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18
|
蜂屯乌合
|
蜂
|
fēng tún wū hé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宋 王禹偁《贺圣驾还京表》:“蕞尔林胡,无名内侮,蜂屯乌合,鼠窃狗偷;必想边民夺挺以殴攘,亭长持绳而 宋 王禹偁《贺圣驾还京表》:“蕞尔林胡,无名内侮,蜂屯乌合,鼠窃狗偷;必想边民夺挺以殴攘,亭长持绳而絷缚。”...
|
FTWH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蜂攒蚁集、蜂拥蚁屯
|
|
./NjllZw==.html
|
feng tun wu he
|
|
5333
|
蜂屯蚁聚
|
蜂
|
fēng tún yǐ jù
|
形容成群的人聚集在一处。
|
《宋书 索虏传》:“首尾逼畏,蜂屯蚁聚,假息旦夕,岂复能超蹈长河,以当堂堂之阵哉。”
|
FTY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攒蚁聚、蜂拥蚁聚
|
|
./MTJubw==.html
|
feng tun yi ju
|
|
5724
|
蜂攒蚁集
|
蜂
|
fēng cuán yǐ jí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八卷:“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
|
FCY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攒蚁聚、蜂屯蚁聚、蜂拥蚁聚
|
|
./NjlnNA==.html
|
feng cuan yi ji
|
|
5351
|
蜂拥蚁聚
|
蜂
|
fēng yōng yǐ jù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罗振常《史可法别传》:“城下死者山积,攻者反藉叠尸以登,蜂拥蚁聚,城遂陷。”
|
FYY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攒蚁聚、蜂屯蚁聚、蜂拥蚁屯
|
|
./Mnl1NA==.html
|
feng yong yi ju
|
|
5350
|
蜂拥蚁屯
|
蜂
|
fēng yōng yǐ tún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清 昭梿《啸亭杂录 缅甸归诚本末》:“帆樯衔接,倏然蜂拥蚁屯者数千人。”
|
FYY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拥蚁聚、蜂攒蚁集、蜂屯乌合
|
|
./Mnk5MA==.html
|
feng yong yi tun
|
|
4784
|
蜂拥而上
|
蜂
|
fēng yōng ér shàng
|
像成群的蜂拥挤着飞过来一样。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前。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
|
FYE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拥而至、蜂拥而来
|
鱼贯而来
|
./Nmxz.html
|
feng yong er shang
|
|
5288
|
蜂拥而起
|
蜂
|
fēng yōng ér qǐ
|
像蜂飞一样成群而起。形容许多人一拥而起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赞》:“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
FYE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拥而至、纷至沓来
|
|
./OTJhZQ==.html
|
feng yong er qi
|
|
5126
|
蜂拥而至
|
蜂
|
fēng yōng ér zhì
|
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徐承志等他去远,刚要回船,前面尘头滚滚,喊声渐近,又来许多草寇。个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徐承志等他去远,刚要回船,前面尘头滚滚,喊声渐近,又来许多草寇。个个头戴浩然巾,手机器械,蜂拥而至。”...
|
FYE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拥而来
|
|
./MnllMA==.html
|
feng yong er zhi
|
|
5018
|
蜂拥而来
|
蜂
|
fēng yōng ér lái
|
象蜂群似的拥挤着过来。形容许多人一起过来。
|
《史记·项羽本纪》:“陈涉首难,豪杰蜂起。”
|
FYE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拥而上
|
|
./MTJhbQ==.html
|
feng yong er lai
|
|
5710
|
蜂窠蚁穴
|
蜂
|
fēng kē yǐ xué
|
比喻占据的地方极为窄小,借以对偏安一隅的地方势力的蔑称。
|
宋 曾慥《类说 见闻录 胡讷》:“开宝八年,王师围金陵。朝廷殿试《桥梁渡长江赋》、《习水战诗》;江南 宋 曾慥《类说 见闻录 胡讷》:“开宝八年,王师围金陵。朝廷殿试《桥梁渡长江赋》、《习水战诗》;江南亦试《王德惟亲赋》、《谈笑却秦诗》。太祖笑曰:‘江南畜文臣武将,迨同飞走,岂不知中原有真主耶?’赵普曰:‘蜂窠蚁穴不足挂圣虑。’”...
|
FKY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房蚁穴
|
|
./NjlieQ==.html
|
feng ke yi xue
|
|
5725
|
蜂攒蚁聚
|
蜂
|
fēng cuán yǐ jù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那跟随楚王人众,何止千人,一个个俱脱衣露甲,手执暗器,如蜂攒蚁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那跟随楚王人众,何止千人,一个个俱脱衣露甲,手执暗器,如蜂攒蚁聚,飞奔上坛。”...
