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513
|
活蹦乱跳
|
活
|
huó bèng luàn tiào
|
欢蹦乱跳。
|
曹禺《日出》第四幕:“我一定可以把小东西还是活蹦乱跳地找回来。”
|
HBL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欢蹦乱跳、活蹦活跳
|
垂头丧气
|
./ODdr.html
|
huo beng luan tiao
|
|
13515
|
活神活现
|
活
|
huó shén huó xiàn
|
形容生动逼真,像真的一样
|
杜鹏程《年轻的朋友 第一天》:“他把衣袖一挽,活神活现地比划着说,好像他真的在破坏铁路一样。”
|
HSH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活龙活现
|
|
./ODg0.html
|
huo shen huo xian
|
|
13958
|
活眼现报
|
活
|
huó yǎn xiàn bào
|
现世的报应。
|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儿那张尖嘴平生带过太带多了,所以死的时候连话都不能够说一句。这是活 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七:“丁丁儿那张尖嘴平生带过太带多了,所以死的时候连话都不能够说一句。这是活眼现报。”...
|
HYX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现世现报
|
|
./M3cyOA==.html
|
huo yan xian bao
|
|
14562
|
活眼活现
|
活
|
huó yǎn huó xiàn
|
同“活龙活现”。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稀不要紧的平常事,到了你们文墨人儿嘴里一说,就活眼活现的,那么怪有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稀不要紧的平常事,到了你们文墨人儿嘴里一说,就活眼活现的,那么怪有个听头儿的。”...
|
HYH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活灵活现、活龙活现、活神活现
|
|
./M3cxeQ==.html
|
huo yan huo xian
|
|
13759
|
活灵活现
|
活
|
huó líng huó xiàn
|
形容神情逼真,使人感到好象亲眼看到一般。
|
郁达夫《皋亭山》:“凡此种种,以及香灰疗病,娘娘托梦等最近的奇迹,他们都说得活灵活现。”
|
HLH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栩栩如生、绘声绘色、有声有色、活龙活现
|
|
./MWJpaw==.html
|
huo ling huo xian
|
|
14736
|
活泼天机
|
活
|
huó pō tiān jī
|
活泼:生动自然,不呆板;天机:指人的灵性。使灵性自然舒展,生动活泼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否则闲中望望行云,听听流水,都可活泼天机。”
|
HPT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GRyYw==.html
|
huo po tian ji
|
|
14561
|
活形活现
|
活
|
huó xíng huó xiàn
|
同“活龙活现”。
|
|
HXHX
|
一般成语
|
|
|
|
./M3cxbw==.html
|
huo xing huo xian
|
|
13957
|
活天冤枉
|
活
|
huó tiān yuān wǎng
|
形容冤枉之极。
|
郭沫若《屈原》第四幕:“你们都说三闾大夫发了疯,其实真是活天冤枉。”
|
HTYW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白之冤
|
|
./M3cxZQ==.html
|
huo tian yuan wang
|
|
14539
|
活剥生吞
|
活
|
huó bāo shēng tūn
|
比喻机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 比喻机械地搬用或生硬地模仿。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李义府尝赋诗曰:‘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
|
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 语出唐·刘肃《大唐新语·谐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乃为诗曰:‘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意裁云作舞衣。照镜自怜回雪影,时来好取洛川归’。人谓之谚曰:‘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
HBS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生吞活剥
|
|
./M3ZxdQ==.html
|
huo bao sheng tun
|
|
13630
|
洪福齐天
|
洪
|
hóng fú qí tiān
|
洪福:大福。指福气和天一样高大。旧时称颂人福气大。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3回:“一则是那国王洪福齐天,二则是贤昆玉神通无量,我何功之有!”
