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477
|
顺藤摸瓜
|
顺
|
shùn téng mō guā
|
摸:寻找。顺着瓜藤去摸瓜。比喻按照某个线索查究事情。
|
《人民日报》1982.6.30:“由此顺藤摸瓜,很快破获了这起盗窃案。”
|
STM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藤摘瓜
|
缘木求鱼
|
./MjdwcQ==.html
|
shun teng mo gua
|
|
22371
|
持之有故
|
持
|
chí zhī yǒu gù
|
持:持论;立论;故:根据。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CZY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理成章、言之有理
|
妄下雌黄、无稽之谈、不经之谈
|
./cWZv.html
|
chi zhi you gu
|
|
23856
|
水到渠成
|
水
|
shuǐ dào qú chéng
|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
宋 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
SDQ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理成章、瓜熟蒂落
|
功败垂成
|
./NTE3dw==.html
|
shui dao qu cheng
|
|
25493
|
义正辞严
|
义
|
yì zhèng cí yán
|
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
YZC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理成章、理直气壮、振振有词
|
莫名其妙、岂有此理、理屈词穷
|
./NXFmNA==.html
|
yi zheng ci yan
|
|
15206
|
见风使舵
|
见
|
jiàn fēng shǐ duò
|
看风向掌舵。比喻随机应变看形势办事。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别事见风使帆,再作道理。”
|
JFS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水推舟、见机行事
|
一成不变
|
./MWU3OA==.html
|
jian feng shi duo
|
|
22117
|
扯顺风旗
|
扯
|
chě shǔn fēng qí
|
形容随风摆动,顺势迎合,奉承别人。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每到一处先替他向人报告,说这位就是唐观察;有些扯顺风旗的,亦就一口一声的观察。”...
|
CSF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水推舟
|
逆天行事
|
./MzhrNA==.html
|
che shun feng qi
|
|
25515
|
因势利导
|
因
|
yīn shì lì dǎo
|
因:循;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推动。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
YSL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水推舟
|
倒行逆施
|
./NXJhcw==.html
|
yin shi li dao
|
|
14987
|
借花献佛
|
借
|
jiè huā xiàn fó
|
用别人的花进献给菩萨。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
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既然哥哥有酒,我们借花献佛,与哥哥上寿咱。”
|
JHX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水人情
|
真心实意
|
./OTky.html
|
jie hua xian fo
|
|
18118
|
信手拈来
|
信
|
xìn shǒu niān lái
|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 随手拿来。多形容说话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例证丰富;选用时显得轻松自如;不必费心寻找。信手:随手;拈:用指头夹取东西。...
|
宋 苏轼《次韵孔毅甫集古人句见赠》诗:“前身子美只君是,信手拈来俱天成。”
|
XSN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手牵羊、唾手可得
|
大海捞针、来之不易
|
./Mmo0dQ==.html
|
xin shou nian lai
|
|
23573
|
顺水人情
|
顺
|
shùn shuǐ rén qíng
|
利用机会顺便给人的好处。也指不费力的人情。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9回:“守将和军卒都受了贿赂,落得做个顺水人情。”
|
SSR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手人情
|
诚心诚意
|
./Mjl6bw==.html
|
shun shui ren qing
|
|
23212
|
顺天应人
|
顺
|
shùn tiān yìng rén
|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
《周易 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
STY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天从人
|
|
./MjNpMg==.html
|
shun tian ying ren
|
|
23344
|
顺时而动
|
顺
|
shùn shí ér dòng
|
顺应时势而行动。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
SSE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势而行
|
|
./MjVvZQ==.html
|
shun shi er dong
|
|
24184
|
率性任意
|
率
|
shuài xìng rèn yì
|
率:随顺。随顺其本性,听任其心意。指任着自己的本性做去而不加约束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16卷:“父母怜之,听其率性任意。”
|
SXR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其自然
|
|
./OHExdQ==.html
|
shuai xing ren yi
|
|
16086
|
将顺其美
|
将
|
jiāng shùn qí měi
|
将顺:随势相助。美:好事,美德。顺势相助,成全美事。亦作“顺从其美”。
|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
JSQ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从其美
|
|
./M3lzMA==.html
|
jiang shun qi mei
|
|
19360
|
任人唯亲
|
任
|
rèn rén wéi qīn
|
任:任用。唯:只。任用人不管德才怎样;只用和自己关系亲近的。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实行‘任人唯亲’,拉拢私党,组织小派别。”...
