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
1886 不理不睬 bù lǐ bù cǎi 指对人或事物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那位金姨太太面罩重霜的不发一言,任凭这边赔尽小心,那边只 ... BLBC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闻不问、漠不关心 ./NzZwdw==.html bu li bu cai
2410 不猧不魀 bù wèng bù yuán “猧”念wō;“魀”念gà。见“不尴不尬”。 BWBY 一般成语 ./MzZkOA==.html bu weng bu yuan
2055 不牧之地 bù mù zhī dì 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 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BMZD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不毛之地 ./MnA4.html bu mu zhi di
2402 不爽毫发 bù shuǎng háo fā 没有一点差错。 《明史 王琼传》:“继者按稽之,不爽毫发。” BSHF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毫发不爽 天差地别 ./MzY5dw==.html bu shuang hao fa
1882 不清不白 bù qīng bù bái 不明白,不清楚。形容关系暧昧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0回:“所以设下这个毒法儿,要把我拉在浑水里,弄一个不清不白的名儿,也未可知 ... BQBB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明不白 清清白白 ./NzZtYQ==.html bu qing bu bai
2333 不测之罪 bù cè zhī zuì 指大罪,死罪。 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BCZZ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迷天大罪 ./MzVqcw==.html bu ce zhi zui
1103 不测之祸 bù cè zhī huò 测:估计。估计不到的灾祸,多指死亡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秦始皇九年》:“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祸哉 ... BCZ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飞来横祸 ./Mmtz.html bu ce zhi huo
2051 不测之忧 bù cè zhī yōu 测:预测;忧:忧患。指意外的祸患 宋 苏轼《田表圣奏议叙》:“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 BCZ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不测之祸 ./Mmwy.html bu ce zhi you
1851 不法之徒 bù fǎ zhī tú 对抗或违反法律的人,歹徒或逃犯,流窜或犯有暴力行为罪行的亡命之徒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11回:“而今我国大清,焉有这样不法之徒?” BFZT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亡命之徒、不逞之徒 ./Nm91YQ==.html bu fa zhi tu
1168 不治之症 bù zhì zhī zhèng 治不好的病、绝症。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或无法改正的弊端、错误 鲁迅《伪自由书 电的利弊》:“说先前身受此刑,苦痛不堪,辣汁流入肺脏及心,已成不治之症,即释放亦不免 ... BZZ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可救药 药到病除 ./M3E2.html bu zhi zhi zheng
1536 不求甚解 bù qiú shèn jiě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 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BQSJ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bWNx.html bu qiu shen jie
1523 不毛之地 bù máo zhī dì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BMZ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bTZ3.html bu mao zhi di
1161 不死不活 bù sǐ bù huó 形容事物没有生气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这地位如何处,直是难。” BSBH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半死不活 生机勃勃 ./M25l.html bu si bu huo
2332 不步人脚 bù bù rén jiǎo 不跟着别人的脚步走。比喻不因循守旧。 明 李贽《又与从吾》:“苏长公片言只字与金玉同声,虽千古未见其比,则以其胸中绝无俗气,下笔不作寻常语 ... BBRJ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步人后尘 ./MzVqaQ==.html bu bu ren jiao
1594 不正之风 bù zhèng zhī fēng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BZZF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歪风邪气 浩然正气 ./bjIw.html bu zheng zhi feng
2390 不欺闇室 bù qī wū shì 闇àn室:遮去光线的房间。见“不欺暗室”。 BQWS 一般成语 ./MzY1Zw==.html bu qi wu shi
1534 不欺暗室 bù qī àn shì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 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BQA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光明磊落 暗室欺心 ./bWJt.html bu qi an shi
2389 不欺屋漏 bù qī wū lòu 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好逑传》第八回:“台兄乃不欺屋漏之君子,不胜愧悔。” BQWL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不愧屋漏、无愧屋漏 暗室欺心 ./MzY1Ng==.html bu qi wu lou
1883 不欺地下 bù qī dì xià 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BQD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欺暗室 死无对证 ./NzZuNA==.html bu qi di xia
1478 不欢而散 bù huān ér sàn 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BHE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妻离子散、一哄而散 济济一堂、欢聚一堂 ./bG1t.html bu huan er san
1453 不次之迁 bù cì zhī qiān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东汉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BCZQ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次之位、连升三级、破格提拔 ./bDg2.html bu ci zhi qian
2345 不根之论 bù gēn zhī lùn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BGZL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不根之谈 真凭实据 ./MzVvOA==.html bu gen zhi lun
2393 不染一尘 bù rǎn yī chén 形容清高廉洁。同“一尘不染”。 郑观应《盛世危言 日报》:“胸中不染一尘,惟澄观天下之得失是非,自抒伟论。” BRYC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一尘不染 同流合污 ./MzY2aw==.html bu ran yi chen
1533 不期而遇 bù qī ér yù 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南朝 梁 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BQE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约而同、萍水相逢、不谋而合 失之交臂 ./bWFz.html bu qi er yu
1532 不期而然 bù qī ér rán 期:料想;然:如此。没有想到会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BQER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出乎意料 意料之中 ./bWFp.html bu qi er ran
1114 不期而同 bù qī ér tóng 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 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 ... BQE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约而同 ./MnFj.html bu qi er tong
