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3
|
不负众望
|
不
|
bù fù zhòng wàng
|
负:辜负;众:众人;望:期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
BFZW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众望所归
|
大失所望
|
./bGdz.html
|
bu fu zhong wang
|
|
1462
|
不服水土
|
不
|
bù fú shuǐ tǔ
|
不能适应移居地方的气候和饮食习惯。
|
汉 荀悦《汉纪 武帝纪》:“中国之人,不知其地势,不能服其水土。”
|
BFS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水土不服
|
|
./bGdp.html
|
bu fu shui tu
|
|
2148
|
不愤不启
|
不
|
bù fèn bù qǐ
|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 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BFBQ
|
一般成语
|
|
|
|
./bGZv.html
|
bu fen bu qi
|
|
1461
|
不分皂白
|
不
|
bù fēn zào bái
|
皂:黑色。不分黑白。比喻不分是非曲直;不问情由。
|
《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 《诗经 大雅 桑柔》:“匪言不能,胡斯畏忌。”汉 郑玄笺:“胡之言何也,贤者见此事之是非,非不能分别皂白言之于王也。”...
|
BFZ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混淆黑白、是非不分、混为一谈
|
是非分明、黑白分明
|
./bGZl.html
|
bu fen zao bai
|
|
1460
|
不分彼此
|
不
|
bù fēn bǐ cǐ
|
彼:对方;此:己方。不分你我。形容关系亲密。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我想叫他们今后不分彼此,都是一样。”
|
BF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情同手足
|
行同陌路
|
./bGVr.html
|
bu fen bi ci
|
|
947
|
扒高踩低
|
扒
|
bā gāo cǎi dī
|
扒:攀援。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
|
《中国民间故事选 叛徒李四一》:“为人就是扒高踩低,浮上水在行。”
|
BGC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欺红踩黑、欺软怕硬
|
和平共处
|
./bGU=.html
|
ba gao cai di
|
|
2147
|
不悱不发
|
不
|
bù fěi bù fā
|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BFB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GRx.html
|
bu fei bu fa
|
|
1458
|
不乏其人
|
不
|
bù fá qí rén
|
乏:缺乏;其人:那样的人。不缺少那样的人。
|
清 吕留良《与陈执斋书》:“然则如今之篯侯,远近不乏其人。”
|
BFQ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目皆是、比比皆是、大有人在
|
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
./bGNt.html
|
bu fa qi ren
|
|
1459
|
不乏先例
|
不
|
bù fá xiān lì
|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姚雪垠《李自成》第四卷第14章:“明末起义首领中一向重视养子,而且以养子继承皇位的事在五代不乏先例。”...
|
BFX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司空见惯
|
空前绝后
|
./bGN3.html
|
bu fa xian li
|
|
1457
|
不动声色
|
不
|
bù dòng shēng sè
|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
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
BD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露声色、无动于衷、泰然自若
|
不知所措、失魂落魄、手足无措
|
./bGJz.html
|
bu dong sheng se
|
|
1455
|
不得善终
|
不
|
bù dé shàn zhōng
|
善终:正常死亡。指人不得好死。常指恶人应有的坏下场。
|
《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
BDS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得好死、不得其死
|
寿终正寝
|
./bGFv.html
|
bu de shan zhong
|
|
2146
|
不得其所
|
不
|
bù dé qí suǒ
|
原指未得善终,后指没有得到适当的安顿。也指不能达到目的。
|
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
BDQ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各得其所
|
./bGFl.html
|
bu de qi suo
|
|
1456
|
不得要领
|
不
|
bù dé yào lǐng
|
要领:要点。抓不住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
BDY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茫然不解、雾里看花、不知所为
|
一目了然、了如指掌、提纲挈领
|
./bGF5.html
|
bu de yao ling
|
|
1482
|
不假思索
|
不
|
bù jiǎ sī suǒ
|
假:借助;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 假:借助;依靠;不经过思考就作出反应;思索:思考探究。不用思考就作出反应。形容做事、说话敏捷、迅速。也指不认真地随便乱说。...