|
RRW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之者昌
|
任人唯贤、举贤任能
|
./MXg5dw==.html
|
ren ren wei qin
|
|
18325
|
项庄舞剑
|
项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 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
XZW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
./NWVzaQ==.html
|
xiang zhuang wu jian
|
|
19253
|
须臾之间
|
须
|
xū yú zhī jiān
|
须臾:片刻。指极短的时间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
XYZ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顷刻之间
|
|
./ODdqNg==.html
|
xu yu zhi jian
|
|
6697
|
顶门壮户
|
顶
|
dǐng mén zhuàng hù
|
谓支撑门户,光耀门第。
|
《红楼梦》第八八回:“这也不枉你大哥哥死了,你大嫂子拉扯他一场!日后也替你大哥哥顶门壮户。”
|
DMZ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顶门立户
|
|
./M2cxaw==.html
|
ding men zhuang hu
|
|
23635
|
三跪九叩
|
三
|
sān guì jiǔ kòu
|
最敬重的礼节。叩:磕头。
|
清 昭槤《啸亭杂录 内务府定制》:“福晋父率阖族谢恩,行三跪九叩礼。”
|
SGJ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顶礼膜拜、打躬作揖
|
|
./NHQzbw==.html
|
san gui jiu kou
|
|
12867
|
磕头礼拜
|
磕
|
kē tóu lǐ bài
|
磕头:旧时礼节,跪在地上头碰地。礼拜:向尊敬的人或神行礼。恭敬地跪在地上叩头行礼。
|
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你只望着大安州磕头礼拜。”
|
KTL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顶礼膜拜
|
|
./MWplZw==.html
|
ke tou li bai
|
|
8940
|
通天达地
|
通
|
tōng tiān dá dì
|
犹言顶天立地。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三六回:“俺是通天达地,有一无二,带管本山山寨头名寨主女将军。”
|
TTDD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顶天立地
|
|
./NTV6MA==.html
|
tong tian da di
|
|
22665
|
撑天拄地
|
撑
|
chēng tiān zhǔ dì
|
犹言顶天立地。
|
《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
CTZ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顶天立地
|
|
./MzlhaQ==.html
|
cheng tian zhu di
|
|
24221
|
韶光荏苒
|
韶
|
sháo guāng rěn rǎn
|
韶光:美好的时光;荏苒:流逝。指美好的春光渐渐过去
|
明·柯丹丘《荆钗记·分别》:“韶光荏苒,叹桑榆暮景,贫困相兼。”
|
SGR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韶光似箭
|
|
./OTNocQ==.html
|
shao guang ren ran
|
|
23287
|
声音笑貌
|
声
|
shēng yīn xiào mào
|
指人的言谈、表情等。
|
《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
SYX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音容笑貌
|
|
./MjR6ZQ==.html
|
sheng yin xiao mao
|
|
25305
|
言谈举止
|
言
|
yán tán jǔ zhǐ
|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
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
YTJ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音容笑貌
|
|
./NWpxYQ==.html
|
yan tan ju zhi
|
|
24845
|
音容宛在
|
音
|
yīn róng wǎn zài
|
仿佛还听到他的声音,还看到他的容貌神情。形容对死者的想念。
|
唐 李翱《祭吏部韩侍郎文》:“遣使祭斝,百酸搅肠,音然宛在,曷日而忘?”