|
FCY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屯蚁聚、蜂拥蚁聚、蜂拥蚁屯
|
|
./NjlnZQ==.html
|
feng cuan yi ju
|
|
5720
|
蜂屯蚁杂
|
蜂
|
fēng tún yǐ zá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唐 韩愈《送郑尚书序》:“撞搪呼号以相和应;蜂屯蚁杂,不可爬梳。”
|
FTY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屯蚁聚、蜂屯蚁附
|
|
./NjlmMA==.html
|
feng tun yi za
|
|
5719
|
蜂屯蚁附
|
蜂
|
fēng tún yǐ fù
|
形容人群蜂蚁般杂乱地聚集在一起。同“蜂屯蚁聚”。
|
宋 李纲《上道君太上皇帝札子》:“犬戎之众,蜂屯蚁附,渡壕临城,梯长如云,箭落如雨。”
|
FTY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蜂屯蚁聚、蜂屯乌合
|
|
./NjllcQ==.html
|
feng tun yi fu
|
|
12970
|
狂犬吠日
|
狂
|
kuáng quǎn fèi rì
|
疯狗对着太阳乱叫。比喻坏人自不量力地叫嚣。
|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 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
KQFR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蜀犬吠日
|
|
./MW91aw==.html
|
kuang quan fei ri
|
|
13681
|
皓齿蛾眉
|
皓
|
hào chǐ é méi
|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皓:白色的样子;蛾眉:女子修长而美丽的眉毛。洁白的牙齿,修美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端庄美丽,也喻称美女。...
|
汉·枚乘《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
|
HCE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蛾眉皓齿、皓齿娥眉
|
|
./MWFheQ==.html
|
hao chi e mei
|
|
4388
|
蛮触之争
|
蛮
|
mán chù zhī zhēng
|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MCZZ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蛮触相争、蛮争触斗
|
|
./OHd5cQ==.html
|
man chu zhi zheng
|
|
4386
|
蛮争触斗
|
蛮
|
mán zhēng chù dòu
|
蛮:蛮氏;触:触氏。《庄子》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MZCD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蛮触之争、蛮触相争
|
|
./OHd5Ng==.html
|
man zheng chu dou
|
|
3798
|
蛮烟瘴雨
|
蛮
|
mán yān zhàng yǔ
|
指南方有瘴气的烟雨。也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
宋 黄公度《眼儿媚 梅词和傅参议韵》词:“如今憔悴,蛮烟瘴雨,谁肯寻搜。”
|
MYZ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蛮烟瘴雾
|
|
./MW52YQ==.html
|
man yan zhang yu
|
|
3788
|
蛮烟瘴雾
|
蛮
|
mán yān zhàng wù
|
指南方的烟雨瘴气。借指荒凉地区
|
宋 欧阳修《再和公仪赠白鹇》:“蛮烟瘴雾虽生处,何必区区忆陋邦。”
|
MYZ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蛮烟瘴雨
|
|
./ZWE2.html
|
man yan zhang wu
|
|
4387
|
蛮风瘴雨
|
蛮
|
mán fēng zhàng yǔ
|
蛮:荒凉的南方;瘴:瘴气。指南方有烟雨瘴气的地方。泛指十分荒凉的地方
|
明·周楫《西湖二集·吹风箫女诱东墙》:“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
MFZ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蛮烟瘴雨
|
|
./OHd5Zw==.html
|
man feng zhang yu
|
|
3560
|
蛮不讲理
|
蛮
|
mán bù jiǎng lǐ
|
蛮:野蛮;粗暴。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
MBJ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蛮横无理、强词夺理
|
彬彬有礼、以理服人、通情达理
|
./MXN2YQ==.html
|
man bu jiang li
|
|
4885
|
放刁撒泼
|
放
|
fàng diāo sā pō
|
放:使用;刁:无赖,刁滑;撒泼:蛮不讲理。指使用刁钻狡猾的一套手段。形容极不讲理。
|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俺两个全仗俺父亲的虎威,拿粗挟细,揣歪捏怪,帮闲钻懒,放刁撒泼。”
|
FDSP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蛮横无理
|
|
./MTBucQ==.html
|
fang diao sa po
|
|
13658
|
胡搅蛮缠
|
胡
|
hú jiǎo mán chán
|
不讲道理,纠缠不放。
|
清·邵振华《侠义佳人》第一回:“我说的正经话,你不听;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谁来听你!”
