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61
|
秤斤注两
|
秤
|
chēng jīn zhù liǎng
|
形容斤斤计较,顾小不顾大。
|
《朱子语类》:“只看如今秤斤注两,作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
|
CJZL
|
一般成语
|
|
|
|
./cThx.html
|
cheng jin zhu liang
|
|
22362
|
秤平斗满
|
秤
|
chèng píng dǒu mǎn
|
指做买卖规矩,不短斤少两。
|
|
CPD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短斤少两
|
./cTkw.html
|
cheng ping dou man
|
|
21917
|
秤不离砣
|
秤
|
chèng bù lí tuó
|
比喻事物有连带关系。也形容两人关系亲密,经常不离开。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 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
CBL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公不离婆
|
|
./cThn.html
|
cheng bu li tuo
|
|
3837
|
秣马厉兵
|
秣
|
mò mǎ lì bīng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MML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厉兵秣马
|
|
./MXVheQ==.html
|
mo ma li bing
|
|
4355
|
秣马利兵
|
秣
|
mò mǎ lì bīng
|
秣:喂;利:锋利。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MML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秣马厉兵
|
|
./OGs5cw==.html
|
mo ma li bing
|
|
3366
|
秘而不露
|
秘
|
mì ér bù lù
|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
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
|
ME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秘而不言
|
直言不讳、路人皆知
|
./ZmI0.html
|
mi er bu lu
|
|
4036
|
秘而不言
|
秘
|
mì ér bù yán
|
见“秘而不露”。
|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骋益忧惧,秘而不言。”
|
MEB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秘而不宣
|
泄漏天机
|
./NGR6aQ==.html
|
mi er bu yan
|
|
4358
|
秘而不泄
|
秘
|
mì ér bù xiè
|
泄:泄漏。严守秘密,不肯吐露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69卷:“上仙真经秘而不泄者,为此字母之法,恐凡愚之心见知也。”
|
MEB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秘而不露
|
直言不讳
|
./OGtiZw==.html
|
mi er bu xie
|
|
3524
|
秘而不宣
|
秘
|
mì ér bù xuān
|
秘:不公开的;引申为隐匿;不能让别人知道;宣:公开。把知道的消息、情况隐秘起来;不告诉别人。
|
晋 陈寿《三国志 吕蒙传》:“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
|
MEB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守口如瓶、秘而不露、缄口不言
|
直言不讳
|
./MXJ2Zw==.html
|
mi er bu xuan
|
|
12835
|
科班出身
|
科
|
kē bān chū shēn
|
科班:指旧时招收儿童;培养为戏曲演员的组织。比喻具有受过正规教育或训练的资格。
|
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 茅盾《升学与就业》:“中外古今有不少伟大的事业家都不是‘学校’‘科班’出身,甚至科学家也有从没进过什么理工大学的!”...
|
KBC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半路出家
|
./MWgzeQ==.html
|
ke ban chu shen
|
|
13296
|
科头跣足
|
科
|
kē tóu xiǎn zú
|
光着头赤着脚。
|
宋 田昼《筑长堤》:“科头跣足不得稽,要与官长修长堤。”
|
KTXZ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科头赤足
|
|
./MWlsYQ==.html
|
ke tou xian zu
|
|
13243
|
科头赤足
|
科
|
kē tóu chì zú
|
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
|
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
|
KTC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科头跣足、跣足科头
|
|
./OGNxZQ==.html
|
ke tou chi zu
|
|
13422
|
科头袒体
|
科
|
kē tóu tǎn tǐ
|
科头:不戴帽子;袒:裸露。不戴帽子,袒露身体。形容傲慢不羁的神态
|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若夫贵门子孙及在位之士,不惜典刑,而皆科头袒体,踞见宾客。”
|
KTTT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GNwdQ==.html
|
ke tou tan ti
|
|
13370
|
科头箕踞
|
科
|
kē tóu jī jù
|
科头:不戴帽子;箕踞: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比喻舒适的隐居生活。
|
唐 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诗:“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
KTJ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科头箕裾
|
|
./NDNxdw==.html
|
ke tou ji ju
|
|
13423
|
科头箕裾
|
科
|
kē tóu jī jù
|
科头:不戴帽子;裾:通“倨”,傲慢;箕裾:两腿分开而坐。不戴帽子,席地而坐。形容不拘礼法
|
明·梅鼎祚《玉合记·入道》:“这搭儿瀑布飞流,青松夹道,将蒲团打坐一回,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白眼看他 明·梅鼎祚《玉合记·入道》:“这搭儿瀑布飞流,青松夹道,将蒲团打坐一回,正是科头箕裾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
KTJ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科头箕踞
|
|
./OGNxNA==.html
|
ke tou ji ju
|
|
20906
|
种麦得麦
|
种
|
zhòng mài dé mài
|
指有什么样的原因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用民》:“夫种麦而得麦,种稷而得稷。”
|
ZMD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
./ODY5Mg==.html
|
zhong mai de mai
|
|
17687
|
秋高气肃
|
秋
|
qiū gāo qì sù
|
形容秋日晴空高朗,气候凉爽宜人。
|
宋 张抡《醉落魄 咏秋》词之四:“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
|
QGQ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秋高气爽
|
|
./NmV5Zw==.html
|
qiu gao qi su
|
|
16659
|
秋高气爽
|
秋
|
qiū gāo qì shuǎng
|
形容秋季天空晴朗;气候凉爽宜人。
|
唐 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暗风吹乱蛩悲咽。”
|
QGQ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秋高气肃
|
春雨绵绵
|
./MXpvdQ==.html
|
qiu gao qi shuang
|
|
17686
|
秋高气和
|
秋
|
qiū gāo qì hé
|
形容秋空高朗、天气晴和。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九回:“却说小燕便服轻车,叫车夫径到城南保安寺街而来,那时秋高气和,尘软蹄轻,不一会已到了门口,把车停在门前两棵大榆树荫下。”...
