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33
|
虎口夺食
|
虎
|
hǔ kǒu duó shí
|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
HKD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口夺食
|
|
./ODMydw==.html
|
hu kou duo shi
|
|
20435
|
逐鹿中原
|
逐
|
zhú lù zhōng yuán
|
在中原争夺天下。比喻争夺政权。逐:追赶;鹿:比喻帝位、政权。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ZL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争虎斗、鹿死谁手
|
|
./Mndjbw==.html
|
zhu lu zhong yuan
|
|
10246
|
鹿死谁手
|
鹿
|
lù sǐ shuí shǒu
|
鹿:猎取的对象。追鹿不知落入谁手。指政权不知落入谁人之手;后借指不知胜利归属何人。
|
《晋书 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 《晋书 石勒载记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朕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
|
LS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争虎斗、明争暗斗
|
和衷共济、和平共处
|
./MXJtMA==.html
|
lu si shui shou
|
|
10917
|
龙战虎争
|
龙
|
lóng zhàn hǔ zhēng
|
同“龙争虎斗”。
|
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
LZH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争虎斗
|
和平共处
|
./NGJwaw==.html
|
long zhan hu zheng
|
|
13491
|
虎斗龙争
|
虎
|
hǔ dòu lóng zhēng
|
比喻群雄互相争斗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再休夸桀纣起刀兵,谩说吴越相吞并,也不似这一场虎斗龙争。”
|
HDL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争虎斗
|
|
./N3l5.html
|
hu dou long zheng
|
|
10873
|
龙举云兴
|
龙
|
lóng jǔ yún xīng
|
同“龙兴云属”。
|
《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 《东观汉记·光武皇帝纪》:“帝既有仁圣之明,气势形体,天然之姿,固非人之敌,翕然龙举云兴,三雨而济,天下荡荡,人无能名焉。”...
|
LJY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举云属
|
|
./NGI2bw==.html
|
long ju yun xing
|
|
10910
|
龙兴云属
|
龙
|
lóng xīng yún shǔ
|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遂以“龙兴云属”喻王者兴起则必遇贤臣良将。
|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
LXY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举云属
|
|
./NGJtcw==.html
|
long xing yun shu
|
|
21461
|
龇牙裂嘴
|
龇
|
zī yá liè zuǐ
|
见“龇牙咧嘴”。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得紫涨了面皮,龇牙露嘴,半晌说不的话。”...
|
ZYL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龇牙咧嘴、咨牙俫嘴
|
|
./NjUzZw==.html
|
zi ya lie zui
|
|
22708
|
齿如编贝
|
齿
|
chǐ rú biān bèi
|
同“齿如齐贝”。
|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五二:“齿如编贝汉东方,不学咿嚘况对扬。屋瓦自惊天滓,丹毫圆折露华瀼。”
|
CRB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齿若编贝、齿如齐贝
|
|
./Mzl2Mg==.html
|
chi ru bian bei
|
|
22028
|
唇红齿白
|
唇
|
chún hóng chǐ bái
|
嘴唇红,牙齿白。形容人容貌俊美。
|
明·胡文焕《琼琚记·桑下戏妻》:“只见唇红齿白,桃花脸,绿鬓朱颜柳叶眉,因此不忍而去。”
|
CHC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齿白唇红
|
|
./czVt.html
|
chun hong chi bai
|
|
22377
|
齿若编贝
|
齿
|
chǐ ruò biān bèi
|
编:顺次第排列;贝:贝壳。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
《汉书·东方朔传》:“目若玄珠,齿若编贝。”
|
CRB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齿如齐贝、齿如编贝、齿如含贝
|
犬牙交错
|
./cWpr.html
|
chi ruo bian bei
|
|
22709
|
齿如含贝
|
齿
|
chǐ rú hán bèi
|
同“齿如齐贝”。
|
《文选·宋玉》:“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