|
HJM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蛮横无理
|
有理有据
|
./MWExOA==.html
|
hu jiao man chan
|
|
4497
|
蛮触相争
|
蛮
|
mán chù xiāng zhēng
|
蛮触:蛮氏、触氏,《庄子》寓言中的在蜗牛两角的两个小国。因细小的缘故而引起的争端。
|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MCXZ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蛮争触斗、蛮触之争
|
|
./MXI4eQ==.html
|
man chu xiang zheng
|
|
3549
|
蛮横无理
|
蛮
|
mán hèng wú lǐ
|
野蛮横暴;不讲道理。
|
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六回:“武松在旁边说话不得,恼恨县主得了贿银,这样蛮横无理。”
|
MHW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蛮不讲理、飞扬跋扈
|
一团和气、温柔敦厚
|
./MXNsYQ==.html
|
man heng wu li
|
|
13751
|
横蛮无理
|
横
|
hèng mán wú lǐ
|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
|
罗广斌《红岩》第13章:“余新江望着眼前这个横蛮无理、惯于装腔作势的敌人,气愤地握紧了拳头。”
|
HMW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蛮不讲理
|
彬彬有礼
|
./MWJleQ==.html
|
heng man wu li
|
|
25393
|
以力服人
|
以
|
yǐ lì fú rén
|
服:制服。用强力使人服从。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
YLF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蛮不讲理
|
以理服人
|
./NW5kNA==.html
|
yi li fu ren
|
|
15583
|
蛟龙戏水
|
蛟
|
jiāo lóng xì shuǐ
|
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
JLX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蛟龙嬉水
|
|
./M3o0cw==.html
|
jiao long xi shui
|
|
3265
|
马迹蛛丝
|
马
|
mǎ jì zhū sī
|
马蹄的痕迹,蜘蛛的细丝。比喻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五回:“明中之暗,正中之侧,侧中之正,草蛇灰线,马迹蛛丝。”
|
MJZ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蛛丝马迹
|
千丝万缕
|
./ZHJ1.html
|
ma ji zhu si
|
|
4943
|
风吹草动
|
风
|
fēng chuī cǎo dòng
|
微风一吹;草就晃动。比喻轻微的动荡或变故。
|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偷踪窃道,饮气吞声。风吹草动,即便藏形。”
|
FCC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蛛丝马迹
|
|
./MTFoNg==.html
|
feng chui cao dong
|
|
14712
|
虎踪猫迹
|
虎
|
hǔ zōng māo jì
|
痕迹,蛛丝马迹
|
|
HZM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蛛丝马迹
|
|
./ODJ3cw==.html
|
hu zong mao ji
|
|
20319
|
造谣惑众
|
造
|
zào yáo huò zhòng
|
制造谣言;迷惑群众。
|
邹鲁《江苏光复纪事》:“又都督府颁发暂行军律:一临阵退缩者斩,一强奸妇女者斩,一骚扰百姓者斩,一造谣 邹鲁《江苏光复纪事》:“又都督府颁发暂行军律:一临阵退缩者斩,一强奸妇女者斩,一骚扰百姓者斩,一造谣惑众者斩。”...
|
ZYH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蛊惑人心、妖言惑众、造谣生事
|
|
./MnVudQ==.html
|
zao yao huo zhong
|
|
24646
|
妖言惑众
|
妖
|
yāo yán huò zhòng
|
妖言:没有事实根据的;荒诞离奇的话;惑:迷乱。用骗人的话蛊惑群众。
|
东汉 班固《汉书 眭弘传》:“妄设妖言惑众,大逆不道。”
|
YYH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蛊惑人心、妖言惑众、蜚短流长
|
发榜安民
|
./Mmt4aw==.html
|
yao yan huo zhong
|
|
24173
|
扇惑人心
|
扇
|
shān huò rén xīn
|
扇惑:挑拨引诱。挑拨引诱人的心志
|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13卷:“又有燃指焚香,刺肤割股,惊骇人目,扇惑人心,不惟饕餮于民,抑且有伤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13卷:“又有燃指焚香,刺肤割股,惊骇人目,扇惑人心,不惟饕餮于民,抑且有伤风化。”...
