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9
|
血海尸山
|
血
|
xuè hǎi shī shān
|
血海:形容杀人很多。血流成海,尸积如山。形容伤亡十分惨重
|
明·无名氏《王马破曹》第二折:“杀的他血海尸山人马亡,似败叶,狂风荡。”
|
XHS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2d1bQ==.html
|
xue hai shi shan
|
|
18443
|
血肉模糊
|
血
|
xuè ròu mó hu
|
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们让不开路,被火车碾的断腰折骨,血肉模糊。”
|
XRM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s2OA==.html
|
xue rou mo hu
|
|
19154
|
血气未动
|
血
|
xuè qì wèi dòng
|
血气:血性,指生命;动:变动。形容没有重病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
XQW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2dydQ==.html
|
xue qi wei dong
|
|
18498
|
血气方盛
|
血
|
xuè qì fāng shèng
|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终传》:“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
|
XQF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血气方刚、气血方刚、血气方壮
|
老态龙钟、暮气沉沉
|
./N2dzZQ==.html
|
xue qi fang sheng
|
|
19155
|
血气方壮
|
血
|
xuè qì fāng zhuàng
|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
《新唐书·张嘉贞传》:“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
|
XQF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血气方刚、气血方刚、血气方盛
|
老态龙钟、暮气沉沉
|
./N2dzNA==.html
|
xue qi fang zhuang
|
|
18445
|
血战到底
|
血
|
xuè zhàn dào dǐ
|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
唐 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
XZD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s2cw==.html
|
xue zhan dao di
|
|
18403
|
血泪斑斑
|
血
|
xuè lèi bān bān
|
血与泪俱在实证物
|
元·韦居安《梅磵诗话》上卷:“艰难犹有君亲念,血泪斑斑满客衣。”
|
XLB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h4YQ==.html
|
xue lei ban ban
|
|
9095
|
贪官蠹役
|
贪
|
tān guān dù yì
|
蠹:蛀虫。贪图财物的官僚和吏役
|
《清史稿·朱之弼传》:“世祖严治贪官蠹役,特立严法,如非官役不用此例。”
|
TGDY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贪官污吏
|
|
./N3psdw==.html
|
tan guan du yi
|
|
7002
|
蠹国害民
|
蠹
|
dù guó hài mín
|
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
DGHM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祸国殃民
|
安邦定国
|
./eTVx.html
|
du guo hai min
|
|
7434
|
蠹居棊处
|
蠹
|
dù jū què chǔ
|
蠹居:像蛀虫一样,深居在蛀坏的器物里。棊:同“棋”。像蛀虫一样深居,像棋子一样密布。形容坏人隐蔽很深 蠹居:像蛀虫一样,深居在蛀坏的器物里。棊:同“棋”。像蛀虫一样深居,像棋子一样密布。形容坏人隐蔽很深,散布在各个要害地方。...
|
|
DJQC
|
一般成语
|
|
|
|
./M2hoOA==.html
|
du ju que chu
|
|
21703
|
蠢蠢欲动
|
蠢
|
chǔn chǔn yù dòng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
CCY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跃跃欲试
|
按兵不动
|
./NDlt.html
|
chun chun yu dong
|
|
11549
|
管窥蠡测
|
管
|
guǎn kuī lí cè
|
蠡:贝壳做的瓢。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对事物的观察狭窄、片面;见识肤浅。
|
汉 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
GKL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盲人摸象、坐井观天、以管窥天
|
洞若观火
|
./MTZxbQ==.html
|
guan kui li ce
|
|
22337
|
蟾宫折桂
|
蟾
|
chán gōng zhé guì
|
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
《晋书 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 《晋书 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CGZ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金榜题名
|
名落孙山
|
./b215.html
|
chan gong zhe gui
|
|
3260
|
蟠天际地
|
蟠
|
pán tiān jì dì
|
蟠:遍及;际:到。指从天到地无所不在。形容气势博大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
PTJD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极天际地
|
|
./OTg4MA==.html
|
pan tian ji di
|
|
8709
|
螳臂自雄
|
螳
|
táng bì zì xióng
