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12
|
鼓舌摇唇
|
鼓
|
gǔ shé yáo chún
|
同“鼓唇摇舌”。
|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
GSYC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鼓唇摇舌、鼓唇咋舌、鼓唇摇舌
|
|
./M3BtMA==.html
|
gu she yao chun
|
|
11634
|
鼓唇弄舌
|
鼓
|
gǔ chún nòng shé
|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
|
GCN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鼓唇摇舌
|
|
./MTg2aw==.html
|
gu chun nong she
|
|
12193
|
鼓唇咋舌
|
鼓
|
gǔ chún zǎ shé
|
同“鼓唇摇舌”。
|
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
|
GCZ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鼓唇弄舌、鼓唇摇舌、鼓舌摇唇
|
|
./M3BhYw==.html
|
gu chun za she
|
|
12219
|
鼓吻弄舌
|
鼓
|
gǔ wěn nòng shé
|
鼓弄唇舌。
|
《花月痕》第四四回:“又有一个枭鸟,在秋心院上,鼓吻弄舌,叫得跛脚毛发森竖!”
|
GWN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鼓唇弄舌
|
|
./M3BvaQ==.html
|
gu wen nong she
|
|
11720
|
鼓乐喧天
|
鼓
|
gǔ yuè xuān tiān
|
鼓:弹奏。喧天:声音大而嘈杂。弹奏着各种乐器,声响大得直冲云天。
|
《五代史平话 汉史》:“笙歌聒地,鼓乐喧天。”
|
GYX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鼓吹喧阗
|
|
./M3B0OA==.html
|
gu yue xuan tian
|
|
12759
|
鼓角齐鸣
|
鼓
|
gǔ jiǎo qí míng
|
鼓:战鼓;角:古代军队中的乐器,即号角。战鼓响,号角鸣。形容军队出击时的雄壮阵势。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前面鼓角齐鸣,一彪军出,放过马谡,拦住张郃。”
|
GJQM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鼓乐齐鸣
|
|
./MTc5cw==.html
|
gu jiao qi ming
|
|
12192
|
鼓吹喧阗
|
鼓
|
gǔ chuí xuān tián
|
形容音乐演奏的声音嘈杂热闹。
|
《醒世姻缘传》第九三回:“离店家不上五六里之地,只是后面鼓吹喧阗,回头观看,灯火烛天。”
|
GCX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鼓乐喧天
|
|
./M3A5cw==.html
|
gu chui xuan tian
|
|
6571
|
鼎足之势
|
鼎
|
dǐng zú zhī shì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
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
|
DZZ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鼎足而立
|
|
./d3dn.html
|
ding zu zhi shi
|
|
6574
|
鼎足而三
|
鼎
|
dǐng zú ér sān
|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也泛指三个方面。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内则一妻一女一子,鼎足而三焉。”
|
DZE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鼎足而立
|
|
./d3k0.html
|
ding zu er san
|
|
23219
|
三足鼎立
|
三
|
sān zú dǐng lì
|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
SZD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鼎足之势、鼎足三分
|
不打自败
|
./MjNudw==.html
|
san zu ding li
|
|
138
|
黯然魂销
|
黯
|
àn rán hún xiāo
|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魂销: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心情极其沮丧、哀痛,以致心神无主的样子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授曲第三》:“悲者黯然魂销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
|
ARH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黯然销魂
|
洋洋得意
|
./Nm9rdQ==.html
|
an ran hun xiao
|
|
608
|
黯然伤神
|
黯
|
àn rán shāng shén
|
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篝灯询母,如秋蝶黯然伤神。”
|
ARSS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黯然神伤
|
|
./Z2ln.html
|
an ran shang shen
|
|
16
|
黯然神伤
|
黯
|
àn rán shén shāng
|
心情沮丧;心神忧伤。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
AR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黯然泪下
|
悠然自得
|
./ZWc=.html
|
an ran shen shang
|
|
74
|
暗淡无光
|
暗
|
àn dàn wú guāng
|
暗淡:不明亮,昏暗。形容失去光彩。
|
欧阳山《苦斗》:“太阳过了,整个天空又显得暗淡无光,北风在头项上呼呼地嚎叫着。”
|
ADW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黯然失色、黯淡无光
|
金光灿烂
|
./Z2Vr.html
|
an dan wu guang
|
|
139
|
黯然无光
|
黯
|
àn rán wú guāng
|
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昏暗不明亮
|
秦牧《哲人 小孩》:“因为思想水平低下,作品也就难免黯然无光。”
|
ARW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黯淡无光
|
光彩夺目
|
./Nm9sNA==.html
|
an ran wu guang
|
|
15974
|
极武穷兵
|
极
|
jí wǔ qióng bīng
|
黩武。滥用武力。
|
《周书·韦孝宽传》:“且君辅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调阴阳,抚百姓,焉用极武穷兵,构怨连祸。”
|
JWQB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黩武穷兵
|
|
./M3g2cw==.html
|
ji wu qiong bing
|
|
4730
|
昧昧无闻
|
昧
|
mèi mèi wú wén
|
闻:出名。指无声无息,无人知晓
|
《剪灯余话·长安夜行录》:“而使之昧昧无闻,安得不饮恨于九泉,抱痛于百世哉?”