CRH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齿如齐贝、齿如编贝
|
|
./Mzl2Yw==.html
|
chi ru han bei
|
|
17240
|
齐足并驱
|
齐
|
qí zú bìng qū
|
谓齐头并进,不分高下。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彭羕传》:“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
|
QZB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足并驰、并驾齐驱
|
|
./NGxoaQ==.html
|
qi zu bing qu
|
|
17212
|
齐心并力
|
齐
|
qí xīn bìng lì
|
众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齐心同力”、“朋心合力”、“齐心协力”、“齐心合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
QXB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同力、齐心协力
|
|
./NGw2eQ==.html
|
qi xin bing li
|
|
17214
|
齐心一力
|
齐
|
qí xīn yī lì
|
同“齐心协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洪传》:“凡我同盟,齐心一力,以致臣节,陨首丧元,必无二志。”
|
QXY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合力、齐心协力
|
|
./NGw3cw==.html
|
qi xin yi li
|
|
16446
|
齐心协力
|
齐
|
qí xīn xié lì
|
协力:合力。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
|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
QXX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合力、同心同德、万众一心
|
离心离德、貌合神离
|
./MXYzaw==.html
|
qi xin xie li
|
|
7751
|
同心戮力
|
同
|
tóng xīn lù lì
|
指齐心合力。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
TX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合力、同心协力
|
|
./MjkxaQ==.html
|
tong xin lu li
|
|
8951
|
同心竭力
|
同
|
tóng xīn jié lì
|
同“同心毕力”。
|
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陛下诚有意于此,臣等敢不同心竭力,对扬而行之。”
|
TXJ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同心毕力
|
|
./NTY1bw==.html
|
tong xin jie li
|
|
8015
|
同心并力
|
同
|
tóng xīn bìng lì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汉 贾谊《过秦论下》:“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
|
TX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同心同德
|
离心离德
|
./NTYzNg==.html
|
tong xin bing li
|
|
18838
|
协心同力
|
协
|
xié xīn tóng lì
|
见“协心戮力”。
|
清·汪琬《孝陵于役诗后序》:“凡所简任,必极一时人才之选,故能协心同力,以左右太平之治。”
|
XXT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协力齐心、协力同心
|
貌合神离
|
./NWZpYw==.html
|
xie xin tong li
|
|
16759
|
齐心同力
|
齐
|
qí xīn tóng lì
|
见“齐心协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齐心同力,锐气益壮。”
|
QXT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万众一心
|
离心离德、各自为政
|
./NGw3aQ==.html
|
qi xin tong li
|
|
7785
|
同心协力
|
同
|
tóng xīn xié lì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
TXXL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齐心协力
|
同床异梦
|
./Mjl5MA==.html
|
tong xin xie li
|
|
8102
|
团结一致
|
团
|
tuán jié yī zhì
|
保持一致,行动起来像一个人,指站在一起并且互相支持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因为只有如此,才能根据民族矛盾和国内矛盾在政治比重上的变化而改变国内两个政权敌对的状态,团结一致,共同赴敌。”...
|
TJ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
|
一盘散沙
|
./N2kxeQ==.html
|
tuan jie yi zhi
|
|
8411
|
同心一力
|
同
|
tóng xīn yī lì
|
同“同心协力”。
|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近欲徙水北营,合于水南,同心一力,人自为战,何有不克哉?”
