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12
|
愤世嫉恶
|
愤
|
fèn shì jí è
|
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
宋·李觐《与王章秘校书》:“其辩说骎骎到义理,愤世嫉恶,有大丈夫之芒角。”
|
FSJE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愤世嫉俗、愤时嫉俗、愤世嫉邪
|
|
./OHk0ZQ==.html
|
fen shi ji e
|
|
4980
|
愤世嫉俗
|
愤
|
fèn shì jí sú
|
愤:憎恶;不满;世、俗:指当时的社会现状;嫉:仇恨。指对不合理的社会现状和各种习俗表示愤恨与憎恶。
|
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唐 韩愈《杂说》:“然吾观于人,其能尽其性而不类于禽兽异物者,希矣。将愤世嫉邪长往而不来者之所为乎?”...
|
FSJ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愤时嫉俗、避世绝俗
|
安贫乐道
|
./MTF1cw==.html
|
fen shi ji su
|
|
5153
|
愤不顾身
|
愤
|
fèn bù gù shēn
|
奋勇直前,不顾自身安危。
|
宋·乐史《绿珠传》:“盖一婢子,不知书,而能感主恩,愤不顾身,其志烈懔懔,诚足使后人仰慕歌咏也。”
|
FBG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忿不顾身
|
|
./M2s3YQ==.html
|
fen bu gu shen
|
|
4979
|
愤不欲生
|
愤
|
fèn bù yù shēng
|
悲愤或气愤行不愿再活下去了。形容极度气愤。
|
明·史可法《史忠正公集·四·祭庐州殉难官绅士民文》:“余闻报淮上,悲愤不欲生。”
|
FB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TF1aQ==.html
|
fen bu yu sheng
|
|
11179
|
愣眼巴睁
|
愣
|
lèng yǎn bā zhēng
|
愣:呆,失神。由于吃惊而眼发直
|
|
LYB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目瞪口呆
|
|
./OHgybQ==.html
|
leng yan ba zheng
|
|
11180
|
愣愣瞌瞌
|
愣
|
lèng lèng kē kē
|
愣:呆,失神。呆头呆脑,发呆的样子
|
|
LLKK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呆头呆脑、愣头楞脑
|
|
./OHgydw==.html
|
leng leng ke ke
|
|
10174
|
愣头愣脑
|
愣
|
lèng tóu lèng nǎo
|
形容言行鲁莽冒失。
|
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愣头愣脑,没分寸。”
|
LTL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呆头呆脑、愣头磕脑
|
|
./MW94dw==.html
|
leng tou leng nao
|
|
11923
|
感遇忘身
|
感
|
gǎn yù wàng shēn
|
感遇:感激恩遇;忘身:愿舍身相报。旧时士大夫向皇帝谢恩,表示忠心的套话。
|
《晋书·庚亮传》:“且先帝谬顾,情同布衣,感今恩重命轻,遂感遇忘身。”
|
GYW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TQ4bQ==.html
|
gan yu wang shen
|
|
11907
|
感物伤怀
|
感
|
gǎn wù shāng huái
|
感:感动;伤怀:伤心。因见到某种事物而感动伤心
|
|
GW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景生情
|
|
./OTIwZQ==.html
|
gan wu shang huai
|
|
11445
|
感激涕零
|
感
|
gǎn jī tì líng
|
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零:落。
|
宋 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
GJT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恩图报、感激不尽
|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
./MTU5dQ==.html
|
gan ji ti ling
|
|
12598
|
感激涕泗
|
感
|
gǎn jī tì sì
|
涕:眼泪;泗:鼻涕。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
《新唐书·薛收传》:“命舆疾至府,亲举袂抚之,论叙生平,感激涕泗。”
|
GJT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激涕零、感激流涕
|
|
./OTIxcw==.html
|
gan ji ti si
|
|
11908
|
感激流涕
|
感
|
gǎn jī liú tì
|
涕:眼泪。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
唐·刘禹锡《王公神道碑铭》:“尝阅《诗》至《蓼莪》篇,感激流涕,故其志如刃始淬。”
|
GJL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激涕零、感激涕泗
|
|
./OTIyMg==.html
|
gan ji liu ti
|
|
11671
|
感激不尽
|
感
|
gǎn jī bù jìn
|
感激的心情没有穷尽。形容非常感激。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八:“驿官传扬都督之命,将十千钱赠为路费,又备下一辆车儿,差人夫送至姚州普淜驿中居住,张氏心中感激不尽。”...
|
GJ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万分感激
|
深恶痛绝
|
./M25law==.html
|
gan ji bu jin
|
|
12036
|
感深肺腑
|
感
|
gǎn shēn fèi fǔ
|
犹言感人肺腑。
|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过道台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过道台听了,心上甚是钦佩;又想起刚才相待的情形,竟是感深肺腑,一心一意想要竭力报效。”...
