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
|
哀痛欲绝
|
哀
|
āi tòng yù jué
|
哀痛:悲痛;绝:断绝;指气绝。悲伤得要气绝了。
|
邹韬奋《抗战以来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尤使我哀痛欲绝的是艰苦忠贞于抗建文化事业的青年干部一个又 邹韬奋《抗战以来 与中央党部交涉的经过》:“尤使我哀痛欲绝的是艰苦忠贞于抗建文化事业的青年干部一个又一个的被拘捕。”...
|
ATY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悲痛欲绝、悲不自胜
|
欢欣若狂、兴高采烈、欣喜若狂
|
./YXAw.html
|
ai tong yu jue
|
|
464
|
哀毁骨立
|
哀
|
āi huǐ gǔ lì
|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头架子。指因丧亲极度悲哀;瘦得只剩下骨架。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
AHG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无肠可断、哀毁瘠立
|
笑逐颜开、哀而不伤
|
./YW5t.html
|
ai hui gu li
|
|
554
|
哀毁瘠立
|
哀
|
āi huǐ jī lì
|
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
|
唐 张鷟《朝野佥载 补辑》:“(崔浑)丁母艰,勺饮不入口,哀毁瘠立。”
|
AHJ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哀毁骨立
|
哀而不伤
|
./MXk=.html
|
ai hui ji li
|
|
537
|
哀死事生
|
哀
|
āi sǐ shì shēng
|
哀:哀痛;事:侍奉。哀恸死者,侍奉生者
|
西汉 司马迁《吴太伯世家》:“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
ASS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养生送死
|
|
./Nm81dQ==.html
|
ai si shi sheng
|
|
576
|
哀梨蒸食
|
哀
|
āi lí zhēng shí
|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烝食不?’”
|
ALZS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
|
./YW53.html
|
ai li zheng shi
|
|
463
|
哀感顽艳
|
哀
|
āi gǎn wán yàn
|
哀:悲哀;感:感动;顽:愚拙;艳:慧丽。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转用以 哀:悲哀;感:感动;顽:愚拙;艳:慧丽。悲痛的情调使愚顽无知的人和聪明俊美的人同样受到感动。后转用以评述艳情作品。谓文辞既哀婉感伤;又古拙绮丽;深切感人。...
|
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 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美者皆感之。”...
|
AGW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哀恸顽艳
|
|
./YW5j.html
|
ai gan wan yan
|
|
461
|
哀感天地
|
哀
|
āi gǎn tiān dì
|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
AGT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哀感顽艳
|
兴高采烈
|
./YWx5.html
|
ai gan tian di
|
|
574
|
哀感中年
|
哀
|
āi gǎn zhōng nián
|
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
AGZN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YW04.html
|
ai gan zhong nian
|
|
27
|
哀思如潮
|
哀
|
āi sī rú cháo
|
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
京剧《平原作战》第五场:“哀思如潮热泪洒,平川有边仇无涯。”
|
ASR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痛不欲生
|
欣喜若狂
|
./YW9n.html
|
ai si ru chao
|
|
465
|
哀天叫地
|
哀
|
āi tiān jiào dì
|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
ATJD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呼天喊地
|
兴高采烈
|
./YW9x.html
|
ai tian jiao di
|
|
2
|
哀声叹气
|
哀
|
āi shēng tàn qì
|
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8卷:“终日他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
AST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咳声叹气
|
喜气洋洋、眉开眼笑
|
./Mjg=.html
|
ai sheng tan qi
|
|
538
|
哀喜交并
|
哀
|
āi xǐ jiāo bìng
|
交:交错。悲痛和喜悦交织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AXJ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悲喜交集
|
麻木不仁
|
./Nm82NA==.html
|
ai xi jiao bing
|
|
573
|
哀哀父母
|
哀
|
āi āi fù mǔ
|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
《诗经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AAFM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可怜天下父母心
|
|
./YWt1.html
|
ai ai fu mu
|
|
25
|
哀哀欲绝
|
哀
|
āi āi yù jué
|
悲痛得将要气绝;指异常悲痛。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
AAY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哀痛欲绝、哀天叫地
|
兴高采烈
|
./YWw0.html
|
ai ai yu jue
|
|
575
|
哀告宾服
|
哀
|
āi gào bīn fú
|
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愿意服从。
