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980
|
慷慨仗义
|
慷
|
kāng kǎi zhàng yì
|
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
KKZY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
|
./NDNsbQ==.html
|
kang kai zhang yi
|
|
20458
|
仗义执言
|
仗
|
zhàng yì zhí yán
|
仗义:主持正义;执言:说公道话。主持正义;说公道话。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
ZY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理直气壮、直言不讳
|
违天悖理
|
./MndvYw==.html
|
zhang yi zhi yan
|
|
21617
|
仗义直言
|
仗
|
zhàng yì zhí yán
|
仗义:主持正义。指伸张正义,说公道话
|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回》:“此人姓范名汝为,仗义直言,救民水火。”
|
ZYZ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仗义执言
|
|
./Nzd3ZQ==.html
|
zhang yi zhi yan
|
|
8598
|
他山之攻
|
他
|
tā shān zhī gōng
|
他山:别的山。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的外力
|
晋·葛洪《抱朴子·畅玄》:“藏夜光于嵩岫,不受他山之攻。”
|
TSZ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他山之石
|
|
./Nzhxbw==.html
|
ta shan zhi gong
|
|
9908
|
流落他乡
|
流
|
liú luò tā xiāng
|
他乡:不是自己的故乡;外地。被迫离开家乡;漂泊在外地。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舍父逃走,流落他乡,撞东磕西,苦哉,阿弥陀佛。”
|
LLT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流离失所、流离颠沛
|
安居乐业、安家立业、安家落户
|
./Y3Z3.html
|
liu luo ta xiang
|
|
5121
|
妇人之仁
|
妇
|
fù rén zhī rén
|
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
FRZ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铁石心肠、胸怀大略
|
./MTRraw==.html
|
fu ren zhi ren
|
|
24029
|
仕女班头
|
仕
|
shì nǚ bān tóu
|
仕女:美女;班头:第一。指第一美女
|
元·王实甫《西厢记·草桥店梦莺莺》第三折:“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仕女班头。”
|
SNB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绝代佳人
|
|
./Nzh2bw==.html
|
shi nu ban tou
|
|
8060
|
挑挑剔剔
|
挑
|
tiāo tiāo tī tī
|
仔细而慎重地或显然存心挑剔地挑选
|
|
TTT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挑三拣四
|
|
./NnJvOA==.html
|
tiao tiao ti ti
|
|
26289
|
问长问短
|
问
|
wèn cháng wèn duǎn
|
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将人都支出去,然后又陪笑问长问短。”
|
WCW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问这问那、问寒问暖
|
不闻不问
|
./MmZxdw==.html
|
wen chang wen duan
|
|
4259
|
米烂成仓
|
米
|
mǐ làn chéng cāng
|
仓:粮仓。一仓一仓的粮食腐烂了。形容家中十分富有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在家掌管家务,真个是钱过北斗,米烂成仓,童仆成群,牛马成行,享福度日。”...
|
MLC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2swOA==.html
|
mi lan cheng cang
|
|
22315
|
仓皇出逃
|
仓
|
cāng huáng chū táo
|
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
南唐·李煜《破阵子》:“最是仓皇离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
CHC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仓皇逃窜
|
|
./bnhv.html
|
cang huang chu tao
|
|
21790
|
仓皇失措
|
仓
|
cāng huáng shī cuò
|
仓皇:匆忙而又慌张;措:措置;安排。指忙乱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
宋 王楙《野客丛书 魏证蒯通》:“不以事败而遽变前说,要胸中有守而然,异乎仓皇失措,遽变前说者也。”
|
CHS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惊惶失措、张皇失措
|
从容不迫、镇定自若、泰然处之
|
./bnh5.html
|
cang huang shi cuo
|
|
10533
|
狼狈周章
|
狼
|
láng bèi zhōu zhāng
|
仓皇惊恐。
|
茅盾《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造成作家们此种忐忑不安、狼狈周章的心情,其直接的原因,不能不说是 茅盾《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造成作家们此种忐忑不安、狼狈周章的心情,其直接的原因,不能不说是外来的束缚。”...
