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5
|
鞭长莫及
|
鞭
|
biān cháng mò jí
|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 鞭:马鞭子;莫:不;及:够得上。马鞭虽长;但打不到马肚子上。原意是说即使有力量;也使不得;因为马肚子不是鞭打的地方。后比喻力量达不到。...
|
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清 昭槤《啸亭续录 魏柏乡相公》:“滇、黔、蜀、粤地方边远,今将满兵遽撤,恐一旦有变,有鞭长莫及之虞。”...
|
BCM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爱莫能助、力不从心、鞭长不及
|
不在话下、绰绰有余
|
./anVn.html
|
bian chang mo ji
|
|
2099
|
髀里肉生
|
髀
|
bì lǐ ròu shēng
|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
BLR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髀肉复生
|
|
./anRj.html
|
bi li rou sheng
|
|
1374
|
避重就轻
|
避
|
bì zhòng jiù qīng
|
避重:指避开要紧的事;就轻:指抓小事情。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害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 避重:指避开要紧的事;就轻:指抓小事情。避开重要的而拣次要的来承担。也指回避要害问题;只谈无关重要的方面。...
|
宋 刘挚《忠肃集 侍御史黄君墓志铭》:“民始不以多男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轻相去。”
|
BZJ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难就易、避实就虚
|
避实击虚、知难而进
|
./anQy.html
|
bi zhong jiu qing
|
|
1372
|
避祸就福
|
避
|
bì huò jiù fú
|
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定分》:“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
|
BHJ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祸求福
|
|
./anJv.html
|
bi huo jiu fu
|
|
2098
|
避害就利
|
避
|
bì hài jiù lì
|
就:接近、走向。躲开有害的,接近有利的条件。
|
《吴子·图国第一》:“谋者,所以避害就利。”
|
BHJ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趋利避害
|
|
./anJl.html
|
bi hai jiu li
|
|
1373
|
避坑落井
|
避
|
bì kēng luò jǐng
|
躲过了坑,又掉进井里。比喻躲过一害,又受一害。
|
《晋书 褚翜传》:“今宜共戮力以备贼,幸无外难,而内自相击,是避坑落井也。”
|
BKL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阱入坑
|
|
./anJ5.html
|
bi keng luo jing
|
|
1371
|
避而不谈
|
避
|
bì ér bù tán
|
有意回避;不去谈论。
|
徐迟《一九五六年序言》:“尖锐的矛盾,避而不谈,或加水冲淡了。”
|
BEB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守口如瓶、退避三舍
|
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
./anI0.html
|
bi er bu tan
|
|
1370
|
壁垒森严
|
壁
|
bì lěi sēn yán
|
壁垒:古时军营周围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森严:整齐严肃。原指防守严密。后也比喻界限很分明。也作“森严 壁垒:古时军营周围的围墙;泛指防御工事;森严:整齐严肃。原指防守严密。后也比喻界限很分明。也作“森严壁垒”。...
|
明 于麟《清夜钟》:“临淮方出将,壁垒气森严。”
|
BL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严阵以待、固若金汤
|
不堪一击、一触即溃
|
./anFr.html
|
bi lei sen yan
|
|
1369
|
蔽聪塞明
|
蔽
|
bì cōnɡ sè mínɡ
|
蔽:遮;聪:听觉灵敏;明:香得清楚。掩住耳朵,挡住眼睛。比喻对客观事物不闻不问。
|
鲁迅《且介亭杂文 病后杂谈》:“二是对于现实要‘蔽聪塞明’,麻木冷静,不受感触。”
|
BCSM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闻不问、蔽明塞聪
|
耳聪目明
|
./anEw.html
|
bi conɡ se minɡ
|
|
945
|
八面驶风
|
八
|
bā miàn shǐ fēng
|
驶:驾驭。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转,吃得开
|
老舍《神拳》第三幕:“八面驶风,左右逢源,真乃诸葛亮也。”
|
BMS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八面玲珑、见风使舵、左右逢源
|
|
./anE=.html
|
ba mian shi feng
|
|
1368
|
碧血丹心
|
碧
|
bì xuè dān xīn
|
碧血:血化为碧玉;后指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丹心:忠心。形容满腔热血;无限忠诚之心。也作“丹心碧血”。
|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
BXD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赤胆忠心、披肝沥胆、赤子之心
|
叵测之心、包藏祸心、背信弃义
|
./anBx.html
|
bi xue dan xin
|
|
1367
|
碧海青天
|
碧
|
bì hǎi qīng tiān
|
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
唐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
BHQ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碧海兰天
|
./anA2.html
|
bi hai qing tian
|
|
1360
|
闭门思过
|
闭
|
bì mén sī guò
|
思:思索;反省;过:过失;错误。关起门来反省自己的过失。
|
宋 徐铉《亚元舍人猥贻佳作因为长歌聊以为报》:“闭门思过谢来客,知恩省分宽离忧。”
|
BMS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反躬自省、闭阁思过
|
不思悔改
|
./amxh.html
|
bi men si guo
|
|
1361
|
闭门造车
|
闭
|
bì mén zào chē
|
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成的车子;用起来也能合辙。现用以比喻不进行调查研究;只凭主观想象办 原意指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成的车子;用起来也能合辙。现用以比喻不进行调查研究;只凭主观想象办事;不符合客观实际。...