|
MMWW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默无闻、没没无闻
|
鼎鼎有名
|
./OGJ2MA==.html
|
mei mei wu wen
|
|
26476
|
无声无息
|
无
|
wú shēng wú xī
|
息:音信;消息。没有声音;没有气息。形容没有声响;不为人觉察。
|
鲁迅《书信集 1047 至胡风》:“一到里面去,即酱在无聊的纠纷中,无声无息。”
|
WSW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默无闻、无声无臭
|
大名鼎鼎、举世闻名
|
./NWJ3Yw==.html
|
wu sheng wu xi
|
|
3428
|
没没无闻
|
没
|
mò mò wú wén
|
无声无息,没人知道。指没有什么名声。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3回:“你我要是见的到此,虽不能和大帅一般威震四海,也不致没没无闻了。”
|
MMW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默无闻
|
赫赫有名
|
./MW9zYw==.html
|
mo mo wu wen
|
|
15008
|
寂寂无闻
|
寂
|
jì jì wú wén
|
指毫无声息,默默无闻,没有名气
|
清 钱学伦《语新》上卷:“虽与予居不远,几年来寂寂无闻。”
|
JJW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默无闻
|
|
./OWoy.html
|
ji ji wu wen
|
|
18602
|
鲜为人知
|
鲜
|
xiǎn wéi rén zhī
|
鲜:很少。很少被人知道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后来伴着主人度过了那段漫长的鲜为人知的冷宫生活不知洒上了多少珍妃泪。”
|
XWR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默无闻
|
赫赫有名
|
./OTM3Ng==.html
|
xian wei ren zhi
|
|
4419
|
默默无声
|
默
|
mò mò wú shēng
|
默默:幽寂,没有声音。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没有名声,不为人所知
|
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无声。”
|
MMW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默无语、默默无闻
|
大名鼎鼎
|
./OTZ2eQ==.html
|
mo mo wu sheng
|
|
3757
|
默默不语
|
默
|
mò mò bù yǔ
|
默默:不说话的样子。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他见郭安默默不语,如有所思,便知必有心事。”
|
MM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默无语
|
口若悬河
|
./OTZ3OA==.html
|
mo mo bu yu
|
|
3756
|
默默无语
|
默
|
mò mò wú yǔ
|
默默:不说话的样子。不声不响,闭口无言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杨御史见苏御史词色不顺,便默默无语。”
|
MM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默无言
|
口若悬河
|
./OTZ2bw==.html
|
mo mo wu yu
|
|
4411
|
嘿然不语
|
嘿
|
mò rán bù yǔ
|
沉默着不说一句话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6回:“夷吾嘿然不语。”
|
MRB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默不语
|
|
./OTVrNg==.html
|
mo ran bu yu
|
|
4418
|
默然无声
|
默
|
mò rán wú shēng
|
默:静默。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
|
西汉·司马迁《史记·梁孝王世家》:“于是景帝默默无声。”
|
MRW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然无语、默默无声
|
|
./OTZ2ZQ==.html
|
mo ran wu sheng
|
|
4417
|
默然无语
|
默
|
mò rán wú yǔ
|
默:静默。不声不响,一句话也不说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2回:“鲁肃吃了一惊,默然无语。”
|
MRW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然无声
|
滔滔不绝
|
./OTZ2NA==.html
|
mo ran wu yu
|
|
4635
|
默换潜移
|
默
|
mò huàn qián yí
|
暗中转换移易。
|
清·李渔《奈何天·闹封》:“喜得男儿争气,把红颜命格,默换潜移。”
|
MHQY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化潜移、潜移默化、默转潜移
|
无动于衷
|
./NGVxcQ==.html
|
mo huan qian yi
|
|
4114
|
默转潜移
|
默
|
mò zhuǎn qián yí
|
暗中转换移易。
|
清·冯桂芬《致李伯相书》:“然试办采办羁縻东省运道,三年后采买有效,再议进止,是亦默转潜移之一术,执 清·冯桂芬《致李伯相书》:“然试办采办羁縻东省运道,三年后采买有效,再议进止,是亦默转潜移之一术,执事以为何如?”...
