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0
|
不知进退
|
不
|
bù zhī jìn tuì
|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
BZJ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高低
|
八面圆通
|
./bjQ4.html
|
bu zhi jin tui
|
|
1162
|
不知轻重
|
不
|
bù zhī qīng zhòng
|
轻重:分量大小。不明事理,行事冒昧
|
战国 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 战国 秦 吕不韦《吕氏春秋 本生》:“今世之人,惑者多以性养物,则不知轻重也。不知轻重,则重者为轻,轻者为重矣。”...
|
BZQ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明事理
|
知书达理
|
./M255.html
|
bu zhi qing zhong
|
|
1856
|
不知贵贱
|
不
|
bù zhī guì jiàn
|
指不知事物的轻重与价值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84回:“你若说你和我一样,你就是不知贵贱的人了。”
|
BZG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轻重
|
|
./Nm93OA==.html
|
bu zhi gui jian
|
|
1754
|
不知自量
|
不
|
bù zhī zì liàng
|
形容没有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有多大
|
|
BZZ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自不量力
|
|
./MzZxYQ==.html
|
bu zhi zi liang
|
|
1753
|
不知自爱
|
不
|
bù zhī zì ài
|
不知道爱惜自己
|
|
BZZA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洁身自爱
|
./MzZxMA==.html
|
bu zhi zi ai
|
|
1604
|
不知肉味
|
不
|
bù zhī ròu wèi
|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
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BZR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食前方丈、日食万钱
|
./bjVt.html
|
bu zhi rou wei
|
|
1596
|
不知端倪
|
不
|
bù zhī duān ní
|
端倪:头绪。不知头绪。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
BZD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jJr.html
|
bu zhi duan ni
|
|
1166
|
不知痛痒
|
不
|
bù zhī tòng yǎng
|
形容麻木不仁或不知利害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2卷:“同父意见亦同,常言道:‘而今的世界只管讲那道学,说正心诚意的,多是一班害了风痹病,不知痛痒之人。’”...
|
BZT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知疼痒、麻木不仁
|
|
./M3Bj.html
|
bu zhi tong yang
|
|
1597
|
不知甘苦
|
不
|
bù zhī gān kǔ
|
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
BZG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麻木不仁
|
饱经风霜
|
./bjM0.html
|
bu zhi gan ku
|
|
1605
|
不知深浅
|
不
|
bù zhī shēn qiǎn
|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抑且水荡坡塘,不知深浅。”
|
BZS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
自知之明
|
./bjV3.html
|
bu zhi shen qian
|
|
1606
|
不知死活
|
不
|
bù zhī sǐ huó
|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
BZ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利害、不知进退、不知轻重
|
贪生怕死
|
./bjZn.html
|
bu zhi si huo
|
|
1609
|
不知所终
|
不
|
bù zhī suǒ zhōng
|
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
宋 洪迈《夷坚甲志 崔祖武》:“后归乡里,不知其所终。”
|
BZS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下落不明
|
|
./bjdh.html
|
bu zhi suo zhong
|
|
1607
|
不知所措
|
不
|
bù zhī suǒ cuò
|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BZS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手足无措、惊惶失措、心慌意乱
|
从容不迫、不动声色、应付自如
|
./bjZx.html
|
bu zhi suo cuo
|
|
1164
|
不知所可
|
不
|
bù zhī suǒ kě
|
可:合宜,好。指不知道该怎样办才好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1回:“不想这番好意把个可左可右的安公子此时倒弄到左右不知所可。”
|
BZS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所措
|
|
./M29p.html
|
bu zhi suo ke
|
|
1608
|
不知所以
|
不
|
bù zhī suǒ yǐ
|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
BZ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就里、一无所知、茫然不解
|
了如指掌、一目了然、明察秋毫
|
./bjcw.html
|
bu zhi suo yi
|
|
1165
|
不知所云
|
不
|
bù zhī suǒ yún
|
云: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形容感情激动;语无伦次。也指说话颠三倒四。
|
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
BZ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得要领、语无伦次、吞吞吐吐
|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提纲挈领
|
./M29z.html
|
bu zhi suo yun
|
|
1865
|
不知底细
|
不
|
bù zhī dǐ xì
|
不知道人或事情的内情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67回:“我也不知底细。”