|
宋 黄榦《黄勉斋文籍 复黄会卿》:“戒惧谨独,不待勉强,不假思索,只是一念之间,此意便在。”
|
BJ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挥而就、脱口而出、一目十行
|
慢条斯理、深思熟虑、搜索枯肠
|
./bG9r.html
|
bu jia si suo
|
|
1481
|
不疾不徐
|
不
|
bù jí bù xú
|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
|
宋 黄庭坚《王纯中墓志铭》:“君调用财力,不疾不徐,劳民劝功,公私以济。”
|
BJB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快不慢
|
过犹不及
|
./bG9h.html
|
bu ji bu xu
|
|
1480
|
不急之务
|
不
|
bù jí zhī wù
|
务:事务。不紧迫的事务。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和传》:“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墓,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
BJZ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细枝末节
|
当务之急、燃眉之急
|
./bG8w.html
|
bu ji zhi wu
|
|
2154
|
不及之法
|
不
|
bù jí zhī fǎ
|
指不适用的法规。
|
《庄子·拼拇》:“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
|
BJZF
|
一般成语
|
|
|
|
./bG5x.html
|
bu ji zhi fa
|
|
2153
|
不羁之才
|
不
|
bù jī zhī cái
|
非凡的、不可拘束的才能。
|
《汉书·司马迁传》:“仆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
BJZ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G5n.html
|
bu ji zhi cai
|
|
1479
|
不惑之年
|
不
|
bù huò zhī nián
|
惑:迷惑;年:年龄。不迷惑的年龄;人到四十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 惑:迷惑;年:年龄。不迷惑的年龄;人到四十岁;称“不惑之年”;意思是人到此时已掌握知识;能明辨事理而不致迷惑。...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四十而不惑。”
|
BHZ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人到中年
|
豆蔻年华
|
./bG42.html
|
bu huo zhi nian
|
|
1478
|
不欢而散
|
不
|
bù huān ér sàn
|
欢:高兴;愉快;散:分开;分手。很不愉快地分手。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众客咸不欢而散。”
|
BHE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妻离子散、一哄而散
|
济济一堂、欢聚一堂
|
./bG1t.html
|
bu huan er san
|
|
1477
|
不哼不哈
|
不
|
bù hēng bù hā
|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
浩然《艳阳天》第68章:“马之悦仔细地看着,不哼不哈,心里悬着的那块石头,稳稳地落了下来。”
|
BHBH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声不响
|
|
./bG1j.html
|
bu heng bu ha
|
|
1476
|
不合时宜
|
不
|
bù hé shí yí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
|
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
|
BH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合时尚、陈词滥调
|
因时制宜
|
./bG0y.html
|
bu he shi yi
|
|
2145
|
不当人子
|
不
|
bù dāng rén zǐ
|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多谢厚情,只是无功受禄,不当人子,老汉转来,定当奉酬。”
|
BDRZ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
./bDlh.html
|
bu dang ren zi
|
|
1454
|
不得而知
|
不
|
bù dé ér zhī
|
得:能够。无从知道。
|
唐 韩愈《争臣论》:“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
|
BDE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无所知、不知所以
|
洞若观火、了如指掌
|
./bDl1.html
|
bu de er zhi
|
|
1453
|
不次之迁
|
不
|
bù cì zhī qiān
|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
东汉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
BCZ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次之位、连升三级、破格提拔
|
|
./bDg2.html
|
bu ci zhi qian
|
|
1451
|
不辞而别
|
不
|
bù cí ér bié
|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打招呼;就离开了;或悄悄地溜走了。也作“不辞而行”、“不告而别”。
|
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
|
BCE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逃之夭夭、溜之大吉
|
不速之客
|
./bDdt.html
|
bu ci er bie
|
|
1450
|
不揣冒昧
|
不
|
bù chuǎi mào mèi
|
用于没有慎重考虑就轻率行事的客气话。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4回:“晚生还有一句话,不揣冒昧,合老世翁商议。”
|
BCM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Ddj.html
|
bu chuai mao mei
|
|
1452
|
不辞劳苦
|
不
|
bù cí láo kǔ
|
辞:推辞。虽然劳累和辛苦也不推辞。形容工作勤奋努力。也作“不辞辛苦”。
|
唐 牛肃《纪闻 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
BCL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辞辛苦
|
拈轻怕重、好逸恶劳
|
./bDd3.html
|
bu ci lao ku
|
|
1449
|
不出所料
|
不
|
bù chū suǒ liào
|
出:超出;料:推测;料想。指没有出乎预料。即在意料之中。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 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回:“我从昨夜与密斯谈天之后,一直防着你,刚刚走到你那边,见你不在,我就猜着到这里来了,所以一直赶来,果然不出所料。”...
|
BCS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料事如神
|
出其不意、出人意表
|
./bDcy.html
|
bu chu suo liao
|
|
2144
|
不瞅不睬
|
不
|
bù chǒu bù cǎi
|
不看也不答理。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瞅不睬;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姑奶奶平日只敬重的王家哥儿两个,把我们不瞅不睬;我们没来由今日为他得罪严老大。”...