|
MZQ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化潜移、潜移默化、默换潜移
|
无动于衷
|
./NGYwcQ==.html
|
mo zhuan qian yi
|
|
21876
|
沉默寡言
|
沉
|
chén mò guǎ yán
|
沉默:沉静;不声不响;寡:少。不声不响;很少说话。也作“沉密寡言”、“沉静寡言”。
|
《新唐书 梁崇义传》:“后为羽林射生,事来瑱,沉默寡言。”
|
CMG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不做声、沉吟不语、默默无言
|
夸夸其谈、口若悬河、喋喋不休
|
./cGpx.html
|
chen mo gua yan
|
|
3758
|
默不做声
|
默
|
mò bù zuò shēng
|
默:沉默。沉默不说一句话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刘峰默不做声,顺着梯子下了几阶,又回身关好柜底板。”
|
MBZ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默不作声
|
滔滔不绝
|
./OTZ3aQ==.html
|
mo bu zuo sheng
|
|
15030
|
江郎才尽
|
江
|
jiāng láng cái jìn
|
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 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岁文思衰;才:才华;尽:完。江淹的文思已经衰竭。后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气用完了。...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1回:“如今弄了这个,还不知可能敷衍交卷。我被你闹的真是江郎才尽了。”
|
JLC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黔驴技穷、江淹才尽
|
出类拔萃、初露锋芒
|
./OXJ5.html
|
jiang lang cai jin
|
|
17095
|
黔驴技孤
|
黔
|
qián lǘ jì gū
|
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同“黔驴之技”。
|
明·孙仁孺《东郭记·妾妇之道》:“腐鼠堪惊,黔驴技孤。”
|
QLJG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黔驴之技
|
|
./MnptNg==.html
|
qian lu ji gu
|
|
13980
|
黑白不分
|
黑
|
hēi bái bù fēn
|
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
|
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
|
HBB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白混淆
|
黑白分明
|
./NnFtcQ==.html
|
hei bai bu fen
|
|
25418
|
一清二楚
|
一
|
yī qīng èr chǔ
|
十分明白、清楚。
|
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样样事情都要闹个一清二楚,不然怎幺能当好妈妈的保镖呢。”
|
YQE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白分明、一目了然、一清二白
|
含糊其词、模糊不清、若明若暗
|
./NW8zcw==.html
|
yi qing er chu
|
|
1202
|
白黑分明
|
白
|
bái hēi fēn míng
|
比喻是非分得清楚。
|
东汉 班固《汉书 薛宣传》:“所贬退称进,白黑分明,由是知名。”
|
BHF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白分明
|
黑白不分
|
./aDl5.html
|
bai hei fen ming
|
|
2604
|
判若黑白
|
判
|
pàn ruò hēi bái
|
判:区别。像黑的与白的那样明显区分。形容界限分明
|
清·方苞《书祭裴太常文后》:“夫文之高下雅俗,判若黑白。”
|
PRH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白分明
|
黑白不分
|
./N3Nhaw==.html
|
pan ruo hei bai
|
|
18084
|
薰莸同器
|
薰
|
xūn yóu tóng qì
|
香草和臭草收藏在同一个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薰:香草;莸:臭草。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XYT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黑白不分、是非不分
|
是非分明、泾渭分明
|
./MmlvNg==.html
|
xun you tong qi
|
|
19027
|
熏莸同器
|
熏
|
xún yóu tóng qì
|
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回闻熏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异类也。”
|
XYTQ
|
一般成语
|
|
黑白不分、是非不分
|
是非分明、泾渭分明
|
