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76
|
通古博今
|
通
|
tōng gǔ bó jīn
|
同“通今博古”。
|
《钟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他小 《钟山》1981年第4期:“你是一个老大学生了,通古博今,知书达理,何必与姚金根那种人一般见识,他小人得志。”...
|
TGB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今博古
|
|
./NTVtOA==.html
|
tong gu bo jin
|
|
8362
|
通变达权
|
通
|
tōng biàn dá quán
|
同“通权达变”。
|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二公通变达权,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
|
TBD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权达变、通时达变
|
|
./NTVlcQ==.html
|
tong bian da quan
|
|
8383
|
通南彻北
|
通
|
tōng nán chè běi
|
谓贯穿南北。
|
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
TNC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xZQ==.html
|
tong nan che bei
|
|
8742
|
通功易事
|
通
|
tōng gōng yì shì
|
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
TGYS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工易事
|
|
./Mjk0aw==.html
|
tong gong yi shi
|
|
7943
|
通力合作
|
通
|
tōng lì hé zuò
|
不分彼此;共同努力。通:联合。
|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盍彻乎”宋 朱熹注:“一夫受田百亩,而与同沟共井之人,通力合作,计亩均收。”...
|
TLH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逼上梁山、合情合理
|
名行其事、不近情理
|
./MmQ1MA==.html
|
tong li he zuo
|
|
8386
|
通前至后
|
通
|
tōng qián zhì hòu
|
见“通前彻后”。
|
《平妖传》第十一回:“先从左壁上起,将手捻定,通前至后,凡有字处,次等拂过,共一十三张。”
|
TQZ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前澈后、通前彻后
|
|
./NTVzYw==.html
|
tong qian zhi hou
|
|
8929
|
通前澈后
|
通
|
tōng qián chè hòu
|
见“通前彻后”。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只要这等通前澈后一算,就知道这书不是脱岔露空了。”
|
TQC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前彻后、通前至后
|
|
./NTVzMg==.html
|
tong qian che hou
|
|
8385
|
通前彻后
|
通
|
tōng qián chè hòu
|
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
|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故得圣人之意。”
|
TQC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前澈后、通前至后
|
|
./NTVycw==.html
|
tong qian che hou
|
|
8919
|
通共有无
|
通
|
tōng gòng yǒu wú
|
谓互相接济;互通有无。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杨俊传》:“俊振济贫乏,通共有无。”
|
TGYW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互通有无、通无共有
|
|
./NTVseQ==.html
|
tong gong you wu
|
|
8960
|
通元识微
|
通
|
tōng yuán shí wēi
|
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
明·张居正《礼乐记》:“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于器数之间, 明·张居正《礼乐记》:“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于器数之间,仰溯圣人之蕴者,则有司存焉。”...
|
TYSW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jYw==.html
|
tong yuan shi wei
|
|
8934
|
通儒达识
|
通
|
tōng rú dá shí
|
见“通儒达士”。
|
《南齐书·礼志》:“汉之于周,世代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
|
TRDS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儒达士
|
|
./NTV1YQ==.html
|
tong ru da shi
|
|
8389
|
通儒达士
|
通
|
tōng rú dá shì
|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
TRD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儒达识
|
|
./NTV1aw==.html
|
tong ru da shi
|
|
8935
|
通儒硕学
|
通
|
tōng rú shuò xué
|
犹言通儒达士。
|
《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 《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又《儒林传·顾越》:“弱冠游学都下,通儒硕学,必造门质疑,计论无倦。”...