|
元 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
AGBF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跪地求饶
|
宁死不屈
|
./YW1p.html
|
ai gao bin fu
|
|
26
|
哀兵必胜
|
哀
|
āi bīng bì shèng
|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 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 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
ABB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师直为壮
|
骄兵必败
|
./YWxl.html
|
ai bing bi sheng
|
|
536
|
哀乐相生
|
哀
|
āi lè xiāng shēng
|
悲痛和喜乐互为因果
|
西汉 戴圣《礼记 孔子闲居》:“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
|
ALX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乐极生悲
|
|
./Nm81aw==.html
|
ai le xiang sheng
|
|
577
|
哀丝豪竹
|
哀
|
āi sī háo zhú
|
丝、竹:弦乐、管乐的通称;豪竹: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
唐 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
ASHZ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YW82.html
|
ai si hao zhu
|
|
25300
|
咽苦吞甘
|
咽
|
yàn kǔ tūn gān
|
犹咽苦吐甘。偏指吃苦。
|
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三折:“想着我咽苦吞甘,十月怀耽,乳哺三年。”
|
YKT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pmNg==.html
|
yan ku tun gan
|
|
25852
|
咽喉要地
|
咽
|
yān hóu yào dì
|
一种军事地理形势。指军事上像咽喉一样十分要害的地方
|
|
YHY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Ddibw==.html
|
yan hou yao di
|
|
18269
|
咸风蛋雨
|
咸
|
xián fēng dàn yǔ
|
指海上风雨。
|
梁启超《记东侠》:“其在岛也,小屋一间,咸风蛋雨,虽丈夫所不耐。”
|
XFD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zFpcw==.html
|
xian feng dan yu
|
|
19044
|
咸阳一炬
|
咸
|
xián yáng yī jǔ
|
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火 咸阳:秦朝的都城;炬:火把,引申为火焚。咸阳的一把大火。指项羽率军到咸阳后将秦宫全部烧毁。泛指一把火烧光。...
|
《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
XYY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pnZQ==.html
|
xian yang yi ju
|
|
19303
|
咸酸苦辣
|
咸
|
xián suān kǔ là
|
指四种口味。比喻各种世态人情滋味
|
清·张岱《老饕隽序》:“盖咸酸苦辣,着口即知。”
|
XSK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酸咸苦辣、甜酸苦辣
|
|
./ODhqaw==.html
|
xian suan ku la
|
|
17982
|
咸嘴淡舌
|
咸
|
xián zuǐ dàn shé
|
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
XZD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搬弄是非
|
|
./Mmd2Ng==.html
|
xian zui dan she
|
|
17972
|
咸与维新
|
咸
|
xián yǔ wéi xīn
|
指一切除旧更新。
|
《尚书 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维新。”
|
XYW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咸与惟新
|
|
./MmdueQ==.html
|
xian yu wei xin
|
|
18764
|
咸与惟新
|
咸
|
xián yǔ wéi xīn
|
见“咸与维新”。
|
《尚书·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歼厥渠魁,胁从罔治。旧染污俗,咸与惟新。”
|
XYW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咸与维新
|
|
./NWU3NA==.html
|
xian yu wei xin
|
|
13097
|
咳珠唾玉
|
咳
|
ké zhū tuò yù
|
比喻为文措辞优美。
|
林学衡《新猛近稍习词章》诗:“俪白妃青从检点,咳珠唾玉定纷纶。”
|
KZT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咳唾成珠
|
|
./NDNyNg==.html
|
ke zhu tuo yu
|
|
14111
|
咳声叹气
|
咳
|
hāi shēng tàn qì
|
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
《负曝闲谈》第六回:“江裴度无法,只得咳声叹气的出得行门,偏偏包车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脚。”
|
HST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唉声叹气
|
喜气洋洋
|
./Ym5n.html
|
hai sheng tan qi
|
|
14173
|
咳唾成珠
|
咳
|
hài tuò chéng zhū
|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
庄周《庄子 秋水》:“子不见夫唾者乎?喷则大者如珠,小者如雾。”
|
HTC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咳珠唾玉
|
|
./MWpvZw==.html
|
hai tuo cheng zhu
|
|
25851
|
咬紧牙根
|
咬
|
yǎo jǐn yá gēn
|
紧紧地咬住牙,不张开嘴巴。形容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或忍受痛苦
|
梁斌《红旗谱》第二卷:“他就咬紧牙根,恨恨地说:‘干,割了脖子上了吊也得干!’”
