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
16586 勤学苦练 qín xué kǔ zh 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老舍《文艺学徒》:“在他的一幅作品里,四妙咸备,样样表现着他终生勤学苦练、奋斗不懈的精神。” QXK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拖拖拉拉 ./MXh5bQ==.html qin xue ku zh
23780 识时达务 shí shí dá wù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9回:“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分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 SSDW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NHltMA==.html shi shi da wu
20339 自高自大 zì gāo zì dà 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ZGZ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夜郎自大、妄自尊大、自命不凡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 ./MnV4aw==.html zi gao zi da
11972 贵人贱己 guì rén jiàn jǐ 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表示谦虚。 《礼记·坊记》:“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GRJJ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MTc0OA==.html gui ren jian ji
26148 唯我独尊 wéi wǒ dú zūn 认为只有自己最了不起。形容极端自高自大。尊:高贵。 宋 释惟白《五灯会元 七佛 释迦牟尼佛》:“天上天下,唯吾独尊。” WWDZ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妄自尊大、自高自大 虚怀若谷、虚己以听 ./MmRqNg==.html wei wo du zun
26612 唯物主义 wéi wù zhǔ yì 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 ... WWZ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唯物论 唯心主义 ./OHBhdw==.html wei wu zhu yi
15943 计穷智短 jì qióng zhì duǎn 计:计谋;穷:尽;智:智谋;短:缺少。计策用完了,才智也不够用了。形容已经想不出什么办法了。 元 无名氏《百花亭》:“我为那贺家姐姐,烦恼的小生计穷智短了。” JQZD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计穷智尽、计穷虑尽 ./M3d1dQ==.html ji qiong zhi duan
15223 计深虑远 jì shēng lǜ yuǎn 计:计谋。虑:考虑。计谋想得很深远。 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计深虑远,急国家之难,而乐尽人臣之首也。” JSL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深谋远虑 ./MWVsZQ==.html ji sheng lu yuan
15153 计日程功 jì rì chéng gōng 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JRC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指日可待、企足而待 旷日持久、遥遥无期 ./MWN0aQ==.html ji ri cheng gong
1092 不计其数 bù jì qí shù 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BJQ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胜枚举、不可胜数、不一而足 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凤毛麟角 ./MmZp.html bu ji qi shu
11104 临危自计 lín wēi zì jì 计:计算。指临到危险时刻只为自己着想 后晋·刘昫《旧唐书·吴溆传》:“人臣食君之禄,死君之难,临危自计,非忠也。” LWZJ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置之度外 ./OGNibw==.html lin wei zi ji
15558 计穷力尽 jì qióng lì jìn 计:计策;穷、屈:尽,竭。计策、力量都用完了。 南朝 梁 萧绎《驰檄告四方》:“郭默清夷、晋熙附义,计穷力屈,反杀后主。” JQLJ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计穷力屈、计穷力诎、计穷力竭 ./M3dzdw==.html ji qiong li jin
15243 计无所施 jì wú suǒ shī 计:计策;施:施展。再也没有可施展的计谋了。 宋·李昉《太平广记》:“因为田承嗣所縻,曾因讨叛,飞矢中肩。左右与之拔箭,而镞留于骨……曹进痛楚,计 ... JWS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计无所出 ./MWV6aw==.html ji wu suo shi
15802 计无所出 jì wú suǒ chū 计:计策,办法。想不出什么办法。 《晋书 顾荣传》:“兄弟姻娅盘固州郡,威逼士庶以为臣仆,于时贤愚计无所出。” JWSC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无计可施、走投无路 ./MWRzcw==.html ji wu suo chu
15978 计行虑义 jì xíng lǜ yì 计:计策。行:实施。虑:考虑。义:道义。实施计策前要考虑到是否合乎道义。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慎行论》:“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 JXL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M3g4cQ==.html ji xing lu yi
19208 先计后战 xiān jì hòu zhàn 计:计划,计谋;战:作战。先筹划好后再战。指不打无准备的仗 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权谋者,以正守国,以奇用兵,先计划而后战,兼形势包阴阳,用计巧者也。” XJH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N2hyZQ==.html xian ji hou zhan
22109 长久之计 cháng jiǔ zhī jì 计:计划,策略。长远的打算。 《战国策 赵策》:“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汉书 元帝纪》:“东垂被虐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 ... CJZ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持久之计 ./Mzd4bQ==.html chang jiu zhi ji