|
TRS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儒达识、通儒达士
|
|
./NTV1dQ==.html
|
tong ru shuo xue
|
|
8139
|
通俗易懂
|
通
|
tōng sú yì dǒng
|
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懂得
|
邓小平《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这十六个字,通俗易懂。”
|
TSY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老妪能解
|
|
./OGkzZw==.html
|
tong su yi dong
|
|
8378
|
通今达古
|
通
|
tōng jīn dá gǔ
|
同“通今博古”。
|
胡蕴玉《序》:“述学派之流别,论政治之得失,纵有通今达古之才,而无瑰玮奇丽之笔,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胡蕴玉《序》:“述学派之流别,论政治之得失,纵有通今达古之才,而无瑰玮奇丽之笔,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
TJD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通今博古、博古通今
|
|
./NTVudw==.html
|
tong jin da gu
|
|
8191
|
通今博古
|
通
|
tōng jīn bó gǔ
|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
|
TJB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博古通今、通达古今
|
|
./MmUyMg==.html
|
tong jin bo gu
|
|
8653
|
通人达才
|
通
|
tōng rén dá cái
|
通人:学识渊博的人;达才:通达事理的人。知识渊博通达古今的人才
|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易》之为术,幽明远矣,非通人达才熟能注意焉!”
|
TRD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GkzcQ==.html
|
tong ren da cai
|
|
8939
|
通书达礼
|
通
|
tōng shū dá lǐ
|
谓通诗书,懂礼仪。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卷:“原来田氏是东村田贡元的女儿,倒有十分颜色,又且通书达礼。”
|
TSD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知书达理
|
|
./NTV5Ng==.html
|
tong shu da li
|
|
8391
|
通上彻下
|
通
|
tōng shàng chè xià
|
①谓从天到地。②从上到下。指所有的人。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73卷:“天地是举其大体而言,鬼神是举其中运动变化者,通上彻下而言。”
|
TSC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V2ZQ==.html
|
tong shang che xia
|
|
6849
|
逗留不进
|
逗
|
dòu liú bù jìn
|
逗留:停滞不前。停顿不前
|
东汉·班固《汉书·匈奴传上》:“而祁连知虏在前,逗留不进。”
|
DL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徘徊不前
|
|
./OG10Zw==.html
|
dou liu bu jin
|
|
8846
|
逖听遐视
|
逖
|
tì tīng xiá shì
|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新唐书·选举志下》:“圣主明目达聪,逖听遐视,罪其私冒不慎举者,小加谴责,大正刑典,责成授任,谁敢 《新唐书·选举志下》:“圣主明目达聪,逖听遐视,罪其私冒不慎举者,小加谴责,大正刑典,责成授任,谁敢不勉?”...
|
TTXS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DYycw==.html
|
ti ting xia shi
|
|
9028
|
逖听远闻
|
逖
|
tì tīng yuǎn wén
|
谓视听范围很远很广。
|
唐 姚思廉《梁书 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
|
TTYW
|
生僻成语
|
褒义成语
|
逖听遐视
|
|
./Nmh4NA==.html
|
ti ting yuan wen
|
|
8460
|
途遥日暮
|
途
|
tú yáo rì mù
|
犹日暮途穷。比喻到了走投无路的或衰亡的境地。
|
语出《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
TYRM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途穷日暮、日暮途穷
|
|
./NTcwaQ==.html
|
tu yao ri mu
|
|
8998
|
途途是道
|
途
|
tú tú shì dào
|
指头头是道。说话或做事很有条理。
|
聂绀弩《题记一》:“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样,应该先努力安排一个家等等,这样或者那样,说得途途是道 聂绀弩《题记一》:“女人的幸福是看他的丈夫怎样,应该先努力安排一个家等等,这样或者那样,说得途途是道。”...
|
TTSD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头头是道
|
|
./NTZ6ZQ==.html
|
tu tu shi dao
|
|
8994
|
途穷日暮
|
途
|
tú qióng rì mù
|
犹日暮途穷。
|
清黄遵宪《群公》诗:“途穷日暮更何求,白首同拼一死休。”
|
TQRM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途遥日暮、日暮途穷
|
|
./NTZ4Zw==.html
|
tu qiong ri mu
|
|
6888
|
递胜递负
|
递
|
dì shèng dì fù
|
指胜负交替
|
清 薛福成《中兴叙略上》:“环寇之师且十万,递胜递负,无寸尺功。”
|
DSD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N3.html
|
di sheng di fu
|
|
20435
|
逐鹿中原
|
逐
|
zhú lù zhōng yuán
|
在中原争夺天下。比喻争夺政权。逐:追赶;鹿:比喻帝位、政权。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
ZL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争虎斗、鹿死谁手
|
|
./Mndjbw==.html
|
zhu lu zhong yuan
|
|
21341
|
逐风追电
|
逐
|
zhú fēng zhuī diàn
|
追赶迅风和闪电。
|
宋·秦观《题腰袅图》诗:“鸾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风追电为?”