|
LBZZ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
./NDRyYQ==.html
|
lang bei zhou zhang
|
|
23032
|
仓卒从事
|
仓
|
cāng cù cóng shì
|
仓卒:匆忙。匆匆忙忙处理事情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但是第五次没有打破‘围剿’而被迫突围时,还表现了不应有的仓卒从事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但是第五次没有打破‘围剿’而被迫突围时,还表现了不应有的仓卒从事。”...
|
CCC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仓卒应战
|
谨慎从事
|
./NzYzNA==.html
|
cang cu cong shi
|
|
21791
|
仓卒之际
|
仓
|
cāng cù zhī jì
|
仓卒:仓促,匆忙。匆忙之间。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粲传》裴松之注引《文士传》:“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在仓卒之际,强弱未分。”
|
CCZ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转眼之间
|
|
./bnk4.html
|
cang cu zhi ji
|
|
19293
|
相类相从
|
相
|
xiāng lèi xiāng cóng
|
从:追随。同类的事物能相互感应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6卷:“物遇相类相从,此龙吟云起,虎啸风生,道之交感,非类不可。”
|
XLX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Dhlaw==.html
|
xiang lei xiang cong
|
|
27152
|
唯利是从
|
唯
|
wéi lì shì cóng
|
从:追逐。一心求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
北魏·魏收《孝静帝伐元神和等诏》:“狡猾反覆,唯利是从,玷辱流辈,莫斯为甚。”
|
WLSC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唯利是图、惟利是趋
|
淡泊名利
|
./OHBiNg==.html
|
wei li shi cong
|
|
22188
|
从者如云
|
从
|
cóng zhě rú yún
|
从:跟随。跟从的人像云一样多。形容追随者很多
|
宋·陈亮《祭陈肖夫文》:“从者如云,得者宁几?”
|
CZR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呼百应
|
门可罗雀
|
./NzVxYw==.html
|
cong zhe ru yun
|
|
22189
|
从头做起
|
从
|
cóng tóu zuò qǐ
|
从:自。从开始做起
|
朱自清《古文学的欣赏》:“现在得从头做起,最难的是注文用的白话……得创作。”
|
CTZ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重起炉灶
|
|
./NzVyNg==.html
|
cong tou zuo qi
|
|
24217
|
誓死不从
|
誓
|
shì sǐ bù cóng
|
从:服从。发誓就是死也不服从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宜之子誓死不从,而衣裳远避也。”
|
SS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誓死不屈
|
|
./OTNnbQ==.html
|
shi si bu cong
|
|
11467
|
各从其志
|
各
|
gè cóng qí zhì
|
从:听任;志:志向。各人执照各人的意志行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
GCQ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各行其志
|
|
./MTVqaw==.html
|
ge cong qi zhi
|
|
22047
|
从善如流
|
从
|
cóng shàn rú liú
|
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 从:听从;善:指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如流:像水从高处流下那么快。听从高明正确的意见和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来一样顺畅。形容乐于接受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八年》:“君子曰:‘从善如流,宜哉!’”
