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654
|
搔首弄姿
|
搔
|
sāo shǒu nòng zī
|
搔:用手指梳;弄:卖弄。原指修饰仪容。后形容装腔作势卖弄风情。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盘旋偃仰,从容冶步,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大行在殡,路人掩涕。固独胡粉饰貌,搔头弄姿,盘旋偃仰,从容冶步,曾无惨怛之心。”...
|
SSN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装腔作势、卖弄风骚、搔头弄姿
|
落落大方、神态自若
|
./NHR3YQ==.html
|
sao shou nong zi
|
|
23653
|
搔首踟蹰
|
搔
|
sāo shǒu chí chú
|
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
《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SSC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HR3MA==.html
|
sao shou chi chu
|
|
23652
|
骚人雅士
|
骚
|
sāo rén yǎ shì
|
同“骚人墨客”。
|
老舍《骆驼祥子》:“公园里的牡丹芍药,邀来骚人雅士,缓步徘徊,摇着名贵的纸扇。”
|
SR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骚翁墨客、骚人墨士、骚人逸客
|
|
./NHR2Zw==.html
|
sao ren ya shi
|
|
24378
|
骚人逸客
|
骚
|
sāo rén yì kè
|
同“骚人墨客”。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湖山幽境,风月遨游,实骚人逸客之常情。”
|
SRYK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骚人雅士、骚翁墨客、骚人墨客
|
|
./NHR2cQ==.html
|
sao ren yi ke
|
|
24377
|
骚人墨士
|
骚
|
sāo rén mò shì
|
同“骚人墨客”。
|
明·李介《天香阁随笔》第一卷:“未尝有横画舫于烟波,负奚囊于邱壑者,今世之骚人墨士,不过侈谈西湖耳。 明·李介《天香阁随笔》第一卷:“未尝有横画舫于烟波,负奚囊于邱壑者,今世之骚人墨士,不过侈谈西湖耳。”...
|
SRM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骚人韵士、骚人逸客、骚人雅士
|
|
./NHR2Ng==.html
|
sao ren mo shi
|
|
23201
|
骚人墨客
|
骚
|
sāo rén mò kè
|
骚人:原指《离骚》作者屈原及楚辞作者;后泛指诗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
《宣和画谱 宋迪》:“运思高妙,如骚人墨客登高临赋。”
|
SRM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介书生、文章巨公、文人雅士
|
胸无点墨
|
./MjNhaw==.html
|
sao ren mo ke
|
|
24376
|
骚人词客
|
骚
|
sāo rén cí kè
|
同“骚人墨客”。
|
清·戴名世《序》:“永嘉山水,秀绝鬟区,曩者亦骚人词客之所萃也。”
|
SRCK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骚人墨客、骚人墨士、骚人雅士
|
|
./NHR1dw==.html
|
sao ren ci ke
|
|
23158
|
搔到痒处
|
搔
|
sāo dào yǎng chù
|
比喻说话说到点子上。
|
唐·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
SDY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搔着痒处
|
不痛不痒
|
./MjI5Yw==.html
|
sao dao yang chu
|
|
24373
|
桑榆之景
|
桑
|
sāng yú zhī jǐng
|
指晚年时光。
|
唐·刘禹锡《谢分司东都表》:“虽迫桑榆之景,犹倾葵藿之心。”
|
SYZ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桑榆末景
|
|
./NHRzZQ==.html
|
sang yu zhi jing
|
|
23241
|
桑榆暮景
|
桑
|
sāng yú mù jǐng
|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
SYM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风烛残年
|
|
./MjQ1NA==.html
|
sang yu mu jing
|
|
24371
|
桑户桊枢
|
桑
|
sāng hù juàn shū
|
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
|
SHJS
|
一般成语
|
|
|
|
./NHRubw==.html
|
sang hu juan shu
|
|
24368
|
三灾六难
|
三
|
sān zāi liù nán
|
见“三灾八难”。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4回:“谁家也有三灾六难哩!互相帮助嘛!”
