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27
|
举止失措
|
举
|
jǔ zhǐ shī cuò
|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8回:“睿闻知两处危急,举止失措,甚是惊慌。”
|
JZS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手足无措
|
举止大方
|
./MWdhcw==.html
|
ju zhi shi cuo
|
|
15640
|
举止大方
|
举
|
jǔ zhǐ dà fāng
|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幺呢?”...
|
JZDF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举止不凡
|
举止失措
|
./NDJ5dQ==.html
|
ju zhi da fang
|
|
15639
|
举止不凡
|
举
|
jǔ zhǐ bù fán
|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
清 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 清 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
JZB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风度翩翩
|
|
./NDJ5YQ==.html
|
ju zhi bu fan
|
|
15084
|
举棋若定
|
举
|
jǔ qí ruò dìng
|
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
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
JQR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胸有成竹
|
举棋不定
|
./YWQy.html
|
ju qi ruo ding
|
|
15360
|
举棋不定
|
举
|
jǔ qí bù dìng
|
举:拿起;拿着。拿着棋子不知道该怎么下。比喻临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
|
JQB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犹豫不决、优柔寡断
|
斩钉截铁、当机立断
|
./MWd2Mg==.html
|
ju qi bu ding
|
|
15434
|
举案齐眉
|
举
|
jǔ àn qí méi
|
案:有脚的托盘。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 案:有脚的托盘。汉代的梁鸿、孟光是一对恩爱夫妻;孟光在给梁鸿送饭时总是把端饭的盘子举得与眉毛一样高;以示对梁鸿的尊敬。后用以形容夫妻相互敬爱。...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梁鸿》:“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JAQ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心相印、相敬如宾、夫唱妇随
|
琴瑟不调
|
./MWljeQ==.html
|
ju an qi mei
|
|
15083
|
举措失当
|
举
|
jǔ cuò shī dàng
|
举措:举动、措置;失当:不恰当。举动安排不得当。
|
先秦 管仲《管子 禁藏》:“举措失当,众民不能成。”
|
JCS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事倍功半、南辕北辙
|
恰如其分
|
./YWNz.html
|
ju cuo shi dang
|
|
16358
|
举措不当
|
举
|
jǔ cuò bù dàng
|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
《管子 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
JCBD
|
一般成语
|
|
|
|
./NDJvYQ==.html
|
ju cuo bu dang
|
|
15085
|
举手相庆
|
举
|
jǔ shǒu xiāng qìng
|
指举手加额,以相庆贺
|
明 刘基《甘露颂》序:“群臣莫不欣择,百姓莫不蹈舞,举手相庆。”
|
JSX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举手加额
|
|
./YWRj.html
|
ju shou xiang qing
|
|
15498
|
举手投足
|
举
|
jǔ shǒu tóu zú
|
投足:踏脚。一抬手一踏脚。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JST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轻而易举、易如反掌
|
难于登天、九牛二虎之力
|
./MWpzMg==.html
|
ju shou tou zu
|
|
15471
|
举手之劳
|
举
|
jǔ shǒu zhī láo
|
举:抬起。一动手就能办到的一点劳动。比喻事情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 “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
JSZ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易如反掌、轻而易举
|
难于登天
|
./MWo1YQ==.html
|
ju shou zhi lao
|
|
15457
|
举国若狂
|
举
|
jǔ guó ruò kuáng
|
举:全;狂:疯狂。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纵情欢乐不能自已;都像疯狂了似的。
|
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
JGR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纵情欢乐
|
|
./MWl1cQ==.html
|
ju guo ruo kuang
|
|
15315
|
举国上下
|
举
|
jǔ guó shàng xià
|
举:全。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
梁启超《管子传》第六章第一节:“苟且偷惰,习焉成风,举国上下,颓然以暮气充塞之。”
|
JGS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举国一致、朝野上下
|
|
./MWczdQ==.html
|
ju guo shang xia
|
|
15631
|
举国一致
|
举
|
jǔ guó yī zhì
|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
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
|
JG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上下一致
|
|
./NDJxOA==.html
|
ju guo yi zhi
|
|
15870
|
举善荐贤
|
举
|
jǔ shàn jiàn xián
|
贤:胡才能,有道德的。保举推荐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举善荐贤,乃美事也;卿何荐人于朝,即自焚其奏稿,不令人知耶?”