|
ZFZ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逐电追风
|
|
./NjMxYQ==.html
|
zhu feng zhui dian
|
|
21339
|
逐队成群
|
逐
|
zhú duì chéng qún
|
形容人多。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五回:“游街的犯人,逐队成群;看游街的闲人,填街塞巷。”
|
ZDC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填街塞巷
|
|
./NjJ6bQ==.html
|
zhu dui cheng qun
|
|
21007
|
逐逐眈眈
|
逐
|
zhú zhú dān dān
|
觊觎的样子。
|
语本《易 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
ZZDD
|
一般成语
|
|
|
|
./MzFtNA==.html
|
zhu zhu dan dan
|
|
20702
|
逐臭之夫
|
逐
|
zhú chòu zhī fū
|
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
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
ZCZ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jJ4NA==.html
|
zhu chou zhi fu
|
|
21360
|
逐末忘本
|
逐
|
zhú mò wàng běn
|
追求细枝末节,忘记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今题金山而必曰金玉之金,咏赤城而必云赤白之赤,皆逐末忘本之过也。”
|
ZMW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jNkcw==.html
|
zhu mo wang ben
|
|
21359
|
逐末弃本
|
逐
|
zhú mò qì běn
|
见“逐末舍本”。
|
唐·魏徵《嫂叔舅服议》:“今在舅服止一时,为姨居丧五月,徇名丧实,逐末弃本。”
|
ZMQ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逐末舍本
|
|
./NjNkOA==.html
|
zhu mo qi ben
|
|
21376
|
逐新趣异
|
逐
|
zhú xīn qù yì
|
谓追求新奇。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纠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故喉唇纠纷;将欲解结,务在刚断。”...
|
ZXQY
|
一般成语
|
|
|
|
./NjNtNA==.html
|
zhu xin qu yi
|
|
21383
|
逐影随波
|
逐
|
zhú yǐng suí bō
|
跟着别人的影子走,随着水流飘移。形容无主见。
|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报复仇,且结张诚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报复仇,且结张诚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
|
ZYS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随波逐流
|
|
./NjNwZw==.html
|
zhu ying sui bo
|
|
21382
|
逐影吠声
|
逐
|
zhú yǐng fèi shēng
|
形容人云亦云,毫无主见。
|
宋·陈善《扪虱新话·唐宋文章皆三变末流不免有弊》:“至今学文之家,又皆逐影吠声,未尝有公论,实不见古 宋·陈善《扪虱新话·唐宋文章皆三变末流不免有弊》:“至今学文之家,又皆逐影吠声,未尝有公论,实不见古人用心处,予每为之太息。”...