|
SHR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蛊惑人心
|
|
./OGlvdQ==.html
|
shan huo ren xin
|
|
15099
|
鲸吞蚕食
|
鲸
|
jīng tūn cán shí
|
像鲸鱼吞食一口吞下,像蚕吃桑叶逐步侵占。比喻用各种手段侵吞
|
清 王韬《英宜保土》:“若土耳机三土一旦为俄所鲸吞蚕食,则地兼三海,拓疆万里。”
|
JTC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蚕食鲸吞
|
|
./YjRh.html
|
jing tun can shi
|
|
3090
|
蚍蜉戴盆
|
蚍
|
pí fú dài pén
|
比喻能力低而承担的任务极重。也比喻不自量力。
|
汉 焦赣《易林 复之萃》:“蚍蜉戴盆,不能上山。”
|
PFDP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蚍蜉撼树、力不能及、力所不能
|
力所能及
|
./MXdjaw==.html
|
pi fu dai pen
|
|
14919
|
撼树蚍蜉
|
撼
|
hàn shù bí fú
|
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
唐·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
HSBF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蚍蜉撼树
|
|
./MTl5cQ==.html
|
han shu bi fu
|
|
20311
|
自不量力
|
自
|
zì bù liàng lì
|
自己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征辞,不察有罪。”
|
ZBL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蚍蜉憾树、螳臂当车、以卵击石
|
量力而行、力所能及、自知之明
|
./MnVpdQ==.html
|
zi bu liang li
|
|
2001
|
蚌鹬争衡
|
蚌
|
bàng yù zhēng héng
|
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 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
蔡寅《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蚌鹬争衡,鱼龙曼衍,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
BYZ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蚌鹬相持
|
|
./OG5mZQ==.html
|
bang yu zheng heng
|
|
1278
|
蚌病成珠
|
蚌
|
bàng bìng chéng zhū
|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
BBC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蚌病生珠
|
|
./aWI2.html
|
bang bing cheng zhu
|
|
1821
|
蚌病生珠
|
蚌
|
bàng bìng shēng zhū
|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同“蚌病成珠”。
|
高燮《题蔡哲夫所绘沈孝则〈冰雪庐图〉即步哲夫韵》:“嗟哉蚌病乃生珠,诗渐可读消雄图。”
|
BBS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蚌病成珠
|
|
./NjdqOA==.html
|
bang bing sheng zhu
|
|
27144
|
蚊思负山
|
蚊
|
wén sī fù shān
|
负:担负。比喻力量虽微却愿担负重任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四卷:“予不自揣,蚊思负山,欲取郦注从而疏之。”
|
WSF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蚊虻负山
|
|
./OGh2ZQ==.html
|
wen si fu shan
|
|
6528
|
堤溃蚁穴
|
堤
|
dī kuì yǐ xué
|
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
三国魏·应璩《杂诗》:“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
|
DKY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蚁穴溃堤
|
|
./dzRl.html
|
di kui yi xue
|
|
15210
|
积羽沉舟
|
积
|
jī yǔ chén zhōu
|
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
|
JYC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蚁穴溃堤
|
|
./MWU5Ng==.html
|
ji yu chen zhou
|
|
19051
|
小隙沉舟
|
小
|
xiǎo xì chén zhōu
|
隙:裂缝。指小小的裂缝可以使整个船只沉没。比喻小差错能酿成大灾害。
|
《关尹子 九药》:“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
|
XXC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蚁穴溃堤
|
|
./Nmptcw==.html
|
xiao xi chen zhou
|
|
25164
|
蚁穴溃堤
|
蚁
|
yǐ xué kuì dī
|
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
YXK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蚁穴坏堤
|
|
./MnNhMA==.html
|
yi xue kui di
|
|
20262
|
债多不愁
|
债
|
zhài duō bù chóu
|
债欠多了反而不忧愁。比喻困难成堆,认为反正一时解除不了,也就不去愁它了。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管目前,随他如何进行,总教借款有着,便好偷安旦夕,得过且过,债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管目前,随他如何进行,总教借款有着,便好偷安旦夕,得过且过,债多不愁。”...
|
ZDB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虱多不痒
|
|
./MnRxOA==.html
|
zhai duo bu chou
|
|
20931
|
真真假假
|
真
|
zhēn zhēn jiǎ jiǎ
|
指真假难辨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2回:“这姓铁的一个少年人,明明为贪色,却真真假假,百般哄诱他不动。”
|
ZZJ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虚虚实实
|
|
./OGdsdQ==.html
|
zhen zhen jia jia
|
|
1061
|
表里不一
|
表
|
biǎo lǐ bù yī
|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
《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
BL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虚有其表、名不副实、徒有虚名
|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
./MjBp.html
|
biao li bu yi
|
|
18261
|
虚张声势
|
虚
|
xū zhāng shēng shì
|
假装出强大的气势。虚:虚假;张:张扬。
|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 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淄青、恒冀两道,与蔡州气类略同,今闻讨伐元济,人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无暇,虚张声势,则必有之。”...
|
XZS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虚晃一枪
|
不动声色
|
./Mnpsdw==.html
|
xu zhang sheng 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