|
SZL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灾八难、八难三灾
|
|
./NHRtMA==.html
|
san zai liu nan
|
|
23239
|
三灾八难
|
三
|
sān zāi bā nàn
|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
SZBN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多灾多难、三灾六难
|
|
./MjQzcQ==.html
|
san zai ba nan
|
|
23219
|
三足鼎立
|
三
|
sān zú dǐng lì
|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
SZD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鼎足之势、鼎足三分
|
不打自败
|
./MjNudw==.html
|
san zu ding li
|
|
23283
|
三纸无驴
|
三
|
sān zhǐ wú lǘ
|
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邺下谚曰:‘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
|
SZW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废话连篇
|
|
./MjR4cQ==.html
|
san zhi wu lu
|
|
24369
|
三贞五烈
|
三
|
sān zhēn wǔ liè
|
见“三贞九烈”。
|
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贞五烈,这不是太……”
|
SZW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贞九烈
|
|
./NHRtdQ==.html
|
san zhen wu lie
|
|
23250
|
三贞九烈
|
三
|
sān zhēn jiǔ liè
|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来是九烈三贞贤达妇,兀的个老人家尚然道出嫁从夫。”
|
SZJ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贞五烈
|
|
./MjRjYw==.html
|
san zhen jiu lie
|
|
23187
|
三余读书
|
三
|
sān yú dú shū
|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
SYD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jJ6Zw==.html
|
san yu du shu
|
|
24228
|
三浴三衅
|
三
|
sān yù sān xìn
|
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
《国语·齐语》:“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逆之于郊,而与之坐而问焉。”
|
SYSX
|
一般成语
|
|
|
|
./MXphbw==.html
|
san yu san xin
|
|
23264
|
三阳开泰
|
三
|
sān yáng kāi tài
|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
《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
SYK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阳交泰
|
|
./MjRrbw==.html
|
san yang kai tai
|
|
24366
|
三阳交泰
|
三
|
sān yáng jiāo tai
|
见“三阳开泰”。
|
《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
SYJT
|
一般成语
|
|
|
|
./NHRsNg==.html
|
san yang jiao tai
|
|
23243
|
三言两语
|
三
|
sān yán liǎng yǔ
|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
元 施惠《幽闺记 姐妹论思》:“有三言两语,寄也无因。”
|
SYL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只言片语、简明扼要
|
长篇大论、喋喋不休
|
./MjQ3dw==.html
|
san yan liang yu
|
|
24365
|
三言两句
|
三
|
sān yán liǎng jù
|
见“三言两语”。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我到那里,三言两句,肯写休书,万事俱休。”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哥哥你放心者,老身到那里,不消三言两句,管教他随顺哥哥便了。”...
|
SYL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言两语、三言二语、三言五语
|
长篇大论
|
./NHRrbQ==.html
|
san yan liang ju
|
|
24367
|
三怨成府
|
三
|
sān yuàn chéng fǔ
|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
|
SYCF
|
一般成语
|
|
|
|
./NHRscQ==.html
|
san yuan cheng fu
|
|
24361
|
三徙成都
|
三
|
sān xǐ chéng dōu
|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
SXC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徙成国
|
|
./NHRpbw==.html
|
san xi cheng dou
|
|
23202
|
三心二意
|
三
|
sān xīn èr yì
|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
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
SXE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见异思迁、朝三暮四
|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
./MjNkbQ==.html
|
san xin er yi
|
|
24364
|
三心两意
|
三
|
sān xīn liǎng yì
|
见“三心二意”。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九阿姐,你休得三心两意。”
|
SXL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心二意、二意三心
|
专心致志
|
./NHRqcw==.html
|
san xin liang yi
|
|
24363
|
三写易字
|
三
|
sān xiě yì zì
|
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
SXY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写成乌
|
|
./NHRqaQ==.html
|
san xie yi zi
|
|
24362
|
三写成乌
|
三
|
sān xiě chéng wū
|
同“三写易字”。
|
清·黄宗羲《辩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牴悟如此。向后欲凭纸上之语,三写成乌,岂复有实 清·黄宗羲《辩野史》:“去今五十年,耳目相接,其大者已牴悟如此。向后欲凭纸上之语,三写成乌,岂复有实事哉。”...
|
SXC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写易字
|
|
./NHRqOA==.html
|
san xie cheng wu
|
|
23124
|
三五成群
|
三
|
sān wǔ chéng qún
|
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
|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三五成群,高谈嬉笑。”
|
SWC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成群结队
|
风流云散、形单影只、人山人海
|
./MjBwOA==.html
|
san wu cheng qun
|
|
23130
|
三位一体
|
三
|
sān wèi yī tǐ
|
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一个整体。
|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 毛泽东《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为什么提出‘巩固和平’、‘争取民主’、‘实现抗战’这样三位一体的口号?”...