|
TXY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
|
|
./NTY4Ng==.html
|
tong xin yi li
|
|
8790
|
同心合力
|
同
|
tóng xīn hé lì
|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
《书·泰誓中》:“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
TXH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
|
|
./MmJlcw==.html
|
tong xin he li
|
|
8947
|
同心毕力
|
同
|
tóng xīn bì lì
|
齐心尽力。
|
《东观汉记·任隗传》:“永元初,外戚秉权,朝臣畏悚,莫敢抗者,惟隗与袁安同心毕力,数犯颜谏。”
|
TXB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
|
|
./NTYydw==.html
|
tong xin bi li
|
|
9069
|
同心协契
|
同
|
tóng xīn xié qì
|
契:投合。齐心协力
|
《南史·宋纪·武帝》:“同心协契,所在蜂起,即日斩伪徐州刺史安成王修、青州刺史弘。”
|
TXXQ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
|
|
./N2kzYw==.html
|
tong xin xie qi
|
|
16405
|
齐心戮力
|
齐
|
qí xīn lù lì
|
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
晋 袁宏《后汉纪 献帝纪一》:“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
|
QX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心协力
|
貌合神离
|
./ZnY0.html
|
qi xin lu li
|
|
23377
|
双管齐下
|
双
|
shuāng guǎn qí xià
|
管:笔;齐:同时。双手执笔同时作画。比喻为达到某个目的同时采取两种措施或同时做两件事情。
|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 宋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 故事拾遗》:“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
SGQ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头并进、并驾齐驱
|
另起炉灶
|
./MjYydQ==.html
|
shuang guan qi xia
|
|
17180
|
齐驱并进
|
齐
|
qí qū bìng jìn
|
同“齐头并进”。
|
沙汀《淘金记》:“在进行当中就又逐渐分化起来,谈话的便变成了好几组了,各不相涉地齐驱并进。”
|
QQB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齐头并进
|
|
./NGt0dw==.html
|
qi qu bing jin
|
|
1342
|
鼻息如雷
|
鼻
|
bí xī rú léi
|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
BXR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鼾声如雷
|
|
./ajlj.html
|
bi xi ru lei
|
|
1720
|
鼻青眼乌
|
鼻
|
bí qīng yǎn wū
|
鼻子发青,眼圈发黑。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古华《水酒湾纪事》:“若不趁早回头……肯定有跌大跤子、鼻青眼乌的时侯。”
|
BQY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青眼肿、鼻青眼紫
|
|
./MzQzdQ==.html
|
bi qing yan wu
|
|
990
|
鼻青脸肿
|
鼻
|
bí qīng liǎn zhǒng
|
鼻子发青,脸都肿起来,形容被打得很惨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
BQL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青眼肿
|
|
./MTNx.html
|
bi qing lian zhong
|
|
1726
|
鼻肿眼青
|
鼻
|
bí zhǒng yǎn qīng
|
鼻子肿起,眼圈发青。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清 蒲松龄《寒森曲》第五回:“一伙人疾忙扶起,只见他鼻肿眼青。”
|
BZY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青眼肿
|
|
./MzRjcQ==.html
|
bi zhong yan qing
|
|
1721
|
鼻青眼肿
|
鼻
|
bí qīng yǎn zhǒng
|
鼻子发青,眼睛肿起。形容脸部伤势严重。亦比喻遭受严重打击、挫折的
|
《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众人齐上,把一个德行之儒做下了个胯下之客,打得鼻青眼肿。”
|
BQ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青眼紫
|
|
./MzQ0NA==.html
|
bi qing yan zhong
|
|
1722
|
鼻青眼紫
|
鼻
|
bí qīng yǎn zǐ
|
鼻子发青,眼圈发紫。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张石山《甜苣儿》:“果然,没隔几天,场里打麦子的时候,四黑牛找个碴儿,劈头盖脑地把甜苣儿打个鼻青眼紫。”...
|
BQ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青眼乌
|
|
./MzQ0ZQ==.html
|
bi qing yan zi
|
|
1704
|
鼻端生火
|
鼻
|
bí duān shēng huǒ
|
以之形容马行疾速。
|
语出《南史 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
|
BD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端出火、鼻头出火
|
|
./MzNuNg==.html
|
bi duan sheng huo
|
|
1724
|
鼻头出火
|
鼻
|
bí tóu chū huǒ
|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
《南史 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礔砺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 《南史 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礔砺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脯,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
|
BTC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端出火
|
|
./MzQ3Ng==.html
|
bi tou chu huo
|
|
1711
|
鼻孔撩天
|
鼻
|
bí kǒng liáo tiān
|
仰起头来鼻孔朝天。形容高傲自大。
|
宋陆游《入蜀记》卷五:“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复参叩。 宋陆游《入蜀记》卷五:“荆州绝无禅林,惟二圣而已。然蜀僧出关,必走江浙,回者又已自谓有得,不复参叩。故语云:‘下江者疾走如烟,上江者鼻孔撩天。徒劳他二佛打供,了不见一僧坐禅。’”...
