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
20685 志在千里 zhì zài qiān lǐ 形容志向远大。 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ZZQ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NjF2bQ==.html zhi zai qian li
20363 志同道合 zhì tóng dào hé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ZTD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 分道扬镳、貌合神离、同床异梦 ./MnZjMA==.html zhi tong dao he
8238 忑忑忐忐 tè tè tǎn tǎn 心神不安,胆怯。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我从来驳驳劣劣,世不曾忑忑忐忐,打熬成不厌天生敢。” TTTT 一般成语 ./NDV4OA==.html te te tan tan
8286 忐忑不定 tǎn tè bù dìng 同“忐忑不安”。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六回:“济川被他们说得心中忐忑不定。” TTBD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忐忑不安、忐上忑下 心安理得 ./NTQ3NA==.html tan te bu ding
7843 忐忑不安 tǎn tè bù ān 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TTBA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惶惶不安、坐立不安 心安理得、悠然自得 ./MmIydQ==.html tan te bu an
8510 忐忐忑忑 tǎn tǎn tè tè 心神不安,胆怯。同“忑忑忐忐”。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急的俺忐忐忑忑把花言语谩支吾,当初当也波初,俺也拚的厮挺触。” TTTT 一般成语 ./Nmhwdw==.html tan tan te te
8282 忐上忑下 tǎn shàng tè xià 谓心神不定,恐惧不安。 《宋元戏文辑佚·张资鸳鸯灯》:“吃了万千控持,谙了无限磨难,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TST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忐忑不安、忐忑不定 ./NTQ2MA==.html tan shang te xia
19648 忍饥挨饿 rěn jī āi è 忍受饥饿。形容极其贫困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14回:“忍饥挨饿进庙杀僧,少水无茶开门揖盗。” RJAE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忍饥受饿 酒足饭饱 ./N3JjZQ==.html ren ji ai e
19918 忍饥受饿 rěn jī shòu è 忍受饥饿。形容生活极其贫困,艰难度日。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四折:“做娘的忍饥受饿,为子的富贵荣昌。可怜见看看至死,可来报答你这养育亲娘! ... RJSE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忍饥挨饿 酒足饭饱 ./NmZqYQ==.html ren ji shou e
19990 忍饥受渴 rěn jī shòu kě RJSK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N3JjNA==.html ren ji shou ke
19505 忍辱负重 rěn rǔ fù zhòng 忍受耻辱;承当重任。指为了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逊传》:“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 RRF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忍气吞声、含垢忍辱 忍无可忍 ./MjNrdQ==.html ren ru fu zhong
19647 忍辱求全 rěn rǔ qiú quán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 RRQQ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委曲求全 ./N3JidQ==.html ren ru qiu quan
19518 忍辱含羞 rěn rǔ hán xiū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RRH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忍辱含垢 ./MjQ0aw==.html ren ru han xiu
19450 忍辱含垢 rěn rǔ hán gòu 忍、含:忍受。忍受耻辱。 汉 班昭《女诫》:“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RRH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忍辱负重、忍辱含羞 ./MjFkZQ==.html ren ru han gou
19395 忍辱偷生 rěn rǔ tōu shēng 偷:苟且。忍受屈辱,苟且活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回:“止因未与将军一诀,故且忍辱偷生。” RRT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忍垢偷生、忍耻偷生 ./MXprNA==.html ren ru tou sheng
19735 忍苦耐劳 rěn kǔ nai láo 经得起艰苦的工作和生活。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五:“这不能说他们没有冒险的精神,更不能说他们没有忍苦耐劳的精神。” RKNL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吃苦耐劳 ./NHFzMg==.html ren ku nai lao
19915 忍耻含羞 rěn chǐ hán xiū 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宋 无名氏《错立身》第十三出:“撞府共冲州,遍走江湖之游,身为女婿,只能忍耻含羞。” RCH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忍耻含垢 ./NmZpZw==.html ren chi han xiu
19914 忍耻含垢 rěn chǐ hán gòu 含忍耻辱。同“忍辱含垢”。 宋 苏轼《上韩枢密书》:“好兵始祸者既足以为后嗣之累,则凡忍耻含垢以全人命,其为子孙之福,审矣。” RCHG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忍辱含垢、忍耻含羞 ./NmZpNg==.html ren chi han gou
