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9
|
捏捏扭扭
|
捏
|
niē niē niǔ niǔ
|
身体左右扭动。形容故作娇媚或有意做作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1回:“须知有一种不自重的女子,专欢喜涂脂抹粉,见了人,故意的捏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1回:“须知有一种不自重的女子,专欢喜涂脂抹粉,见了人,故意的捏捏扭扭,躲躲藏藏的。”...
|
NNN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扭扭捏捏、扭手扭脚
|
|
./OGp1cw==.html
|
nie nie niu niu
|
|
24214
|
瑟瑟缩缩
|
瑟
|
sè sè suō suō
|
身体因寒冷、惊恐等而蜷缩、抖动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弥轩望了他一眼,他就瑟瑟缩缩的出去了。”
|
SS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抖抖瑟瑟
|
|
./OTBrNg==.html
|
se se suo suo
|
|
23247
|
身心交瘁
|
身
|
shēn xīng jiāo cuì
|
身体和精神都过度疲劳。
|
石三友《金陵野史 谭鑫培的“绝唱”》:“因为身心交瘁的谭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间,与世长辞。”
|
SXJ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身心交病
|
身心健康
|
./MjRhZQ==.html
|
shen xing jiao cui
|
|
23714
|
身首异处
|
身
|
shēn shǒu yì chù
|
身体和头颅分在不同地方。指被杀头。
|
《北齐书 王琳传》:“身首异处,有足悲者。”
|
SSY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身首分离
|
|
./NHdheQ==.html
|
shen shou yi chu
|
|
16514
|
前俯后仰
|
前
|
qián fǔ hòu yǎng
|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
|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一章:“手臂一推一拉,腰肢前俯后仰,尖削的船头就切着浪水。”
|
QFH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前仰后合、前俯后合
|
|
./MXd4bw==.html
|
qian fu hou yang
|
|
13309
|
枯形灰心
|
枯
|
kū xíng huī xīn
|
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形容极端消极。
|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
|
KXHX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枯体灰心
|
|
./MWp1MA==.html
|
ku xing hui xin
|
|
23204
|
身价百倍
|
身
|
shēn jià bǎi bèi
|
身价: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指名誉地位一下子大大提高。
|
明 娄绍书《无声诗史》:“碑碣铭志之石,非公笔不重;断楮残煤,声价百倍。”
|
SJB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声誉鹤起、高人一筹
|
名声扫地、身败名裂
|
./MjNmYQ==.html
|
shen jia bai bei
|
|
24556
|
身显名扬
|
身
|
shēn xiǎn míng yáng
|
身世显赫,声名远扬。
|
元·施惠《幽闺记·推就红丝》:“兄弟,所喜者志得意满,身显名扬;所悲者家园荡废,恐瑟凄凉。”
|
SXM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显身扬名
|
|
./NHdqYQ==.html
|
shen xian ming yang
|
|
19497
|
乳臭未干
|
乳
|
rǔ xiù wèi gān
|
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退尽。对年幼人表示轻蔑的说法。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并且乳臭未干,谁人来稽查得他?”
|
RXWG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口尚乳臭
|
后生可畏
|
./MjM4dw==.html
|
ru xiu wei gan
|
|
24918
|
一蹶不振
|
一
|
yī jué bù zhèn
|
蹶:跌倒;振:振作。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到失败;挫折;就再也不能振作起来。
|
西汉 刘向《说苑 说丛》:“一噎之故,绝谷不食,一蹶之故,却足不行。”
|
YJB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一败涂地、一败如水
|
东山再起、死灰复燃、方兴未艾
|
./Mm9vYQ==.html
|
yi jue bu zhen
|
|
24900
|
一蹴而就
|
一
|
yī cù ér jiù
|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可以成功。形容轻易地取得成功。也作“一蹴而成”。
|
宋 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
YCE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蹴即至、一举成功、迎刃而解
|
一事无成、一蹶不振、欲速不达
|
./Mm9naQ==.html
|
yi cu er jiu
|
|
20926
|
皱眉蹙眼
|
皱
|
zhòu méi cù yǎn
|
蹙:收缩。皱眉头,眯眼睛。形容不满的神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安老爷便皱眉蹙眼的问道:‘那里去了?’何小姐答道:‘只怕在书房里罢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安老爷便皱眉蹙眼的问道:‘那里去了?’何小姐答道:‘只怕在书房里罢!’”...