|
宋 朱熹《或问》第五卷:“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
|
BMZ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拒谏饰非、独断专行
|
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
./amx1.html
|
bi men zao che
|
|
1359
|
闭门却扫
|
闭
|
bì mén què sǎo
|
却:停止;却扫:不再清扫车迹,意指谢客。关上大门,扫除车迹。指闭门谢客,不和外界往来。
|
汉 应劭《风俗通 十反》:“蜀郡太守颖川刘胜季陵,去官在家,闭门却扫。”
|
BMQ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门谢客
|
|
./amww.html
|
bi men que sao
|
|
2097
|
闭门酣歌
|
闭
|
bì mén hān gē
|
指闭门不出,尽兴饮酒,尽情歌舞。形容沉缅酒色,尽情享受。
|
唐·李延寿《南史·徐绲似》:“绲为梁湘东王,镇西谘议参军,颇为声色,侍妾数十,……,便醉而闭门,尽日 唐·李延寿《南史·徐绲似》:“绲为梁湘东王,镇西谘议参军,颇为声色,侍妾数十,……,便醉而闭门,尽日酣歌。”...
|
BMH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amtn.html
|
bi men han ge
|
|
1358
|
闭口不言
|
闭
|
bì kǒu bù yán
|
闭住嘴巴不言语;指有话不说。
|
西汉 桓宽《盐铁论 刺复》:“是以曹丞相日饮醇酒,倪大夫闭口不言。”
|
BK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爱口识羞、哑口无言
|
畅所欲言、振振有词
|
./ampt.html
|
bi kou bu yan
|
|
1357
|
闭关自守
|
闭
|
bì guān zì shǒu
|
守:防守。封闭关口;并加以防守;不跟外界往来。也比喻因循守旧;不接受外界事物的影响。
|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闭门自守,又坐邻伍铸钱挟铜,奸吏因以愁民。”
|
BGZ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关锁国、闭门谢客
|
广泛交流
|
./amoy.html
|
bi guan zi shou
|
|
1356
|
闭关锁国
|
闭
|
bì guān suǒ guó
|
闭;关闭;关:关口;锁:封锁。封锁关口;关闭国境。指封锁国境;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
《周易 复》:“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
BGS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闭关自守、故步自封
|
门户开放、面向世界
|
./amlz.html
|
bi guan suo guo
|
|
1354
|
必由之路
|
必
|
bì yóu zhī lù
|
必:一定;由:经过。一定要经过的道路。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BYZ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必经之路、终南捷径
|
此路不通、歪门邪道、左道旁门
|
./amhv.html
|
bi you zhi lu
|
|
1355
|
必争之地
|
必
|
bì zhēng zhī dì
|
敌对双方非争夺不可的战略要地。
|
《周书 王悦传》:“白马要冲,是必争之地。今城守寡弱,易可图也。”
|
BZZ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amh5.html
|
bi zheng zhi di
|
|
1353
|
必恭必敬
|
必
|
bì gōng bì jìng
|
必:一定;十分;恭:有礼貌;敬:尊敬;有礼貌地对待。形容态度神情十分恭敬谦逊;也作“毕恭毕敬”。
|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
BG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肃然起敬、彬彬有礼、毕恭毕敬
|
出言不逊
|
./amd1.html
|
bi gong bi jing
|
|
2096
|
鄙于不屑
|
鄙
|
bǐ yú bù xiè
|
鄙:粗俗卑鄙。不屑:认为不值得(做或看)。粗俗卑鄙到不值得一顾的程度。指既丑陋又下贱,叫人看不上眼。
|
|
BYB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amcw.html
|
bi yu bu xie
|
|
944
|
八方支援
|
八
|
bā fāng zhī yuán
|
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
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2章:“我又不会撒豆成兵,还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
BF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隔岸观火、袖手旁观
|
./amc=.html
|
ba fang zhi yuan
|
|
2095
|
笔诛墨伐
|
笔
|
bǐ zhū mò fá
|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
|
BZM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口诛笔伐
|
|
./amY2.html
|
bi zhu mo fa
|
|
1351
|
笔下超生
|
笔
|
bǐ xià chāo shēng
|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实是不忍他含冤负屈,故此来到台前控诉,乞老爷笔下超生。”