|
YRW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音容如在
|
|
./Mm51dQ==.html
|
yin rong wan zai
|
|
24245
|
声如洪钟
|
声
|
shēng rú hóng zhōng
|
洪:大。形容说话或歌唱的声音洪亮,如同敲击大钟似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忆胥目如闪电,声如洪钟。”
|
SRH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音声如钟
|
|
./MjMyaQ==.html
|
sheng ru hong zhong
|
|
14913
|
衡阳雁断
|
衡
|
héng yáng yàn duàn
|
衡山南峰有回雁峰,相传雁来去以此为界。比喻音信不通。
|
明 高明《琵琶记 官邸忧思》:“湘浦鱼沉,衡阳雁断,音书要寄无方便。”
|
HYYD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音信隔绝
|
|
./MTl1aw==.html
|
heng yang yan duan
|
|
8232
|
韬声匿迹
|
韬
|
tāo shēng nì jì
|
隐匿音信踪迹。谓不被人所见闻。
|
晋·挚虞《征士胡昭赞》:“投簪卷带,韬声匿迹。”
|
TSN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神晦迹
|
|
./NDV1cQ==.html
|
tao sheng ni ji
|
|
8215
|
韬戈偃武
|
韬
|
tāo gē yǎn wǔ
|
收藏兵器,停止武备。谓息兵修文。
|
《隋书·炀帝纪》:“译靡绝时,书无虚目,韬戈偃武,天下晏如。”
|
TGY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戈卷甲
|
|
./NDVteQ==.html
|
tao ge yan wu
|
|
8827
|
韬戈卷甲
|
韬
|
tāo gē juàn jiǎ
|
收藏起武器铠甲。指息兵。
|
《旧唐书·陈少游传》:“韬戈卷甲,伫候指挥。”
|
TGJ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戈偃武
|
|
./NDVtbw==.html
|
tao ge juan jia
|
|
8237
|
韬形灭影
|
韬
|
tāo xíng miè yǐng
|
谓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物之寓世,未尝不韬形灭影、隐质遐外,以全性栖命者也。”
|
TXM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声匿迹
|
|
./NDV3NA==.html
|
tao xing mie ying
|
|
8836
|
韬神晦迹
|
韬
|
tāo shén huì jì
|
谓隐藏踪迹。
|
《隋书·薛道衡传》:“粤若高祖文皇帝,诞圣降灵则赤光照室,韬神晦迹则紫气冲天。”
|
TSH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声匿迹
|
|
./NDV1Zw==.html
|
tao shen hui ji
|
|
8832
|
韬光用晦
|
韬
|
tāo guāng yòng huì
|
同“韬光养晦”。
|
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唐·黄滔《知白守黑赋》:“圣人所以立言于彼,垂训于后,将令学者得韬光用晦之机,不使来人有衒实矜华之丑。”...
|
TGY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隐晦、韬光养晦
|
|
./NDVvdw==.html
|
tao guang yong hui
|
|
8829
|
韬光俟奋
|
韬
|
tāo guāng sì fèn
|
谓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
《晋书·慕容垂载记》:“但时来之运未至,故韬光俟奋耳。”
|
TGSF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隐晦
|
|
./NDVvMg==.html
|
tao guang si fen
|
|
8831
|
韬光隐迹
|
韬
|
tāo guāng yǐn jì
|
同“韬光晦迹”。
|
金·马钰《满庭芳·咏和师叔辞世》词:“怀美,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
|
TGY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灭迹、韬光晦迹
|
|
./NDVvbQ==.html
|
tao guang yin ji
|
|
8217
|
韬光敛迹
|
韬
|
tāo guāng liǎn jì
|
同“韬光晦迹”。
|
明·袁宏道《德山尘谭》:“学道人须是韬光敛迹,勿露锋芒,故曰潜曰密。”
|
TGL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灭迹
|
|
./NDVuaQ==.html
|
tao guang lian ji
|
|
8220
|
韬迹隐智
|
韬
|
tāo jì yǐn zhì
|
谓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
北齐·刘昼《新论·韬光》:“是以古之有德者,韬迹隐智,以密其外。”
|
TJY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灭迹
|
|
./NDVxYQ==.html
|
tao ji yin zhi
|
|
8798
|
韬光养晦
|
韬
|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荡寇志》第76回:“贤侄休怪老夫说,似你这般人物,不争就此罢休。你此去,须韬光养晦,再看天时。”
|
TGY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晦迹
|
|
./MmJzNA==.html