|
SWY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亲密无间、水乳交融
|
格格不入、势不两立
|
./MjE5aQ==.html
|
san wei yi ti
|
|
24360
|
三吐三握
|
三
|
sān tǔ sān wò
|
《史记 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 《史记 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
|
《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 《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
STSW
|
一般成语
|
|
|
|
./NHRodQ==.html
|
san tu san wo
|
|
24234
|
三头两绪
|
三
|
sān tóu liǎng xù
|
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
宋 朱熹《答张敬夫书》:“则不免将一个心把捉另一个心,外面未有一事时,里面已是三头两绪。”
|
STL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千头万绪
|
|
./MjFtMA==.html
|
san tou liang xu
|
|
24357
|
三头两日
|
三
|
sān tóu liǎng rì
|
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一切日用盘费,三头两日俱是通州差人送来。”
|
STL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HRoMA==.html
|
san tou liang ri
|
|
24260
|
三头两面
|
三
|
sān tóu liǎng miàn
|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
唐 李商隐《杂纂》:“三头两面趋奉人。”
|
STL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两面三刀
|
|
./MjRrNA==.html
|
san tou liang mian
|
|
24359
|
三头六证
|
三
|
sān tóu liù zhèng
|
众多的人证。
|
克非《春潮急》:“心想,横竖抵死不认帐,只你徐元菊一个人,缺少三头六证,未见得就给我说死了。”
|
STL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HRoaw==.html
|
san tou liu zheng
|
|
24358
|
三头六面
|
三
|
sān tóu liù miàn
|
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
清·李渔《风筝误·释疑》:“究竟不得明白,方才在这边三头六面,认将出来,方才晓得是这本新戏。”
|
STL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HRoYQ==.html
|
san tou liu mian
|
|
23185
|
三头六臂
|
三
|
sān tóu liù bì
|
原指佛的法相有三个头;六条臂。后比喻人本领高超;神通广大。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普昭禅师》:“三头六臂擎天地,愤怒那吒扑帝钟。”
|
STL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神通广大
|
黔驴技穷、一无所长
|
./MjJ5Yw==.html
|
san tou liu bi
|
|
24250
|
三头对案
|
三
|
sān tóu duì àn
|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117回:“今天人们都在此处,咱们三头对案的说一说。”
|
STDA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曹对案
|
|
./MjNsZQ==.html
|
san tou dui an
|
|
23122
|
三推六问
|
三
|
sān tuī liù wèn
|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
|
STL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六问三推
|
|
./MjAwcw==.html
|
san tui liu wen
|
|
23166
|
三天两头
|
三
|
sān tiān liǎng tóu
|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
STL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隔三差五
|
|
./MjJpaQ==.html
|
san tian liang tou
|
|
23643
|
三思而行
|
三
|
sān sī ér xíng
|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SSE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深思熟虑、郑重其事
|
不假思索、轻举妄动
|
./NHRmbQ==.html
|
san si er xing
|
|
24353
|
三三四四
|
三
|
sān sān sì sì
|
犹言三三两两。
|
汉·王延寿《梦赋》:“尔乃三三四四,相随踉■(足旁)而历僻。”
|
SSS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三五五、三三两两
|
|
./NHRkbw==.html
|
san san si si
|
|
23191
|
三三两两
|
三
|
sān sān liǎng liǎng
|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四 娇女诗》:“行不独自去,三三两两俱。”
|
SS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稀稀拉拉
|
密密麻麻
|
./MjMxeQ==.html
|
san san liang liang
|
|
24356
|
三首六臂
|
三
|
sān shǒu liù bì
|
同“三头六臂”。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三回:“子牙见对营门一人,三首六臂,青面獠牙。”
|
SSL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头六臂
|
一无所长
|
./NHRmYw==.html
|
san shou liu bi
|
|
24354
|
三尸五鬼
|
三
|
sān shī wǔ guǐ
|
比喻奸佞之臣。
|
|
SSWG
|
一般成语
|
|
|
|
./NHRlcw==.html
|
san shi wu gui
|
|
24237
|
三尸暴跳
|
三
|
sān shī bào tiào
|
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
|
SSBT
|
一般成语
|
|
|
|
./MjJqYw==.html
|
san shi bao tiao
|
|
23642
|
三省吾身
|
三
|
sān shěng wú shēn
|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SSW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吾日三省
|
|
./NHRlaQ==.html
|
san sheng wu shen
|
|
23151
|
三生有幸
|
三
|
sān shēng yǒu xìng
|
三生都很幸运。形容极为幸运或难得的好境遇。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
|
SSY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吉星高照、洪福齐天
|
天不作美、生不逢时
|
./MjI0Yw==.html
|
san sheng you xing
|
|
23254
|
三牲五鼎
|
三
|
sān shēng wǔ dǐng
|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
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
SSW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jRlaw==.html
|
san sheng wu 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