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83
|
五方杂厝
|
五
|
wǔ fāng zá cuò
|
谓各地方的人杂居一处。形容居民复杂。
|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
WFZ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方杂处
|
|
./NWF2eQ==.html
|
wu fang za cuo
|
|
26130
|
五斗折腰
|
五
|
wǔ dǒu zhé yāo
|
五斗:五斗米,指微薄的官俸;折腰:弯腰行礼。为微薄的俸禄而对上级卑躬屈膝。
|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
|
WDZ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为五斗米折腰
|
|
./MmQ4bQ==.html
|
wu dou zhe yao
|
|
26945
|
五抢六夺
|
五
|
wǔ qiǎng liù duó
|
竞相抢夺。
|
郭沫若《水平线下·到宜兴去》:“船一靠岸,他们便蜂拥上来,遇着街上有卖食的便五抢六夺地捞到口里。”
|
WQL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JxaQ==.html
|
wu qiang liu duo
|
|
26487
|
五心六意
|
五
|
wǔ xīn liù yì
|
指三心二意。
|
汉 焦赣《易林 睽之随》:“五心六意,歧道多怪,非君本志,生我恨悔。”
|
WXL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三心二意
|
|
./NWNkMA==.html
|
wu xin liu yi
|
|
26262
|
五彩缤纷
|
五
|
wǔ cǎi bīn fēn
|
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各种颜色错杂繁复。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
|
WCB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颜六色、万紫千红
|
一成不变
|
./MmZkdQ==.html
|
wu cai bin fen
|
|
26492
|
五彩斑斓
|
五
|
wǔ cǎi bān lán
|
五彩:指青、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黑色的枝杈,红色的枣子,黄绿相间的树叶,五彩斑斓,迷人极了。”
|
WC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彩缤纷
|
|
./NjZmcw==.html
|
wu cai ban lan
|
|
26871
|
五尺童子
|
五
|
wǔ chǐ tóng zǐ
|
同“五尺之童”。
|
《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胶丝,加之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
WCT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尺之童、五尺竖子
|
|
./NWFuYw==.html
|
wu chi tong zi
|
|
27386
|
五尺竖子
|
五
|
wǔ chǐ shù zǐ
|
同“五尺之童”。
|
战国·赵·荀况《荀子·仲尼》:“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
|
WCSZ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尺童子
|
|
./NWFuMg==.html
|
wu chi shu zi
|
|
26872
|
五尺之童
|
五
|
wǔ chǐ zhī tóng
|
亦作“五尺之僮”。指尚未成年的儿童。古尺短,故称。
|
《孟子·滕文公子》:“从许子之道,则市价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
WCZ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尺童子、五尺之僮
|
|
./NWFubQ==.html
|
wu chi zhi tong
|
|
27387
|
五尺之僮
|
五
|
wǔ chǐ zhī tóng
|
见“五尺之童”。
|
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WCZT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尺之童、五尺童子、五尺竖子
|
|
./NWFudw==.html
|
wu chi zhi tong
|
|
26196
|
五子登科
|
五
|
wǔ zǐ dēng kē
|
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
|
《宋史 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
WZD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mVhNA==.html
|
wu zi deng ke
|
|
26191
|
五大三粗
|
五
|
wǔ dà sān cū
|
形容人高大粗壮,体格魁梧。
|
梁斌《播火记》:“猛回头,身后站着一个五大三粗的人,仔细一看是大贵。”
|
WDS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牛高马大
|
|
./MmU2OA==.html
|
wu da san cu
|
|
27051
|
五味俱全
|
五
|
wǔ wèi jù quán
|
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称。形容调味齐全适宜。
|
《礼记 礼运》:“五味六和,十二食,还相为质也。”
|
WWJ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o0cQ==.html
|
wu wei ju quan
|
|
27257
|
五合六聚
|
五
|
wǔ hé liù jù
|
比喻屡次聚合到一起。
|
《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五合六聚而不敢救,王之威亦单矣。”
|
WHL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mZtZw==.html
|
wu he liu ju
|
|
27422
|
五劳七伤
|
五
|
wǔ láo qī shāng
|
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糊突虫云:'我会医五劳七伤。'”
|
WLQS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三病两痛
|
|
./NWJncw==.html
|
wu lao qi shang
|
|
26879
|
五冬六夏
|
五
|
wǔ dōng liù xià
|
犹言不论寒暑。不管什么时候。
|
魏巍《山雨》:“不论白天黑夜,五冬六夏,她穿着件小破花褂子,在那儿放哨。”
|
WDL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F0Zw==.html
|
wu dong liu xia
|
|
26214
|
五内如焚
|
五
|
wǔ nèi rú fén
|
焚:烧。五脏都像着了火一样。形容极度的忧愁和悲伤。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
WNR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五内如裂、心如刀割
|
欣喜若狂、心花怒放
|
./MmVtdw==.html
|
wu nei ru fen
|
|
27281
|
五内俱崩
|
五
|
wǔ nèi jù bēng
|
伤心得连内脏都破碎了。形容极度哀痛。
|
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
WNJB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内俱焚
|
|
./MmhsdQ==.html
|
wu nei ju beng
|
|
27393
|
五典三坟
|
五
|
wǔ diǎn sān fén
|
犹言三坟五典。泛指古代典籍。
|
明·张景《飞丸记·赏春话别》:“贯串百家诸子,沉酣五典三坟。”
|
WDSF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FzMg==.html
|
wu dian san fen
|
|
26240
|
五光十色
|
五
|
wǔ guāng shí sè
|
五、十:表示多。形容色泽鲜艳;花样繁多。也比喻事物形形色色。
|
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
WG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颜六色、万紫千红
|
色彩单一
|
./MmV5aw==.html
|
wu guang shi se
|
|
27402
|
五侯蜡烛
|
五
|
wǔ hòu là zhú
|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后用以形容豪门权势的显赫景象。...