|
tao guang yang hui
|
|
14909
|
晦迹韬光
|
晦
|
huì jì tāo guāng
|
晦、韬:隐藏;迹:踪迹;光:指才华。指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不使外露。
|
元 王仲元《江儿水 叹世》:“竹冠草鞋粗布衣,晦迹韬光计。”
|
HJTG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晦迹
|
锋芒毕露
|
./MTlxeQ==.html
|
hui ji tao guang
|
|
8828
|
韬光灭迹
|
韬
|
tāo guāng miè jì
|
谓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
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 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
TGM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敛迹
|
|
./NDVucw==.html
|
tao guang mie ji
|
|
7881
|
韬光晦迹
|
韬
|
tāo guāng huì jì
|
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高僧传》:“释僧同,韬光晦迹,人莫能知,居寒山。”
|
TGH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养晦
|
|
./MmJwbQ==.html
|
tao guang hui ji
|
|
9087
|
弢迹匿光
|
弢
|
tāo jì nì guāng
|
弢:同“韬”。隐藏行迹与光彩
|
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迹匿光,人具尔瞻。”
|
TJNG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养晦
|
|
./N3plZQ==.html
|
tao ji ni guang
|
|
8830
|
韬光隐晦
|
韬
|
tāo guāng yǐn huì
|
同“韬光养晦”。
|
郭沫若《附录·写作缘起》:“这也与其说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观、失望而至于消极,倒宁可说是由于魏王的猜忌、 郭沫若《附录·写作缘起》:“这也与其说是由于信陵君的悲观、失望而至于消极,倒宁可说是由于魏王的猜忌、残忍,而使他不得不韬光隐晦的。”...
|
TGY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俟奋、韬光用晦
|
|
./NDVvYw==.html
|
tao guang yin hui
|
|
8219
|
韬晦待时
|
韬
|
tāo huì dài shí
|
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
茅盾《蚀·动摇》:“辛亥那年国光就加入革命,后来时事日非,只好韬晦待时。”
|
THD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韬光俟奋
|
|
./NDVxMA==.html
|
tao hui dai shi
|
|
3197
|
片石韩陵
|
片
|
piàn shí hán líng
|
片石:石碑;韩陵:韩陵山,在河南安阳东,北魏温子升撰写寺碑文。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
柳亚子《题南明昭宗三王圹志铭拓本后》:“更怜点画浑难据,片石韩陵字赤讹。”
|
PSH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韩陵片石
|
|
./NzNjcw==.html
|
pian shi han ling
|
|
14807
|
寒山片石
|
寒
|
hán shān piàn shí
|
比喻少见的好文章
|
清·张岱《岱志》:“余入泰山,见磨崖勒字,无一字堪入眼,故余反以无字碑为寒山一片石。”
|
HSP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韩陵片石
|
|
./OHh1NA==.html
|
han shan pian shi
|
|
14234
|
韩寿分香
|
韩
|
hán shòu fēn xiāng
|
见“韩寿偷香”。
|
后蜀·欧阳炯《春光好》词:“虽似安仁掷果,未闻韩寿分香。”
|
HSF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韩寿偷香
|
|
./M3JxeQ==.html
|
han shou fen xiang
|
|
1058
|
鞭不及腹
|
鞭
|
biān bù jí fù
|
及:到。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力量达不到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BBJ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鞭长莫及
|
绰绰有余
|
./MXo0.html
|
bian bu ji fu
|
|
1059
|
鞭长不及
|
鞭
|
biān cháng bù jí
|
鞭:马鞭子;及:够得上。马鞭子虽长,也打不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
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 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
|
BC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鞭长莫及
|
绰绰有余
|
./MXpl.html
|
bian chang bu j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