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
23784 誓死不屈 shì sǐ bù qū 立誓宁死也不屈服。 宋·朱熹《跋王枢密答司马忠洁公帖》:“司马忠洁公仗节虏廷,誓死不屈。” SSBQ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宁死不屈 贪生怕死 ./NHlyYQ==.html shi si bu qu
24217 誓死不从 shì sǐ bù cóng 从:服从。发誓就是死也不服从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宜之子誓死不从,而衣裳远避也。” SSBC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誓死不屈 ./OTNnbQ==.html shi si bu cong
23447 誓死不二 shì sǐ bù èr 誓死:立下志愿,至死不变。至死也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鲁迅《华盖集 夏三虫》:“被吃者也无须在被吃之前,先承认自己之理应被吃,心悦诚服,誓死不二。” SSBE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矢忠不二、誓死不贰、忠贞不渝 三心二意 ./Mjc0Mg==.html shi si bu er
24216 誓无二心 shì wú èr xīn 立誓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清·洪昇《长生殿·献饭》:“万岁爷休出此言,臣等情愿随驾,誓无二心。” SWE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誓无二志 ./OTNnYw==.html shi wu er xin
23788 誓同生死 shì tóng shēng sǐ 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8卷:“儿与吴衙内誓同生死,各不更改。” STS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同生共死 ./NHl2Ng==.html shi tong sheng si
24218 誓不罢休 shì bù bà xiū 发誓不达目的决不甘休 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田文镜下了决心,不查个青红皂白誓不罢休。” SBB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誓不甘休 ./OTNndw==.html shi bu ba xiu
23746 誓不两立 shì bù liǎng lì 发誓不跟敌人并存。形容双方仇恨极深。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 ... SBL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共戴天、你死我活 情投意合、亲密无间、同流合污 ./NHg4YQ==.html shi bu liang li
25888 誉过其实 yù guò qí shí 誉:声誉,声名。名声超过了其人的实际情况 《晋书·王羲之传》:“此数子者,皆誉过其实。” YGQ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OHppeQ==.html yu guo qi shi
25949 誉不绝口 yù bù jué kǒu 不住地称赞。 YBJK 一般成语 ./MnQ2cw==.html yu bu jue kou
4570 詟谀立懦 miàn yú lì nuò 谓使谄谀者知所畏忌,怯懦者知所自立。 宋·岳珂《桯史·陈了翁始末》:“前书《尊尧集表》,盖与此互见始末,詟谀立懦,不厌屡书也。” MYLN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NDVlYw==.html mian yu li nuo
11233 詈夷为跖 lì yí wéi zhí 詈:咒骂;夷:伯夷;跖:盗跖。指将伯夷责骂为盗跖。比喻颠倒黑白,诬蔑好人 明 沈德符《野获编 言事 言官一言之失》:“其他占风望气,詈夷为跖,自弃名教者,固不可胜数矣。” LYWZ 生僻成语 贬义成语 颠倒黑白 ./ZDd1.html li yi wei zhi
21265 詀言詀语 zhí yán wú yǔ 花言巧语,胡说八道。 ZYWY 一般成语 ./NjFxdw==.html zhi yan wu yu
25292 言高语低 yán gāo yǔ dī 说话不知轻重,没有分寸。 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YGY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言语高低 ./NWl4bw==.html yan gao yu di
26011 言颠语倒 yán diān yǔ dǎo 说话颠三倒四。 《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YDYD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NWlyYQ==.html yan dian yu dao
24669 言近旨远 yán jìn zhǐ yuǎn 旨:题旨;所要表达的意思。言语虽然浅近;含意却很深远。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YJZ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语重心长、微言大义、回味无穷 言之无物、言不及义、空洞无物 ./MmxlOA==.html yan jin zhi yuan
25296 言过其实 yán guò qí shí 言:语言;过:超过;越过;实:实际。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马良传》:“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YGQ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夸大其辞、夸夸其谈、名不副实 言必有信、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NWoxaw==.html yan guo qi shi
25305 言谈举止 yán tán jǔ zhǐ 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清 黄宗羲《陈母沉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YTJ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音容笑貌 ./NWpxYQ==.html yan tan ju zhi
24576 言语道断 yán yǔ dào duàn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缨珞经》:“言语道断,心行所灭。” YYD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Mmlocw==.html yan yu dao duan
25310 言行若一 yán xíng ruò yī 见“言行抱一”。 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YXRY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言行不一 ./NWp6cQ==.html yan xing ruo yi
24580 言行相诡 yán xíng xiāng guǐ 诡:违反,违背。说的和做的相违背。指言行不一。 《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YXXG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言行一致 言行不一 ./MmlubQ==.html yan xing xiang gui
25668 言行不符 yán xíng bù fú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YXBF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言行不一 言行一致、言行相符 ./Nms5YQ==.html yan xing bu fu
24579 言行不一 yán xíng bù yī 说的和做的不一致。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相似,始终相悖。” YXBY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言而无信 言行一致 ./MmluYw==.html yan xing bu yi
24618 言行一致 yán xíng yī zhì 说的和做的一样。形容人表里如一。 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YXY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言而有信、心口如一、表里如一 言不由衷、心口不一、表里不一 ./Mms4aw==.html yan xing yi zhi
24648 言而有信 yán ér yǒu xìn 说出话来算数;有信用。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YEY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言出必行 言而无信、自食其言 ./Mmwwdw==.html yan er you xin
24585 言而无信 yán ér wú xìn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YEWX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言而不信、自食其言、背信弃义 一言为定、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MmowNA==.html yan er wu xin
25822 言者无罪 yán zhě wú zuì 言者:说话的人。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 《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YZW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N3Bwcw==.html yan zhe wu zui