|
BXC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笔底超生
|
|
./amVt.html
|
bi xia chao sheng
|
|
1352
|
笔下生花
|
笔
|
bǐ xià shēng huā
|
比喻文人才思俊逸,写作的诗文极佳。
|
《花城》1980年第7期:“你们这些笔下生花的文人墨客,调查只不过是为现成观点抓例子罢了。”
|
BX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妙笔生花
|
|
./amV3.html
|
bi xia sheng hua
|
|
1350
|
笔墨官司
|
笔
|
bǐ mò guān sī
|
笔墨:文字;官司:诉讼。写状子起诉。指书面上的辩论。
|
清 许叶芬《红楼梦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非仅为懵懂辈饶舌,打无谓笔墨官司也。”
|
BMG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笔枪纸弹、笔诛墨伐
|
刀兵相见
|
./amRz.html
|
bi mo guan si
|
|
1349
|
笔耕砚田
|
笔
|
bǐ gēng yàn tián
|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
南朝 梁 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既笔耕为养,亦佣书成学。”
|
BGY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amRp.html
|
bi geng yan tian
|
|
1347
|
彼竭我盈
|
彼
|
bǐ jié wǒ yíng
|
竭:枯竭;衰落;盈:充盈;旺盛。对方的士气已衰竭;我方的斗志正旺盛。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BJ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敌疲我扰
|
迎风而行
|
./amNv.html
|
bi jie wo ying
|
|
1348
|
彼众我寡
|
彼
|
bǐ zhòng wǒ guǎ
|
彼:对方。指对方军队势众,而我方力量单薄。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
|
BZW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敌众我寡
|
|
./amN5.html
|
bi zhong wo gua
|
|
1346
|
比翼双飞
|
比
|
bǐ yì shuāng fēi
|
比翼:翅膀紧靠翅膀;双飞:成双地并飞。借比翼鸟的双宿双飞;比喻夫妻形影不离心心相印。
|
《尔雅 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
BYS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比翼齐飞、并驾齐驱
|
|
./amM0.html
|
bi yi shuang fei
|
|
1344
|
比翼连枝
|
比
|
bǐ yì lián zhī
|
比翼:鸟名。传说此鸟一目一翼,须两两齐飞。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
唐 白居易《长恨歌》诗:“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
BYL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比目连枝
|
|
./amJr.html
|
bi yi lian zhi
|
|
1345
|
比翼齐飞
|
比
|
bǐ yì qí fēi
|
比翼:翅膀挨着翅膀。齐飞:成双的并飞。比喻夫妻情投意合,在事业上并肩前进。
|
晋 陆机《拟西北有高楼》:“不怨伫立久,但愿歌者欢;思驾归鸿羽,比翼双飞翰。”
|
BYQ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比翼双飞
|
|
./amJ1.html
|
bi yi qi fei
|
|
1366
|
弊绝风清
|
弊
|
bì jué fēng qīng
|
弊:弊病;弊端。营私舞弊、欺诈蒙骗的事情完全没有;风气十分良好。形容坏风气一扫而空。
|
宋 周敦颐《拙赋》:“呜呼,天下拙,刑政彻;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
BJFQ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夜不闭户、道不拾遗
|
官官相护、贿赂公行、营私舞弊
|
./am93.html
|
bi jue feng qing
|
|
1365
|
敝帚自珍
|
敝
|
bì zhǒu zì zhēn
|
敝:破的;坏了;珍:爱惜。把自己家的破扫帚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很爱惜。比喻东西虽差;自己却非常珍惜。
|
宋 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
BZ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敝帚千金、爱惜羽毛
|
视如敝屣、在所不惜
|
./am5z.html
|
bi zhou zi zhen
|
|
1364
|
敝帚千金
|
敝
|
bì zhǒu qiān jīn
|
敝:破旧;敝帚:破旧的扫帚。自己的破扫帚;却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比喻自己的东西即使不好;也十分爱惜。
|
汉 刘珍《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 汉 刘珍《东观汉记 光武帝纪》:“城降,婴儿老母,口以万数,一旦放兵纵火,闻之可谓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禹宗室子孙,故尝更职,何忍行此!”...
