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3
|
稔恶不悛
|
稔
|
rěn è bù quān
|
长期作恶而不悔改。
|
明 宋濂《胡公神道碑铭》:“苟能去逆效顺,悉从厚宥;或稔恶不悛,城一破,悔无及矣。”
|
REBQ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
|
./NmZqaw==.html
|
ren e bu quan
|
|
19679
|
忍尤含垢
|
忍
|
rěn yóu hán gòu
|
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RYHG
|
一般成语
|
|
|
|
./MXpzcQ==.html
|
ren you han gou
|
|
20037
|
忍心害理
|
忍
|
rěn xīn hài lǐ
|
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
|
《诗·大雅·桑柔》:“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
RXH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伤天害理
|
|
./MjE1Mg==.html
|
ren xin hai li
|
|
19472
|
忍无可忍
|
忍
|
rěn wú kě rěn
|
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
RWK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拍案而起、深恶痛绝
|
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
./MjI1Ng==.html
|
ren wu ke ren
|
|
19646
|
忍痛割爱
|
忍
|
rěn tòng gē ài
|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
|
王朔《我是你爸爸》:“爱情嘛,不管早晚,不分先后,我忍痛割爱。”
|
RTGA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3Jiaw==.html
|
ren tong ge ai
|
|
19395
|
忍辱偷生
|
忍
|
rěn rǔ tōu shēng
|
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
RRT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忍垢偷生、忍耻偷生
|
|
./MXprNA==.html
|
ren ru tou sheng
|
|
19647
|
忍辱求全
|
忍
|
rěn rǔ qiú quán
|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
|
RRQ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委曲求全
|
|
./N3JidQ==.html
|
ren ru qiu quan
|
|
19518
|
忍辱含羞
|
忍
|
rěn rǔ hán xiū
|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RRH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忍辱含垢
|
|
./MjQ0aw==.html
|
ren ru han xiu
|
|
19450
|
忍辱含垢
|
忍
|
rěn rǔ hán gòu
|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
汉 班昭《女诫》:“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RRH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忍辱负重、忍辱含羞
|
|
./MjFkZQ==.html
|
ren ru han gou
|
|
19505
|
忍辱负重
|
忍
|
rěn rǔ fù zhòng
|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
RRF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忍气吞声、含垢忍辱
|
忍无可忍
|
./MjNrdQ==.html
|
ren ru fu zhong
|
|
19996
|
荏苒日月
|
荏
|
rěn rǎn rì yuè
|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指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消逝
|
梁启超《三十自述》:“欲草一中国通史,以助爱国思想之发达,然荏苒日月,至今犹未能成十之二。”
|
RRR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荏苒代谢
|
|
./OGFpeQ==.html
|
ren ran ri yue
|
|
19657
|
荏苒代谢
|
荏
|
rěn rǎn dài xiè
|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代谢:交替。指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消逝
|
西晋·张华《励志》:“日与月与,荏苒代谢。”
|
RRD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荏苒日月
|
|
./OGFqOA==.html
|
ren ran dai xie
|
|
19430
|
忍气吞声
|
忍
|
rěn qì tūn shēng
|
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
|
元 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
RQT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
忍无可忍
|
./MjB5ZQ==.html
|
ren qi tun sheng
|
|
19735
|
忍苦耐劳
|
忍
|
rěn kǔ nai láo
|
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五:“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冒险的精神,更不能说他们没有忍苦耐劳的精神。”
|
RKN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吃苦耐劳
|
|
./NHFzMg==.html
|
ren ku nai lao
|
|
19648
|
忍饥挨饿
|
忍
|
rěn jī āi è
|
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4回:“忍饥挨饿进庙杀僧,少水无茶开门揖盗。”
|
RJAE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忍饥受饿
|
酒足饭饱
|
./N3JjZQ==.html
|
ren ji ai e
|
|
19918
|
忍饥受饿
|
忍
|
rěn jī shòu è
|
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
RJSE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忍饥挨饿
|
酒足饭饱
|
./NmZqYQ==.html
|
ren ji shou e
|
|
19990
|
忍饥受渴
|
忍
|
rěn jī shòu kě
|
|
|
RJSK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3JjNA==.html
|
ren ji shou ke
|
|
19734
|
忍俊不住
|
忍
|
rěn jùn bù zhù
|
见“忍俊不禁”。
|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张君幽默健谈,追述去年和他的夫人往甘肃时途中遇盗情形,令人忍俊不住。”
|
RJB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忍俊不禁
|
|
./NHFycw==.html
|
ren jun bu zhu
|
|
19514
|
忍俊不禁
|
忍
|
rěn jùn bù jīn
|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
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
RJ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喜不自胜、哑然失笑、忍俊不住
|
强颜欢笑
|
./MjN2ZQ==.html
|
ren jun bu jin
|
|
19917
|
忍垢偷生
|
忍
|
rěn gòu tōu shēng
|
忍受耻辱,苟且求生。
|
唐 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
RGT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忍辱偷生、忍耻偷生
|
|
./NmZqMA==.html
|
ren gou tou sheng
|
|
19916
|
忍耻偷生
|
忍
|
rěn chǐ tōu shēng
|