19916 忍耻偷生 rěn chǐ tōu shēng 忍受耻辱,苟且求生。同“忍垢偷生”。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忍耻偷生为父仇,谁知奸计觅风流。劝君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 ... RCT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忍垢偷生、忍辱偷生 视死如归 ./NmZpcQ==.html ren chi tou sheng
19646 忍痛割爱 rěn tòng gē ài 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 王朔《我是你爸爸》:“爱情嘛,不管早晚,不分先后,我忍痛割爱。” RTGA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N3Jiaw==.html ren tong ge ai
19430 忍气吞声 rěn qì tūn shēng 忍:忍耐。吞声:有话不敢说。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 元 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RQT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忍无可忍 ./MjB5ZQ==.html ren qi tun sheng
19472 忍无可忍 rěn wú kě rěn 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RWKR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拍案而起、深恶痛绝 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MjI1Ng==.html ren wu ke ren
20037 忍心害理 rěn xīn hài lǐ 忍:残忍。心地残忍,丧尽天良。 《诗·大雅·桑柔》:“维彼忍心,是顾是复。” RXHL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伤天害理 ./MjE1Mg==.html ren xin hai li
19679 忍尤含垢 rěn yóu hán gòu 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RYHG 一般成语 ./MXpzcQ==.html ren you han gou
19917 忍垢偷生 rěn gòu tōu shēng 忍受耻辱,苟且求生。 唐 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RGT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忍辱偷生、忍耻偷生 ./NmZqMA==.html ren gou tou sheng
19514 忍俊不禁 rěn jùn bù jīn 忍俊:原指抑制锋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发笑。 唐 崔致远《答徐州时溥书》:“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荣颇切。” RJB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喜不自胜、哑然失笑、忍俊不住 强颜欢笑 ./MjN2ZQ==.html ren jun bu jin
19734 忍俊不住 rěn jùn bù zhù 见“忍俊不禁”。 邹韬奋《萍踪寄语》二:“张君幽默健谈,追述去年和他的夫人往甘肃时途中遇盗情形,令人忍俊不住。” RJB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忍俊不禁 ./NHFycw==.html ren jun bu zhu
25389 忆苦思甜 yì kǔ sī tián 回忆在旧社会被压迫、被剥削的痛苦;想新社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提高思想觉悟。 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忆苦思甜当然要搞,但只搞忆苦思甜就不够了,要研究如何在新的历 ... YKS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NW43aw==.html yi ku si tian
25766 忆昔抚今 yì xī fǔ jīn 回忆昔日,看看今天 YXF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Nnp6ZQ==.html yi xi fu jin
1707 必躬必亲 bì gōng bì qīn 指凡事都要自己经手。 《诗 小雅 节南山》:“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后转为“必躬必亲”。 BGBQ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事必躬亲 游手好闲、置之不理 ./MzNwbw==.html bi gong bi qin
1709 必经之路 bì jīng zhī lù 经: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亦作“必由之路”。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十九:“二十五号才是敌人反扑必经之路,那里高,那里窄,我们不易仰攻,也无法多用 ... BJZ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必由之路 歪门邪道 ./MzN1bw==.html bi jing zhi lu
1354 必由之路 bì yóu zhī lù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 ... BYZ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必经之路、终南捷径 此路不通、歪门邪道、左道旁门 ./amhv.html bi you zhi lu
1911 必由之地 bì yóu zhī dì 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1回:“此人闻得青州有三千银子上京,兖州乃必由之地,意欲探取。” BYZ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必经之地、必由之路 ./N2QzMg==.html bi you zhi di
999 必操胜券 bì cāo shèng quàn 操:持;拿;券:凭证;胜券:指胜利的把握。一定有胜利的把握。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田敬仲世家》:“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BCSQ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稳操胜算、稳操左券 ./MTkw.html bi cao sheng quan