./NWliNg==.html
|
xun you tong qi
|
|
24142
|
是非不分
|
是
|
shì fēi bù fēn
|
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
|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
|
SFB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白不分
|
是非分明
|
./ODludQ==.html
|
shi fei bu fen
|
|
14887
|
黑天摸地
|
黑
|
hēi tiān mō dì
|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
HTMD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灯瞎火、漆黑一团
|
|
./MTk1MA==.html
|
hei tian mo di
|
|
26551
|
乌漆墨黑
|
乌
|
wū qī mò hēi
|
乌黑,深黑
|
|
WQM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灯瞎火
|
|
./NzFmbQ==.html
|
wu qi mo hei
|
|
26552
|
乌灯黑火
|
乌
|
wū dēng hēi huǒ
|
指晚上没灯没火,形容很暗
|
|
WDH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灯瞎火
|
|
./NzFncQ==.html
|
wu deng hei huo
|
|
18605
|
瞎灯黑火
|
瞎
|
xiā dēng hēi huǒ
|
灯不亮,火灭了。形容十分漆黑
|
《人民日报》1976.1.17:“村剧团就要开始演出了,散戏时瞎灯黑火不好走,那路还得加宽!”
|
XDH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火瞎灯、瞎灯灭火
|
|
./OTUzOA==.html
|
xia deng hei huo
|
|
14311
|
黑漆皮灯
|
黑
|
hēi qī pí dēng
|
不透光亮的灯。比喻不明事理。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这萧颖士又非黑漆皮灯,泥塞竹管,是那一窍不通的蠢物。”
|
HQPD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黑漆皮灯笼
|
|
./M3NvYQ==.html
|
hei qi pi deng
|
|
14313
|
黑天墨地
|
黑
|
hēi tiān mò dì
|
见“黑天摸地”。
|
《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张漆匠黑天墨地,心下慌张道:‘不知是恁缘故,叫我到此?’”
|
HTM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天摸地
|
|
./M3NwNA==.html
|
hei tian mo di
|
|
9452
|
黏皮着骨
|
黏
|
nián pí zhe gǔ
|
见“黏皮带骨”。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
|
NPZ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黏皮带骨
|
|
./NGdmMA==.html
|
nian pi zhe gu
|
|
9826
|
粘吝缴绕
|
粘
|
nián lìn jiǎo rào
|
粘:粘贴,胶合;吝:贪;缴绕:烦琐。形容下棋一味贪子纠缠,烦琐不堪
|
宋·李纲《与吕安老书》:“善棋者,觉一处少屈,则经营他处,率以取胜;不善棋者,黏吝缴绕,不肯暂舍,率 宋·李纲《与吕安老书》:“善棋者,觉一处少屈,则经营他处,率以取胜;不善棋者,黏吝缴绕,不肯暂舍,率以取败。”...
|
NLJR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黏吝缴绕
|
|
./OHI1MA==.html
|
nian lin jiao rao
|
|
7922
|
痛饮黄龙
|
痛
|
tòng yǐn huáng lóng
|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 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
《宋史 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
TYH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黄龙痛饮
|
|
./MmNsYQ==.html
|
tong yin huang long
|
|
14449
|
黄齑淡饭
|
黄
|
huáng jī dàn fàn
|
见“黄齑白饭”。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房德日常不过黄齑淡饭,尚且自不全,间或觅得些酒肉,也不能够趁心醉饱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房德日常不过黄齑淡饭,尚且自不全,间或觅得些酒肉,也不能够趁心醉饱。”...
|
HJD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黄齑白饭
|
|
./M3VtdQ==.html
|
huang ji dan f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