|
JSJ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举贤荐能
|
|
./MWtiOA==.html
|
ju shan jian xian
|
|
15635
|
举十知九
|
举
|
jǔ shí zhī jiǔ
|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
唐 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
JSZ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DJ0aw==.html
|
ju shi zhi jiu
|
|
15844
|
举动荆棘
|
举
|
ju dong jin ji
|
一举一动,就象在刺树林里一样,比喻不能随意,事事都遭威胁。
|
|
JDJJ
|
一般成语
|
|
|
|
./MWhtaw==.html
|
ju dong jin ji
|
|
15475
|
举世闻名
|
举
|
jǔ shì wén míng
|
举:全。全世界都听到名声。形容知名度很高。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卷七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
JSW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遐迩闻名、誉满天下
|
默默无闻
|
./MWo4dw==.html
|
ju shi wen ming
|
|
15484
|
举世瞩目
|
举
|
jǔ shì zhǔ mù
|
举:全;瞩目:注视。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
战国 楚 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国语 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
JSZ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引人注目、举世闻名、名震中外
|
默默无闻
|
./MWpqNg==.html
|
ju shi zhu mu
|
|
16365
|
举世皆知
|
举
|
jǔ shì jiē zhī
|
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
|
JSJ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举世闻名
|
|
./NDJ0YQ==.html
|
ju shi jie zhi
|
|
15442
|
举世混浊
|
举
|
jǔ shì hún zhuó
|
举:全。混浊:不清明。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清不白。比喻世道昏暗。
|
战国楚·屈原《离骚》:“世混浊而不分兮。”
|
JSH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
./MWlqbQ==.html
|
ju shi hun zhuo
|
|
15717
|
举世无比
|
举
|
jǔ shì wú bǐ
|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
|
宋·钱易《南部新书》庚卷:“萧颖士,开元中,年十九,擢进士第,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然性偏躁,忽忿戾, 宋·钱易《南部新书》庚卷:“萧颖士,开元中,年十九,擢进士第,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然性偏躁,忽忿戾,举世无比。”...
|
JSW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举世莫比、举世无伦
|
|
./OGQzNg==.html
|
ju shi wu bi
|
|
15469
|
举世无敌
|
举
|
jǔ shì wú dí
|
全世界没有能胜过的。
|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他们认为是‘异常强大’的,‘举世无敌’的。”
|
JSW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举世无比、举世无双、无往不胜
|
一触即溃、不堪一击
|
./MWo0cQ==.html
|
ju shi wu di
|
|
15326
|
举世无双
|
举
|
jǔ shì wú shuāng
|
举:全。全世界没有第二个。形容稀有罕见。
|
清 钱牧斋《钱牧斋尺牍 答定海县张绍谦》:“治行比憺惟之卓鲁,举世无双。”
|
JSW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盖世无敌、独一无二
|
无独有偶
|
./MWdhaQ==.html
|
ju shi wu shuang
|
|
15082
|
举不胜举
|
举
|
jǔ bù shèng jǔ
|
举:列举;不胜:不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很多。
|
鲁迅《伪自由书 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
|
JBS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胜枚举、数不胜数、不计其数
|
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
./YWNp.html
|
ju bu sheng ju
|
|
15476
|
举一反三
|
举
|
jǔ yī fǎn sān
|
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相似的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JYF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融会贯通、触类旁通
|
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浅尝辄止
|
./MWo5Ng==.html
|
ju yi fan san
|
|
11295
|
丽藻春葩
|
丽
|
lì zǎo chūn pā
|
比喻美妙的言谈。
|
唐 冯贽《云仙杂记 粲花》:“李白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时号李白粲花之论。”
|
LZCP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W1kNA==.html
|
li zao chun pa
|
|
10662
|
丽句清辞
|
丽
|
lì jù qīng cí
|
见“丽句清词”。
|
|
LJQC
|
一般成语
|
|
|
|
./NDhxbQ==.html
|
li ju qing ci
|
|
10661
|
丽句清词
|
丽
|
lì jù qīng cí
|
华丽清新的辞句。
|
|
LJQC
|
一般成语
|
|
|
|
./NDhxYw==.html
|
li ju qing ci
|
|
20824
|
主观臆断
|
主
|
zhǔ guān yì duàn
|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
|
ZGY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主观主义
|
|
./NzdsdQ==.html
|
zhu guan yi duan
|
|
20823
|
主观主义
|
主
|
zhǔ guān zhǔ yì
|
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第一种:主观主义的态度。”
|
ZGZ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客观主义
|
./Nzdsaw==.html
|
zhu guan zhu yi
|
|
20825
|
主次不分
|
主
|
zhǔ cì bù fēn
|
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
|
ZCB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分主次
|
主次分明
|
./NzdtNA==.html
|
zhu ci bu fen
|
|
21384
|
主忧臣辱
|
主
|
zhǔ yōu chén rǔ
|
君主有忧患是作臣子的耻辱。
|
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 宋·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
ZYC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jNxMA==.html
|
zhu you chen ru
|
|
20288
|
主客颠倒
|
主
|
zhǔ kè diān dǎo
|
比喻事物轻重大小颠倒了位置。
|
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由此,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但这样一来,写作却成为 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由此,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但这样一来,写作却成为他的业余事务,在他的精神生活上,有些主客颠倒。”...