|
螳螂奋举腿臂想去阻挡车轮。比喻自不量力,狂妄自大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若螳臂自雄,鹅痴不逊,天兵一下,玉石俱焚。”
|
TBZX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
./OTdtMg==.html
|
tang bi zi xiong
|
|
7726
|
螳臂当车
|
螳
|
táng bì dāng chē
|
螳螂奋举前腿来挡住车子前进;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胜任。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
|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
TBD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自不量力、泰山压卵
|
量力而行
|
./MjhnZQ==.html
|
tang bi dang che
|
|
9156
|
螳臂扼辙
|
螳
|
táng bì è zhé
|
螳臂:螳螂的前腿;扼:控制;辙:行车的方向。螳螂举起臂来阻止车的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
TBEZ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螳臂当辙、螳臂当车
|
|
./OTdtYw==.html
|
tang bi e zhe
|
|
8710
|
螳臂当辕
|
螳
|
táng bì dāng yuán
|
螳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辕:借指车。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势弱难敌,谓之螳臂当辕;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
TBDY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螳臂当车
|
|
./OTdtbQ==.html
|
tang bi dang yuan
|
|
4198
|
螟蛉之子
|
螟
|
míng líng zhī zǐ
|
螟蛉:绿色小虫,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比喻义子
|
《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
MLZ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nFwaQ==.html
|
ming ling zhi zi
|
|
23563
|
水乳交融
|
水
|
shuǐ rǔ jiāo róng
|
融:融洽;乳:奶汁。水和奶溶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或意气相投。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从前虽是亲热究有男女之分,此时则水乳交融矣。”
|
SRJ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浑然一体、难分难解
|
格格不入、若即若离
|
./MjlxOA==.html
|
shui ru jiao rong
|
|
20158
|
乳水交融
|
乳
|
rǔ shuǐ jiāo róng
|
融:融合。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
端木蕻良《曹雪芹》:“他对平郡王十分倍托,两人可说是乳水交融,合作无间。”
|
RSJR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水乳交融、水乳之契
|
|
./ODBmMg==.html
|
ru shui jiao rong
|
|
20160
|
融融泄泄
|
融
|
róng róng xiè xiè
|
融融:和乐的样子;泄泄:同“洩洩”,笑语杂沓的样子。形容大家在一起融洽愉快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元年》:“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
RRX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融融洩洩
|
|
./OTZwaw==.html
|
rong rong xie xie
|
|
19926
|
融洽无间
|
融
|
róng qià wú jiàn
|
融合而没有隔阂抵触。
|
瞿秋白《文艺杂著 弟弟的信》:“他的哲学的所谓‘森林哲学’,应当与自然融洽无间的。”
|
RQW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亲密无间
|
|
./NmZvdQ==.html
|
rong qia wu jian
|
|
19580
|
融为一体
|
融
|
róng wéi yī tǐ
|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
RWY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难解难分、如胶似漆
|
方柄圆凿
|
./NHJ6bw==.html
|
rong wei yi ti
|
|
19520
|
融会贯通
|
融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
RHG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举一反三、豁然贯通
|
望文生义、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
./MjQ1eQ==.html
|
rong hui guan tong
|
|
19831
|
镕今铸古
|
镕
|
róng jīn zhù gǔ
|
融会贯通古今知识。
|
|
RJZG
|
一般成语
|
|
|
|
./NHJ5YQ==.html
|
rong jin zhu gu
|
|
10399
|
蝼蚁得志
|
蝼
|
lóu yǐ dé zhì
|
蝼蚁:蝼蛄和蚂蚁,比喻力量微小或地位低微的人。比喻小人得志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
|
LYD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小人得志
|
|
./OTVteQ==.html
|
lou yi de zhi
|
|
10509
|
蝼蚁贪生
|
蝼
|
lóu yǐ tān shēng
|
蝼蚁:蝼蛄和蚂蚁。蝼蛄和蚂蚁那样的小虫也贪恋生命。旧指乞求活命的话,有时也用以劝人不可轻生自杀。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六回:“万望大圣慈悲,可怜蝼蚁贪生之意,饶了我命,愿送你师父过山。”