|
BZD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来历不明、来路不明
|
|
./NzY3YQ==.html
|
bu zhi di xi
|
|
1601
|
不知就里
|
不
|
bù zhī jiù lǐ
|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
BZJ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内情
|
|
./bjRp.html
|
bu zhi jiu li
|
|
1599
|
不知好歹
|
不
|
bù zhī hǎo dǎi
|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
BZH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
心知肚明、知好知歹
|
./bjNv.html
|
bu zhi hao dai
|
|
1163
|
不知去向
|
不
|
bù zhī qù xiàng
|
不知道到哪里去了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宣王问曰:‘如今红衣小儿何在?’答曰:‘自教歌之后,不知去向。’”
|
BZQ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无影无踪
|
|
./M284.html
|
bu zhi qu xiang
|
|
1602
|
不知利害
|
不
|
bù zhī lì hài
|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
BZL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进退
|
|
./bjRz.html
|
bu zhi li hai
|
|
1603
|
不知其详
|
不
|
bù zhī qí xiáng
|
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
|
BZQ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了如指掌
|
./bjUy.html
|
bu zhi qi xiang
|
|
2173
|
不知世务
|
不
|
bù zhī shì wù
|
不知道当代的情势。
|
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孟子守旧术,不知世务。”
|
BZSW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识时务
|
|
./bjY2.html
|
bu zhi shi wu
|
|
1595
|
不知不觉
|
不
|
bù zhī bù jué
|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
BZ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神不知,鬼不觉
|
惊天动地
|
./bjJh.html
|
bu zhi bu jue
|
|
2358
|
不矜细行
|
不
|
bù jīn xì xíng
|
指不注重小事小节。
|
语出《书 旅獒》:“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
BJX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护细行
|
谨小慎微
|
./MzV1Mg==.html
|
bu jin xi xing
|
|
1485
|
不矜不伐
|
不
|
bù jīn bù fá
|
矜:自夸;自大;伐:自我夸耀。不骄傲自大;不夸耀自己。
|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BJB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虚怀若谷、不卑不亢
|
妄自尊大、自高自大
|
./bHFp.html
|
bu jin bu fa
|
|
2347
|
不瞽不聋
|
不
|
bù gǔ bù lóng
|
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好阿公阿婆。形容长辈要宽宏大
|
语出《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慎子》逸文:“谚云:不聪不明,不能为王;不瞽不聋,不能为公。”
|
BGB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痴不聋
|
|
./MzVvcw==.html
|
bu gu bu long
|
|
2144
|
不瞅不睬
|
不
|
bù chǒu bù cǎi
|
不看也不答理。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瞅不睬;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瞅不睬;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
|
BCB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偢不倸、不理不睬
|
热情洋溢
|
./bDZz.html
|
bu chou bu cai
|
|
1169
|
不着边际
|
不
|
bù zhuó biān jì
|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 着:接触;挨上;边际:边缘;界限。挨不着边儿。原指无所依靠。现多形容言论空话;不切实际或离题太远;不切主旨。...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何涛思想:在此不着边际,怎生奈何!我须用自去走一遭。”
|
BZB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无的放矢、空洞无物、离题万里
|
一语道破、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
./M3Fx.html
|
bu zhuo bian ji
|
|
1549
|
不省人事
|
不
|
bù xǐng rén shì
|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陷入昏迷状态。有时也指不懂人情世理。
|
《明史 艾穆传》:“穆遣戍凉州,创重不省人事,既而复苏,遂诣戍所。”
|
BXR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麻木不仁、不近人情
|
耳聪目明、通情达理
|
./bWlh.html
|
bu xing ren shi
|
|
1566
|
不相闻问
|
不
|
bù xiāng wén wèn
|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
BXWW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相往来
|
|
./bXFt.html
|
bu xiang wen wen
|
|
1869
|
不相违背
|
不
|
bù xiāng wéi bèi
|
指不会互相不符
|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结束其传统的对外妥协,对内用兵、对民压迫的错误政策,将国民党引导到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结束其传统的对外妥协,对内用兵、对民压迫的错误政策,将国民党引导到和人民愿望不相违背的地位。”...