|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 语出唐·韩翃《寒食》诗:“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旧俗寒食节禁火,而宫中传烛分火于五侯之家,贵宠可见。...
|
WHLZ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IyMg==.html
|
wu hou la zhu
|
|
27485
|
五侯九伯
|
五
|
wǔ hóu jiǔ bó
|
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长。泛指天下诸侯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
WHJB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侯七贵
|
|
./NzB6cw==.html
|
wu hou jiu bo
|
|
26900
|
五侯七贵
|
五
|
wǔ hòu qī guì
|
泛指达官显贵。
|
唐·李白《流夜郎赠卒判官》诗:“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
WHQ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侯九伯、达官显宦、达官显贵
|
|
./NWIyYw==.html
|
wu hou qi gui
|
|
26973
|
五体投诚
|
五
|
wǔ tǐ tóu chéng
|
同“五体投地”。
|
|
WTTC
|
一般成语
|
|
|
|
./NWM2Yw==.html
|
wu ti tou cheng
|
|
26354
|
五体投地
|
五
|
wǔ tǐ tóu dì
|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
《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
WTT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悦诚服、甘拜下风
|
嗤之以鼻
|
./Mmh3NA==.html
|
wu ti tou di
|
|
26946
|
五亲六眷
|
五
|
wǔ qīn liù juàn
|
指各种关系的亲眷。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他的五亲六眷,家理师徒,磕头摆把的,布满全屯。”
|
WQL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姑六婆
|
非亲非故
|
./NWJxcw==.html
|
wu qin liu juan
|
|
27236
|
五世其昌
|
五
|
wǔ shì qí chāng
|
世:代;其:时间副词,交要。五世之后,子孙昌盛。旧时用于祝人新婚。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二十二年》:“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
WSQC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mVsOA==.html
|
wu shi qi chang
|
|
13750
|
互通有无
|
互
|
hù tōng yǒu wú
|
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
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
HTY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投桃报李、有无相通、取长补短
|
|
./MWJlNA==.html
|
hu tong you wu
|
|
13989
|
互相残杀
|
互
|
hù xiāng cán shā
|
彼此之间互相残酷地厮杀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
HXC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自相残杀
|
互敬互爱
|
./NzQ3Yw==.html
|
hu xiang can sha
|
|
13799
|
互相标榜
|
互
|
hù xiāng biāo bǎng
|
彼此之间互相吹嘘、颂扬。
|
东汉 班固《汉书 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互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 东汉 班固《汉书 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互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
|
HXBB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相互捧场、相互吹嘘、狼狈为奸
|
|
./MWM4ZQ==.html
|
hu xiang biao bang
|
|
13767
|
互相推诿
|
互
|
hù xiāng tuī wěi
|
诿:也作“委”,推辞;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
明·李贽《焚书·因记往事》:“甚至互相推托,以为能明哲。”
|
HXTW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互相推托
|
|
./MWJsbQ==.html
|
hu xiang tui wei
|
|
14638
|
互相推托
|
互
|
hù xiāng tuī tuō
|
彼此之间互相推托,谁也不愿承担责任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彼此互相推托,皆齐之不收,反遗之以与金人用。”
|
HXT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互相推诿
|
|
./NzQ3Mg==.html
|
hu xiang tui tuo
|
|
14584
|
互剥痛疮
|
互
|
hù bō tòng chuāng
|
比喻互揭阴私。
|
《醒世缘弹词》第十回:“潘大娘说林老太婆的媳妇结识戏子,林老太婆说潘大娘偷和尚,彼此互剥痛疮。”
|
HBTC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互为标榜
|
./NmJnYw==.html
|
hu bo tong chuang
|
|
13651
|
互为表里
|
互
|
hù wéi biǎo lǐ
|
甲为乙的外表;乙为甲的内里;乙为甲的外表;甲为乙的内里。比喻互相依存;互相接受。
|
晋 陈寿《三国志 董允传》:“陈祗代允为侍中,与黄皓互为表里。”
|
HW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唇亡齿寒、唇齿相依、难解难分
|
互不干涉、行同陌路
|
./MTl5Ng==.html
|
hu wei biao li
|
|
14639
|
互为标榜
|
互
|
hù wéi biāo bǎng
|
标榜:夸耀。彼此之间互相吹嘘、颂扬
|
清·朱彝尊《王礼部诗序》:“间或肆志风雅,率求名位相埒者,互为标榜,不复商榷于布衣之贱。”
|
HWB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互相标榜
|
|
./NzQ3bQ==.html
|
hu wei biao bang
|
|
13674
|
互为因果
|
互
|
hù wéi yīn guò
|
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相互转化。
|
韩振波《多余的人》:“老师教得十分尽力,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再攀艺术高峰;学生非常刻苦,进步之快超 韩振波《多余的人》:“老师教得十分尽力,希望他继承自己的事业,再攀艺术高峰;学生非常刻苦,进步之快超出教师的逆料。于是,二者互为因果。”...