|
BKLT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鼻孔辽天、鼻孔朝天
|
|
./MzN3Mg==.html
|
bi kong liao tian
|
|
1703
|
鼻端出火
|
鼻
|
bí duān chū huǒ
|
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
见“鼻头出火”。
|
BDC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头出火
|
|
./MzNtdw==.html
|
bi duan chu huo
|
|
1723
|
鼻塌唇青
|
鼻
|
bí tǎ chún qīng
|
形容脸部伤势严重。
|
李涵秋《广陵潮》第六五回:“想罢再看看严大成,已打得鼻塌唇青,简直不成模样。”
|
BTC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鼻塌嘴歪
|
|
./MzQ2Yw==.html
|
bi ta chun qing
|
|
27176
|
鼯鼠之技
|
鼯
|
wú shǔ zhī jì
|
鼯:鼠名,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沿中,昼伏夜出。比 鼯:鼠名,形似松鼠,毛多褐色,尾巴很长,前后肢之间有薄膜,能从树上飞降下来,住在树沿中,昼伏夜出。比喻丑陋低下的才艺...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穷乎。”
|
WSZJ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鼯鼠之丑
|
|
./OTh2dw==.html
|
wu shu zhi ji
|
|
27351
|
鼪鼯之径
|
鼪
|
wéi wú zhī jìng
|
同“鼪鼬之迳”。
|
清·张明弼《冒姬董小宛传》:“时姬又恶嚣,非受縻于炎炙,则必逃之鼪鼯之径。”
|
WWZ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鼪鼬之径
|
|
./NTlnMA==.html
|
wei wu zhi jing
|
|
23835
|
鼠肚鸡肠
|
鼠
|
shǔ dù jī cháng
|
犹言鼠腹鸡肠。
|
明·烟霞散人《斩鬼传》:“鼠肚鸡肠,一包粪也存不住,要你何用。”
|
SDJ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鼠腹鸡肠
|
宽宏大度
|
./NTA4dw==.html
|
shu du ji chang
|
|
23369
|
鼠窃狗偷
|
鼠
|
shǔ qiè gǒu tōu
|
象老鼠少量窃取,象狗钻油偷盗。指小偷小摸。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75回:“鼠窃狗偷之徒,何足虑哉。”
|
SQGT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鼠窃狗盗、鸡鸣狗盗、梁上君子
|
正人君子
|
./MjV6aQ==.html
|
shu qie gou tou
|
|
8173
|
螳螂捕蝉
|
螳
|
táng láng bǔ chán
|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
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
TL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
瞻前顾后
|
./OTdscw==.html
|
tang lang bu chan
|
|
3615
|
目光如鼠
|
目
|
mù guāng rú shǔ
|
形容人眼神奸滑。
|
鲁迅《两地书 致许广平112》:“虽然他的目光如鼠,各处乱翻,我有时也有些觉得讨厌。”
|
MGR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鼠目寸光
|
高瞻远瞩
|
./MXZmaQ==.html
|
mu guang ru shu
|
|
3673
|
目光短浅
|
目
|
mù guāng duǎn qiǎn
|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
MGD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鼠目寸光
|
深谋远虑
|
./NnFyNg==.html
|
mu guang duan qian
|
|
20265
|
振奋人心
|
振
|
zhèn fèn rén xīn
|
振奋:振作奋发。使人们振作奋发。
|
峻青《火把赞》:“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 峻青《火把赞》:“啊,火把,这饱经革命风暴的胶东老根据地的乡亲们手中高举的火把,是那么炽热,那么明亮,那么振奋人心。”...
|
ZFR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鼓舞人心
|
|
./MnRydw==.html
|
zhen fen ren xin
|
|
14864
|
含哺鼓腹
|
含
|
hán bǔ gǔ fù
|
哺:口中所含的食物;鼓腹:鼓起肚子,即饱食。口含食物,手拍肚子。形容太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
|
庄周《庄子 马蹄》:“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民能以此矣。”
|
HBGF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鼓腹含哺
|
|
./MTd0OA==.html
|
han bu gu f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