|
BXW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ZjdQ==.html
|
bu xiang wei bei
|
|
1565
|
不相为谋
|
不
|
bù xiāng wéi móu
|
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BXW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各行其是、各自为政
|
切磋琢磨
|
./bXFj.html
|
bu xiang wei mou
|
|
1564
|
不相上下
|
不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
BXS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并驾齐驱、不分伯仲
|
天差地远、迥然不同
|
./bXEy.html
|
bu xiang shang xia
|
|
1443
|
不白之冤
|
不
|
bù bái zhī yuān
|
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
BB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沉冤莫白、含冤负屈、覆盆之冤
|
真相大白
|
./bDE4.html
|
bu bai zhi yuan
|
|
2336
|
不登大雅
|
不
|
bù dēng dà yǎ
|
大雅:高贵典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
|
见“不登大雅之堂”。
|
BDD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登大雅之堂
|
|
./MzVrdw==.html
|
bu deng da ya
|
|
2141
|
不痴不聋
|
不
|
bù chī bù lóng
|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BCB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装聋作哑
|
|
./bDVl.html
|
bu chi bu long
|
|
1557
|
不痛不痒
|
不
|
bù tòng bù yǎng
|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
BTB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得要领、转弯抹角
|
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
./bW1x.html
|
bu tong bu yang
|
|
1481
|
不疾不徐
|
不
|
bù jí bù xú
|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
|
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
BJB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快不慢
|
过犹不及
|
./bG9h.html
|
bu ji bu xu
|
|
1878
|
不疼不痒
|
不
|
bù téng bù yǎng
|
比喻说话做事只是做样子,不解决实际问题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3回:“你们这班狗头!打得太岁爷不疼不痒,好不耐烦!”
|
BTB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痛不痒
|
击中要害
|
./NzZncQ==.html
|
bu teng bu yang
|
|
1885
|
不留痕迹
|
不
|
bù liú hén jì
|
指做事彻底,没有留下蛛丝马迹
|
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办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样闲得难受的同事讨论怎么才能不留痕迹地杀人丝毫不会 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办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样闲得难受的同事讨论怎么才能不留痕迹地杀人丝毫不会引起怀疑。”...
|
BLH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落痕迹
|
|
./NzZwMg==.html
|
bu liu hen ji
|
|
1520
|
不留余地
|
不
|
bù liú yú dì
|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
BLY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斩草除根
|
留有余地
|
./bTVp.html
|
bu liu yu di
|
|
1587
|
不由自主
|
不
|
bù yóu zì zhǔ
|
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
BY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身不由己、鬼使神差
|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bXl5.html
|
bu you zi zhu
|
|
1586
|
不由分说
|
不
|
bù yóu fēn shuō
|
由:让;顺 随;分:辩别。不容许辩争。
|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
BYF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容置喙、不容置疑
|
强词夺理、无理取闹
|
./bXlv.html
|
bu you fen shuo
|
|
1121
|
不生不灭
|
不
|
bù shēng bù miè
|
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BSBM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生不死、半死不活
|
生机勃勃
|
./MnQ0.html
|
bu sheng bu mie
|
|
1545
|
不甚了了
|
不
|
bù shèn liǎo liǎo
|
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
《北齐书 永安王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
BS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所以、雾里看花、茫然不解
|
明察秋毫、了如指掌、一目了然
|
./bWg2.html
|
bu shen liao liao
|
|
1464
|
不甘雌伏
|
不
|
bù gān cí fú
|
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典传》:“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
BGC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力争上游、不甘落后
|
甘居人后
|
./bGhj.html
|
bu gan ci fu
|
|
1467
|
不甘示弱
|
不
|
bù gān shì ruò
|
甘:甘心;情愿;示:表示;显示;弱:差;不足。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 我的第一个师父》:“乡下人大抵有些顽固,以为和尚是只应该念经拜忏的,台下有人骂了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
|
BGS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甘后人、力争上游
|
甘拜下风、自暴自弃
|
./bGk2.html
|
bu gan shi ruo
|
|
1466
|
不甘寂寞
|
不
|
bù gān jì mò
|
甘:甘心情愿;寂寞:冷漠、孤单、无声无息。形容不甘心受冷落;而要参与某事;或者是不情愿无声无息;而积 甘:甘心情愿;寂寞:冷漠、孤单、无声无息。形容不甘心受冷落;而要参与某事;或者是不情愿无声无息;而积极从事活动。...
|
清 吕留良《与高旦中书》:“念头淡薄,自然删落,若不甘寂寞,虽外事清高,正是以退为进。”
|
BGJ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甘示弱、出头露面
|
不闻不问、默默无闻
|
./bGh3.html
|
bu gan ji mo
|
|
1465
|
不甘后人
|
不
|
bù gān hòu rén
|
甘:甘心;情愿。不甘心落在别人后面。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而广不甘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
|
BGH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争先恐后、力争上游、不甘示弱
|
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甘居中游
|
./bGht.html
|
bu gan hou r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