忍受耻辱,苟且求生。同“忍垢偷生”。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君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君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
|
RCT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忍垢偷生、忍辱偷生
|
视死如归
|
./NmZpcQ==.html
|
ren chi tou sheng
|
|
19915
|
忍耻含羞
|
忍
|
rěn chǐ hán xiū
|
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
宋 无名氏《错立身》第十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能忍耻含羞。”
|
RCH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忍耻含垢
|
|
./NmZpZw==.html
|
ren chi han xiu
|
|
19914
|
忍耻含垢
|
忍
|
rěn chǐ hán gòu
|
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
宋 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
|
RCH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忍辱含垢、忍耻含羞
|
|
./NmZpNg==.html
|
ren chi han gou
|
|
19680
|
热熬翻饼
|
热
|
rě áo fān bǐng
|
比喻事情极容易做到。
|
《唐宋遗史》:“取幽蓟如热熬翻饼尔。”
|
RAF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举手之劳
|
|
./MjA2Yw==.html
|
re ao fan bing
|
|
19904
|
惹灾招祸
|
惹
|
rě zāi zhāo huò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非是咱起风波,都自己惹灾招祸。”
|
RZZ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惹祸招灾、惹祸招愆、惹祸招殃
|
|
./NmZhbw==.html
|
re zai zhao huo
|
|
19721
|
惹是招非
|
惹
|
rě shì zhāo fēi
|
引起麻烦之事。
|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孩儿,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过,又去惹是招 《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孩儿,你许多时不行这条路,如今去端门看灯,从张员外门前过,又去惹是招非。”...
|
RSZF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惹事招非
|
|
./NHFrYQ==.html
|
re shi zhao fei
|
|
19903
|
惹事招非
|
惹
|
rě shì zhāo fēi
|
引起麻烦之事。同“惹是招非”。
|
元 无名氏《东平府》第一折:“哎,徐宁紧紧相随,生怕俺不遵依,向城中惹事招非。”
|
RSZF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惹是招非、招惹是非
|
|
./NmZhZQ==.html
|
re shi zhao fei
|
|
19409
|
惹事生非
|
惹
|
rě shì shēng fēi
|
招惹是非,引起争端。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如今再说一个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事生非。”
|
RSS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为非作歹、无事生非、惹是生非
|
安分守己、奉公守法
|
./MjA2bQ==.html
|
re shi sheng fei
|
|
19538
|
惹是生非
|
惹
|
rě shì shēng fēi
|
惹:引起。非:事端。招惹是非;引争事端。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
RSS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为非作歹、无事生非、惹事生非
|
安分守己、奉公守法
|
./NHFrMA==.html
|
re shi sheng fei
|
|
19665
|
惹人注目
|
惹
|
rě rén zhù mù
|
惹:招惹,引起。引起别人的注意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9回:“又怕衣服不合时令,未免惹人注目,也且炎热难当,却不敢再走闹市。”
|
RRZ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引人注目
|
毫不起眼
|
./OHc0cQ==.html
|
re ren zhu mu
|
|
19364
|
惹火烧身
|
惹
|
rě huǒ shāo shēn
|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 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
RH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招灾惹祸
|
明哲保身
|
./MXhvYw==.html
|
re huo shao shen
|
|
19666
|
惹火上身
|
惹
|
rě huǒ shàng shēn
|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
|
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
RHS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惹祸上身、自找麻烦、惹火烧身
|
借刀杀人
|
./OHc1MA==.html
|
re huo shang shen
|
|
19902
|
惹祸招灾
|
惹
|
rě huò zhāo zāi
|
给自己引来麻烦。
|
元 张养浩《普天乐》:“莫刚直,休豪迈,于身无益,惹祸招灾。”
|
RHZ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惹祸招殃、惹灾招祸、惹祸招愆
|
|
./NmZhNA==.html
|
re huo zhao zai
|
|
19901
|
惹祸招殃
|
惹
|
rě huò zhāo yāng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元 无名氏《蓝采和》第三折:“数遍到此,曾谏李王,李王不听,只恐怕惹祸招殃。”
|
RHZ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惹祸招愆、惹祸招灾、惹灾招祸
|
|
./NmY5dQ==.html
|
re huo zhao yang
|
|
20132
|
惹祸招愆
|
惹
|
rě huò zhāo qiān
|
给自己引来麻烦。同“惹祸招灾”。
|
元 关汉卿《普天乐 崔张十六事》曲:“郑恒枉自胡来缠,空落得惹祸招愆。”
|
RHZQ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惹祸招殃、惹祸招灾、惹灾招祸
|
|
./NmY5aw==.html
|
re huo zhao qian
|
|
19720
|
惹草沾花
|
惹
|
rě cǎo zhān huā
|
见“惹草拈花”。
|
明·汪廷讷《狮吼记·奇妒》:“我非无斩钉截铁刚方气,都只为惹草沾花放荡情。”
|
RCZ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惹草拈花、惹草沾风
|
|
./NHFpbQ==.html
|
re cao zhan hua
|
|
20002
|
惹草沾风
|
惹
|
rě cǎo zhān fēng
|
比喻迷恋女色,与配偶以外的女性发生暖昧关系
|
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二折:“勾引的惹草沾风泼赖徒,辱没杀受戒传灯好宗祖。”
|
RCZ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惹草沾花
|
|
./OHc1aw==.html
|
re cao zhan feng
|
|
19394
|
惹草拈花
|
惹
|
rě cǎo niān huā
|
惹、拈:指挑逗、勾引;花、草:比喻女子。旧时指男子在外面挑逗、勾引女人;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我从来斩钉截铁常居一,不是恁惹草拈花没掂三。”
|
RCN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沾花惹草、偷鸡摸狗、惹草沾花
|
忠心耿耿
|
./MXppcQ==.html
|
re cao nian hua
|
|
20001
|
惹草粘花
|
惹
|
rě cǎo niān huā
|
惹:招引。比喻随处迷恋于不正当的男女情爱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却说湍制台九姨太身边的那个大丫头,自见湍制台属意于他,他便有心惹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却说湍制台九姨太身边的那个大丫头,自见湍制台属意于他,他便有心惹草粘花,时向湍制台跟前勾搭。”...