|
ZKD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主次不分
|
|
./MnU3cQ==.html
|
zhu ke dian dao
|
|
21371
|
主守自盗
|
主
|
zhǔ shǒu zì dào
|
窃取公务上自己看管的财物。
|
《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
ZSZ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监守自盗
|
|
./NjNqMg==.html
|
zhu shou zi dao
|
|
21369
|
主圣臣良
|
主
|
zhǔ shèng chén liáng
|
君主圣明,臣下忠良。比喻上行下效。亦作“主明臣直”、“主圣臣直”、“主贤臣良”。
|
《北史·仲方传》:“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陈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险无百二之固,众非九国之师,独此岛 《北史·仲方传》:“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陈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险无百二之固,众非九国之师,独此岛夷,而稽天讨!”...
|
ZSC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主贤臣良、主明臣直
|
|
./NjNpOA==.html
|
zhu sheng chen liang
|
|
27228
|
为鬼为蜮
|
为
|
wéi guǐ wéi yù
|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蜮: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而使人致病的动物,比喻阴险毒辣的人。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在暗地里害人的人。...
|
《诗经 小雅 何人斯》:“为鬼为蜮,则不可得。”
|
WGWY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为鬼为魅
|
舍己为人
|
./MmVhbw==.html
|
wei gui wei yu
|
|
26305
|
为非作歹
|
为
|
wéi fēi zuò dǎi
|
做种种坏事。为:做;歹:指坏事。
|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二折:“我且拿起来,只一口将他吞于腹中,看道可还有本事为非作歹哩。”
|
WFZ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为所欲为、为鬼为蜮
|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
|
./Mmc5aQ==.html
|
wei fei zuo dai
|
|
26744
|
为非作恶
|
为
|
wéi fēi zuò è
|
见“为非作歹”。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WFZE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为非作歹、生非作歹
|
|
./NTh1Yw==.html
|
wei fei zuo e
|
|
27339
|
为裘为箕
|
为
|
wéi qiú wéi jī
|
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 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言善冶之家,其子弟见其父兄世业鋾铸金铁,使之柔合以补冶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学为袍裘,补续兽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为弓之家,使干角挠屈调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
|
语出《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WQW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Tk3NA==.html
|
wei qiu wei ji
|
|
26767
|
为蛇画足
|
为
|
wéi shé huà zú
|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后以“...
|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 《战国策·齐策二》:“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
|
WSH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为蛇添足、画蛇添足
|
|
./NTk5bQ==.html
|
wei she hua zu
|
|
26768
|
为蛇添足
|
为
|
wéi shé tiān zú
|
见“为蛇画足”。
|
明·王廷相《答何柏斋》:“此论为蛇添足,又岂自然而然之道哉?”
|
WSTZ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为蛇画足
|
|
./NTk5dw==.html
|
wei she tian zu
|
|
27334
|
为虺弗摧
|
为
|
wéi huǐ fú cuī
|
虺:小蛇。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弱敌不除,必有后患。
|
《国语 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
WHFC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
斩草除根
|
./NTh5aQ==.html
|
wei hui fu cui
|
|
26279
|
为虎添翼
|
为
|
wèi hǔ tiān yì
|
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刘备枭雄,久留蜀而不遣,是纵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与为虎添翼乎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刘备枭雄,久留蜀而不遣,是纵虎入室矣。今更助之以军马钱粮,何异与为虎添翼乎?”...
|
WHT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为虎作伥、为虎傅翼
|
为民除害
|
./MmZsMg==.html
|
wei hu tian yi
|
|
26092
|
为虎傅翼
|
为
|
wèi hǔ fù yì
|
傅:通“附”;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
《逸周书 寤敬》:“无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
|
WHF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为虎作伥
|
为民除害
|
./MmNnYQ==.html
|
wei hu fu yi
|
|
26119
|
为虎作伥
|
为
|
wèi hǔ zuò chāng
|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
WHZ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为虎添翼、助纣为虐
|
为民除害
|
./MmQzMg==.html
|
wei hu zuo chang
|
|
26655
|
为渊驱鱼
|
为
|
wèi yuān qū yú
|
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 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WYQY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为丛驱雀、为人作嫁
|
损人利己
|
./MmZhaQ==.html
|
wei yuan qu yu
|
|
26402
|
为法自弊
|
为
|
wéi fǎ zì bì
|
作定自弊。
|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WFZB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作法自毙
|
嫁祸于人
|
./NTh1Mg==.html
|
wei fa zi bi
|
|
27099
|
为民除患
|
为
|
wèi mín chú huàn
|
为:替。替老百姓铲除祸害
|
南朝·宋·刘彧《与诸方镇及诸大臣诏》:“为民除患,兄弟无复多人,弥应思吊不咸,益相亲信。”
|
WMC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为民除害
|
为虎作伥
|
./NzFtdQ==.html
|
wei min chu huan
|
|
26033
|
为民除害
|
为
|
wèi mín chú hài
|
替老百姓铲除祸害。为:替;给。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秦宓传》:“禹疏江决河,东注于海,为民除害,生民已来功莫先者。”
|
WMC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除暴安良
|
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
./Mjl0aw==.html
|
wei min chu h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