|
BCB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偢不倸、不理不睬
|
热情洋溢
|
./bDZz.html
|
bu chou bu cai
|
|
2143
|
不耻相师
|
不
|
bu chi xiang shi
|
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
|
BCXS
|
一般成语
|
|
|
|
./bDY4.html
|
bu chi xiang shi
|
|
2142
|
不齿于人
|
不
|
bù chǐ yú rén
|
指被人看不起。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
BCY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狗彘不如
|
|
./bDVv.html
|
bu chi yu ren
|
|
2141
|
不痴不聋
|
不
|
bù chī bù lóng
|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宋书 庾炳之传》:“不痴不聋,不成姑公。”
|
BCB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装聋作哑
|
|
./bDVl.html
|
bu chi bu long
|
|
1448
|
不耻下问
|
不
|
bù chǐ xià wèn
|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
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何晏集解:“下问,谓凡在己下者。”
|
BCX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
./bDV5.html
|
bu chi xia wen
|
|
1446
|
不成体统
|
不
|
bù chéng tǐ tǒng
|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3回:“刻印不及,以锥画之,全不成体统。”
|
BCT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拘小节
|
规行矩步、循规蹈矩
|
./bDRr.html
|
bu cheng ti tong
|
|
2140
|
不成三瓦
|
不
|
bù chéng sān wǎ
|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
《史记·龟策列传》:“物安可全乎?天尚不全。故室为屋,不成三瓦而陈之。”
|
BCSW
|
一般成语
|
|
|
|
./bDRh.html
|
bu cheng san wa
|
|
1447
|
不逞之徒
|
不
|
bù chěng zhī tú
|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
BCZT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法之徒
|
|
./bDR1.html
|
bu cheng zhi tu
|
|
2139
|
不臣之心
|
不
|
bù chén zhī xīn
|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只说是他自己做的,中怀不臣之心,妄言污蔑妃后,要坐他族灭之罪。”...
|
BCZX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赤胆忠心
|
./bDNx.html
|
bu chen zhi xin
|
|
2138
|
不差毫厘
|
不
|
bù chā háo lí
|
不差一毫一厘。
|
宋 李昉《太平广记》第158卷引《玉堂闲话 许生》:“显晦之事,不差毫厘矣。”
|
BCH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毫厘不差、丝毫不差
|
差之千里
|
./bDM2.html
|
bu cha hao li
|
|
2136
|
不茶不饭
|
不
|
bù chá bù fàn
|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 》:“霎时间云雨暗巫山,闷无言,不茶不饭,满口儿何处诉愁烦。”
|
BCB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吃不喝
|
大吃大喝
|
./bDJt.html
|
bu cha bu fan
|
|
2135
|
不辨真伪
|
不
|
bù biàn zhēn wěi
|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
|
BBZ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真假难辨、鱼目混珠
|
|
./bDJj.html
|
bu bian zhen wei
|
|
2137
|
不差毫发
|
不
|
bù chā háo fà
|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
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
BCH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毫厘不差、不差毫厘、丝毫不差
|
差之千里
|
./bDJ3.html
|
bu cha hao fa
|
|
1445
|
不辨菽麦
|
不
|
bù biàn shū mài
|
辨:分清;菽:豆类。分不清豆子和麦子。形容愚昧无知;或指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杜预注:“菽,大豆也。豆麦殊形易别,故以为痴者之候。”...
|
BBS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愚昧无知、目不识丁、五谷不分
|
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
./bDIy.html
|
bu bian shu mai
|
|
2134
|
不避斧钺
|
不
|
bù bì fǔ yuè
|
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
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
|
BBF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视死如归
|
贪生怕死
|
./bDFz.html
|
bu bi fu yue
|
|
1444
|
不卑不亢
|
不
|
bù bēi bù kàng
|
卑:自卑;亢:高傲。既不自卑;也不高傲。也作“不亢不卑”。
|
老舍《四世同堂》五三:“今天,他碰上了不怕他的人,他必须避免硬碰,而只想不卑不亢的多捞几个钱。”
|
BBB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骄不躁、不矜不伐
|
俯首听命、俯首贴耳
|
./bDFp.html
|
bu bei bu kang
|
|
1443
|
不白之冤
|
不
|
bù bái zhī yuān
|
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
BB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沉冤莫白、含冤负屈、覆盆之冤
|
真相大白
|
./bDE4.html
|
bu bai zhi yuan
|
|
2133
|
不拔之志
|
不
|
bù bá zhī zhì
|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BBZ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DB5.html
|
bu ba zhi zhi
|
|
2132
|
不安其室
|
不
|
bù ān qí shì
|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
BAQ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安于室
|
|
./bDA0.html
|
bu an qi shi
|
|
21857
|
畅所欲言
|
畅
|
chàng suǒ yù yán
|
畅:尽情;痛快;欲:想要。把心里要讲的话痛快地全部讲出来。也作“尽所欲言”。
|
清 方苞《游丰台记》:“少长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畅所欲言,举酒相属,向夕犹不能归。”
|
CSYY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言无不尽、和盘托出
|
言不尽意、隐约其辞、吞吞吐吐
|
./b3px.html
|
chang suo yu yan
|
|
21856
|
怅然若失
|
怅
|
chàng rán ruò shī
|
怅然:失意;懊恼。形容因不如意而心情沮丧;好像丢了什么似的。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牛成章》:“主人视其里居、姓氏,似有所动,问所从来。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若失。”...
|
CRR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闷闷不乐、若有所失、惊惶失措
|
怡然自得、若无其事、泰然自若
|
./b3pn.html
|
chang ran ruo 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