|
HWY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相辅相成
|
|
./MWE4Zw==.html
|
hu wei yin guo
|
|
13990
|
互不相容
|
互
|
hù bù xiāng róng
|
互相不能容纳对方。指高职位官员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行使职权时彼此不一致
|
|
HBXR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宽宏大量
|
./NzQ3dw==.html
|
hu bu xiang rong
|
|
25026
|
云龙风虎
|
云
|
yún lóng fēng hǔ
|
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的事物相感应。
|
《周易 乾》:“云从龙,风从虎。”
|
YLF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英雄豪杰
|
凡夫俗子
|
./MnEwYw==.html
|
yun long feng hu
|
|
25166
|
云鬟雾鬓
|
云
|
yún huán wù bìn
|
头发象飘浮萦绕的云雾。形容女子发美。
|
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 宋·苏轼《题毛女贞》诗:“雾鬓风鬟木叶衣,山川良是昔人非。”宋·范成大《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花边雾鬓风鬟满,酒畔云衣月扇香。”...
|
YHW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nNhdQ==.html
|
yun huan wu bin
|
|
25940
|
云霓之望
|
云
|
yún ní zhī wàng
|
比喻迫切地盼望。
|
|
YNZW
|
一般成语
|
|
|
|
./MnJsaw==.html
|
yun ni zhi wang
|
|
25951
|
云雾迷蒙
|
云
|
yún wù mí méng
|
迷蒙:形容模糊不清的样子。云雾笼罩,使景物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
|
YWMM
|
一般成语
|
|
|
|
./MnRxcw==.html
|
yun wu mi meng
|
|
25758
|
云遮雾障
|
云
|
yún zhē wù zhàng
|
|
|
YZW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npoMg==.html
|
yun zhe wu zhang
|
|
25009
|
云过天空
|
云
|
yún guò tiān kōng
|
比喻事情已经过去,一切恢复平静。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把一桩惊风骇浪的大案,办得来云过天空。”
|
YGT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云净天空
|
|
./MnBzaw==.html
|
yun guo tian kong
|
|
25241
|
云蒸霞蔚
|
云
|
yún zhēng xiá wèi
|
蒸:升腾;蔚:聚集。像云霞涌聚。形容绚丽华美。
|
清 颜光敏《颜氏家藏尺牍 冯溥》:“且海内文人,云蒸霞蔚,鳞集京师,真千古盛事。”
|
YZX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五彩缤纷、云兴霞蔚、花团锦簇
|
漆黑一团、暗淡无光
|
./MnU0eQ==.html
|
yun zheng xia wei
|
|
25665
|
云烟过眼
|
云
|
yún yān guò yǎn
|
比喻事物转眼即逝。
|
宋 戴复古《再赋惜别呈李实夫运使》:“云烟过眼时时变,草树惊秋夜夜疏。”
|
YYG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过眼烟云
|
|
./NXhkZQ==.html
|
yun yan guo yan
|
|
25759
|
云游天下
|
云
|
yún yóu tiān xià
|
像行云一样在天下漂游,指漫游天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静,原是祀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静,原是祀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
|
YYT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npobQ==.html
|
yun you tian xia
|
|
25698
|
云淡风轻
|
云
|
yún dàn fēng qīng
|
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
宋 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YDF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风轻云净、风轻云淡
|
|
./Nm1pNA==.html
|
yun dan feng qing
|
|
25129
|
云消雾散
|
云
|
yún xiāo wù sàn
|
云雾消失;天气转晴。比喻事情、心情等由隐晦、疑点、转为明朗、通畅。也比喻疑虑、怨气等消除得干干净净。
|
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
YXW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云开雾散、烟消云散、烟消火灭
|
云笼雾锁
|
./MnJsYQ==.html
|
yun xiao wu san
|
|
25664
|
云消雨散
|
云
|
yún xiāo yǔ sàn
|
比喻一切都成了过去。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卷:“妙舞邀宾,百岁既终,云消雨散,此事自古皆然。”
|
YX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云消雾散
|
|
./NXhjYQ==.html
|
yun xiao yu san
|
|
25663
|
云开雾散
|
云
|
yún kāi wù sàn
|
见“云消雾散”。
|
宋·陶佃《王君仪》诗:“云开雾散却晴霁,清风淅淅无纤尘。”
|
YKW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云消雾散
|
|
./NXgydQ==.html
|
yun kai wu s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