|
ZMC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
./OGdmNg==.html
|
zhou mei cu yan
|
|
20927
|
皱眉蹙额
|
皱
|
zhòu méi cù é
|
蹙:收缩。布满皱纹的样子
|
|
ZMCE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GdmZw==.html
|
zhou mei cu e
|
|
11034
|
力蹙势穷
|
力
|
lì cù shì qióng
|
蹙:局促;穷:尽。力量局促穷尽而不得伸展
|
唐·柳宗元《答人求文章书》:“率皆纵诞而不克,踯躅而不进,力蹙势穷,吞志而没。”
|
LCSQ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
./NnY5eQ==.html
|
li cu shi qiong
|
|
1622
|
步履蹒跚
|
步
|
bù lǚ pán shān
|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
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
BLP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一步一摇
|
大步流星
|
./bmU4.html
|
bu lu pan shan
|
|
9834
|
蹑景追飞
|
蹑
|
niè yǐng zhuī fēi
|
蹑:追踪。形容速度飞快
|
三国·魏·阮籍《赠秀才入军》:“风驰电逝,蹑景追飞。”
|
NYZF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蹑影追风
|
|
./OTdxOA==.html
|
nie ying zhui fei
|
|
22325
|
藏踪蹑迹
|
藏
|
cáng zōng niè jī
|
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且说张横将引三二百人,从芦苇中间,藏踪蹑迹,直到寨边,拨开鹿角,径奔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4回:“且说张横将引三二百人,从芦苇中间,藏踪蹑迹,直到寨边,拨开鹿角,径奔中军。”...
|
CZN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藏踪秘迹
|
|
./bzRj.html
|
cang zong nie ji
|
|
9182
|
蹑手蹑脚
|
蹑
|
niè shǒu niè jiǎo
|
蹑:放轻脚步。形容动作很轻;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或偷偷地跟随。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周瑞家的会意,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
|
NSN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轻手轻脚、鬼鬼祟祟
|
正大光明、大大方方
|
./ZjZl.html
|
nie shou nie jiao
|
|
9833
|
蹑足屏息
|
蹑
|
niè zú bǐng xī
|
蹑足:放轻脚步;屏息:忍住呼吸。指放轻脚步,隐蔽行踪。形容行动小心隐秘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似乎昏昏的睡去,他蹑足屏息的想往外走。”
|
NZB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蹑足潜踪
|
|
./OTdweQ==.html
|
nie zu bing xi
|
|
2616
|
匍匐而行
|
匍
|
pú fú ér xíng
|
蹑手蹑脚地走动或慢慢地走动
|
明·宗臣《报刘一丈书》:“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
|
PFE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匍匐前进
|
|
./OGI0bQ==.html
|
pu fu er xing
|
|
17875
|
蹊田夺牛
|
蹊
|
xī tián duó niú
|
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
《左传·宣公十一年》:“‘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
|
XTD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罪轻罚重
|
|
./MXhkaQ==.html
|
xi tian duo niu
|
|
9327
|
年已蹉跎
|
年
|
nián yǐ cuō tuó
|
蹉跎:过时。年龄已经太大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欲相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
NYC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年事已高
|
|
./N2pucQ==.html
|
nian yi cuo tuo
|
|
22087
|
蹉跎岁月
|
蹉
|
cuō tuó suì yuè
|
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虚度光阴。白白地度过年月。指人生虚度年华。也作“日月蹉跎”、“岁月蹉跎”。
|
晋 阮籍《咏怀》:“误东未终极,白日勿蹉跎。”
|
CTS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虚度年华、马齿徒增
|
分秒必争、夜以继日
|
./dDFr.html
|
cuo tuo sui yue
|
|
19483
|
日月蹉跎
|
日
|
rì yuè cuō tuó
|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
晋·阮籍《咏怀》诗:“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
RYC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蹉跎岁月
|
分秒必争