|
GSF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人肺腑
|
|
./M25odw==.html
|
gan shen fei fu
|
|
12029
|
感极涕零
|
感
|
gǎn jí tì líng
|
感激之极而流下眼泪。形容极为感激。
|
宋·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极涕零。”
|
GJT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激涕零
|
|
./M25ldQ==.html
|
gan ji ti ling
|
|
12597
|
感时抚事
|
感
|
gǎn shí fǔ shì
|
感:感触,感慨;抚:历数、追忆。因考虑时事而伤感
|
唐·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
GSF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TIxOA==.html
|
gan shi fu shi
|
|
12649
|
感旧之哀
|
感
|
gǎn jiù zhī āi
|
感念旧人旧事的哀叹。表示怀旧。
|
《后汉书·荀彧传》:“今銮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兆人怀感旧之哀。”
|
GJZA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TNzcw==.html
|
gan jiu zhi ai
|
|
12005
|
感戴二天
|
感
|
gǎ dài èr tiān
|
形容那些把人从危险、艰难、疾病当中挽救出来的人。
|
|
GDET
|
一般成语
|
|
恩同再造
|
|
./M240aw==.html
|
ga dai er tian
|
|
11365
|
感慨系之
|
感
|
gǎn kǎi xì zhī
|
有所感触;慨叹随之而生。指对某件事有所感触而不禁兴起慨叹。
|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
GKX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慨万端、感慨万千
|
无动于衷
|
./MTN0Mg==.html
|
gan kai xi zhi
|
|
11673
|
感慨激昂
|
感
|
gǎn kǎi jī áng
|
情绪激动,精神昂扬。
|
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魏禧]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 清·邵长蘅《侯方域魏禧传》:“[魏禧]其为文主识议,凌厉雄健,不屑屑抚拟如世之貎似大家者,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慨激昂,摹画淋漓。”...
|
GKJA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5meQ==.html
|
gan kai ji ang
|
|
11426
|
感慨万端
|
感
|
gǎn kǎi wàn duān
|
感慨:因有所感触而慨叹;万端:极多而纷繁。因深有感触而有许多慨叹。
|
季羡林《重返哥廷根》:“此情此景,人非木石,能不感慨万端吗?”
|
GKW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慨万千
|
|
./MTR5Ng==.html
|
gan kai wan duan
|
|
11413
|
感慨万千
|
感
|
gǎn kǎi wàn qiān
|
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孙玉厚坐在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万千。”
|
GKW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无限感慨
|
|
./MTRxeQ==.html
|
gan kai wan qian
|
|
11378
|
感情用事
|
感
|
gǎn qíng yòng shì
|
凭个人的爱憎或一时的感情冲动处理事情。
|
曹禺《日出》跋:“而我一个感情用事,素来不能冷静分析的人,只知道哪一个最令我关心的。”
|
GQ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负气斗狠、意气用事
|
理智从事
|
./MTQ1YQ==.html
|
gan qing yong shi
|
|
11364
|
感恩戴德
|
感
|
gǎn ēn dài dé
|
感激别人的恩德。戴:尊敬;推崇。
|
晋 陈寿《三国志 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
GED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激涕零、感恩图报
|
恩将仇报、忘恩负义
|
./MTNzaQ==.html
|
gan en dai de
|
|
12599
|
感恩戴义
|
感
|
gǎn ēn dài yì
|
感:感激;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骆统传》:“今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
GED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恩戴德
|
|
./OTIybQ==.html
|
gan en dai yi
|
|
12027
|
感恩怀德
|
感
|
gǎn ēn huái dé
|
感激别人的恩德。
|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
GEH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恩荷德、感恩戴德
|
|
./M25kcQ==.html
|
gan en huai de
|
|
11370
|
感恩图报
|
感
|
gǎn ēn tú bào
|
感激别人的恩惠而设法报答。
|
宋 曾巩《上欧阳舍人书》:“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
GET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
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
./MTN4cw==.html
|
gan en tu bao
|
|
11380
|
感天动地
|
感
|
gǎn tiān dòng dì
|
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形容诚意感人至深。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形容冤屈极大。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诸佛出世,说法度人,感天动地;和尚出世,有何详瑞?”