|
BZQ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敝帚自珍
|
弃若敝屣
|
./am5p.html
|
bi zhou qian jin
|
|
1363
|
闭月羞花
|
闭
|
bì yuè xiū huā
|
闭:躲避;羞:害臊。使月亮见了也躲避起来;花儿见了也自觉羞愧。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则为你闭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
BYX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沉鱼落雁、花容月貌
|
|
./am1v.html
|
bi yue xiu hua
|
|
1362
|
闭目塞听
|
闭
|
bì mù sè tīng
|
塞:堵塞。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
|
东汉 王充《论衡 自纪》:“闭明塞聪,爱精自保。”
|
BMS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闭关自守、闭目塞聪
|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am00.html
|
bi mu se ting
|
|
2094
|
比肩而立
|
比
|
bǐ jiān ér lì
|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寡人闻之,千里而一士,是比肩而立;百世而一圣,若随踵而至。”
|
BJE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并肩而立
|
|
./ajlt.html
|
bi jian er li
|
|
1342
|
鼻息如雷
|
鼻
|
bí xī rú léi
|
鼻息:鼾声。打呼噜的声音就象打雷一样响。形容熟睡时鼾声大作。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人事》:“上使人微觇准所为,而准方酣寝于中书,鼻息如雷。”
|
BXR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鼾声如雷
|
|
./ajlj.html
|
bi xi ru lei
|
|
1343
|
比肩继踵
|
比
|
bǐ jiān jì zhǒng
|
比肩:肩膀挨着肩膀;继踵:脚尖碰着脚后跟。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着脚根。形容人多拥挤。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下九》:“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
BJJ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摩肩接踵、水泄不通、人山人海
|
门可罗雀、荒无人烟、人迹罕至
|
./ajl3.html
|
bi jian ji zhong
|
|
1341
|
笨嘴拙舌
|
笨
|
bèn zuǐ zhuō shé
|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
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
BZZ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拙嘴笨脑、笨口拙舌
|
伶牙俐齿、口若悬河、能说会道
|
./ajky.html
|
ben zui zhuo she
|
|
1340
|
笨鸟先飞
|
笨
|
bèn niǎo xiān fēi
|
笨拙的鸟先飞起来;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时;害怕落到别人后面;比别人先着手做事。也作“夯鸟先飞”。
|
元 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 元 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二哥,你得了官也。我和你有个比喻:我似那灵禽在后,你这等坌(笨)鸟先飞。”...
|
BNX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慢鸟先飞、坌鸟先飞
|
坐以待毙
|
./ajhz.html
|
ben niao xian fei
|
|
1339
|
本性难移
|
本
|
běn xìng nán yí
|
移:改变。指长期形成的癖性习惯;难以改变。
|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楔子:“想他每无恩义,本性难移,着我向野田衰草残红里。”
|
BXN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积习难改、我行我素、依然故我
|
染苍染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ajhp.html
|
ben xing nan yi
|
|
1338
|
本小利微
|
本
|
běn xiǎo lì wēi
|
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
|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
BXL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小本经营
|
|
./ajg4.html
|
ben xiao li wei
|
|
1337
|
本同末异
|
本
|
běn tóng mò yì
|
本:本原。末:末流。比喻事物同一本原,而派生出来的末流则有所不同。
|
晋 卢湛《赠刘琨书》:“盖本同末异,杨朱兴哀。”
|
BTM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大同小异
|
天壤之别
|
./ajdv.html
|
ben tong mo yi
|
|
1336
|
本末倒置
|
本
|
běn mò dào zhì
|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 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
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
BMD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轻重倒置、舍本求末
|
以一持万、本末相顺
|
./ajdl.html
|
ben mo dao zhi
|
|
2093
|
本相毕露
|
本
|
běn xiàng bì lù
|
原形完全显露了出来。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无待这里多说了。”...
|
BXB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原形毕露
|
深藏不露
|
./ajd5.html
|
ben xiang bi lu
|
|
1335
|
本来面目
|
本
|
běn lái miàn mù
|
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
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
BLM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庐山真面目、真相大白
|
涂脂抹粉、乔装打扮
|
./ajc0.html
|
ben lai mian m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