1113 不期而会 bù qī ér huì 期:约会。未经约定而意外地遇见或自动聚集 《穀梁传 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遇者志相得也。” BQE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期而遇 ./MnEy.html bu qi er hui
1462 不服水土 bù fú shuǐ tǔ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BFS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水土不服 ./bGdp.html bu fu shui tu
2172 不曾序过 bu ceng xu guo 意思是没有宗族关系。序,指按宗族的谱系排辈分。 BCXG 一般成语 ./bjFn.html bu ceng xu guo
1131 不易之论 bù yì zhī lùn 易:变更。不可变更的言论。指论断或意见完全正确。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二 宋》:“然佞臣不可执笔,则是不易之论。” BYZ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刊之论、不易之典、天经地义 不经之谈、无稽之谈 ./Mnhr.html bu yi zhi lun
1582 不易一字 bù yì yī zì 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新唐书 王勃传》:“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BYY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一字不易 ./bXgw.html bu yi yi zi
1884 不明真相 bù míng zhēn xiàng 明:了解清楚;真相:本来面目。不明白事情的本来面目 鲁迅《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不过他们可以装作懂得的样子,来胡说八道,欺骗不明真相的人。” BMZ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明真象 真相大白 ./NzZueQ==.html bu ming zhen xiang
1525 不明不白 bù míng bù bái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 ... BMBB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模糊不清、无缘无故 一清二楚 ./bTdn.html bu ming bu bai
2401 不时之须 bù shí zhī xū 不时之需。指随时的、不是预定时间的需要。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BSZ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不时之需 ./MzY5bQ==.html bu shi zhi xu
1153 不时之需 bù shí zhī xū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BSZ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时之须 一定之规 ./M2tj.html bu shi zhi xu
2179 不断如带 bù duàn rú dài 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BDRD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不绝如缕 ./MzBxZw==.html bu duan ru dai
1560 不文不武 bù wén bù wǔ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唐 韩愈《泷吏》诗:“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文亦不武。” BWBW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能文能武 ./bW80.html bu wen bu wu
1084 不敢高攀 bù gǎn gāo pān 攀:比喻结交依附他人。不敢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亲戚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二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BGGP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高攀不上 巴高望上、攀龙附凤 ./MmNn.html bu gan gao pan
1469 不敢问津 bù gǎn wèn jīn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长沮桀溺藕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BGW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无人问津 ./bGpr.html bu gan wen jin
1086 不敢造次 bù gǎn zào cì 造次:仓促、鲁莽轻率。指不敢匆忙地或鲁莽草率从事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9卷:“恁么即某甲不敢造次。” BGZC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慎重其事 轻率鲁莽 ./MmQw.html bu gan zao ci
1468 不敢苟同 bù gǎn gǒu tóng 苟:苟且。不敢随便地同事。指对人对事抱慎重态度。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一章:“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红花会劫富济贫,替天行道。” BGG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未敢苟同 随声附和、人云亦云 ./bGlx.html bu gan gou tong
2344 不敢自专 bù gǎn zì zhuān 自专:擅自专断。不敢自作主张,独自行事。有自谦的意思。 唐 韩愈《褅夾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 BGZ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独断专行 ./MzVubw==.html bu gan zi zhuan
2151 不敢旁骛 bù gǎn páng wù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希特勒在西线胜利以前,他似乎是谨慎的。攻波兰,攻挪威,攻荷、比、 ... BGPW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一心一意 三心二意 ./bGph.html bu gan pang wu
2150 不敢掠美 bù gǎn lüè měi 掠:掠夺。不敢掠夺旁人之美。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 BGLM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攘为己有 ./bGow.html bu gan lüe mei
1085 不敢后人 bù gǎn hòu rén 后:落后。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邹韬奋《抗战以来》:“凡遇党政当局对抗战建国积极方面有所号召,亦无不竭诚响应,不敢后人。” BGHR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不甘落后 ./MmNx.html bu gan hou ren
2155 不教而杀 bù jiào ér shā 教:教育;杀:处罚,杀死。不警告就处死。指事先不教育人,一犯错误就加以惩罚。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不教而杀谓之虐。” BJES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不教而诛 谆谆教诲 ./bHBv.html bu jiao er sha
2355 不教之教 bù jiào zhī jiào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熏陶。 《吕氏春秋 君守》:“不教之教,无言之诏。 BJZJ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MzVzeQ==.html bu jiao zhi jiao
1087 不攻自破 bù gōng zì pò 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BGZP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理屈词穷、莫名其妙、岂有此理 无懈可击、久攻不下、坚如磐石 ./MmRr.html bu gong zi po
2149 不改其乐 bù gǎi qí lè 不改变自有的快乐。指处于困苦的境况仍然很快乐。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BGQL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bGgy.html bu gai qi le
2164 不擒二毛 bù qín èr máo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宋襄公曰:‘君子不受伤,不擒二毛。’” BQEM 一般成语 ./bWM2.html bu qin er m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