21170 争长竞短 zhēng cháng jìng duǎn 计较细小出入;争竞谁上谁下。 宋·黄庭坚《书寄祝有道》:“人家兄弟无不义者,盖因娶妇入门,异姓相聚,争长竞短,渐渍日闻,以至背戾, ... ZCJD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争长争短、争长论短、争短论长 ./NjAxcw==.html zheng chang jing duan
15909 计功谋利 jì gōng móu lì 计较功名,谋求私利。 明·钟士懋《送郑先生之昌国训导序》:“以其计功谋利之心,而任之以正谊明道之责,譬犹建樛屈之木,而为测 ... JGML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M3dmYQ==.html ji gong mou li
15006 计上心来 jì shàng xīn lái 计谋涌上心头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JSX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计上心头 ./OWk4.html ji shang xin lai
15812 计日而待 ji ri er dai 计算着日子来等待,意即无须很久。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JRED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指日可待、计日以待 ./MWVmMA==.html ji ri er dai
15905 计功程劳 jì gōng chéng láo 计算功劳。 明·张居正《答督抚吴环洲言敬事后食之义书》:“人臣自靖之义,若铢铢两两,计功程劳,以责望于上,似非所 ... JGCL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计伐称勋 ./M3dkdw==.html ji gong cheng lao
4266 妙喻取譬 miào yù qǔ pì 譬:比喻。用巧妙的比喻进行阐述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只见颂久在讲坛上步来步去,妙喻取譬地讲得头头是道。” MYQP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N3N3aQ==.html miao yu qu pi
25058 以一警百 yǐ yī jǐng bǎi 警:警戒;警告。惩罚一人以警戒众人。 东汉 班固《汉书 尹翁归传》:“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 YYJB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杀一儆百 杀一警百 ./MnFmdw==.html yi yi jing bai
22676 惩一警百 chéng yī jǐng bǎi 警:警戒,也做“儆”。惩罚一个人以警戒多数人。 语本《汉书 尹翁归传》:“翁归治东海明察……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惧改行自新。”《庸庵笔 ... CYJB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惩一戒百、惩一儆众 ./MzlleQ==.html cheng yi jing bai
6748 对天发誓 duì tiān fā shì 誓:誓言。对着苍天发出誓言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他也不请我,他也不想我。他那日对天发誓,亲笔写了贬书,怎么又肯想我, ... DTF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赌咒发誓 ./NnBiOA==.html dui tian fa shi
18193 信誓旦旦 xìn shì dàn dàn 誓言说的诚恳可信。信誓:表示真诚的誓言;旦旦:明白确实的样子。 《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XSDD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海枯石烂、指天誓日、言而有信 言而无信、食言而肥 ./Mmtwcw==.html xin shi dan dan
23447 誓死不二 shì sǐ bù èr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鲁迅《华盖集 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SSBE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矢忠不二、誓死不贰、忠贞不渝 三心二意 ./Mjc0Mg==.html shi si bu er
25888 誉过其实 yù guò qí shí 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 《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YGQ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OHppeQ==.html yu guo qi shi
18565 虚誉欺人 xū yù qī rén 誉:声誉,名誉。用虚假的声誉欺骗人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 XYQR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OG9vNA==.html xu yu qi ren
11233 詈夷为跖 lì yí wéi zhí 詈:咒骂;夷:伯夷;跖:盗跖。指将伯夷责骂为盗跖。比喻颠倒黑白,诬蔑好人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其他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LYWZ 生僻成语 贬义成语 颠倒黑白 ./ZDd1.html li yi wei zhi
17202 七窝八代 qī wō bā dài 詈词。指全部眷属家族。 明·吴承恩《西游记》:“却只怕那水里有甚么眷族老小,七窝八代的都来,我就弄他不过。” QWBD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NGwzYw==.html qi wo ba dai
9210 难言之隐 nán yán zhī yǐn 言:说;隐:隐衷;隐情;藏在内心深处的事。难以说出口的隐衷。 清 钱谦益《跋留庵》:“钱氏少为党魁,晚托禅悦,生平颇多壹郁难言之隐。” NYZ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难以启齿、不可告人、秘而不宣 公布于众、开诚布公 ./MXMxYQ==.html nan yan zhi yin
9818 能言舌辩 néng yán shé biàn 言:说,讲;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明·黄元吉《流星马》第一折:“圣人着小官传与李道宗,便着差能言舌辩,通晓沙漠人言说语,你可去说将这匹 ... NYSB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能言善辩、能说会道 笨嘴拙舌 ./OGp2bQ==.html neng yan she bian
9340 你言我语 nǐ yán wǒ yǔ 言:说,讲。指人们互相议论或争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说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 NYW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你一言,我一语 ./N3NqcQ==.html ni yan wo yu