1353 必恭必敬 bì gōng bì jìng 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也作“毕恭毕敬”。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BGB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肃然起敬、彬彬有礼、毕恭毕敬 出言不逊 ./amd1.html bi gong bi jing
1355 必争之地 bì zhēng zhī dì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周书 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BZZ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amh5.html bi zheng zhi di
1831 必不得已 bì bù dé yǐ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势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无可奈何的意思。 《论语 颜渊》:“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 BBD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迫不得已 ./NjdyMA==.html bi bu de yi
1912 必不可少 bì bù kě shǎo 绝对需要,指不达到某种目的就不能做成某种事情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9回:“这拜阴寿更是必不可少的。” BBK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缺一不可 可有可无 ./N2QzYw==.html bi bu ke shao
19128 心高气硬 xīn gāo qì yìng 气:气势;硬:坚。心气高傲,自视不凡 明·王錂《春芜记·反目》:“你平日里心高气硬,笑伊家今日无计谋生!” XGQ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高气傲、自命不凡 ./NzBudQ==.html xin gao qi ying
18009 心高气傲 xīn gāo qì ào 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XGQA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心浮气盛、好高骛远 ./MmhoZQ==.html xin gao qi ao
18842 心驰神往 xīn chí shén wǎng 整个心思都奔向那里。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心:心思;驰:奔向。 《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XCSW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向往之、梦寐以求 犹豫不决 ./NWZraw==.html xin chi shen wang
19112 心香一瓣 xīn xiāng yī bàn 心香:内心的香;瓣:花或果中的一片。比喻心中真诚敬礼,如燃香供佛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27回:“我李玄只有心香一瓣,谨祝诸兄福寿绵长而已。” XXYB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一瓣心香 ./NzBmcw==.html xin xiang yi ban
19137 心颤魂飞 xīn chàn hún fēi 颤:颤动,发抖。心颤抖,魂飞散。形容惊恐不安 苏雪林《玉溪诗迷·附录》:“是心颤魂飞时的言语,是肠回荡气时的哀音。” XCHF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胆颤心惊 ./NzB0bw==.html xin chan hun fei
18877 心领神悟 xīn lǐng shén wù 见“心领神会”。 朱自清《经典常谈·四书》:“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 XLSW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领意会、心领神会 ./NWcyYw==.html xin ling shen wu
18157 心领神会 xīn lǐng shén huì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领:领会;会:理解。 唐 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XLS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照不宣、心心相印 一无所知、茫然不解 ./Mmp0aw==.html xin ling shen hui
18879 心领意会 xīn lǐng yì huì 见“心领神会”。 邹韬奋《经历》:“他们不许用帝国主义,所以各报遇着这个名词,总是写作‘××主义’,读者看得惯了,也就 ... XLYH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心领神会、心领神悟 ./NWcydw==.html xin ling yi hui
19132 心非木石 xīn fēi mù shí 木石:木头和石头。指人有思想感情,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周书·文帝纪》:“纵使木石为心,犹当知感;况在生灵,安能无愧!” XFM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人非木石 石心铁肠、铁石心肠 ./NzBwcw==.html xin fei mu shi
18901 心雄万夫 xīn xióng wàn fū 形容极有抱负,气概不凡。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XXWF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鼠目寸光 ./NWdkZw==.html xin xiong wan fu
18080 心长发短 xīn cháng fà duǎn 心长:智谋深;发短:指年老。头发稀少,心计很多。形容年老而智谋高。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彼其发短而心甚长,其或寝处我矣。” XCF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发短心长 ./Mmlsbw==.html xin chang fa duan
18192 心长力短 xīn cháng lì duǎn 心里很想做,但力量够不上。 茅盾《子夜》十六:“今天仲翁来招呼我们,实在我们心长力短,对不起极了!” XCL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心长力弱、心有余而力不足 ./MmtwaQ==.html xin chang li d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