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
21763 才气过人 cái qì guò rén 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CQGR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才识过人 才疏学浅 ./bmll.html cai qi guo ren
21765 才识过人 cái shí guò rén 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CSGR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才气过人 ./bml5.html cai shi guo ren
21762 才貌双全 cái mào shuāng quán 形容人的才学高;容貌姣美。 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孩儿见他文章绝代,才貌双全,必有荣华之日,因此上嫁了他。” CMSQ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才貌超群、才貌出众 ./bmk0.html cai mao shuang quan
22299 才华超众 cái huá chāo zhòng 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CHCZ 一般成语 ./bmhr.html cai hua chao zhong
22298 才高运蹇 cái gāo yùn jiǎn 蹇:不顺利。才学很高,但命运不好,无法施展才华。含怀才不遇之意。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司马貌虽然出言无忌,但此人因才高运蹇,抑郁不平。” CGYJ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怀才不遇 ./bmhh.html cai gao yun jian
22300 才兼文武 cái jiān wén wǔ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卢植传》:“熹平四年,九江蛮反,四府选植才兼文武,拜九江太守,蛮寇宾服。” CJWW 一般成语 褒义成语 文武双全、能文能武 不文不武 ./bmh1.html cai jian wen wu
22297 才高意广 cái gāo yì guǎng 意:意愿;理想;广:广阔;远大。才学很高;志向远大;却难于成就大事业。 明 胡震亨《唐音癸签》:“大抵才高意广,如孔北海(孔融)之徒。” CGYG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德才兼备 才疏意广、志大才疏 ./bmgw.html cai gao yi guang
21761 才高行洁 cái gāo xíng jié 洁:清白。才能高;品行好。 汉 王充《论衡 逢遇》:“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 ... CGX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才高行厚、德才兼备 缺德少才、才疏学浅 ./bmdx.html cai gao xing jie
22296 才高识远 cái gāo shí yuǎn 才能超众,见识深远。 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 CGSY 一般成语 褒义成语 博学多才 ./bmc2.html cai gao shi yuan
22295 才短思涩 cái duǎn sī sè 才:才识。短:短浅。涩:迟钝。见识短浅,思路迟钝。指写作能力差。 宋·楼钥《攻媿集·雷雨应诏封事》:“适当书诏填委之时,才短思涩,目不暇给。” CDS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bmZt.html cai duan si se
21759 才德兼备 cái dé jiān bèi 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元 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CDJB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德才兼备 无德无才 ./bmZj.html cai de jian bei
21760 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 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CGBD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八斗之才、才识过人、才华横溢 才疏学浅、才疏志浅 ./bmZ3.html cai gao ba dou
1624 步线行针 bù xiàn xíng zhēn 比喻周密布置。 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那怕你指天画地能瞒鬼,步线行针待哄谁?又不是不精细,又不是不伶俐。” BXX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环环紧扣 ./bmVz.html bu xian xing zhen
1623 步人后尘 bù rén hòu chén 步:踏;踩;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踩着人家脚印走。比喻追随;沿袭别人。 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某当竭尽绵力,以步诸君子后尘,断不肯置身事外也。” BRHC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亦步亦趋、人云亦云、邯郸学步 别开生面、标新立异、独辟蹊径 ./bmVp.html bu ren hou chen
1622 步履蹒跚 bù lǚ pán shān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BLP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一步一摇 大步流星 ./bmU4.html bu lu pan shan
2174 步步莲花 bù bù lián huā 原形容女子步态轻盈。后常比喻渐入佳境。 《南史·齐本纪下》:“又凿金为莲华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BBLH 一般成语 ./bmRv.html bu bu lian hua
1620 布衣之交 bù yī zhī jiāo 布衣:古时平民的衣著。平民之间交往的友谊。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地位低贱的人相交往。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三》:“卫君与文布衣交,请具车马皮币,愿君以此从卫君游。”鲍彪注:“言交于未 ... BYZ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生死之交、患难之交、忘年之交 酒肉朋友 ./bmRl.html bu yi zhi jiao
1621 步步为营 bù bù wéi yíng 步:古时五尺为步;步步:表示距离近;营:军事营垒。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BBW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稳扎稳打、谨言慎行、小心谨慎 轻举妄动 ./bmR5.html bu bu wei ying
1619 布帛菽粟 bù bó shū sù 帛:丝织品;菽:豆类;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宋史 程颐传》:“其言之旨,若布帛菽粟然,知德者尤尊崇之。” BBS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衣食住行、柴米油盐 ./bmNh.html bu bo shu su
2033 白璧无瑕 bái bì wú xiá 璧:古代玉器;扁圆形;中间有孔;瑕:玉表面的斑痕。洁白的玉器上没有一点斑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3卷:“问:‘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机试道看。’师曰:‘白璧无暇,卞和刖 ... BBW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尽善尽美、十全十美 白壁微瑕、瑕瑜互见 ./bmM=.html bai bi wu xia
1618 不足与谋 bù zú yǔ móu 与: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BZYM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bmJx.html bu zu yu mou
1617 不足为训 bù zú wéi xùn 不足:不值得;训:教导;规范。不值得作为行为的准则或典范。 明 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BZW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足为法、似是而非 不易之论、不刊之论、天经地义 ./bmJn.html bu zu wei xun
1615 不足为凭 bù zú wéi píng 不足:不值得;凭:凭据;根据。不能当作凭证或根据。也作“不足为据”。 宋 刘安世《尽言集 论蔡确作诗讥讪事第六》:“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BZWP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道听途说、无案可稽、捕风捉影 有案可稽、言之凿凿、铁证如山 ./bmFt.html bu zu wei ping