|
./MjJtZQ==.html
|
ri yue cuo tuo
|
|
22425
|
蹉跎日月
|
蹉
|
cuō tuó rì yuè
|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
晋·阮籍《咏怀》诗:“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
CTR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蹉跎时日
|
|
./dDFh.html
|
cuo tuo ri yue
|
|
6920
|
蹈其覆辙
|
蹈
|
dǎo qì fù zhé
|
蹈:踩;覆:颠倒;辙:车迹,指道路。重走别人翻车的路。比喻不接受教训,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
|
鲁迅《致郑振铎》:“实因鉴于自己看了翻板之《芥子园》而恨及创始之王氏兄弟,不欲自蹈其覆辙也。”
|
DQF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重蹈覆辙
|
|
./dmUw.html
|
dao qi fu zhe
|
|
20038
|
如蹈汤火
|
如
|
rú dǎo tāng huǒ
|
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命入朝廷,如赴汤火。”
|
RDT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如蹈水火
|
|
./MjE4NA==.html
|
ru dao tang huo
|
|
7168
|
蹈刃不旋
|
蹈
|
dǎo rèn bù xuán
|
蹈:踩;刃:刀刃;旋:回旋。面临危险而不返回。
|
《孙膑兵法 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
DRB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VmaQ==.html
|
dao ren bu xuan
|
|
6489
|
蹈常袭故
|
蹈
|
dǎo cháng xí gù
|
蹈:踏;遵循;袭:固袭;继承;常、故:惯常的;旧的。遵循常规旧法。形容办事只会按照老的规矩;不会创新 蹈:踏;遵循;袭:固袭;继承;常、故:惯常的;旧的。遵循常规旧法。形容办事只会按照老的规矩;不会创新。...
|
宋 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
|
DCXG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萧规曹随
|
除旧布新、革故鼎新、独辟蹊径
|
./dmY0.html
|
dao chang xi gu
|
|
5973
|
复蹈其辙
|
复
|
fù dǎo qí zhé
|
蹈:踏上;辙:车轮辗过的痕迹。比喻不吸取教训,重犯错误
|
《宋史·子砥传》:“今复蹈其辙,譬人畏虎,唁虎以肉,食尽终必食人。”
|
FDQ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复蹈前辙、重蹈覆辙
|
|
./OGVuaw==.html
|
fu dao qi zhe
|
|
23589
|
手舞足蹈
|
手
|
shǒu wǔ zú dǎo
|
蹈:跳动。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乐则生矣,全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
SWZ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欢天喜地、欢欣鼓舞
|
闷闷不乐、不苟言笑
|
./MmFsMg==.html
|
shou wu zu dao
|
|
22298
|
才高运蹇
|
才
|
cái gāo yùn jiǎn
|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
|
CGYJ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怀才不遇
|
|
./bmhh.html
|
cai gao yun jian
|
|
20474
|
踵事增华
|
踵
|
zhǒng shì zēng huá
|
踵:追随,继续。继续前人的事业,并使更加完善美好。
|
南朝 梁 萧统《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
ZSZ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nd5Mg==.html
|
zhong shi zeng hua
|
|
15365
|
接踵而至
|
接
|
jiē zhǒng ér zhì
|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 踵:脚后跟;接踵:足跟相接。后头的人脚尖挨上前头人的脚跟;一个跟着一个来到。形容人特别多;络绎不绝。或事情连续不断地发生。也作“继踵而至”、“接踵而来”。...
|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
JZE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联翩而至、川流不息、接二连三
|
|
./MWd4YQ==.html
|
jie zhong er zhi
|
|
23559
|
随踵而至
|
随
|
suí zhǒng ér zhì
|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前来。形容人来得多,接连不断。
|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 《战国策·齐策三》:“子来,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也,今子一朝而见七士,则士不亦众乎!”...
|
SZE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接踵而至
|
|
./Mjltdw==.html
|
sui zhong er zhi
|
|
15430
|
接踵而来
|
接
|
jiē zhǒng ér lái
|
踵:脚后跟。一个跟着一个到来;脚步紧相连。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我倒可惜他多此一段闲情逸致!”