|
LYT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XExMg==.html
|
lou yi tan sheng
|
|
17991
|
先驱蝼蚁
|
先
|
xiān qū lóu yǐ
|
蝼蚁:蝼蛄和蚂蚁。自己先死埋葬地下,为别人驱除蝼蚁。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
《战国策·楚策》:“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
|
XQL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mgyNA==.html
|
xian qu lou yi
|
|
4577
|
马毛蝟磔
|
马
|
mǎ máo wèi zhé
|
蝟,同“猬”。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
南朝 宋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
MMWZ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Dc1eQ==.html
|
ma mao wei zhe
|
|
24242
|
蛇蝎为心
|
蛇
|
shé xiē wéi xīn
|
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
SXWX
|
一般成语
|
|
|
|
./MjMwMA==.html
|
she xie wei xin
|
|
23690
|
蛇蝎心肠
|
蛇
|
shé xiē xīn cháng
|
蝎:一种毒虫。有蛇蝎一样狠毒的心肠。形容人心狠毒。亦作“蛇蝎为心”。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
SXX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狼心狗肺
|
菩萨心肠
|
./NHZhMA==.html
|
she xie xin chang
|
|
8173
|
螳螂捕蝉
|
螳
|
táng láng bǔ chán
|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
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
TL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
瞻前顾后
|
./OTdscw==.html
|
tang lang bu chan
|
|
16491
|
蜻蜓点水
|
蜻
|
qīng tíng diǎn shuǐ
|
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比喻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
唐 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
QTD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走马观花、浮光掠影
|
脚踏实地、下马观花
|
./MXc0cw==.html
|
qing ting dian shui
|
|
27228
|
为鬼为蜮
|
为
|
wéi guǐ wéi yù
|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
《诗经 小雅 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
WGWY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为鬼为魅
|
舍己为人
|
./MmVhbw==.html
|
wei gui wei yu
|
|
11574
|
鬼蜮伎俩
|
鬼
|
guǐ yù jì liǎng
|
蜮: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影来害人的怪物;鬼蜮:指阴险害人的人;伎俩:卑劣的手段。比喻居心不良、暗中伤人的 蜮:传说中一种能含沙影来害人的怪物;鬼蜮:指阴险害人的人;伎俩:卑劣的手段。比喻居心不良、暗中伤人的卑劣手段。...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妖妇进资甚巨,而贪婪无厌,鬼蜮伎俩,愈出愈奇,真有令人发指者。”
|
GYJ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阴谋诡计、居心叵测、心怀鬼胎
|
光明正大、光明磊落、襟怀坦白
|
./MTczbw==.html
|
gui yu ji liang
|
|
8720
|
蜩螗沸羹
|
蜩
|
tiáo táng fèi gēng
|
蜩:蝉;螗:蝉的一种,体小,背青绿色,鸣声清圆;沸:开水翻腾。象蝉的叫,象沸汤的翻滚。形容社会动乱。
|
《诗经 大雅 荡》:“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
TTFG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蜩螗羹沸
|
|
./Mjc1Ng==.html
|
tiao tang fei geng
|
|
9148
|
蜩螗羹沸
|
蜩
|
tiáo táng gēng fèi
|
蜩螗:蝉;沸:沸腾。形容声音嘈杂喧闹,好像蝉噪、水滚、羹沸一样。比喻纷扰不宁
|
梁启超《论美菲英杜之战事关系于中国》:“虽中原逐鹿,刘兴项仆,蜩螗羹沸,而彼一无所闻焉。”
|
TTGF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蜩螗沸羹
|
|
./OTNidw==.html
|
tiao tang geng fei
|
|
12460
|
国事蜩螗
|
国
|
guó shì tiáo táng
|
蜩螗:蝉鸣扰人。形容国家处于纷乱不堪的状态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是现在国事蜩螗,人心震动,外交失败,内政不修,正是岌岌可危的时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但是现在国事蜩螗,人心震动,外交失败,内政不修,正是岌岌可危的时候。”...
|
GST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国泰民安
|
./ODNodw==.html
|
guo shi tiao tang
|
|
4404
|
蜜里藏刀
|
蜜
|
mì lǐ cáng dāo
|
蜜:蜂蜜。表面很友好,暗里却藏着害人之心
|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妒律》:“尔乃蜜里藏刀,必欲花间逐蝶,狡亦甚矣,罚岂容轻!”