24638 言简意赅 yán jiǎn yì gāi 简:简洁;简练;赅:完备。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而透彻。也作“意简言赅”。 宋 张端义《贵耳集》上卷:“言简理尽,遂成王言。” YJYG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要言不烦、言近旨远、简明扼要 长篇大论、连篇累牍、空洞无物 ./Mmtuaw==.html yan jian yi gai
25298 言简意少 yán jiǎn yì shǎo 简:简练;简洁。语言简洁;内容贫乏。 YJY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洋洋万言 ./NWo3NA==.html yan jian yi shao
25308 言笑自若 yán xiào zì ruò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 ... YXZR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言笑自如 ./NWp5Mg==.html yan xiao zi ruo
25823 言甚详明 yán shèn xiáng míng 论述很详尽明了 YSXM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N3BzdQ==.html yan shen xiang ming
24574 言犹在耳 yán yóu zài ěr 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YYZE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念念不忘、记忆犹新、余音绕梁 置之脑后 ./MmlhMA==.html yan you zai er
25301 言来语去 yán lái yǔ qù 指谈笑时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应对。 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他把娇胭腻粉频交易,与我言来语去相调戏。” YLYQ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NWpmZw==.html yan lai yu qu
24699 言无二价 yán wú èr jià 原指卖商品时价格没有虚头;不讨价还价。后也泛指说出话来;不再改变。也作“口不二价”。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韩康》:“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 YWE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买卖公平、老少无欺、公平交易 欺行霸市 ./Mmx6bQ==.html yan wu er jia
25307 言无不尽 yán wú bù jìn 把内心的话说尽,毫不保留。 《北齐书·高德政传》:“德政与帝旧相昵爱,言无不尽。” YWB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知无不言 缄口不言 ./NWp0Mg==.html yan wu bu jin
25997 言必有物 yán bì yǒu wù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YBYW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NWlqaQ==.html yan bi you wu
24790 言必有据 yán bì yǒu jù 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 ... YBYJ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言之成理、有案可稽、有凭有据 牵强附会、言过其实、捕风捉影 ./Mm42bw==.html yan bi you ju
24728 言必有中 yán bì yǒu zhòng 中:关键的地方。不说则已;一说就说到点子上。指说话很中肯。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YBYZ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一语破的、击中要害、言不虚发 漫无边际、废话连篇、语无伦次 ./Mm1mZw==.html yan bi you zhong
24596 言归正传 yán guī zhèng zhuàn 归:回到;正传:本题或正题。原为旧时小说常用的套语;把话回到正题上来。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和尚一看不对头,赶紧言归正传,预备说完了好告辞。” YGZ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闲话少说、闲话休说 离题万里、不着边际、言不及义 ./Mmpvaw==.html yan gui zheng zhuan
25295 言归于好 yán guī yú hǎo 言:文言中用在句首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归于:回到。指重新和好。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九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YGY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破镜重圆、重修盟好 话不投机 ./NWoxMA==.html yan gui yu hao
25825 言差语错 yán chā yǔ cuò 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1回:“二则与狄希陈朝夕坐在船上,相厮相守,易于言差语错,动辄将狄希陈打 ... YCYC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N3B2Yw==.html yan cha yu cuo
25824 言多语失 yán duō yǔ shī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 YDY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言多必失 ./N3B1aQ==.html yan duo yu shi
24584 言多必失 yán duō bì shī 言:话;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鬼谷子 本经符》:“言多必有数短之处。” YDB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直言贾祸、祸从口出 谨小慎微、少说为妙、守口如瓶 ./Mml1aw==.html yan duo bi shi
26014 言多伤行 yán duō shāng xíng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YDS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言多伤幸 ./NWlzZQ==.html yan duo shang xing
24792 言外之意 yán wài zhī yì 言:语言;之:助词;相当于“的”。言语之外的意思。指没有在话里或文章里明说出来的意思。也作“意在言外 ... 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下卷:“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余不失言外之意。” YWZ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弦外之音、意在言外、音在言外 一针见血、一语道破、直截了当 ./Mm43OA==.html yan wai zhi yi
25306 言听计用 yán tīng jì yòng 同“言听计从”。 《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 YTJ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言听计从 ./NWpyNA==.html yan ting ji yong
24817 言听计从 yán tīng jì cóng 听:听从;从:依从。说的话都相信;出的主意、计谋都采纳。形容对某个人十分信任。也作“言听计用”。 《魏书 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 YTJC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百依百顺、深信不疑、言听计用 一意孤行、疑神疑鬼、疑团满腹 ./Mm5pYw==.html yan ting ji cong
26007 言出祸随 yán chū huò suí 见“言出祸从”。 《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 YCH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言出祸从 ./NWlwYw==.html yan chu huo sui
26006 言出祸从 yán chū huò cóng 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YCHC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言出祸随 ./NWlwMg==.html yan chu huo cong
24600 言出法随 yán chū fǎ suí 言:话;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随:跟随。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 ... 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YCFS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秉公执法、令行禁止、执法如山 徇私舞弊、言而无信、贪赃枉法 ./MmpyMg==.html yan chu fa sui
25908 言信行直 yan xin xing zhi 指言语信实,行为正直。 YXXZ 一般成语 ./MmtvNA==.html yan xin xing z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