|
RCN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惹草拈花、惹草沾花
|
洁身自好、守身如玉
|
./OHc1YQ==.html
|
re cao nian hua
|
|
19467
|
孺子可教
|
孺
|
rú zǐ kě jiào
|
指年轻人可培养。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
RZK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jF6Mg==.html
|
ru zi ke jiao
|
|
19975
|
如足如手
|
如
|
rú zú rú shǒu
|
手足:比喻兄弟。比喻兄弟的感情亲密无间
|
唐·李华《吊古战场文》:“谁无兄弟,如足如手。”
|
RZR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2l5cQ==.html
|
ru zu ru shou
|
|
19366
|
如左右手
|
如
|
rú zuǒ yòu shǒu
|
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样。比喻极得力的助手。也比喻两者关系极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
《史记·淮阴侯列传》:“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
RZ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情同手足
|
|
./MXhwZw==.html
|
ru zuo you shou
|
|
19596
|
如坐针毡
|
如
|
rú zuò zhēn zhān
|
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
《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
RZ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局促不安
|
泰然自若、心安理得、从容不迫
|
./NHNvbw==.html
|
ru zuo zhen zhan
|
|
20065
|
如坐云雾
|
如
|
rú zuò yún wù
|
象坐在云里雾里。比喻头脑糊涂,不能辨析事理。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
RZYW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如堕烟海
|
|
./MjN4Yw==.html
|
ru zuo yun wu
|
|
20063
|
如坐春风
|
如
|
rú zuò chūn fēng
|
如同坐在和煦的春风里;比喻受到良师的教育。
|
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第四卷:“朱公掞见明道于汝州,逾月而归。语人曰:‘光庭在春风中坐了一月。’”
|
RZCF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如沐春风、春风化雨
|
如坐针毡
|
./MjNwYQ==.html
|
ru zuo chun feng
|
|
19943
|
如醉如梦
|
如
|
rú zuì rú mèng
|
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
|
宋 朱熹《答吕子约》:“恭兄文字状子已投之当路,如醉如梦,面前事尚不能管得,何可望以等。”
|
RZR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如梦如醉、如痴如梦
|
|
./NmZ1bw==.html
|
ru zui ru meng
|
|
19942
|
如醉如狂
|
如
|
rú zuì rú kuáng
|
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
《初刻白案惊奇》卷二五:“这些人还指望出张续案,放遭告考,把一个长安子弟,弄得的如醉如狂。”
|
RZRK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如痴如狂
|
|
./NmZ1ZQ==.html
|
ru zui ru kuang
|
|
19480
|
如醉如痴
|
如
|
rú zuì rú chī
|
形容神态失常;神思恍惚。
|
元 关汉卿《石榴花》:“牡丹亭畔人寂寞,恼芳心似醉如痴。”
|
RZR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神魂颠倒、如梦如醉
|
恍然大悟
|
./MjJndQ==.html
|
ru zui ru chi
|
|
19499
|
如醉方醒
|
如
|
rú zuì fāng xǐng
|
方:刚才。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乐以忘忧,称谢不尽。”
|
RZF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如醉初醒
|
|
./MjNjOA==.html
|
ru zui fang xing
|
|
19941
|
如醉初醒
|
如
|
rú zuì chū xǐng
|
象酒醉才醒一般。比喻刚从沉迷中醒悟过来。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三回:“黄歇如梦初觉,如醉初醒。”
|
RZC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如醉方醒
|
|
./NmZ1NA==.html
|
ru zui chu x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