|
CSR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从谏如流、从善若流
|
独断专行、刚愎自用
|
./c2hh.html
|
cong shan ru liu
|
|
12446
|
各从其类
|
各
|
gè cóng qí lèi
|
从:听从,顺从;类:种类,同类。各自都按其好坏或种类聚集在一起
|
《周易·乾》:“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
GCQ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物以类聚
|
|
./N21ndQ==.html
|
ge cong qi lei
|
|
23012
|
从吾所好
|
从
|
cóng wú suǒ hào
|
从:听从,顺从;吾:我。遵从我的爱好行事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CWS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Vxdw==.html
|
cong wu suo hao
|
|
4314
|
面从腹非
|
面
|
miàn cóng fù fēi
|
从:听从,顺从。表面顺从,心里反对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3回:“世兄果不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非。”
|
MCF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面从后言
|
|
./OGJxMA==.html
|
mian cong fu fei
|
|
4313
|
面从后言
|
面
|
miàn cóng hòu yán
|
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背后乱说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蒋婉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诫也。”
|
MCH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面从背言
|
|
./OGJwcQ==.html
|
mian cong hou yan
|
|
4315
|
面从背言
|
面
|
miàn cóng bèi yán
|
从:听从,顺从。当面顺从,背后乱说
|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
|
MCBY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面从后言
|
|
./OGJxYQ==.html
|
mian cong bei yan
|
|
11035
|
力不从愿
|
力
|
lì bù cóng yuàn
|
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够不上
|
《晋书·刘琨传》:“徒怀愤踊,力不从愿,惭怖征营,痛心疾首。”
|
LBC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力不从心、力不副心
|
|
./NnZhcw==.html
|
li bu cong yuan
|
|
13712
|
恨入骨髓
|
恨
|
hèn rù gǔ suí
|
从骨髓里仇恨某人某事。形容痛恨到了极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缪公之怨此三人,入于骨髓,愿令此三人归,令我君得自快烹之。”
|
HRG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鸳入骨髓、恨之入骨
|
情深似海
|
./MWFwNA==.html
|
hen ru gu sui
|
|
12595
|
滚鞍下马
|
滚
|
gǔn ān xià mǎ
|
从马上迅速下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1回:“良久,见一员小将,白袍银铠,滚鞍下马。”
|
GAX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快马加鞭
|
./OTF3cw==.html
|
gun an xia ma
|
|
21653
|
彻里彻外
|
彻
|
chè lǐ chè wài
|
从里到外,完完全全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0回:“又叫裁缝与武松彻里彻外做秋衣。”
|
CLC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彻头彻尾、彻内彻外
|
|
./M2N1.html
|
che li che wai
|
|
9252
|
内外夹攻
|
内
|
nèi wài jiā gōng
|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一折:“那其间内外夹攻,方能取胜。”
|
NWJ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内外夹击、里应外合
|
|
./MXVqdQ==.html
|
nei wai jia gong
|
|
10314
|
里外夹攻
|
里
|
lǐ wài jiā gōng
|
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
《新五代史 吴越世家》:“乃取其军号,内外夹攻,号令相应,淮人以为神,遂人败之。”
|
LWJ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内外夹攻
|
|
./NmRqMg==.html
|
li wai jia gong
|
|
11325
|
改邪归正
|
改
|
gǎi xié guī zhèng
|
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指不再做坏事。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
GXG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过自新、弃暗投明
|
执迷不悟、死不改悔
|
./N2tp.html
|
gai xie gui zheng
|
|
7172
|
道听涂说
|
道
|
dào tīng tú shuō
|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
《论语·阳货》:“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
DTT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道听途说
|
|
./M2VnbQ==.html
|
dao ting tu shuo
|
|
13560
|
虎口逃生
|
虎
|
hǔ kǒu táo shēng
|
从老虎嘴里逃脱出来。比喻从险境中逃出来。也作“虎口余生”。
|
元 无名氏《朱砂担滴水浮沤记》第一折:“我如今在虎口逃生,急腾腾再不消停。”
|
HKT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虎口余生