|
QGQ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秋高气爽、秋高气肃
|
|
./NmV5Ng==.html
|
qiu gao qi he
|
|
16555
|
秋风过耳
|
秋
|
qiū fēng guò ěr
|
象秋风从耳边吹过一样。比喻与己无关,毫不再意。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QFGE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漠不关心
|
|
./MXhobw==.html
|
qiu feng guo er
|
|
17560
|
秋风落叶
|
秋
|
qiū fēng luò yè
|
秋风扫尽了落叶。比喻一扫而光,不复存在。
|
宋·洪迈《夷坚志·齐先生》:“人言秋风落叶,此真是也。”
|
QFL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秋风扫叶、秋风扫落叶
|
|
./NHBhZw==.html
|
qiu feng luo ye
|
|
17094
|
秋风纨扇
|
秋
|
qiū fēng wán shàn
|
秋日凉风至,扇子遂弃置不用。常以比喻女子色衰失宠。
|
清 李渔《意中缘 先订》:“万一结褵之后,见美而迁,使奴家有秋风纨扇之悲,如何是好!
|
QFW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秋风团扇、秋扇见捐
|
|
./Mno0NA==.html
|
qiu feng wan shan
|
|
17685
|
秋风扫叶
|
秋
|
qiū fēng sǎo yè
|
比喻威力大、气势猛。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程万里]每日间见元兵所过,残灭如秋风扫叶,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宁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程万里]每日间见元兵所过,残灭如秋风扫叶,心中暗暗悲痛,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QFS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秋风扫落叶
|
|
./NmV4bQ==.html
|
qiu feng sao ye
|
|
16875
|
秋行夏令
|
秋
|
qiū xíng xià líng
|
令:时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
|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 鲁迅《阿Q正传》第八章:“但现在是暮秋,所以这‘秋行夏令’的情形,在盘辫家不能不说是万分的英断,而在未庄也不能说无关于改革了。”...
|
QXX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合时宜
|
|
./NmYwbw==.html
|
qiu xing xia ling
|
|
17087
|
秋色平分
|
秋
|
qiū sè píng fēn
|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
《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 《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
QSP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平分秋色
|
|
./MjFkNA==.html
|
qiu se ping fen
|
|
17684
|
秋波盈盈
|
秋
|
qiū bō yíng yíng
|
形容眼神饱含感情。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六回:“再看秋痕,早是秋波盈盈,默然不语。”
|
QBY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秋水盈盈
|
|
./NmV4Yw==.html
|
qiu bo ying ying
|
|
17692
|
秋水盈盈
|
秋
|
qiū shuǐ yíng yíng
|
形容眼神饱含感情。同“秋波盈盈”。
|
秦牧《艺海拾贝 神速的剪影》;“通过这二十几个字,一个雪肤花貎、十指纤纤、唇红齿白、云鬓蛾眉、秋水盈 秦牧《艺海拾贝 神速的剪影》;“通过这二十几个字,一个雪肤花貎、十指纤纤、唇红齿白、云鬓蛾眉、秋水盈盈、嫣然含笑的古代美女的形象,就呈现在人们眼前了。”...