|
HFQT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福如东海
|
灭顶之灾、祸不单行
|
./MTlsZQ==.html
|
hong fu qi tian
|
|
14894
|
洪炉点雪
|
洪
|
hóng lú diǎn xuě
|
大火炉里放进一点雪,马上就会融化。比喻对问题领会极快。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他原是明悟禅师转世,根气不同,所以出儒入墨,如洪炉点雪。”
|
HLDX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红炉点雪
|
|
./MTlnNA==.html
|
hong lu dian xue
|
|
13631
|
洪水猛兽
|
洪
|
hóng shuǐ měng shòu
|
洪水:能造成灾害的大水;猛兽:残酷食人畜的凶猛野兽。比喻极大的灾害。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下》:“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
HSM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后患无穷、祸不单行、天灾人祸
|
|
./MTlsbw==.html
|
hong shui meng shou
|
|
13671
|
洪水横流
|
洪
|
hóng shuǐ héng liú
|
横流:不循河道而流。洪水泛滥。比喻邪道横行。
|
《孟子·滕文公上》:“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于天下。
|
HSH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洪水泛滥
|
|
./MWE2cw==.html
|
hong shui heng liu
|
|
14839
|
洪乔捎书
|
洪
|
hóng qiáo shāo shū
|
指言而无信的人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
HQSS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言而无信
|
|
./N2J3.html
|
hong qiao shao shu
|
|
15042
|
津津有味
|
津
|
jīn jīn yǒu wèi
|
津:口液;唾液;津津:兴趣浓厚的样子。形容趣味很浓或很有滋味。
|
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明 朱之瑜《朱舜水集 答野节书之十七首》:“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可见理胜之文,大胜他人词致美好也。”...
|
JJY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兴致勃勃
|
味同嚼蜡、索然无味、枯燥无味
|
./OXd5.html
|
jin jin you wei
|
|
15041
|
津津乐道
|
津
|
jīn jīn lè dào
|
津津:兴趣浓厚。乐道:乐于谈论。形容很有味地谈论感兴趣的事。
|
清 钱学纶《语新》下卷:“风流贤宰,疾恶怜才,俱假文字为劝惩,邑人士咸津津乐道之。”
|
JJL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津津有味、夸夸其谈、乐此不疲
|
沉默寡言、兴味索然
|
./OXdv.html
|
jin jin le dao
|
|
16188
|
津关险塞
|
津
|
jīn guān xiǎn sài
|
津:渡口;关:关口;险:险要之地;塞:要塞。指水陆山川关隘、险要之处。
|
《史记 秦始皇本纪》:“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秦并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 《史记 秦始皇本纪》:“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秦并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
|
JGX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关津要隘
|
|
./NDA1Ng==.html
|
jin guan xian sai
|
|
7400
|
洞隐烛微
|
洞
|
dòng yǐn zhú wēi
|
形容目光犀利,观察事物深刻透彻。
|
清·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学师]谓[马建忠]能洞隐烛微,提纲挈领,非徒钻故纸者可比。”
|
DYZ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幽烛微
|
|
./M2gyOA==.html
|
dong yin zhu wei
|
|
7360
|
洞鉴古今
|
洞
|
dòng jiàn gǔ jīn
|
洞鉴:明察。深入透彻地了解历史与现实世事。
|
《旧唐书·王及善等传论》:“苟非洞鉴古今,深识王霸,何由立其高论哉。”
|
DJG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dsYQ==.html
|
dong jian gu jin
|
|
7667
|
洞见肺腑
|
洞
|
dòng jiàn fèi fǔ
|
洞见:透彻地看见;肺腑:内心。清清楚楚地看见内心世界。形容诚恳坦白
|
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愬复能待以厚礼,示以赤诚,言笑无间,洞见肺腑。”
|
DJF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GV4aw==.html
|
dong jian fei fu
|
|
6604
|
洞见症结
|
洞
|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
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 洞见:清楚地看到;症结:肚子里结块的病,比喻问题的关键。比喻事情的纠葛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形容观察锐利,看到了问题的关键。...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见症结矣。”
|
DJZ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eGhh.html
|
dong jian zheng jie
|
|
7668
|
洞见底蕴
|
洞
|
dòng jiàn dǐ yùn
|
洞:深入,透彻;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
宋·刘克庄《待制徐侍郎神道碑》:“拘摧检核,洞见底蕴,不胜钦叹。”
|
DJD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悉底蕴
|
|
./OGV4dQ==.html
|
dong jian di yun
|
|
7666
|
洞见其奸
|
洞
|
dòng jiàn qí jiān
|
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
《元史·许衡传》:“李林甫妒贤嫉能,明皇洞见其奸而不能退。”
|
DJQ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烛其奸、洞察其奸
|
|
./OGV4YQ==.html
|
dong jian qi jian
|
|
6605
|
洞若观火
|
洞
|
dòng ruò guān huǒ
|
如同看火那样看得清楚。比喻对事物观察得十分明白透彻。
|
明 林潞《江陵救时之相论》:“当以某辞入告,某策善后,勇怯强弱,进退疾徐,洞若观火。”
|
DRG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察一切、明察秋毫、一目了然
|
雾里看花、隐隐约约、大惑不解
|
./eGh1.html
|
dong ruo guan huo
|
|
6607
|
洞烛其奸
|
洞
|
dòng zhú qí jiān
|
洞烛:洞察;洞悉。看透对方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力强;看问题敏锐。
|
《明史 董传策传》:“(严)嵩稔恶误国,陛下岂不洞烛其奸!”