|
ZYF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人云亦云
|
|
./NjNwNg==.html
|
zhu ying fei sheng
|
|
20711
|
逐字逐句
|
逐
|
zhú zì zhú jù
|
挨次序一字一句地。
|
程树榛《大学时代》:“她一下又翻到了今年寒假的第一天日记,并饶有兴趣地逐字逐句看了下去。”
|
ZZZ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字一句
|
一目十行
|
./NjNzaQ==.html
|
zhu zi zhu ju
|
|
21358
|
逐名趋势
|
逐
|
zhú míng qū shì
|
追求名声和权势。
|
晋·葛洪《抱朴子·交际》:“世俗之人,交不论志,逐名趋势,热来冷去,见过不改,视迷不救。”
|
ZMQ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jNjeQ==.html
|
zhu ming qu shi
|
|
21348
|
逐句逐字
|
逐
|
zhú jù zhú zì
|
见“逐字逐句”。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一回:“自上横行退一字成句,逐句逐字逆读,俱成回文。”
|
ZJZZ
|
一般成语
|
|
|
|
./NjM3ZQ==.html
|
zhu ju zhu zi
|
|
8966
|
透骨酸心
|
透
|
tòu gǔ suān xīn
|
形容极度伤心。
|
《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她自己心中,以有一腔的弥天恨事,透骨酸心。
|
TGS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ZmZQ==.html
|
tou gu suan xin
|
|
8652
|
透古通今
|
透
|
tòu gǔ tōng jīn
|
透:通过。贯通古今
|
元·王吉昌《行香子·木金间隔》:“杳冥时,踪迹难寻,无中显有,透古通今。”
|
TGT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Gkxcw==.html
|
tou gu tong jin
|
|
18000
|
逍遥自得
|
逍
|
xiāo yáo zì dé
|
无拘无束,安闲自得。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
XYZ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悠然自得、逍遥自在
|
|
./MmhhZw==.html
|
xiao yao zi de
|
|
18816
|
逍遥自娱
|
逍
|
xiāo yáo zì yú
|
谓无拘无束,自得其乐。
|
唐·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赠太尉牛公神道碑铭》:“池台琴酒,逍遥自娱,贤士大夫,尚其轨躅。”
|
XYZ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逍遥自得
|
|
./NWY2NA==.html
|
xiao yao zi yu
|
|
18074
|
逍遥自在
|
逍
|
xiāo yáo zì zài
|
逍遥:悠闲自得的样子;自在:自由;舒适。形容悠然自得;自由自在。
|
唐 白居易《菩提寺上方远眺》:“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
XY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
提心吊胆、胆战心惊
|
./MmlqNg==.html
|
xiao yao zi zai
|
|
18815
|
逍遥物外
|
逍
|
xiāo yáo wù wài
|
谓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束,自由自在。
|
宋·张孝祥《减字木兰花·赠尼师旧角奴也》词:“识破嚣尘,作个逍遥物外人。”
|
XYW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逍遥自得
|
|
./NWY1dQ==.html
|
xiao yao wu wai
|
|
17961
|
逍遥法外
|
逍
|
xiāo yáo fǎ wài
|
不受拘束。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仍然自由自在。
|
南朝 梁 萧统《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 南朝 梁 萧统《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敬想足下,藏形月府,遁迹冰床,披庄子之七篇,逍遥物外;玩老聃之两卷,恍惚怀中。”...
|
XYFW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逍遥自在
|
罪有应得、法网难逃
|
./MmdnNg==.html
|
xiao yao fa wai
|
|
18814
|
逍遥事外
|
逍
|
xiāo yáo shì wài
|
①谓犯法者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亦泛指做坏事或与坏事有牵连的人不受追查。②谓置身事外,毫不关心。
|
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鲁迅《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杨 清·包世臣《致广东按察姚中丞书》:“首祸正凶,逍遥事外。”鲁迅《花边文学·女人未必多说谎》:“关于杨妃,禄山之乱以后的文人就都撒着大谎,玄宗逍遥事外,倒说是许多坏事情都由她。”...
|
XYS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逍遥法外
|
|
./NWY1aw==.html
|
xiao yao shi wai
|
|
18398
|
选贤任能
|
选
|
xuǎn xián rèn néng
|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
《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
XXR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选贤举能
|
|
./NWhvZQ==.html
|
xuan xian ren neng
|
|
18397
|
选贤举能
|
选
|
xuǎn xián jǔ néng
|
选举贤人;荐举能人。
|
《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遗患于黎庶。此义不可不知也。 《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遗患于黎庶。此义不可不知也。”...
|
XXJN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任人唯贤、知人善任、量才录用
|
任人唯亲、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
./NWhvNA==.html
|
xuan xian ju neng
|
|
18660
|
选妓征歌
|
选
|
xuǎn jì zhēng gē
|
指放荡的生活方式。
|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之二:“选妓随雕辇,征歌出洞房。”
|
XJZ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选歌试舞、选色征歌
|
|
./NDZtcw==.html
|
xuan ji zheng 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