | BBT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光杆司令 |  | ./N2Rnbw==.html | bai ban tian zi | 
      
        
          
            
            | 1197 | 白璧微瑕 | 白 | bái bì wēi xiá | 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美中不足 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美中不足。... | 南朝 梁 萧统《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 BBW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美中不足、遐不掩瑜 | 完美无缺、白璧无瑕 | ./aDgw.html | bai bi wei xia | 
      
        
          
            
            | 2033 | 白璧无瑕 | 白 | bái bì wú xiá | 璧:古代玉器;扁圆形;中间有孔;瑕:玉表面的斑痕。洁白的玉器上没有一点斑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 璧:古代玉器;扁圆形;中间有孔;瑕:玉表面的斑痕。洁白的玉器上没有一点斑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3卷:“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璧无暇,卞和刖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3卷:“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璧无暇,卞和刖足。’”... | BBW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尽善尽美、十全十美 | 白壁微瑕、瑕瑜互见 | ./bmM=.html | bai bi wu xia | 
      
        
          
            
            | 1191 | 拔帜易帜 | 拔 | bá zhì yì zhì | 帜:旗帜;易:换。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 BZ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赵帜立汉帜、取而代之 |  | ./aDVp.html | ba zhi yi zhi | 
      
        
          
            
            | 1646 | 拔帜树帜 | 拔 | bá zhì shù zhì |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 见“拔赵帜易汉帜”。 | BZS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帜易帜 |  | ./MzJieQ==.html | ba zhi shu zhi | 
      
        
          
            
            | 1645 | 拔赵易汉 | 拔 | bá zhào yì hàn |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 见“拔赵帜易汉帜”。 | BZY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赵帜易汉帜 |  | ./MzJiZQ==.html | ba zhao yi han | 
      
        
          
            
            | 1189 | 拔新领异 | 拔 | bá xīn lǐng yì | 指创立新意,提出独特的见解。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王逸少作会稽,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 BXL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标新立异 |  | ./aDN1.html | ba xin ling yi | 
      
        
          
            
            | 948 | 跋山涉水 | 跋 | bá shān shè shuǐ | 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也作“跋山涉川”。 |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 BS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翻山越岭、风尘仆仆 | 朝发夕至、一路顺风 | ./bTg=.html | ba shan she shui | 
      
        
          
            
            | 1642 | 跋山涉川 | 跋 | bá shān shè chuān |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 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事实二》:“过家上冢,恳章尽得于哀荣;跋山涉川,之任敢辞于艰险。” | BSS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跋山涉水 |  | ./MzI5Ng==.html | ba shan she chuan | 
      
        
          
            
            | 1641 | 拔山举鼎 | 拔 | bá shān jǔ dǐng |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 BSJ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山扛鼎 | 软弱无力 | ./MzI4dw==.html | ba shan ju ding | 
      
        
          
            
            | 1187 | 拔山扛鼎 | 拔 | bá shān gāng dǐng |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 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BSG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山盖世、拔山举鼎 | 软弱无力 | ./aDJx.html | ba shan gang ding | 
      
        
          
            
            | 1186 | 拔山盖世 | 拔 | bá shān gài shì | 拔山:把山拔起来。引申为力大无比。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BSGS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拔山扛鼎 | 手无缚鸡之力 | ./aDJn.html | ba shan gai shi | 
      
        
          
            
            | 1188 | 拔树寻根 | 拔 | bá shù xún gēn | 比喻追究到底。 | 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 BSX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追根究底 |  | ./aDNh.html | ba shu xun gen | 
      
        
          
            
            | 1643 | 跋涉山川 | 跋 | bá shè shān chuān |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 《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 BSS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跋山涉川 |  | ./MzI5Zw==.html | ba she shan chuan | 
      
        
          
            
            | 2013 | 跋涉长途 | 跋 | bá shè cháng tú | 跋涉:登山涉水。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走长路的艰辛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2回:“救我等于虎口之中,又不惮跋涉长途,送我们至万国通商文明之地。” | BSC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长途跋涉 |  | ./OHoyaw==.html | ba she chang tu | 
      
        
          
            
            | 1985 | 拔群出类 | 拔 | bá qún chū lèi | 指高出众人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必有天才,拔群出类。” | BQCL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出类拔萃 |  | ./ODV0OA==.html | ba qun chu lei | 
      
        
          
            
            | 1640 | 拔群出萃 | 拔 | bá qún chū cuì | 高出众人。多指才能。 | 《晋书 夏侯湛传》:“弱年而入公朝,蒙蔽而当显举,进不能拔群出萃,却不能抗排当世。 | BQC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出类拔萃、拔类超群 |  | ./MzI3cw==.html | ba qun chu cui | 
      
        
          
            
            | 1986 | 拔旗易帜 | 拔 | bá qí yì zhì | 旗:旗帜;易:换。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 BQ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拔帜易帜 |  | ./ODV0aQ==.html | ba qi yi zhi | 
      
        
          
            
            | 2185 | 拔毛连茹 | 拔 | bá máo lián rú | 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 |  | BMLR | 一般成语 |  |  |  | ./MzI2bw==.html | ba mao lian ru | 
      
        
          
            
            | 1638 | 拔毛济世 | 拔 | bá máo jì shì | 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 语出《列子 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语出《列子 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 BMJ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一毛不拔 | ./MzI2ZQ==.html | ba mao ji 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