|
DZQ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察其奸、明察秋毫
|
不明真相、制造冤案
|
./eGll.html
|
dong zhu qi jian
|
|
6603
|
洞房花烛
|
洞
|
dòng fáng huā zhú
|
深室之内点燃饰以龙凤图案的蜡烛;多指新婚之夜欢乐情景。
|
北周 庾信《和咏舞》诗:“洞房花烛明,燕余双舞轻。”
|
DFH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燕尔新婚
|
|
./eGgw.html
|
dong fang hua zhu
|
|
7663
|
洞悉无遗
|
洞
|
dòng xī wú yí
|
洞:深入,透彻;洞悉:知道。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
|
孙中山《伦敦被难记》:“此人之果为谁,及其抵英国后之一举一动,本使馆洞悉无遗。”
|
DXW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察一切
|
|
./OGV3Zw==.html
|
dong xi wu yi
|
|
7665
|
洞悉底蕴
|
洞
|
dòng xī dǐ yùn
|
洞:深入,透彻;悉:知道;底蕴:事物的内容。透彻地观察到事物的内容和内情
|
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十兰判官》:“先生自幼通于小学,及长,博极群书,于汉、唐先儒之学,无不洞悉 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十兰判官》:“先生自幼通于小学,及长,博极群书,于汉、唐先儒之学,无不洞悉底蕴。”...
|
DXD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见底蕴
|
|
./OGV4MA==.html
|
dong xi di yun
|
|
7664
|
洞悉其奸
|
洞
|
dòng xī qí jiān
|
洞:洞察,洞悉;奸:奸伪。看清楚别人的阴谋诡计。形容观察能力强,看问题敏锐
|
明·沈德符《野获编·列朝·庙议献谄不用》:“甫出口,而上已洞悉其奸,斥逐不已。”
|
DXQ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见其奸、洞烛其奸、洞察其奸
|
|
./OGV3cQ==.html
|
dong xi qi jian
|
|
7334
|
洞彻事理
|
洞
|
dòng chè shì lǐ
|
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
|
DCS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达事理
|
|
./M2dhcQ==.html
|
dong che shi li
|
|
6261
|
洞幽察微
|
洞
|
dòng yōu chá wēi
|
彻底地看到幽深微妙处。
|
|
DYC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察其奸、洞若观火、见微知著
|
雾里看花、不知就里、隐隐约约
|
./NWM4.html
|
dong you cha wei
|
|
6966
|
洞察秋毫
|
洞
|
dòng chá qiū háo
|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DCQ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明察秋毫
|
|
./eGdn.html
|
dong cha qiu hao
|
|
6601
|
洞察其奸
|
洞
|
dòng chá qí jiān
|
对别人的阴谋诡计看得很清楚。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倘明哲君子,洞察其奸,于家中妇女不时正言规劝,以三姑六婆视为寇仇。”
|
DCQ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烛其奸、明察秋毫
|
|
./eGc2.html
|
dong cha qi jian
|
|
6602
|
洞察一切
|
洞
|
dòng chá yī qiè
|
洞察:看得很清楚。对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对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准确的判断力。
|
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 罗广斌《红岩》第五章:“浓黑的眉梢下,又是那双炯炯有神、明亮、洞察一切的目光,还是那无比坚定、声震屋宇的语音。”...