|
YJY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咬起牙关、咬定牙关、咬定牙根
|
|
./ODc2bw==.html
|
yao jin ya gen
|
|
25336
|
咬紧牙关
|
咬
|
yǎo jǐn yá guān
|
谓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三回:“一面问个着落,一面咬紧牙关把朴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朴斋忍不住叫声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十三回:“一面问个着落,一面咬紧牙关把朴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朴斋忍不住叫声‘阿呀’。”...
|
YJY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咬定牙根、咬定牙关、咬起牙关
|
|
./NWt1YQ==.html
|
yao jin ya guan
|
|
24782
|
咬牙切齿
|
咬
|
yǎo yá qiè chǐ
|
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愤恨或发狠到极点的神情。
|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
YYQ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恨之入骨、痛心疾首、深恶痛绝
|
笑容可掬
|
./Mm4zdw==.html
|
yao ya qie chi
|
|
24685
|
咬文嚼字
|
咬
|
yǎo wén jiáo zì
|
指过分推敲字句;或讥讽迂腐不达事物;寻章搞句的人。
|
元 乔吉《小桃红 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微,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
YWJ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字斟句酌
|
走马观花、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
./MmxwYw==.html
|
yao wen jiao zi
|
|
24660
|
咬得菜根
|
咬
|
yǎo dé cài gēn
|
旧指安贫守道。现也形容安于艰苦的生活。
|
宋·朱熹《小学·善行实敬身》:“汪信民尝言:‘人常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
YDC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咬菜根
|
|
./MmxhbQ==.html
|
yao de cai gen
|
|
25850
|
咬字眼儿
|
咬
|
yǎo zì yǎn ér
|
|
|
YZYE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
./ODc2NA==.html
|
yao zi yan er
|
|
21202
|
咫尺天颜
|
咫
|
zhǐ chǐ tiān yán
|
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后以“咫尺天颜”比喻离天 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后以“咫尺天颜”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
|
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
|
ZCT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咫尺颜、咫尺威颜
|
|
./NjBscw==.html
|
zhi chi tian yan
|
|
20209
|
咫尺天涯
|
咫
|
zhǐ chǐ tiān yá
|
比喻距离虽近;却像远在天边一样(咫:古代长度单位;八寸;天涯:天边)。
|
唐 李中《宫词二首》:“门锁帘垂月影斜,翠华咫尺隔天涯。”
|
ZCT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咫尺千里、远在天边、天各一方
|
一衣带水、天涯若比邻
|
./MnNkbQ==.html
|
zhi chi tian ya
|
|
20312
|
咫尺千里
|
咫
|
zhǐ chǐ qiān lǐ
|
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
|
唐 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
ZCQ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咫尺万里
|
|
./MnVrOA==.html
|
zhi chi qian li
|
|
21203
|
咫尺之书
|
咫
|
zhǐ chǐ zhī shū
|
书信。古代书写用木简,信札之简长盈尺,故称。
|
《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 《史记·淮阴侯列传》:“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于燕,燕必不敢不听从。”宋·苏洵《上欧阳内翰第一书》:“欲徒手奉咫尺之书,自托于执事,将使执事何从而知之,何从而信之哉?”...