|
GTD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惊天动地
|
平淡无奇
|
./MTQ1dQ==.html
|
gan tian dong di
|
|
11366
|
感同身受
|
感
|
gǎn tóng shēn shòu
|
感:感激;身:亲身。心里很感激,就象自己亲身领受到一样。
|
《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
|
GT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TN0Yw==.html
|
gan tong shen shou
|
|
12030
|
感今思昔
|
感
|
gǎn jīn sī xī
|
见“感今怀昔”。
|
宋·刘珙《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词:“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
GJS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今怀昔、感今惟昔
|
|
./M25mNA==.html
|
gan jin si xi
|
|
11373
|
感今怀昔
|
感
|
gǎn jīn huái xī
|
对当前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
晋·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
GJH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今思昔
|
|
./MTQycw==.html
|
gan jin huai xi
|
|
11379
|
感人肺腑
|
感
|
gǎn rén fèi fǔ
|
使人内心深深感动。肺腑:肺脏;比喻内心深处。
|
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
GRF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动人心弦、荡人心腑
|
无动于衷
|
./MTQ1aw==.html
|
gan ren fei fu
|
|
12034
|
感人肺肝
|
感
|
gǎn rén fèi gān
|
形容使人的内心深受感动。
|
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
GRF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人心脾、感人肺腑
|
|
./M25oYw==.html
|
gan ren fei gan
|
|
12035
|
感人心脾
|
感
|
gǎn rén xīn pí
|
见“感人肺肝”。
|
清·顾彩《焚琴子传》:“[琴子]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
GRXP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感人肺肝
|
|
./M25obQ==.html
|
gan ren xin pi
|
|
25890
|
愚民政策
|
愚
|
yú mín zhèng cè
|
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
|
刘少奇《论党》:“他们在党内实行命令主义,遇事武断,实行家长式的统治,实行‘愚民政策’。”
|
YMZ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HprMg==.html
|
yu min zheng ce
|
|
25953
|
愚民安知
|
愚
|
yu min an zhi
|
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
|
|
YMAZ
|
一般成语
|
|
|
|
./MnVrcw==.html
|
yu min an zhi
|
|
25891
|
愚昧落后
|
愚
|
yú mèi luò hòu
|
愚蠢而不明事理,跟不上形势等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
YML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文明先进
|
./OHprYw==.html
|
yu mei luo hou
|
|
25219
|
愚昧无知
|
愚
|
yú mèi wú zhī
|
非常愚笨;糊涂;又没有知识。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自顾寡德,国人推尊,令袭大位,光父之业。愚昧无知,敢稀圣旨!”
|
YMW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蒙昧无知、无知无识
|
大智若愚、明察秋毫、料事如神
|
./MnRkNg==.html
|
yu mei wu zhi
|
|
25889
|
愚弄人民
|
愚
|
yú nòng rén mín
|
欺骗捉弄老百姓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四年》:“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
|
YNRM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
./OHpqcw==.html
|
yu nong ren min
|
|
25253
|
愚公移山
|
愚
|
yú gōng yí shān
|
比喻做事有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
《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 《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
YG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
虎头蛇尾、有头无尾
|
./MnZ5aQ==.html
|
yu gong yi shan
|
|
24945
|
愚不可及
|
愚
|
yú bù kě jí
|
及:赶上。形容愚笨到了极点。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
YBK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愚昧无知、笨头笨脑
|
足智多谋、大智若愚、耳聪目明
|
./MnAwOA==.html
|
yu bu ke ji
|
|
24772
|
意马心猿
|
意
|
yì mǎ xīn yuán
|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宋 朱翌《睡轩》:“意马心猿不用忙,睡乡深处解行装。”
|
YMX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猿意马
|
|
./Mm4waw==.html
|
yi ma xin yuan
|
|
25496
|
意转心回
|
意
|
yì zhuǎn xīn huí
|
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训门人 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 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训门人 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
|
YZX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回心转意
|
|
./NXFtYw==.html
|
yi zhuan xin hui
|
|
25892
|
意犹未尽
|
意
|
yì yóu wèi jìn
|
犹:还。指还没有尽兴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但是梁生宝意犹未尽,话还没有说完。”
|
YYW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HptYQ==.html
|
yi you wei jin
|
|
25681
|
意满志得
|
意
|
yì mǎn zhì dé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
清 黄宗羲《进士心友张君墓志铭》:“一第进士,便意满志得,以为读书之事毕矣。”
|
YMZ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意得志满
|
|
./Nmxxdw==.html
|
yi man zhi de
|
|
25972
|
意气飞扬
|
意
|
yì qì fēi yáng
|
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0回:“小柳儿唱得声情激越,意气飞扬。”
|
YQF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意气轩昂、意气风发
|
|
./MzBuNA==.html
|
yi qi fei yang
|
|
25232
|
意气风发
|
意
|
yì qì fēng fā
|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
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
YQF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神采飞扬、意气焕发、英姿飒爽
|
精神不振、心灰意冷、垂头丧气
|
./MnR3Mg==.html
|
yi qi feng fa
|
|
25218
|
意气相投
|
意
|
yì qì xiāng tóu
|
意气:志趣和性格。志趣和性格彼此十分投合。
|
元 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三折:“咱意气相投,你知我心忧。”
|
YQX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味相投、志同道合、情投意合
|
臭味相投、一丘之貉
|
./MnRjdw==.html
|
yi qi xiang tou
|
|
25121
|
意气相得
|
意
|
yì qì xiāng dé
|
形容志趣极其相合。
|
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
YQX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意气相投
|
|
./MnJoNA==.html
|
yi qi xiang de
|
|
25081
|
意气用事
|
意
|
yì qì yòng shì
|
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办事。处理事情只凭个人一时的情绪。
|
清 黄宗羲《陈乾初墓志铭初稿》:“潜心力行,以求实得,始知曩日意气用事,刻意破除,久归平贴。”
|
YQ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三思而行
|
三思而行
|
./MnF1Yw==.html
|
yi qi yong 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