1614 不足为据 bù zú wéi jù 足:够得上;据:证据。不能作为依据。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 ... BZW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足为凭 ./bmFj.html bu zu wei ju
1616 不足为奇 bù zú wéi qí 不足:不值得。不值得认为奇怪。多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新奇之处。也作“不足为怪”。 宋 毕仲游《祭范德孺文》:“人乐其大而忘其私,不然则公不足为奇。” BZWQ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家常便饭、司空见惯、比比皆是 大惊小怪、千奇百怪、异乎寻常 ./bmF3.html bu zu wei qi
1613 不足介意 bù zú jiè yì 不值得放在心上。 明 陶宗仪《辍耕录 落水兰亭》:“大风覆舟,行李皆淹溺无余,彝斋立浅水中,手持此帖,示人曰:‘《兰亭 ... BZJ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必介意 耿耿于怀 ./bmEy.html bu zu jie yi
22305 参透机关 cān tòu jī guān 参:检验,察看。机关:阴谋或秘密所在。看透了阴谋和秘密。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那知孙寡妇已先参透机关,将个假货送来。” CTJG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看破红尘 ./bm9z.html can tou ji guan
24227 参横斗转 shēn héng dǒu zhuǎn 北斗转向,参星打横。指天快峦的时候。 三国·魏·曹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宋史·乐志》:“斗转参横将旦,天开地辟如春。”宋 ... SHDZ 一般成语 ./bm9p.html shen heng dou zhuan
21773 参差错落 cēn cī cuò luò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那七个铃便不一齐都响,亦复参差错落,应机赴节。” CCC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参差不齐 井井有条 ./bm84.html cen ci cuo luo
22304 菜蔬之色 cài shū zhī sè 比喻人们在饥荒年景度日所显现的营养不良的脸色。 晋·潘岳《籍田鼠》:“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 CSZ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面有菜色 ./bm5v.html cai shu zhi se
21771 彩云易散 cǎi yún yì sàn 美丽的彩云容易消散。比喻美满的姻缘被轻易拆散。 唐 白居易《简简吟》:“苏家小女名简简,芙蓉花腮柳叶眼,……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CYY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好景不长 天长地久 ./bm5l.html cai yun yi san
21772 参差不齐 cēn cī bù qí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下》:“仲尼以来,国君将相,卿士名臣,参差不齐,壹概诸圣。” CCBQ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良莠不齐、犬牙交错 整齐划一 ./bm55.html cen ci bu qi
22303 采及葑菲 cǎi jí fēng fēi 别人征求自己意见时表示谦虚的说法。 《诗经·国风·邶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CJFF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采葑采菲 ./bm0w.html cai ji feng fei
1612 不自量力 bù zì liàng lì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BZL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螳臂挡车、蚍蜉憾树 妄自菲薄、自知之明、量力而行 ./bjlz.html bu zi liang li
1611 不置可否 bù zhì kě fǒu 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BZKF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置褒贬、不置一词 泾渭分明、斩钉截铁、旗帜鲜明 ./bjh5.html bu zhi ke fou
1609 不知所终 bù zhī suǒ zhōng 终:最后,结局。不知道结局或下落。 宋 洪迈《夷坚甲志 崔祖武》:“后归乡里,不知其所终。” BZS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下落不明 ./bjdh.html bu zhi suo zhong
1610 不值一钱 bù zhí yī qián 比喻毫无价值。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台省 御史大夫被论》:“此两公俱以直臣起家致大位,晚途遭诟,不值一钱,宪体至是扫 ... BZYQ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名一文 价值连城 ./bjd1.html bu zhi yi qian
1608 不知所以 bù zhī suǒ yǐ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BZS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就里、一无所知、茫然不解 了如指掌、一目了然、明察秋毫 ./bjcw.html bu zhi suo yi
1607 不知所措 bù zhī suǒ cuò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BZSC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手足无措、惊惶失措、心慌意乱 从容不迫、不动声色、应付自如 ./bjZx.html bu zhi suo cuo
1606 不知死活 bù zhī sǐ huó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 ... BZS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利害、不知进退、不知轻重 贪生怕死 ./bjZn.html bu zhi si huo
2173 不知世务 bù zhī shì wù 不知道当代的情势。 汉·桓宽《盐铁论·论儒》:“孟子守旧术,不知世务。” BZSW 一般成语 贬义成语 不识时务 ./bjY2.html bu zhi shi wu
1604 不知肉味 bù zhī ròu wèi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BZRW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食前方丈、日食万钱 ./bjVt.html bu zhi rou wei
1605 不知深浅 bù zhī shēn qiǎn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抑且水荡坡塘,不知深浅。” BZSQ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自知之明 ./bjV3.html bu zhi shen qian
1603 不知其详 bù zhī qí xiáng 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 BZQX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了如指掌 ./bjUy.html bu zhi qi xiang
1602 不知利害 bù zhī lì hài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BZL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进退 ./bjRz.html bu zhi li hai
1601 不知就里 bù zhī jiù lǐ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BZJ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内情 ./bjRp.html bu zhi jiu li
1600 不知进退 bù zhī jìn tuì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BZJ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高低 八面圆通 ./bjQ4.html bu zhi jin tui
1599 不知好歹 bù zhī hǎo dǎi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BZHD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心知肚明、知好知歹 ./bjNv.html bu zhi hao dai
1598 不知高低 bù zhī gāo dī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BZG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不知深浅、初生牛犊 知根达底 ./bjNl.html bu zhi gao di
1597 不知甘苦 bù zhī gān kǔ 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BZGK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麻木不仁 饱经风霜 ./bjM0.html bu zhi gan ku