|
MLCD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笑里藏刀
|
|
./OTNycQ==.html
|
mi li cang dao
|
|
4403
|
蜜语甜言
|
蜜
|
mì yǔ tián yán
|
蜜:比喻甘美。说的话像蜜一样甜。形容说的话好听
|
《白雪遗音·劝嫖》:“他生就能为将人哄,蜜语甜言会装腔。”
|
MYT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甜言蜜语、蜜语甘言
|
冷嘲热讽、恶言恶语
|
./OTNyZw==.html
|
mi yu tian yan
|
|
4405
|
蜜口剑腹
|
蜜
|
mì kǒu jiàn fù
|
蜜:比喻甘美。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李林甫之蜜口剑腹,贾似道之牢笼言路,合而为一,其患可胜道哉。”
|
MKJF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口蜜腹剑
|
心口如一
|
./OTNzMA==.html
|
mi kou jian fu
|
|
14694
|
花甜蜜嘴
|
花
|
huā tián mì zuǐ
|
蜜嘴:嘴上抹着蜜。能说会道,甜言蜜语。比喻说话动听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取钱的时候,花甜蜜嘴,讲过按月按时,十来分重的利钱,不费一些努力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5回:“取钱的时候,花甜蜜嘴,讲过按月按时,十来分重的利钱,不费一些努力,定了时刻,自己送上门来。”...
|
HTM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花甜蜜语
|
|
./N3U4YQ==.html
|
hua tian mi zui
|
|
20524
|
蛛丝马迹
|
蛛
|
zhū sī mǎ jì
|
蜘蛛丝;马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蛛丝:蜘蛛丝;马迹:马蹄印。
|
唐 杨筠松《龙经 武曲星》:“抛梭马迹,蛛丝长,梭中自有丝不断。”
|
ZSM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望可知
|
千丝万缕、千头万绪
|
./MnhtaQ==.html
|
zhu si ma ji
|
|
27168
|
蜗角斗争
|
蜗
|
wō jiǎo dòu zhēng
|
蜗:蜗牛;蜗角:比喻极微小的境地。比喻为极小的事而引起大的争执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 战国·宋·庄周《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
WJDZ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蜗角之争
|
|
./OTA1cQ==.html
|
wo jiao dou zheng
|
|
27045
|
蜗角蝇头
|
蜗
|
wō jiǎo yíng tóu
|
蜗角:蜗牛的触角;蝇头:苍蝇头。比喻获利甚微,不足挂齿。
|
《庄子 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 《庄子 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
|
WJYT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蝇头蜗角
|
|
./Nml4cw==.html
|
wo jiao ying tou
|
|
27247
|
蜗角虚名
|
蜗
|
wō jiǎo xū míng
|
蜗角:蜗牛的角,比喻细微。微小而没有作用的名声。
|
宋 苏轼《满庭芳 或注警悟》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
WJXM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mY0eQ==.html
|
wo jiao xu ming
|
|
27167
|
蜗利蝇名
|
蜗
|
wō lì yíng míng
|
蜗牛角样的小利;苍蝇头般的微名。比喻微不足道的名利
|
金·王丹桂《春从天上来·赠首阳山李志朴》词:“既悟尘缘,罢爱海恩山,蜗利蝇名。”
|
WLYM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蜗名蝇利、蝇利蜗名、蝇名蜗利
|
|
./OTA1Ng==.html
|
wo li ying ming
|
|
26083
|
蜗行牛步
|
蜗
|
wō xíng niú bù
|
蜗牛爬行,老牛慢走。比喻行动或进展极慢。
|
|
WXNB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快步流星
|
./MmM4OA==.html
|
wo xing niu bu
|
|
26857
|
蜗名微利
|
蜗
|
wō míng wēi lì
|
蜗名:像蜗牛角那样极微小的名声。虚名小利。亦作“蜗利蝇名”、“蜗名蝇利”。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九卷:“琴瑟之事,终身已矣,蜗名微利,误人之本,从此亦不复思进取也。”
|
WMWL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蜗名蝇利、蜗利蝇名、蝇名蜗利
|
|
./NWFlZw==.html
|
wo ming wei l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