|
JZE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接二连三、络绎不绝
|
|
./MWlhNg==.html
|
jie zhong er lai
|
|
16798
|
跷足而待
|
跷
|
qiāo zú ér dài
|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
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
QZE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翘首以待
|
|
./NG5paw==.html
|
qiao zu er dai
|
|
16489
|
翘足而待
|
翘
|
qiáo zú ér dài
|
踮起脚等待。比喻很快就能实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
|
QZE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转瞬之间
|
|
./MXc0OA==.html
|
qiao zu er dai
|
|
26282
|
无影无踪
|
无
|
wú yǐng wú zōng
|
踪:踪迹。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
|
元 吴昌龄《东坡梦》:“你那里挨挨拶拶,闪闪藏藏,无影无踪。”
|
WYW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荡然无存、烟消云散
|
有迹可寻、蛛丝马迹
|
./MmZtNg==.html
|
wu ying wu zong
|
|
10067
|
来去无踪
|
来
|
lái qù wú zōng
|
踪:脚印。来时去时都看不见踪影。形容出没极为迅速或隐秘。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LQW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来无影,去无踪
|
|
./MW16dw==.html
|
lai qu wu zong
|
|
9982
|
来踪去迹
|
来
|
lái zōng qù jī
|
踪、迹:脚印。来去的踪迹;指人、物的来历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6卷:“陆婆向来也晓得儿子些来踪去迹,今番杀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问他,却也怀着鬼胎。”...
|
LZQ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来龙去脉、来踪去路
|
|
./MWp3cw==.html
|
lai zong qu ji
|
|
7530
|
登锋履刃
|
登
|
dēng fēng lǚ rèn
|
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
《后汉书 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
DFL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jk1dQ==.html
|
deng feng lu ren
|
|
9492
|
蹑足附耳
|
蹑
|
niè zú fù ěr
|
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
|
《史记 淮阴侯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 《史记 淮阴侯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
NZFE
|
一般成语
|
|
|
|
./NGd1YQ==.html
|
nie zu fu er
|
|
13606
|
虎踞龙盘
|
虎
|
hǔ jù lóng pán
|
踞:蹲或坐;盘:盘绕。原指石头城(南京城)象猛虎蹲在西面;钟山象蛟龙盘绕在东面。形容地势险要。
|
北周 庾信《庾子山集 卷一 哀江南赋》:“昔之虎踞龙盘,加以黄旗紫气。”
|
HJLP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盘虎踞
|
|
./MTk4Mg==.html
|
hu ju long pan
|
|
3024
|
蟠龙卧虎
|
蟠
|
pán lóng wò hǔ
|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贾芝《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
|
PLW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蟠龙踞虎
|
|
./OTg4aw==.html
|
pan long wo hu
|
|
3025
|
蟠龙踞虎
|
蟠
|
pán lóng jù hǔ
|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宋·秦观《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
|
PLJ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蟠虎踞、蟠龙卧虎
|
|
./OTg4dQ==.html
|
pan long ju hu
|
|
22411
|
踔绝之能
|
踔
|
chuō jué zhī néng
|
踔绝:高超。高超的本领、才能。
|
《汉书·孔光传》:“非有踔绝之能,不相逾越。”
|
CJZ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czd1.html
|
chuo jue zhi neng
|
|
22412
|
踔厉风发
|
踔
|
chuō lì fēng fā
|
踔厉:精神振奋,言论纵横;风发:象刮风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作,意气奋发。
|
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常率屈其座人。”
|
CLFF
|
一般成语
|
褒义成语
|
踔厉奋发
|
|
./czg0.html
|
chuo li feng fa
|
|
16917
|
切切实实
|
切
|
qiè qiè shí shí
|
踏踏实实,确实具体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七回:“你来倒是切切实实的做两首罢!”
|
QQ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踏踏实实、确确实实
|
|
./NzMxbw==.html
|
qie qie shi shi
|
|
21725
|
踌躇不前
|
踌
|
chóu chú bù qián
|
踌躇:迟疑不决的样子。犹豫不定;不敢前进。
|
东汉 班固《汉书 孝武李夫人传》:“哀裴回以踌躇。”
|
CCB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裹足不前、停滞不前
|
当机立断、毅然决断
|
./NGlz.html
|
chou chu bu q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