|
ZCZ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jBtYw==.html
|
zhi chi zhi shu
|
|
20274
|
咫尺万里
|
咫
|
zhǐ chǐ wàn lǐ
|
形容在短小的篇幅里表现了寥廓深远的景象和意境。也作“咫尺千里”。
|
《南史 萧贲传》:“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画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
ZCW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咫尺千里、咫尺天涯
|
|
./MnR6NA==.html
|
zhi chi wan li
|
|
11858
|
咕咕噜噜
|
咕
|
gū gū lū lū
|
象声词,水流动或物体滚动的声音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说得很轻,咕咕噜噜听不清什么,尤五有些不耐烦。”
|
GG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DQ0eQ==.html
|
gu gu lu lu
|
|
12495
|
咕咕哝哝
|
咕
|
gū gū nóng nóng
|
嘴很少动,低声说出难于听懂的话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到了自己房中,将东西丢在一边,嘴里咕咕哝哝自言自语道:‘这个又算了个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到了自己房中,将东西丢在一边,嘴里咕咕哝哝自言自语道:‘这个又算了个什么儿呢。’”...
|
GGN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唧唧咕咕
|
|
./ODQ0bw==.html
|
gu gu nong nong
|
|
20517
|
咒天骂地
|
咒
|
zhòu tiān mà dì
|
形容信口乱骂。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五卷:“金员外偶然察听了些风声,便去咒天骂地,夫妻反目,直聒得一个不耐烦方休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五卷:“金员外偶然察听了些风声,便去咒天骂地,夫妻反目,直聒得一个不耐烦方休。”...
|
ZTM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打街骂巷
|
|
./MnhpbQ==.html
|
zhou tian ma di
|
|
15420
|
咎由自取
|
咎
|
jiù yóu zì qǔ
|
咎:灾祸;惩罚。灾祸、惩罚是由自己招来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
JYZ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自食其果、罪有应得、自作自受
|
改过自新、回头是岸
|
./MWkyNA==.html
|
jiu you zi qu
|
|
15114
|
咎有应得
|
咎
|
jiù yǒu yīng dé
|
犯错误的;有罪过的得到应该得到的责备或惩处。
|
清 张春帆《宦海》第七回:“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领状,是警局的向 清 张春帆《宦海》第七回:“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领状,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明鉴。”...
|
JYY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罪有应得
|
积善得果
|
./Yjl1.html
|
jiu you ying de
|
|
13607
|
和风细雨
|
和
|
hé fēng xì yǔ
|
温和的风和细小的雨。本指自然现象;现多指用和缓的态度和方式处理问题。
|
南朝 陈 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
HFXY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和颜悦色、温文尔雅
|
暴风骤雨、咄咄逼人
|
./MTk4Yw==.html
|
he feng xi yu
|
|
14268
|
和风丽日
|
和
|
hé fēng lì rì
|
谓天气温暖而晴朗。
|
宋·柳永《西平乐》词:“正是和风丽日,几许繁红嫩绿,雅称嬉游去。”
|
HFL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风和日丽
|
|
./M3M4cQ==.html
|
he feng li ri
|
|
14301
|
和颜说色
|
和
|
hé yán shuō sè
|
见“和颜悦色”。
|
《论语·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刘宝楠正义引汉·郑玄注:“言和颜说色为难也。”
|
HYSS
|
一般成语
|
|
|
|
./M3NrZQ==.html
|
he yan shuo se
|
|
13654
|
和颜悦色
|
和
|
hé yán yuè sè
|
颜:面容;悦色:高兴的脸色。指温和高兴的脸色。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汉 郑玄注:“言和颜悦色为难也。”
|
HYYS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
横眉怒目、杀气腾腾、声色俱厉
|
./MTl6YQ==.html
|
he yan yue se
|
|
14733
|
和隋之珍
|
和
|
hé suí zhī zhēn
|
和:和氏璧;隋:隋侯珠。形容极为难得的东西
|
汉·班固《答宾戏》:“先贱而后贵者,和隋之珍也。”
|
HSZ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和璧隋珠、和氏之璧,隋侯之珠
|
|
./ODNiOA==.html
|
he sui zhi zh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