|
QSY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秋波盈盈
|
|
./NmYwZQ==.html
|
qiu shui ying ying
|
|
17561
|
秋毫见捐
|
秋
|
qiū háo jiàn juān
|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
|
|
QHJJ
|
一般成语
|
|
|
|
./NHBiYQ==.html
|
qiu hao jian juan
|
|
16681
|
秋毫无犯
|
秋
|
qiū háo wú fàn
|
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
QHW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鸡犬不惊、道不拾遗
|
胡作非为、无恶不作
|
./MjA3Ng==.html
|
qiu hao wu fan
|
|
17689
|
秋毫勿犯
|
秋
|
qiū háo wù fàn
|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同“秋毫无犯”。
|
《北史 隋纪下 炀帝》:“营垒所次,务在整肃,刍荛有禁,秋毫勿犯。”
|
QHW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秋毫不犯
|
|
./NmV6MA==.html
|
qiu hao wu fan
|
|
16619
|
秋毫之末
|
秋
|
qiū háo zhī mò
|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长出的细毛。末:末梢;尖端。比喻十分细微的东西。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吾力足以举而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
QHZ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无足轻重、轻于鸿毛
|
庞然大物、重于泰山
|
./MXluMg==.html
|
qiu hao zhi mo
|
|
17688
|
秋毫不犯
|
秋
|
qiū háo bù fàn
|
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
《史记 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 岑彭传》:“持军 《史记 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 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
QHB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秋毫勿犯、秋毫无犯
|
|
./NmV5cQ==.html
|
qiu hao bu fan
|
|
16572
|
秋月春风
|
秋
|
qiū yuè chūn fēng
|
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
|
唐 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
QYC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春分秋月
|
|
./MXhybw==.html
|
qiu yue chun feng
|
|
16620
|
秋月春花
|
秋
|
qiū yuè chūn huā
|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
南唐·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QYC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良辰美景、春花秋月
|
|
./MXlxbw==.html
|
qiu yue chun hua
|
|
16876
|
秋月寒江
|
秋
|
qiū yuè hán jiāng
|
比喻有德之人心底清纯明净。
|
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德人天游,秋月寒江。”
|
QYH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YweQ==.html
|
qiu yue han jiang
|
|
16845
|
秋收冬藏
|
秋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
|
QSD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HBkcw==.html
|
qiu shou dong cang
|
|
17691
|
秋收东藏
|
秋
|
qiū shōu dōng cáng
|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
《荀子 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
QSDC
|
一般成语
|
|
|
|
./NmYwNA==.html
|
qiu shou dong cang
|
|
17690
|
秋实春华
|
秋
|
qiū shí chūn huā
|
比喻德行和才华。
|
清 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 清 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凡尔诸生,各宜踊跃,此日驰驱文囿,竞吐珠零锦粲之词;他年黼黻皇猷,伫收秋实春华之用。”参见“春华秋实”。...
|
QSC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春华秋实
|
|
./NmV6dQ==.html
|
qiu shi chun hua
|
|
16874
|
秋后算账
|
秋
|
qiū hòu suàn zhàng
|
本指秋收后结算账目。比喻待到事后再对反对自己的一方行清算处理。
|
莫应丰《将军吟》第七章:“有些人可不这样看,死死抱住那点黑材料,准备秋后算账呢!”
|
QHS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秋后算帐
|
|
./NmV6aw==.html
|
qiu hou suan zhang
|
|
16963
|
秋后算帐
|
秋
|
qiū hòu suàn zhàng
|
指秋收以后结清欠帐。比喻等待时机进行报复
|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怕就怕秋后算帐,本来挺明白的事最后也不明白了。”
|
QHS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打击报复
|
|
./OGFscQ==.html
|
qiu hou suan zhang
|
|
16962
|
秋去冬来
|
秋
|
qiū qù dōng lái
|
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
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七章:“秋去冬来,新年一过春节眨眼就到。”
|
QQD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春去秋来
|
|
./OGFsZw==.html
|
qiu qu dong lai
|
|
1016
|
秉笔直书
|
秉
|
bǐng bǐ zhí shū
|
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
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
|
BBZ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Wln.html
|
bing bi zhi shu
|
|
1415
|
秉烛待旦
|
秉
|
bǐng zhú dài dàn
|
旦:早晨。手持点燃的蜡烛待天亮。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5回:“宋江秉烛待旦。”
|
BZD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坐以待旦
|
|
./a2dv.html
|
bing zhu dai dan
|
|
1416
|
秉烛夜游
|
秉
|
bǐng zhú yè yóu
|
秉:持。拿着蜡烛;夜里游玩。旧指及时行乐。也比喻珍惜光阴。
|
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BZY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及时行乐、炳烛夜游
|
彻夜苦读
|
./a2d5.html
|
bing zhu ye you
|
|
1017
|
秉公灭私
|
秉
|
bǐng gōng miè sī
|
秉:掌握,主持。主持公道,灭除私念
|
明 张居正《答郑范溪书》:“今不务为秉公灭私,振废起坠。”
|
BGMS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大义灭亲
|
|
./MWlx.html
|
bing gong mie si
|
|
1070
|
秉公无私
|
秉
|
bǐng gōng wú sī
|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
BGWS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不偏不倚
|
|
./MjN1.html
|
bing gong wu si
|
|
1414
|
秉公办理
|
秉
|
bǐng gōng bàn lǐ
|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本部院凡事秉公办理,从不假手旁人。”
|
BG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公正无私
|
营私舞弊
|
./a2c0.html
|
bing gong ban li
|
|
1971
|
秉公办事
|
秉
|
bǐng gōng bàn shì
|
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
|
BGB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公事公办
|
|
./ODVncQ==.html
|
bing gong ban shi
|
|
23350
|
私淑弟子
|
私
|
sī shū dì zǐ
|
私:私下;淑:善。对自己所敬仰而不能从学的前辈的自称。
|
《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
|
SSD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jVxbQ==.html
|
si shu di zi
|
|
23985
|
私情密语
|
私
|
sī qíng mì yǔ
|
私:不公开;密:秘密。指秘密的情话
|
清·李渔《凰求凤·避色》:“你这等私情密语,他耳边只愁恹弃。”
|
SQM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nJpbw==.html
|
si qing mi 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