|
DCY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察其奸
|
一无所知、一窍不通
|
./eGdx.html
|
dong cha yi qie
|
|
7383
|
洞如观火
|
洞
|
dòng rú guān huǒ
|
见“洞若观火”。
|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二:“得悉其山川险要部落游牧,暨其强弱多寡离合之情,皆洞如观火矣。”
|
DRG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洞若观火
|
|
./M2d0dw==.html
|
dong ru guan huo
|
|
6606
|
洞天福地
|
洞
|
dòng tiān fú dì
|
道家指神道居处。现喻指名山胜地或非常幽美的环境。
|
宋 陈亮《重建紫霄观记》:“道家有所谓洞天福地者,其说不知所从起,往往所在而有。”
|
DTFD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桃源胜境
|
穷乡僻壤、穷巷拙门
|
./eGk0.html
|
dong tian fu di
|
|
7405
|
洞中肯綮
|
洞
|
dòng zhōng kěn qǐ
|
观察敏锐,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
|
《元史 韩性传》:“郡之良二千石,政事有所未达,辄往咨访,性从容开导,洞中肯綮,裨益者多。”
|
DZK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击中要害、切中时弊
|
无的放矢
|
./M2g0cQ==.html
|
dong zhong ken qi
|
|
10154
|
洛阳纸贵
|
洛
|
luò yáng zhǐ guì
|
因为抢着抄写左思的《三都赋》;以致洛阳的纸价高起来了。形容写文章、著作广泛流传;风行一时。
|
《晋书 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
LYZ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有口皆碑、交口称誉、有目共赏
|
|
./MW9raw==.html
|
luo yang zhi gui
|
|
10428
|
洛阳才子
|
洛
|
luò yáng cái zǐ
|
本指西汉贾谊。泛指有文学才华的人
|
晋 潘岳《西征赋》:“终童山东之英妙,贾生洛阳之才子。”
|
LYC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ZDZn.html
|
luo yang cai zi
|
|
18678
|
洗颈就戮
|
洗
|
xǐ jǐng jiù lù
|
把脖子洗净,伸到刀下受斩。比喻等待灭亡。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2回:“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
XJJ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引颈就戮、坐以待毙、束手就擒
|
|
./NWN5ZQ==.html
|
xi jing jiu lu
|
|
18677
|
洗脚上船
|
洗
|
xǐ jiǎo shàng chuán
|
谓居于水滨,舟行极便。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 谓居于水滨,舟行极便。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
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 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又劝权夹水口立坞”裴松之注引晋张勃《吴录》:“扞孙权呴欲作坞,诸将皆曰:‘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
|
XJS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N5NA==.html
|
xi jiao shang chuan
|
|
18669
|
洗肠涤胃
|
洗
|
xǐ cháng dí wèi
|
①比喻彻底清除。②比喻彻底改过。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若权奸之去,则正当洗肠涤胃,若借温太真之事,为小人开一线之路。”
|
XCD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洗心革面
|
死不悔改
|
./NWNxdw==.html
|
xi chang di wei
|
|
18671
|
洗耳拱听
|
洗
|
xǐ ěr gǒng tīng
|
见“洗耳恭听”。
|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听。”...
|
XEG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洗耳恭听
|
|
./NWNyZw==.html
|
xi er gong ting
|
|
17913
|
洗耳恭听
|
洗
|
xǐ ěr gōng tīng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XEG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倾耳细听
|
充耳不闻
|
./MmY0NA==.html
|
xi er gong ting
|
|
18682
|
洗眉刷目
|
洗
|
xǐ méi shuā mù
|
比喻清晰明白。
|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五代史》:“此考虽简略,然提纲挈领,洗眉刷目。”
|
XMS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QwbQ==.html
|
xi mei shua mu
|
|
18688
|
洗手奉公
|
洗
|
xǐ shǒu fèng gōng
|
见“洗手奉职”。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宫闱日用之数,视前代不过什二三,而内务府堂郎中皆视为脂膏窟泽,相沿积习,几无一洗手奉公之人。”...
|
XSF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洗手奉职
|
|
./NWQ1Mg==.html
|
xi shou feng gong
|
|
18291
|
洗手不干
|
洗
|
xǐ shǒu bù gàn
|
把手洗干净休息了。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小人从前原也作些小道儿上的买卖,后来洗手不干,就在河工上充了一个夫头。”
|
XSB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邪归正、洗心革面
|
死不悔改、执迷不悟
|
./NWQ0cw==.html
|
xi shou bu gan
|
|
19306
|
洗手不作
|
洗
|
xǐ shǒu bù zuò
|
把手洗干净休息了
|
鲁迅《集外集·序言》:“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凑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 鲁迅《集外集·序言》:“只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凑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作了。”...
|
XSB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洗手不干
|
|
./ODhsOA==.html
|
xi shou bu zuo
|
|
17894
|
洗心革面
|
洗
|
xǐ xīn gé miàn
|
洗心:消除邪恶的思想;革面:改变旧的面目。比喻彻底悔改;重新做人。
|
晋 葛洪《抱朴子》:“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
XXG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过自新、痛改前非
|
顽固不化、死不改悔
|
./MmVmZQ==.html
|
xi xin ge mian
|
|
19305
|
洗心革意
|
洗
|
xǐ xīn gé yì
|
革:改变。洗去邪恶的想法,改变旧有的心思和意向
|
《周书·苏绰传》:“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
XXG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洗心革志
|
|
./ODhrbw==.html
|
xi xin ge 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