24790 言必有据 yán bì yǒu jù 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 ... YBYJ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言之成理、有案可稽、有凭有据 牵强附会、言过其实、捕风捉影 ./Mm42bw==.html yan bi you ju
25289 言不尽意 yán bù jìn yì 言:说的话;尽:完全。指说的话不能表达全部的意思。多用于信的末尾。 《周易 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YBJ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言外之意、词不尽意、意味深长 言之无物、言讷词直、空洞无物 ./NWlscQ==.html yan bu jin yi
1572 不言而喻 bù yán ér yù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 ... BYE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显而易见、无庸赘述 扑朔迷离、模棱两可 ./bXQ0.html bu yan er yu
25180 有口难言 yǒu kǒu nán yán 言:说。有嘴不能把话说出来。指由于某种原因只能把话藏在心里;不便或不敢说出来。 宋 苏轼《醉醒者》诗:“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 YKN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有口难分、有苦难言、难言之隐 ./MnNrdQ==.html you kou nan yan
25296 言过其实 yán guò qí shí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YGQ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夸大其辞、夸夸其谈、名不副实 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NWoxaw==.html yan guo qi shi
24792 言外之意 yán wài zhī yì 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YWZ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弦外之音、意在言外、音在言外 一针见血、一语道破、直截了当 ./Mm43OA==.html yan wai zhi yi
24634 言为心声 yán wéi xīn shēng 言:语言。语言是表达内心活动的声音。指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感的反映。 汉 扬雄《法言 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YWX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文如其人 言不由衷、言不及义、口是心非 ./MmtsMg==.html yan wei xin sheng
24600 言出法随 yán chū fǎ suí 言:话;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随:跟随。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 ... 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YCFS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秉公执法、令行禁止、执法如山 徇私舞弊、言而无信、贪赃枉法 ./MmpyMg==.html yan chu fa sui
21972 出言不逊 chū yán bù xùn 言:话;说;出言:说话;逊:谦让;恭顺。说话不客气;没有礼貌。也作“出口不逊。”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张郃传》:“图(郭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 CYBX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出口伤人、血口喷人、出言无状 谦厚有礼、彬彬有礼 ./cjVp.html chu yan bu xun
24584 言多必失 yán duō bì shī 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YDB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直言贾祸、祸从口出 谨小慎微、少说为妙、守口如瓶 ./Mml1aw==.html yan duo bi shi
1127 不言不语 bù yán bù yǔ 言:讲,说。不说话,闷声不响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 ... BYB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一言不发 多嘴多舌 ./MnZj.html bu yan bu yu
24702 言之无物 yán zhī wú wù 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 清 梁启超《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YZWW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着边际、华而不实、纸上谈兵 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必有中 ./Mm0xMA==.html yan zhi wu wu
2374 不可言传 bù kě yán chuán 言:言语。指对某些事理只能揣摩领悟,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五:“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明 圆极居顶《续传灯录》 ... BKYC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言传身教 ./MzV6bQ==.html bu ke yan chuan
25295 言归于好 yán guī yú hǎo 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YGY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破镜重圆、重修盟好 话不投机 ./NWoxMA==.html yan gui yu hao
19433 人言可畏 rén yán kě wèi 言:指流言蜚语。人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 《诗经 郑风 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RYKW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流言蜚语、人言藉藉 有口皆碑、口碑载道 ./MjB6cw==.html ren yan ke 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