|
|
./MThlbQ==.html
|
hu kou tao sheng
|
|
13708
|
虎口余生
|
虎
|
hǔ kǒu yú shēng
|
从老虎嘴里逃出的生命。比喻经历极大的危险;侥幸保全了性命。
|
唐 刘长卿《按复后归睦州赠苗侍御》诗:“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
HK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绝处逢生、死里逃生
|
|
./MWFuZw==.html
|
hu kou yu sheng
|
|
14033
|
虎口夺食
|
虎
|
hǔ kǒu duó shí
|
从老虎嘴里抢夺食物。比喻十分危险的事情或十分勇敢的行为
|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只要国内出产,全国人民不吃,虎口夺食也要给你弄来。”
|
HKD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口夺食
|
|
./ODMydw==.html
|
hu kou duo shi
|
|
14725
|
虎口拔须
|
虎
|
hǔ kǒu bá xū
|
从老虎嘴边拔胡须。比喻冒极大的风险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一章:“于是就有一些专门拉纤的掮客,壮着胆子来找侦缉队长,想从虎口拔毛。”
|
HKBX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虎口扳须、虎口拔牙
|
|
./ODMzcQ==.html
|
hu kou ba xu
|
|
10153
|
漏网之鱼
|
漏
|
lòu wǎng zhī yú
|
从网眼里漏出去的鱼。比喻侥幸逃脱的罪犯或敌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网漏于吞舟之鱼。”
|
LWZ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丧家之犬、亡命之徒、漏网游鱼
|
网中之鱼
|
./MW9pbQ==.html
|
lou wang zhi yu
|
|
15793
|
积于忽微
|
积
|
ji yu hu wei
|
从细小的事情上累积发展起来。
|
|
JYHW
|
一般成语
|
|
|
|
./MWQwNg==.html
|
ji yu hu wei
|
|
25915
|
一斑窥豹
|
一
|
yī bān kuī bào
|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YBKB
|
一般成语
|
|
|
|
./Mm1oNA==.html
|
yi ban kui bao
|
|
11622
|
管中窥豹
|
管
|
guǎn zhōng kuī bào
|
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 从竹管的小孔中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痕。比喻没有看到事物的全貌;只是片面了解。也比喻可以从观察到的部分推测全貌。...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
GZKB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窥豹一斑、管窥所及、以管窥天
|
洞若观火、一目了然
|
./MTd6bQ==.html
|
guan zhong kui bao
|
|
24381
|
砂里淘金
|
砂
|
shā lǐ táo jīn
|
从砂子里淘出黄金。比喻从大量材料中选取精华。
|
《诗刊》1977年第9期:“他曾经废寝忘食捞砂样,砂里淘金喜见一组一组新油层。”
|
SLT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沙里淘金
|
|
./NHUwZw==.html
|
sha li tao jin
|
|
11753
|
过眼云烟
|
过
|
guò yǎn yún yān
|
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 宋 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
GYY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过眼烟云、昙花一现
|
|
./M3Izdw==.html
|
guo yan yun yan
|
|
25587
|
由浅入深
|
由
|
yóu qiǎn rù shēn
|
从浅到深。
|
清 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四:“夫诗之章法起句,必切本题,且由纲及目,由浅入深。”
|
YQR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深入浅出
|
|
./NXQzaQ==.html
|
you qian ru shen
|
|
23428
|
死里逃生
|
死
|
sǐ lǐ táo shēng
|
从极危险的境地中逃脱;幸免于死。
|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今日死里逃生,夫妻再合,乃阴德积善之报也。”
|
SLT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死中求生、九死一生
|
死路一条
|
./MjZ0OA==.html
|
si li tao sheng
|
|
16639
|
前所未闻
|
前
|
qián suǒ wèi wén
|
从来没有听说过。
|
宋 周密《齐东野语 黄婆》:“此事前所未闻,是知穷荒绝徼,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
|
QSW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前无古人、史无前例、前所未有
|
史不绝书、司空见惯
|
./MXo3Mg==.html
|
qian suo wei wen
|
|
17274
|
前古未闻
|
前
|
qián gǔ wèi wén
|
从来没有听说过。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赞》:“西域风土之载,前古未闻也。”
|
QGW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前所未闻
|
史不绝书
|
./NGx0Zw==.html
|
qian gu wei wen
|
|
16767
|
千古奇闻
|
千
|
qiān gǔ qí wén
|
从来没有听到或见过的意思
|
好古主人《赵太祖三下南唐》第四十五回:“今朕作主,准赐婚配。花之慈母亦无不俯依之理,况又与前四少将御 好古主人《赵太祖三下南唐》第四十五回:“今朕作主,准赐婚配。花之慈母亦无不俯依之理,况又与前四少将御侄等撮合,如出一辙。更见姻缘相配出于千古奇闻也。”...
|
QGQ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旷古奇闻、亘古奇闻
|
|
./NGx0Ng==.html
|
qian gu qi w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